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浪子文清的头像

浪子文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5/19
分享

水乡绍兴,一场穿越古今的情怀之旅

绍兴的雨,总似天上不经意洒落的珠串。先是几点零星的雨滴,“嗒嗒”敲在青石板上,继而便淅淅沥沥地连成一片。我撑着一把青布伞,踩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路,往鲁迅故居走去。嘴里不自觉哼起越剧小调,“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吴侬软语的唱腔在雨幕中悠悠回荡,这可是绍兴独有的文化瑰宝,那婉转的声腔,仿佛能把人的心都揉得软软的。

这路是极熟的。石板被岁月磨得光滑,缝隙里积着些青苔,踩上去微微有些打滑。路两旁的老屋,灰瓦白墙,木格窗棂,都沉默地立在雨中。偶有乌篷船从河道里划过,船夫戴着箬笠,也不吆喝,只将竹篙轻轻一点,船便滑出去老远。绍兴人管这乌篷船叫“梭飞”,就像织布的梭子一样在河道里穿梭,这可是水乡人出行的好帮手,承载着一代又一代绍兴人的故事。

鲁迅故居的门面不大,黑漆大门上挂着块匾,写着“鲁迅故居”四个字。进门是个小天井,种着些花草,雨滴从屋檐落下,在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我收了伞,站在檐下看那雨线——这景象,想必百年前的周树人也是见过的。

厅堂里摆着些老式家具,漆色早已斑驳。墙上挂着鲁迅家族的照片,那些严肃的面孔,如今都成了历史书上的名字。我注意到一张小书桌,据说是鲁迅少年时用过的。桌面有几处墨迹,不知是不是当年他留下的。想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写的,他如何在三味书屋读书,如何偷看《山海经》,不禁莞尔。

转到后院,便是著名的百草园了。其实不过是个小菜园,种着些寻常蔬菜。泥巴小路边有几株皂荚树,据说还是鲁迅儿时那几棵。树皮粗糙皲裂,像是老人的手。树下一口石井,井沿磨得发亮,想必是经年累月打水时绳索摩擦所致。我俯身看那井水,水面映出自己模糊的脸——这井,可曾照见过少年鲁迅的面容?

出了故居,雨已停了。阳光从云缝里漏下来,照得湿漉漉的屋瓦发亮。我沿着河道往咸亨酒店走去。这酒店因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而闻名,如今成了旅游景点。门口立着孔乙己的铜像,瘦长的身子,穿着破旧长衫,手里捧着茴香豆。店内布置成旧时酒馆模样,曲尺形柜台,摆着黄酒坛子。绍兴人把黄酒称作“老酒”,这老酒的酿造工艺可是大有讲究。从浸米、蒸饭、落缸发酵,到开耙、压榨、煎酒,每一步都蕴含着老祖宗的智慧。我要了碗太雕酒,一碟茴香豆,坐在靠窗的位置。酒是温的,入口微甜,后劲却大。邻桌几个游客在讨论孔乙己是否真有其人,争论不休。我用刚学的绍兴方言搭话:“侬们莫争嘞,真真假假又有啥要紧,鲁迅笔下的人,比真的还真嘞!”大家听了,都笑着点头。

微醺中,我踱到秋瑾故居。这位“鉴湖女侠”的故居比鲁迅故居要气派些,毕竟是官宦人家。厅堂正中挂着秋瑾的照片,眉目清秀中透着英气。玻璃柜里陈列着她用过的匕首和钢笔——一个能文能武的女子,在那样年代,是何等难得。后院的“畅堂”是她读书会友的地方,如今空荡荡的,只有几把旧式椅子围着一张方桌。站在窗前,忽觉一阵寒意袭来,恍惚间竟听见百年前的金戈之声。鉴湖水寒,却煮沸了千古侠气,当年她在此与徐锡麟等人密议革命,想必也是这般慷慨激昂,将满腔热血化作救国的呐喊。窗外一株老梅,不知是否见过当年情景,可那凛冽的风骨,恰似秋瑾未曾冷却的侠肝义胆。

天色渐晚,我决定去蔡元培广场看看。广场不大,中间立着蔡元培的雕像,他戴着圆框眼镜,神情温和而坚定。这位北大校长、教育总长,也是绍兴人。雕像基座上刻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八个字,在暮色中依然清晰可辨。广场边有几个老人在下象棋,棋子落在棋盘上的声音,在黄昏里格外清脆。我想起蔡元培主张的“美育代宗教”,想起他如何改革北大,如何保护学生……这些事,如今还有几人记得?

回旅馆的路上,我特意绕道去了趟青藤书屋。这是徐渭的故居,这位明代的书画家、文学家,号称“青藤老人”,其狂放不羁与才华横溢,在历史上也是少有的。书屋很小,墙上挂着他的字画复制品,那狂草如龙飞凤舞,确非常人所能为。天井里有株老藤,据说还是徐渭手植,如今已粗如儿臂,蜿蜒攀附在架子上。暮色中,老藤的剪影映在白墙上,像是幅天然的水墨画。

绍兴的夜,静得很。偶尔有打更的梆子声从远处传来,更添几分古意。我坐在旅馆窗前,望着月光下的河道,乌篷船都系在岸边,随波轻轻摇晃。这水乡,孕育了多少杰出人物?鲁迅的冷峻,秋瑾的刚烈,蔡元培的宽厚,徐渭的狂放……他们性格迥异,却都从这方水土中汲取了力量。

次日清晨,我乘乌篷船离开绍兴。船夫是个精瘦的老人,话不多,只偶尔指点两岸风景。船行至鉴湖时,他忽然说:“秋瑾女侠就是从这湖里取的名号。”我望着平静的湖面,阳光洒下来,碎成无数金片。远处几只白鹭掠过水面,消失在芦苇丛中。

船靠岸了,我踏上归途。回望绍兴,那些白墙黑瓦渐渐模糊,唯有鉴湖的水光依然明亮。这片土地,不仅以它的风景,更以它养育的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水乡的情怀,大约就藏在这人杰地灵的底蕴里罢,藏在越剧的唱腔里,藏在黄酒的醇香里,藏在每一个绍兴人的方言里。斑驳的青石板会记得,摇曳的乌篷船会记得,连空气中飘散的酒香都在诉说——绍兴的故事从未褪色,它带着千年的风骨与温度,永远在江南烟雨中,等你一读再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