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广袤西部的边陲,有一处被岁月与风雪雕琢的圣地——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它静静依偎于帕米尔高原东麓,像是大地捧出的珍宝,平均海拔逾 3600 米,举手可触苍穹,抬眸尽揽巍峨。西北、西南、南部,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888 公里的边境线蜿蜒其间,宛如一条无形的界碑链,锁住山河,也承载着数不尽的守护与期许。
这里,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熠熠生辉的明珠,往昔,驼铃声声,商队穿梭,见证过繁华盛景;如今,它依旧是中亚与南亚贸易往来的关键枢纽。山川壮丽,雪峰林立,澄澈湛蓝的天空下,稀薄的空气都弥漫着坚毅的气息。世代栖居于此的塔吉克族人,血液里流淌着戍边的使命,一家三代戍边、父子接力守边的佳话,如同高原上的格桑花,岁岁盛放,生生不息。在他们心中,“护边员”三个字,重逾千钧,是至高无上的荣耀。
多来提曼·开米克,便在这般浓郁的守边氛围中长大。“多来提阿曼”,塔吉克语里满含“国家平安”的祈愿,父亲为他取下这名字时,便种下守护的火种。1993 年出生的他,脸上常挂笑容,浅浅酒窝藏着塔吉克族人的质朴与热忱,眼眸灵动,透着对生活、对边疆炽热的爱。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的他,本可投身校园,陪伴孩童成长,可儿时父亲巡逻的高大背影、伙伴们戍边的飒爽英姿,如声声召唤,让他义无反顾迈向边境线。
2016 年 8 月,那个炽热又难忘的夏日,多来提曼追随父亲的足迹,成为朗库里军警民联合执勤工作站的辅警,正式加入护边队伍。边境一线,是大自然布下的严苛考场,海拔 4500 米之上,高寒缺氧,狂风裹挟暴雪,肆意抽打;恶劣天气如任性的孩童,说变就变;崎岖山路,更似狰狞巨兽,暗藏危机。执勤巡逻时,热饭成了奢望,简陋居所挡不住彻骨寒意,一离家便是半月之久。可多来提曼毫无怨言,他常仰望苍穹,目光坚毅:“塔吉克人,生来就愿做帕米尔高原上的雄鹰,先辈能行,我们新一代定也不负所望!”
凭借一腔热血与十足韧劲,年轻的他迅速崭露头角,不到一年就挑起巡逻队队长的重担。他负责的边境线,平均海拔超 5000 米,长达 200 多公里,每日徒步巡逻至少 20 公里。雪山深处的每一处山口、峡谷,都印刻下他和战友们坚实的脚印,那是他们对祖国无声的告白。
犹记 2017 年寒冬,一场艰巨任务不期而至——边境线急需拉设铁丝网。帕米尔高原的冬日,是冰雪的王国,风雪咆哮,缺氧窒息,运输车辆在半路望而却步。多来提曼二话不说,扛起钢管与铁丝网,率先踏入茫茫雪地,肩头的重量压弯了脊梁,却压不垮他的决心。战友们见状,纷纷跟上,大伙齐心协力,喊着号子,一步一个脚印,硬是靠人力将材料运至建设点。寒风似刀,割破脸颊,手脚冻得麻木,无人轻言放弃,只因心中有共同信念:护好祖国边疆!
身为队长,他分配任务公平公正,脏活累活抢着干;危急时刻,沉着冷静、指挥若定。可守边之路,不乏惊险。某个静谧的夜晚,队员突发急症,腹痛难忍、冷汗淋漓,蜷缩在地。彼时山上无车,县城医院遥不可及,多来提曼心急如焚,一边紧急联系外界求助,一边搀扶队员蹒跚下山。幸运的是,途中遇上好心车辆,及时将队员送至医院,惊险过后,多来提曼后怕之余,迅速调整人员安排,开启轮班制,只为战友们多添一分保障。
因表现出众,他肩负起护边员培训重任,化身教官,为 5300 名护边员倾囊相授;荣誉接踵而至,“喀什地区青年五四奖章”挂于胸前,当选全国青联委员、人大代表。身份转变,初心未改,他常忆起战友拉齐尼·巴依卡,以其为楷模,深入基层,脚步丈量民生百态。
家乡日新月异,“盘龙古道”游人如织,中巴公路改扩建后车水马龙,农牧民钱包渐鼓,生活似蜜。但口岸发展受限,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多次走访调研,撰写提案,为边疆旅游资源开发、口岸升级建言献策,盼家乡乘时代东风,扶摇直上。
多年过去,护边员的待遇大幅提升,人数日益增多,装备愈发精良。多来提曼满心感慨:“与祖辈、父辈相比,如今条件优渥太多,更当竭尽全力,不负重托。”
在帕米尔高原,多来提曼·开米克宛如振翅高飞的雄鹰,穿梭于雪山云海间,守山河无恙,护家国安宁。他和万千护边人一道,用热血与赤诚,续写着高原不朽的守边传奇,让守护精神代代相传,永不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