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叫胡体芝,生于1947年11月14日。我的父亲叫刘长忠,生于1942年9月15日。
在记忆的长河中溯游,三十年悠悠岁月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可母亲胡体芝的音容笑貌,却始终鲜活地镌刻在我的灵魂深处,历久弥新。母亲的根,深植于奉节县兴隆镇梅花村那片质朴而厚重的土地,正是这片乡土,孕育出她坚韧不拔又纯粹温暖的灵魂。
我的父亲叫刘长忠,是个老实憨厚的人,面对母亲的咒骂,他总是默默忍耐,无比谦让。母亲身高一米六,而父亲仅有一米五,这样的身高差,或许也是母亲对父亲诸多不满的源头之一。然而,命运弄人,母亲在 44 岁那年,便因病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而父亲如今已 83 岁高龄,依旧健在。母亲有个姐姐,也就是我的大姨,她前两年才离世,比母亲多度过了三十年的时光。如今,我只能倾尽所能,让父亲的晚年生活幸福安乐,以此弥补母亲过早离去给我留下的无尽遗憾。
母亲是抽烟的,在那个贫寒的家里,她养了几只母鸡,靠着鸡下的蛋换钱,才能买上几包便宜的香烟。家里的电费,还有酱油、盐这些生活必需品,都要指望卖鸡蛋,或是采摘四季豆、大蒜等农产品换来的微薄收入。小时候,为了补贴家用,我们还会上山采摘香菌、贝子,挖黄骨刺兜兜,或是采摘蕨菜拿去卖。那时的零花钱,对我们来说是极其奢侈的东西,少之又少。我上中学的时候,穷到连八分钱一份的菜都吃不起,只能就着包谷饭,就着自来水咽下。就连买一个热水瓶这样简单的愿望,都难以实现,贫穷,是那段岁月如影随形的底色。
回溯童年,母亲在世的日子里,年节是家中最热闹、最温暖的时刻,走亲访友便成了生活里的头等大事。尤其是去梅花村安水坝的舅爷家,一路上,山路蜿蜒,却阻挡不了我们心中的热切期盼。舅爷家的院子,承载着我们一家人最珍贵、最温暖的回忆,那里的每一块石板、每一道门槛,都印刻着我们的欢声笑语。为了这些相聚,母亲总是提前许久就开始忙碌,她每年都会为我们一家人亲手做布鞋。从漫山遍野地收集棕树皮,到小心翼翼地粘鞋底,再到对着昏暗的灯光,精心裁剪鞋样,最后一针一线、密密麻麻地纳鞋底,每一道工序都倾注了她全部的心血与爱意。做一双鞋,母亲大约要花费半个月的时间。小时候的我,最盼着穿上母亲做的新布鞋去舅爷家做客。新鞋穿在脚上,柔软又舒适,每迈出一步,都带着母亲的温度,仿佛连路边的野花都在为我绽放,满心都是难以言喻的欢喜。
母亲是个目不识丁的女人,她的世界里,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波澜壮阔的梦想。在她眼中,我们三个孩子,便是她生活的全部意义;那个家徒四壁的家,虽破旧简陋,却承载着她所有的爱与牵挂,是她心中无可替代的珍宝。
小学时,每天放学回家的路,是我最期待的旅程。还未踏入家门,饭菜的香气便扑鼻而来,那是家的味道,是母亲的味道。母亲总会把最好吃的那部分,细心地盛在一个碗里,再用温水小心翼翼地煲着,就怕饭菜凉了,等我到家,总能吃上一口热乎的美味。那碗带着温度的饭菜,不仅填饱了我的肚子,更暖透了我的心窝,让我在贫寒的日子里,感受到无尽的温暖与幸福。
记得有一次,我被村里的大孩子欺负,委屈得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一路哭着跑回了家。母亲见我满脸泪痕,心疼得眼眶泛红,眼中满是怒火。她没有丝毫迟疑,立刻拉着我的手,大步朝学校走去。她叫来双方家长,挺直了腰杆,据理力争。母亲的眼神坚定而锐利,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那股为了孩子绝不退缩的气势,让欺负我的孩子和家长都低下了头,乖乖道歉。从那以后,即便我们家生活穷苦,周围人也都知道,我们家的孩子,有母亲这样一位坚强的后盾,不可轻易欺负。
