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梦醒,想起小蝉。才发现思念与念想是有声音的,仿若沙沙的蝉鸣,实则是沙沙的笔尖在稿纸上走过,一串足迹,印下一个呼唤:寻找诗人王小蝉。这是我看到的一个北方的文友发表在八十年代一份期刊的题目。我心里就有了呼应:让我告诉你,他在这里,在八八年的佳木斯日报社举办的端午诗会,你看他长衣过膝,风度翩翩,玉树临风,从容淡然,在麦克风前,宣读自已的诗论,那刻的农垦大厦的会议厅里,都是他富有磁性的声音。自那以后,我拜访了那两间座落在家乡小村的低矮的茅草屋。有幸结识了中国当时雀噪一时的巜达紫香》诗社的诗人三剑客:王小石丶王小蝉丶王小岛。此时文静且有一丝腼腆的王小蝉,他的散文丶诗歌已在读者中有了一席之地。小蝉的文章,真是夏日的午睡,寂静的树荫下的蝉鸣,在文学梦里的清雅的旋律,更加让人沉迷。后来,他以老硬的笔杆子,加盟了《三江晩报》,连篇累牍的报道着家乡三江热土的正能量文章。 这时候我就有些猜想,他是不是写错名字了,王小蝉的“蝉”字应该是“禅”字,因为赏读他的文字里面,总能体会到象五彩斑澜的色彩中,与你对视总是那静谧无波,纯幽深浓的秋水,又好象在风吹大树呜呜响的杂音里,让你参悟那哲思语境里的一种安宁。也许正是这种文如其人亦是人如其性情的禅意,他才归隐于桑梓田园。 于是在富锦的一个叫三合村的一座草庐里,有了一位远离尘嚣的智者;于是在这一片生长着稻米的沃土上,也有了一支致力于文学追求的健笔;于是在这一畦葱韭的小径边才有了赏菊屋檐下,独立也清心的怡然;于是也有了文友酒桌之上的倾杯畅饮,谈笑无拘的悠闲。 秋风渐远,浅雪铺田。炊烟袅袅,酒罢把卷,最喜这封面发黄的旧刊,一个入心的题目下面,写着久违的名字:王小蝉!虽然已经是凉茶一盏,虽然已经是冬月星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