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头像

柳暗花明又一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17
分享

山药历险记

现在的人都注重养生,以前没什么人吃的野味,在被打上纯天然无污染的标签后,也端上了“健康”的餐桌。

我去年年初新婚,老婆是广东人,她有一个当老师的姑姑,第一次见面,听说我是北方人,眼睛都要冒出光来。我开始以为是她特别欣赏我身为北方人的豪爽大方,后来才知道是她一直热衷于北方“野食材”的探索,拿我当牵线人了。听完她的自我攻略,我拜托远在河南的舅舅搞来了两箱红薯粉条以及二十斤的野山药。

后面听老婆讲,姑姑一直夸赞北方的山药好吃,口感紧实粉糯,吃了几天,脸色都红润了不少,还打听着让我再搞一点,她跟学校的领导夸了海口,要一起尝尝鲜。我倒是无所谓,只是老家的舅舅听了直皱眉头,忍不住跟我诉苦,说这野生的山药难挖得很,都已经被人挖光了。

去年十一月份,我回了趟老家,刚好赶上野山药的最后一茬,便寻思着和舅舅一起上山挖山药。虽说我小时候爬过很多的山,但都是沿着别人踩出来的道,从没像这么深入地走到山的腹地去。舅舅说山药喜欢长在疏松肥沃的砂壤土上面,挖山药要先学会寻山,有些山土质不行,你就算是挖穿,毛也挖不出来。舅舅是个没上过学的俗人,但说起这些土经验,他倒成了专家,连带着说话的声音都坚实了几分。

舅舅带着我钻进灌木丛生的小道,拿着一根半米长的木棍四处扫荡,时不时地会有几声嘈杂从枝头飞走。舅舅告诉我,现在是秋末,山里会有很多动物出来觅食屯粮,要是不小心遇上蛇啊,狼啊什么的,就没工夫挖山药,只能捂着屁股跑路了。我虽然早已大学毕业,但那点浅薄的知识在这深山老林中派不上用场。就这样,他一边打趣,一边往前探路,约莫着走了一个钟,舅舅突然立定身姿,用木棍指着几株紫红色茎块的藤蔓对我说:“到地方了。”我仔细一瞅,跟野草也没什么两样。

舅舅弯下腰用手捋着藤蔓,观察着藤条的走向,然后定点刨土。山药在地下是横着走的,所以剥离的时候要特别小心,万一搞断了,或者破了皮,就不值钱了。舅舅说河南焦作那边的铁棍山药是竖着生长的,长得能有一米。我瘫在土坑边早已累得气喘吁吁,心想横着长也有好处,竖着挖的我怕是下去就上不来了。舅舅没理会我的小心思,只是一个劲儿地感慨:“怎么我就遇不到一米多长的山药,听说一根能卖好几百。”

太阳落山,倦鸟归林。我和舅舅也扛着战利品下山了,回家一过磅五斤有余。这次的山药品相一般,也就能卖个百来块钱。舅舅笑嘻嘻地把“宝贝”重新埋进土里,舅舅家的院子不大,但专门用砖瓦垒了个土包,说这样保存山药最好,等到有人收货时再挖出来卖,跟从山里刚挖出来的一模一样。

舅舅家有两个男孩,俩人加起来有三百多斤,体格魁梧,但没上过大学,至今也还没有个正经工作。舅舅心里着急,问我有没有门路。我也就空有个脑袋,哪有什么门路,只能帮着他出出主意。听说舅舅有一个以前认识的工友,在县城里开了个机械厂,我建议他去问问有没有合适的岗位,毕竟工厂岗位需求大,要求也不太高,学一门技术,总比在家啃老强。舅舅觉得有道理,但又说自己没钱送礼。我问他为啥送礼,舅舅瞅了瞅我,一脸不可置信地问道:“你都不上网吗?网上都是这么说的呀?不送礼哪里能找到好工作。”我不置可否,但也无从反驳。思考半天,我建议他送点品相端正的山药过去,说现在的人都喜欢养生,对这些野生的玩意儿稀罕得紧。舅舅一拍脑袋,说就这么定了。第二天一早,舅舅收拾好了工具,喊我一起出门。我连连摆手,问他怎么还有那么多力气出门,他瞅我懒散的样子,打诨的劲儿又上来了,说:“你的力气都花在脑子上了,我的力气,挖一天能赚一百!”

回到广东,我给姑姑带去了她念叨很久的山药,她又是把我一顿好夸,说得我面色红润,跟吃了山药似的。我本以为故事就这么结束了,毕竟在我嘴里,野山药和超市里的人工山药区别不大,都是富有营养的食材罢了,倒也不会刻意惦记。只是年前舅舅上山挖山药摔到了腿,电话闲聊时问到孩子的工作找得怎么样了,舅舅在电话那头支支吾吾,说:“没成功。”我问:“山药送过去了吗?”舅舅回答我说:“送是送了,但人家连包装都没拆,再去问,说已经坏了,扔了。”我一时语塞,忘记他的工友本来也是农村人,对这些野生的养生食品不感兴趣也是正常的。

我突然后悔起来,不该教舅舅送礼,也可惜了那几十斤的好东西。舅舅说他打算让两个孩子去学挖掘机,现在开一天也能赚个好几百。我觉得挺好,至少那身力气没有白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