母亲的勤劳,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她像是不知疲倦的陀螺,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她常常养着两头肥猪,还有一头相伴十多年的老母猪。每到腊月,村子里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家家户户杀年猪,我们家也不例外,院子里热气腾腾。看着那头膘肥体壮的猪,满心都是丰收的喜悦,那是母亲辛勤劳作一整年的成果。而那头老母猪,更是我们家的 “摇钱树”。每年它都会生下一窝小猪仔,十个八个,活蹦乱跳的。母亲对这些小家伙们呵护备至,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她精心喂养,耐心照料,等养到两三个月大,就带着它们去集市上卖。卖猪仔换来的钱,虽然不多,却成了支撑我们家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的重要支柱,让我们在困境中看到希望的曙光。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的身影总是忙碌的。天还未亮,当整个世界还在沉睡,母亲就已经悄悄起身,开始为一家人准备简单却温暖的早餐。随后,她便扛起农具,走向那片贫瘠的土地。那片土地,承载着她对生活的全部希望,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母亲都在田间辛勤耕耘。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衫,粗糙的双手布满了老茧,可她从未有过一句抱怨,也从未喊过一声累。她用自己的坚韧和勤劳,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天,让我们在贫穷的岁月里,依然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爱。
母亲的一生,是清贫的一生。家里经济拮据,常常吃了上顿愁下顿。但即便生活如此艰难,母亲也从未让我们饿着、冻着。她省吃俭用,自己的衣服总是缝缝补补,一件衣服穿了又穿,补了又补,却总是把最好的留给我们。她用自己柔弱的身躯,为我们撑起了一片遮风挡雨的天空,让我们在贫穷的岁月里,依然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爱。
然而,命运却对母亲格外残酷。长期的劳累和生活的重压,让母亲的身体不堪重负,她患上了抑郁症和多种疾病。因为贫穷,我们没有足够的钱为她医治,那些病痛如同恶魔一般,无情地折磨着她。母亲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常常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发呆,眼神中满是痛苦和迷茫。偶尔,她也会情绪崩溃,歇斯底里地爆发,那是她对命运无声的抗争,也是她内心深处压抑已久的痛苦宣泄。
我永远也忘不了母亲离开的那一天。那是一个灰暗阴沉的日子,天空仿佛也在为母亲的离去而悲伤哭泣。母亲静静地躺在那副临时买来的薄棺材里,面容憔悴却又透着一丝解脱后的安详。那一刻,我的世界仿佛瞬间崩塌,那个给予我生命、陪伴我成长、为我遮风挡雨的人,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我。
那年,我刚上初三,本应在母亲的呵护下无忧无虑地成长,却不得不面对生离死别的痛苦。此后的日子里,每当我遇到困难,脑海中总会浮现出母亲坚毅的眼神,想起她为我们这个家所付出的一切。我知道,母亲虽然离开了,但她的爱,早已深深扎根在我的心底,永远陪伴着我。
如今,三十年过去了,岁月流转,母亲的身影却从未在我的记忆中淡去。在无数个不经意的瞬间,我都会想起母亲。想起她为我做的每一顿饭,想起她在昏暗灯光下为我缝补衣服的身影,想起她温暖的怀抱。母亲的一生虽然短暂,充满了苦难,但她在我心中,永远是最伟大的。她用自己的生命,教会了我爱与坚强,让我懂得了责任与担当。如今,我已人到中年,马上就要五十岁了,每当想起母亲,我总会想,如果母亲还在,看到今天的我,看到她的小儿子不再贫穷,生活安稳幸福,她一定不会再那么焦虑,不必再吃苦受累,或许,她的抑郁症也会不治而愈吧。
母亲,我好想您,愿您在天堂,一切安好,没有苦难,没有病痛,只有无尽的安宁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