冬至刚过,最冷的“数九寒天”时节。12月24日,50位受邀参加中国作协“作家朋友,欢迎回家——作家活动周”的新会员齐聚北京鲁迅文学院。“人民艺术家”王蒙开讲第一课, 开讲还有著名作家刘庆邦。同样聆听这一课的,还有在“云”上蹲守直播、大江南北的许多文学爱好者。而我,就是“在云上蹲守直播、大江南北的许多文学爱好者”之一,是9200名在线聆听的文学爱好者之一。
我首次在网上云端进入鲁院、首次聆听著名作家授课,受益匪浅,感慨良多。深感中国作协文学视野的开放、文学心胸的宽广,深感中国作协对大江南北文学爱好者的偏爱、喜爱,让我们这些中国作协会员之外的爱好者,在数九寒冬时节,感受到了文学艺术的浓浓的暖意。
浓浓的暖意是我体会到,文学艺术是人民的艺术,文学创作要有人民性。王蒙老师扎根新疆十六年,深入新疆人民之中,与人民群众心连心,与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与人民群众一起生活,学懂了新疆维吾尔族的语言,体会到了少数民族的语言精髓,突破了当时的自己只有“城市生活和学生生活”经验的一面,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人生感悟,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成为了时代敬仰的“人民的艺术家”。对此,我深感钦佩。九十多高龄的他,深情地说:“新疆人民对我恩重于山”;“爱人民的人的生活是幸福的,爱人民的人的作品也是幸福的”;“生活创造文学,其实文学也在创造生活”,句句精辟,发人深思。写到这儿,我想到了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无论高级的或初级的,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王蒙老师践行了人民艺术为人民,一脉相承。作为人民群众中的一员,我应向王蒙老师学习,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社区,感受人民的幸福和疾苦,用文学之笔表达人民的喜怒哀乐,努力地用笔书写人民所喜爱的优秀作品。
浓浓的暖意是我体会到,文学艺术是生活的艺术,文学创作要有艺术性。刘庆邦老师声情并茂讲,“每个人的作品都是创作者的生命之歌、生命之舞、生命之诗”。文学作品要有“生命的质量、生命的力量、生命的份量”。生命的质量、作家的人格,至少应该有六种特质:“善良的天性、高贵的心灵、高尚的道德、悲悯的情怀、勤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生命的力量,关键是“思想的力量,来源于审美和反思”,要善于思索,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才能写出新颖的作品。生命的份量,不是先天赋有的,是后天经历、磨难,才使这个人的生命逐渐变得有份量。我想到了鲁迅等一批文学大家、一大批优秀作品,无一不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给人以深深的智慧启迪和社会思考。我理解文学作品,应该有正确的主题思想、巧妙的文字结构、优美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意境想象,是展现主题美、文字美、思想美的艺术作品。
浓浓的暖意是我体会到,文学艺术是生命的艺术,文学创作要创新性。王蒙老师的话语拨开云雾,“文学照亮生活”,“想撼动心灵,首先得撼动自己”,一个作家要对世界、对人类充满热爱、关心、理解、包容,才有可能撼动别人的心灵。刘庆邦老师指点迷津,文学作品“主要是写人,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个个体,从个人出发,从心灵出发。作品的细节决定作品的成败,“细节靠心灵化的描写,最细的是人心”,要通过人心来把细节细化、扩展、拉长。“船的劲儿在帆上、人的劲儿是在心上”,写作要有意志力。我理解文学创作,应该有时代性、创新性,紧跟时代的步伐,紧跟党的政策,讴歌改革开放的人和事,充分展示不同阶层的人的心灵世界,用文学作品的精神力量感染人,用文学作品的力量慰藉人,让一批又批文学作品的“生命的质量、生命的力量、生命的份量”,迸发出时代的精神活力和艺术魅力。
浓浓的暖意,除了线上直播感悟著名作家文学艺术的深邃思想外,我还从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的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07年中国散文精选》等书籍中,从中国作家网众多的专业作家、鲁院学员、普通文学爱好者的各类作品中,领悟文学艺术创作的精髓内涵,汲取优秀文学作品的精神力量。
冬至刚过,荆楚大地飘起了雪花儿,星星点点,扬扬洒洒,潇洒而漂亮。在这最冷的“数九寒天”时节,在中国作协开放平台和作家作品的滋养下,我记住了“想撼动心灵、首先得撼动自己”的金句,我努力地汲取着文学大家和文学作品的精神力量,倍感温暖,心灵上,暖暖的。
202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