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钢笔、一本抄写簿、一卷《红楼梦》、一张圆桌、一把座椅、一缕暖阳、一袭花香。阳台上,我在一笔一划自得其乐地抄写,同时也在心身愉悦地享受阳光与芬芳。某时某刻家人移步我身后,用手机拍下我傻傻的抄写场面,我竟然丁点也没觉察。噫嘻,瞧我这个老顽童。
手抄红楼,传播经典,是早就萦绕在我心里的念头。可以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迟迟没能动笔。这下好了,退休赋闲,没有了工作的纠缠,没有了生活的烦忧。心动不如行动,说抄就抄。不知不觉,春节前,前80 回已抄罄。
哪料,当我用抖音视频把抄写的瞬间与片段发出去,引来好评一片。有人给我温馨留言:恬淡的日子里,风景依然美好;更有文友作诗激励我:手抄红楼梦,并非等闲人,书香能解困,笔墨可怡情。
以欢喜之心慢度日常!退休之后,我特意把这句话请人写好裱好,贴在我写字台的正上方。日久生情,这九个大字仿佛在昭示着我:生活是多么美好,必以欢喜之心拥抱。阅读、抄写、写作、养花······我的日常生活,被抚慰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我爱阅读,爱写字。抄写,我退休生活的一种新选择,既消遣时光,更增添乐趣。人言写字与阅读均可怡情养性,我有同感。以前,我几次看《红楼梦》,几乎没有哪一次从头至尾认真看完过,更遑论看懂看明白。这次计划边抄写边阅读,以写带读。还自己给自己设了一道紧箍咒,整体花时多少,每日写多少字,都有具体安排。起初的那一个月,我一天能抄好几千字,远超我的预定目标。间或还挑灯夜战,大有不提前抄完非好汉的豪迈气概。抄了一段时间,我决计放慢进度。事实证明,把爱好当任务,不但达不到快乐的目的,还会多少给自己的身心添累。与其这样,还不如舍弃。《红楼梦》也只能慢抄细品,慢慢写来,慢慢读来,让日子斑斓、精神充盈。
如今我退了休,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山不再高,水不再长,激情不再燃烧,是该放慢脚步,放缓心态的时候了。曾经我参加过一次骑自行车比慢赛。比赛中,我因不会灵敏把控平衡与用力的技巧而输给了对手。那次的比赛虽输了,但我悟觉出了一个道理:慢,莫不是一种沉淀、一种境界、抑或是一种优雅?就如我手中的《红楼梦》,这样一部好作品,也是需要细嚼慢品的。玄学也提示我们,事缓则圆,人缓则安。当下,我的人生已进入夕阳晚照 ,尽管眼前景物依然美妙,我看还是以愉悦之心,细瞧慢赏为佳。
我,一名永远的文学爱好者,写作是我一生的最爱。一段时间里,我勤写新闻和言论,也正是那些见诸报端的文字,成了我由乡村教师转身而为县教育局新闻专干的敲门砖。天道酬勤。令人欢喜的是,在单位干新闻宣传的那些年月,中国教育报有我获奖的作品、省报有我的作品专版,市报和市教育电视台有我作为优秀通讯员做典型发言的身影。尽管如此,实话实说,在我的文字生涯中,我热爱和乐于实践的还当是文学与文学作品。退休了,有的是富余时间,我想趁精力尚可,慢下生活的脚步,让笔墨抵达岁月,借文字温暖余生。
设若幸福源于精神丰盈,写作便是我最幸福的事情。退休这两年里,我勤写勤投,在知名网站发表了一定数量的散文随笔。整体说来,我不愁作品的数量,但愁没有优质作品。去年入夏以来,我认真调整写作思路,心想,宁愿慢写少写,也要力争写出几篇像样的作品。
写作,我遵循“慢工出细活”的道理。每当有了明确的选题后,我克服以往快写快投急于求成的坏毛病,先做好动笔前的相关工作。古语不是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吗?准备工作也很重要啊。比如写《家住运河边》,我根据拟写的提纲,先期做好查阅资料、走访调查,再利用时间去有“百里银河”之谓的南茅运河实地看看,以增强感观认识,然后再下笔成文。初稿完成后,仍反复琢磨,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比较满意为止。文章写好后,第一时间投稿中国作家网,作品发表后,还被推送至《新作快递》栏。尽管作家网已发表我上百篇作品,惟有这篇《家住运河边》帮我实现了在《新作快递》栏上稿零的突破。
光阴流转,我离开我工作过的乡村学校近四十载,为了写好我的村校,我驱车数里到村校原址探访,并与当年的几个学生电话交流,力求每个细节客观真实。磨刀不误砍柴工,等素材齐了再着手动笔。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令人开心的是,我写的散文《我远去的村校》,在由著名作家周立波创刊并题写刊名的《资水》上发表,并忝列为重点篇目。如今在纸质刊物上稿不易,欣喜之余,我乐于与朋友分享。文友新宇赋诗予我:挂冠解绶自在身,笔耕未辍墨痕新。刊中常见生花句,网上时传漱玉文。五柳门前寻雅趣,三更灯下远俗尘。浮名早共烟云散,最是逍遥弄翰人。我将把朋友的暖心鼓励作为我文学路上永远的动力。
当世界变得日日新、天天快的时候,我要做一个旧的人,慢的人······著名作家麦加所说还真让我醍醐灌顶。退休赋闲,过日子该慢则慢,生活的节奏当缓则缓,以欢喜之心慢度日常,以平和心态赢得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