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80年代,父母在村里人眼里是个养猪“能人”。如今虽然弃业20多年,还流传着他们养猪致富的传奇和故事。
在大集体的时代,农村人家几乎家家户户把养猪作为“发财致富”的途径,父母也不例外。过去由于房屋较少,大多都过着人、猪共舍的生活。打我从有记忆开始,我感受最深的是,在家里,无论走到哪个旮旯,扑鼻而来的是猪身上熏天的恶臭和腥臭;耳畔回旋的要么是猪子嗡嗡嗡的呼吸声,要么是它们呼呼的打鼾声,要么就是喂食时叽里呱啦的抢食声……
父母每天除了在生产队安分守己地挣工分,就是在家养几头猪。养猪是个苦活,要挑猪草,洗猪草、斩猪草、煮猪食、喂猪、刷圈、过尿缸,每个环节马虎不得,偷懒不得。否则猪会给你脸色。
在那段岁月里,由于没有粮食,总是荒草、荒料应付它们。猪小的时候,还能带得住。尤其上担以后,它们饭量相当的大,而且需求的精料也要相应增加,稍有一点闪失,猪子时常在家大闹天宫,将猪圈围栏拱得东倒西歪、断垣残腿,将猪圈底子拱得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父母上工再苦再累,饭都顾不上吃一口,回家后首当其冲收拾“残局”,侍候这些“霸王”。
猪子生的坏,你不把它吃,它不把你卖。由于可供父母养猪使用的农本很少,家里采购苗猪时总是分两批捉回,先把大的(顶子)卖了,卖点钱买点粮,再把其余的几只猪一次性养大出售,父母全靠养这样的“宝塔猪”,卖出钱来供我们兄妹读书,以及家中的日常开支。
父母养猪非常认真,当作宝贝似的精心饲养。再忙再累,总要将猪圈清理得干干净净的,让他们有个好的生长环境;总要想方设法让猪子吃好、吃饱,满足他们长肉壮膘的需要。因而,他们饲养的猪不仅皮毛光亮,而且长得快,价格也较高。卖完猪后,父母总要立即算一下大帐,除去猪的所有开支,大多每把猪子总有一定的盈利,父母总是眉开眼笑,逢人便说:“划得来,划得来!”
在我15岁年,父母饲养的猪既肯吃,也肯睡,特别长得凶,出售前的几个月,每月生长总在60、70斤左右。消息不胫而走,左邻右舍,四乡八邻纷纷赶来看猪,两间猪棚内挤满了人,围着父母问这问那,一直默默无闻的父母一时成了全队乃至全村的“红人”。约莫半年时光,猪子竟然长得小牛那么大,我时常把猪当成牛,骑在它的背上,我高兴,父母脸上也乐开了花。父母将家中所剩的60多斤大麦给猪吃完后,决定将猪送到宣堡食品站出售。出售当天,车一停下就围来一群卖猪人,有夸我家猪子养得肥的,有称赞父亲力气大的。司称员一称,用手在猪背上和胯下一摸:“278斤,特等!”顿时,一片哗然,喝彩声,祝福声此起彼伏。那时,大多数人家猪出了担就要卖了,一般都是三等四等,我家却卖出如此特殊的猪,司称员连声夸赞“少见,少见”。当天,村里又沸腾了。村里有人说我家“家运”好,有人羡慕父母养猪“有一套”。
父母养猪其实也并不都是一帆风顺。1989年夏天,我初中毕业时,我刚从学校拿毕业证书到家。只见家中围了好多人,母亲指着两头已经奄奄息气的猪,哭丧着脸说:“刚才还活蹦乱跳的,吃了好多食,没想到突然甩了甩头,就躺在地上挣扎几下就死了”。有人说是吃了热苋菜食中毒死亡的,有人说是猪得了“暴食瘟”,为了减少损失,父亲立即喊来本队的杀猪匠,放血脱毛,开膛破肚,忙碌了大半夜。第二天一大早,全家人分头四处卖肉。由于气温较高,又没有冷藏设备,肉发红发臭,好多肉被迫扔了。整家一合计都未能卖到苗猪钱,连当晚的开销都不够。多少年后,父母每想到这事都觉得憋屈。
采购苗猪是饲养猪子的前提条件。我们这里捉苗猪,一般到永安的上桥、江阴的申港,这中间也有一定的风险。那年夏季,气温高达40度,那时我16岁,早上4点多钟我和父亲就从家里出发,赶在开市前到达集市。父亲盘算:这把猪年底都能出售,不仅可以解决办年事所需资金,而且能凑足来年兄妹的学费,父亲一下购买了4只苗猪,父子俩有说有笑的回家了。卖猪户总想将仔猪斤量增重,多卖几个钱,将猪子喂的肚大腰圆,称重时屁股后猪粑粑不停地往外渗,加之气温较高、远途运输,半路上两只小猪夭折,一切梦想随之泡汤,昔日倔强的父亲嚎啕大哭起来,我也跟着呜咽起来。为保全健在的两只苗猪,我们将小猪散放在树林里,一人负责看守一只不让他们走远,直到太阳落山,才将猪子装入麻袋中回家。
在经济匮乏的时代,卖猪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来说,是一件非常隆重和高兴的事,也是父母最开心、最快乐的时刻。每到卖猪这天,父母定会把自己弄得体体面面的,父亲总是对着镜子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母亲总要靠近妆台梳妆打扮一番。卖猪当天,他俩4、5点就起床,烧满满一大锅煮食,然后打到几个小桶中,放在风口里冷却。喂完猪,父亲忙着去请人帮助捉猪,母亲在家忙着精心准备一顿比以往好得不能再好的早饭供捉猪的人吃,大家吃完饭,几个身强体壮的汉子一窝蜂似的涌向猪圈,有的抓猪耳朵,有的抓猪尾巴,有的使劲往外拖,有的拼命往外拽,一会儿功夫,几只猪子全部四脚朝天,四腿大绑,然后被反捆在小推车上,被送往食品站出售。回家后,父亲总要把售猪换来大把票子当着我们的面数上几遍,母亲总会开玩笑地说,“这中间也有我的一半!”
养猪的日子,已经渐渐远去。记忆的回味,不泛酸甜苦辣,更多的则是致敬时代,致敬父母,我泪目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