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洪流推着每个人做出各自的选择。这是一个荒蛮的时代,结束的尚未结束,开始的尚未开始。
读余华的书,我是第一次。作为新手,不曾知晓他作品的文风特点,没有苦情戏的心理准备,每一字一句读起来都像伤痕文学。遗憾,惋惜,甚至憎恶都是赤裸裸的平铺直叙,一眼望去尽是泪。可伤痛之中总有一丝温暖填补喉咙里那股差点喘不上来的气。
2021年的某个深夜,终于把《文城》收尾。书中最后那句“小美长眠十七年之后,才在这里迎来林祥福”真的太痛心疾首,合上书本久久不能平复波折的心情。我不是资深读者,在我浅显的认知里,我是有点埋怨小美的。如果不是因为小美,林祥福不会走上这条寻找文城的不归路,不会为了救顾益民惨死土匪刀下,不会让林百家没有父亲,不会让田大即使抱病还来接他,直至生命的终点。
但纵观本书条线,小美才是推进整个故事的关键。一个在童年深陷暗黑漩涡的小美,遇到一个心不在焉却能拯救她于水火的阿强,怎能不倾尽所有回报这份恩情。小美是心善的,是绵软的,更是纠结的复合体。林祥福对她也有恩,可偏偏人生的出场顺序和因果似乎都在冥冥之中谱写好了。
书中的故事情节及人物特点明朗直白,没有佶屈聱牙,没有晦涩难懂。善良的人只需看个开头就知道他的一生都是正直的,可恶的人也是让人直接痛恨到底。还有些让人意难平的角色,时不时出现一下,看似不起眼,却关系着重要情节的发展。如翠萍,每次林祥福的光顾,必是他的人生转折,从第一次进门的端坐,到结束人生前的告别;如“和尚”,一个看名字就知道他不是反派的“土匪”,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把身不由己的无奈和人性之善展现得淋漓尽致。
全文语言平淡,但没有一句废话,尤其是前后的呼应,回过头来看前文铺垫,又是一次泪流满面。
分享给大家的书摘:
▪当绿芽在树木冻裂敞开处生长出来时,林祥福在溪镇扎下了根。
▪他想起十七年前怀抱林百家,身背包袱,坐船前往溪镇寻找小美的情景。也是在这个宽广的水面上,也是这样的竹蓬小舟,也是这样的船家。
▪小美眼睛里金子般闪亮的颜色逐渐淡去,这样的颜色在离开万亩荡西里村以后每天都在闪耀,现在随着夕阳西下黑夜来临,这样的颜色在小美的眼睛里熄灭了。
诚如作者余华所说:“我们总是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作家那里,读到自己的感受,甚至是自己的生活。假如文学中真的存在某些神秘的力量,我想可能就是这些。”《文城》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的书,从自己的往事和他人的续章里看到了不可磨灭的记忆。那些执着,或是遗憾终会成终其一生所追寻的“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