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传岭人的头像

传岭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15
分享

难忘的乡情

清明时节,我回乡祭祖,临返回时乡亲们送来家乡的土特产。我感觉到,那不是土特产,那是浓浓的,珍贵的,美好的乡情。

我离开家乡快五十年了,然而我离开后与家乡,及乡亲们保持着一种亲密的联系。我退休后,多么希望回到家乡,走进田园,与乡亲们朝夕相处,常叙乡情。

我上小学时,就喜欢和乡亲们一起参加劳动,除草、施肥、播种等农活我都喜欢。尤其是喜欢栽秧,看到有大人拉线子,在田中间栽一排秧苗,碧绿碧绿的,从田的这一头栽到田的那一头,笔直笔直的,飘浮在黄色的水面上,十分好看,我感到非常有趣。

我很佩服拉线子的人,很想栽秧,可是大人们不允许小孩子栽秧。我就偷偷地运用数学里三点一线的方法,学着大人在水田中间拉线子,没有想到一学就成功。与大人拉的线子不相上下,还受到乡亲们的赞扬,我心里感到很高兴。从此以后,大人们不但允许我栽秧了,还要给他们拉线子。

我中学毕业,回到生产队里,正式成为社员,与乡亲们一起参加生产劳动。因为我比他们学的文化要多一点,当了宣传员,记工员,畜牧员,农技员,专业组长,为他们做一些服务工作,受到他们的欢迎。

我当棉花专业组长,推广农业科技,使用“九二零”,进行叶面施肥,减少棉花落花落果;使用“矮壮素”,降低棉花株高,控制徒长枝和赘芽;使用除草剂,防止杂草滋生,影响棉花生长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样一来,大大地减轻了跟我管理棉田的乡亲们在棉田劳动时的劳苦。比如棉株矮了,徒长枝和赘芽少了,不但减轻了劳动量,而且避免了人在棉株下劳动的闷热之苦,太阳大的时候还可以到树下去歇凉。和我一道管理棉田的乡亲们,因此非常感激我。

不仅是棉花专业组的乡亲们减轻了劳苦,而且那一年生产队里的棉花获得了很好的收成,全生产队的乡亲们都得到了很好的分配收入。我受到了乡亲们的热情赞扬,特别是棉花专业组六十多岁的三爷对我说:“小伙子,你明年又来领导我们管理棉田,我们还是跟你干”。

可是,第二年我离开了生产队,到公社当了临时干部,不能在生产队里管理棉田了,但我一直记着三爷对我说的话。

我虽然不能在生产队管理棉田,又回家乡帮助他们办桑园,传授栽桑养蚕技术,栽桑养蚕发展蚕桑生产,增加集体和个人的经济收入。我引进了良种桑树品种,长出的桑叶,叶片又大又厚,让乡亲们大开眼界,喜出望外。

我们生产队,之前是不养蚕的,通过我的帮助,开始一年养一张纸的蚕种,后来一年养两张、三张、四张,最后一年养到了五张纸的蚕种,养蚕成了生产队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后来,在乡亲们的推荐下,我上了大学,上的是农业大学,学的是农作物栽培。我一心学好农业科学技术,好回乡做一些有利于乡亲们的事情,感谢乡亲们的一片真情。毕业后,我回乡组织开展包产到组,充分调动了乡亲们的劳动积极性,那一年的粮食产量在上一年的基础上翻了将近一番,彻底的解决了他们的温饱问题。

在和乡亲们一起的劳动中,我为他们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同时得到了他们的帮助和支持。因而我和乡亲们结下深厚的情意,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我在农行工作期间,农行有一项工作任务是面向“三农”,服务“三农”。我想帮助解决乡亲们生产、生活、治病、经营生意、建修房屋上的资金困难,也是面向“三农”。只要他们有困难找到我,我只要能办得到,总是牵线搭桥,尽量满足他们的资金需求。

当时,家乡还没有通自来水,乡亲们平常洗衣服,淘菜都要下河,来回有三四里路程。天干的时候,不但洗衣淘菜要下河,吃水也要下河挑。

我看到乡亲们生活很困难,便利用节假日,回到家乡动员组织起来,由他们筹集资金,自己购买材料,自己出劳动力,自己聘请技术人员,安装了自来水。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下河洗衣淘菜了,更没有人下河挑水吃了。

我退休后,多次想争取机会回到家乡,帮助乡亲们发展生产,增加经济收入。然而,因为诸多原因,我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还是让我失望了。

十多年之后,这次清明我回去祭祖,见到他们感到十分亲热。同时代的人,也都六七十岁了,他们的身体很健康,生活很幸福。有时候上街,有时候转路,有时候打扑克。有时候我和他们一道转路,走在乡间小路上,回忆起青少年时期的趣事。

有一位大嫂说我:“你娃儿家的时候,大伙计泡田,你糊田盖,田里的水从田盖的缺口上往外淌。大伙计叫你:‘娃儿哩,水淌出去了’,你说:‘它要淌,叫我有啥子办法?’把大伙计气得直踏脚”。在场的乡亲听了都笑起来,我也大笑起来,把我的眼泪都笑出来了。此时,我感到那时的我有多么的幼稚可笑啊!

乡亲们转路,走累了就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打扑克,打的是甩二加七,捡分。四家人打,两家为一对,捡分多少比输赢。总分为八十分,四十分为下,捡不到分就是剃光头输了。这种玩法,是我们小时候放牛经常在一起的玩法,现在玩起来别有一番趣味,玩得十分高兴。

我很想和乡亲们经常聊天,转路,打扑克,但是还是要离开他们回家去。

没想到,临走时一些乡亲送来了土特产,表示他们的情意。乡亲们表示了他们的情意,我又怎么表示呢?我想来想去,我上街买了一些菜,做了一顿家常便饭,可以说是很简单的饭菜。那天下午,风和日丽,我把他们招呼到兄弟的家里,打了一下午扑克,晚上吃了一顿家常便饭。

兄弟家的房屋是在原先的老屋基上建修起来的,原先的老屋基上是低矮的撮箕口土墙房屋,面向河流和河对面的山坡。中间是堂屋,两边是厢房;中间是石板镶的院坝,前面有青翠的竹子,竹子两旁有李树,梨树,核桃树,柚子树,环境十分优美。喜鹊、燕子、锦鸡在房前屋后,常来常往。而今变成了一栋高大的砖房,前后打了一个颠倒,原先的后面变成了前面,面向公路,原先的前面变成了后面,还是面向河流和河对面的山坡。说实在话,现在房屋很洋气了,家庭富裕了,可是我还是怀念原来的撮箕口土墙房屋。

饭菜虽是很简单的家乡饭菜,可是却包含着浓浓的乡情,意味十分丰富。大家围在一张临时搭的长桌上抽烟,喝酒,喝饮料,吃菜。一边吃喝,一边聊天,叙乡情,话友情,热情洋溢,欢天喜地,情意浓浓,其乐融融。

从五六点钟,一直到八九点;从夕阳西下,明月东升,大家一直围成一桌,热情叙谈着。天气渐渐地变凉了,可是大家热情不减,激情荡漾。夜幕降临了,灯光亮起来,欢笑声,谈话声,穿越灯光在天空中荡漾。周围山坡上的画眉、八哥、斑鸠早已入睡了。

夜深了,大家才恋恋不舍的离去,临行时乡亲们还希望我来年再回家乡,和他们一起聊天,转路,打扑克,重温乡情。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