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报丰主编沿江采访回来了,我就给他打手机,今晚五点,在江沿狗肉大排挡,给他接风洗尘。他回话说:“老弟,你是不是着急了,我答应给你的小说素材。”我哈哈大乐:“说实在的,我想你这个酒友了,让你这么一说,我就承认了,兼而有之吧!”他也哈哈大笑,我一抬头,他正一手拿着手机。一手接过的士司机找过来的钱,往我这儿走呢。四目相对,禁不住都乐了,我说;“让我省两毛钱吧!”我关机了,这时我们仅一门之隔。
当然少不了一盘狗肉,一碗狗肉汤,“再来一个冻豆腐?”我问。丰主编说:“只要一盘狗肉,别的我就不管了。”丰总编五十多岁。鼻梁上架一付眼镜,由于采访,风吹日晒,更显得黝黑了,别看他有些微胖,但头脑却非常灵活。这不,由于干旱和江水污染,松花江水已不再是碧波荡漾了,省电视台一再报道省城水荒,丰主编策划在县级围绕环境主题进行沿江采访,在采访前,他向我这个文友兼小说作家承诺:“争取给你带回好的小说素材。”
这一去十来天,可把我想坏了,看他那不修边幅,象茅草一样的发型和满带风尘的脸,我真佩服他的敬业精神,虽说比我大二十多岁,成了忘年交,但我对他有一种由衷的敬意。
狗肉汤端上来了,还有冻豆腐在大马勺里咕嘟、咕嘟的炖着,我着急的倒满一杯白酒,他也自己倒满,我说:“一醉方休。”他说:“别着急,我给你提供这个小说素材,保你得多喝一杯。”我说:“我就豁出来破费了。难得大哥对我帮助。”他知道我正在写一篇小说,他吃了口醮了盐花的狗肉,又喝了一口酒,娓娓讲起来。
这次沿江采访是丰主编看到五十天的天旱少雨,使松花江水位降到历史最低点,上游的大中城市生活用水也出现了紧张状态,他这个周报主编亲自出马决心要写出点深层次的东西,诸如水资源、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的文章。他给我提供的素材就发生在他采访过程中的一个小村。
丰主编在沿江乡宣传干事小卢的陪同下,来到这个有几十户的名叫临江的小村。
小卢向丰主编说:“这个小村建起来不到四十年,原先都是打鱼的渔民,为了好管理,集中到一起,原先靠打鱼,现在鱼少了,主业是种地,闲时能撒网弄点鱼吃或换点零花钱。”当小卢向临江村孙书记介绍完丰主编和他的来意之后说:“这样吧,你们不是要采访老渔民吗,那就到孙瞎子家吧!孙瞎子他爹那可是鱼阎王。”丰主编和小卢也没顾上喝水,就在孙书记的陪同下向靠近村边的孙瞎子家走去。临到孙家门口,看见一条舢舨倒扣在门前的矮墙边,孙书记说:“这玩意现在好像用不上了,江水瘦,鱼还少。”进到外屋,在阴暗的墙旯旮里竖着带须勾的大鱼叉。“真不愧是鱼阎王。”丰主编有感而发。“现在都用不上了。没有那么大的鱼了。”“孙书记感叹地说道。没开屋门孙书记就喊上了:“孙瞎子在家没?”“谁呀?”“屋里传来了一个苍老而沙哑的声音。他们拉开屋门,走进屋中,一个满腮胡须的老人从炕上下来趿拉着鞋,非常客气的说:“孙书记来啦!快坐。”孙书记介绍了丰主编和小卢,他们握完手,坐在炕边。孙书记说:“这是大名鼎鼎的鱼阎王。”“咳!啥鱼阎王,我倒好悬没让鱼吃了,去见阎王!”鱼阎王有些不好意思的把手在衣襟上一抹笑着说。“怎么回事?”丰主编来了兴趣。鱼阎王来精神了:“你们来就听我白话来了?”小卢说:“这哪是白话。就是听听松花江原来什么状态,现在什么状态,丰主编好报道。”
鱼阎王眯起眼来,点着孙书记递过来的烟卷,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鱼阎王小的时候,来到松花江边,那时候胡子(土匪)也多,兵荒马乱的。他爷爷决定在江通里安家落户,天高皇帝远。几十里地没人家,茫茫野草一眼望不到边,松花江水亮汪汪的,江心岛上柳条通浓深茂密,各种水鸟,野鸭成群。江里的鱼也多也大,说不上用瓢舀,但是家里来客了,出去一袋烟的工夫,打的鱼就够喝酒的了。“咱这有甲鱼吗?”小卢好奇的问。鱼阎王说:“有,如果谁要打着王八了,马上都放生了,那是神物。”“如果是现在拿在市上可值钱了。”他说下去。
“那时候鱼也厚呀,也不值钱。就跟种地的换粮。人们知道江里鱼多,关里逃荒的都来混生活。那时候,江水真肥呀!”孙书记说:“要没这江,你还娶不上媳妇了。”鱼阎王沉吟了半晌,低下头来,把烟掐灭。丰主编说:“你打的鱼最大的多大?”鱼阎王抬起头来问丰主编:“你没听说怀头吞牛犊吗?你说鱼有多大!”小卢说:“你打到过?”“打到过,好玄没把命搭上。”孙书记说:“你就讲一讲吧!”鱼阎王幽幽的说:“鱼也有灵性呀!”
那是鱼阎王二十五岁那年,他交上了桃花运。那天他准备出去打鱼,他正在鱼晾子前面的平地上晾鱼网,忽然他听到身后有个女人在说话:“大哥,有吃的吗?”他回头一瞅,见一个穿着破衣破裤的女人,脸上脏兮兮的,胳膊上挎着带补丁的布包袱。鱼阎王看着她的样子,说:“有吃的,在地窨子里,”那女人就跟进来,鱼阎王热情的在碗架子里拿出菜饭让那女人吃。 那个妇人埋头吃起来。鱼阎王心想这个人饿坏了。 她一连吃了三碗饭,把那条小鲤鱼吃得只剩下了一副骨架。她吃完了把筷子和碗收拾起来,放在灶台上就刷了起来。鱼阎王愣愣地瞅着她,她也不好意思:“瞅我干啥?”鱼阎王问她:“你从哪疙瘩来?”那女人说:“俺家在辽宁,因为穷,就和哥哥闯下江,没想到他半道上得病死了,听说这里有辽宁老乡,就讨饭到了这里。”鱼阎王说:“这里没有上江来的辽宁人呀!”那女人哭了起来:“俺哥说投奔老乡,让俺来找,俺可咋办呀?”她抄起了包袱。鱼阎王问她:“你要上哪疙瘩去?”“我?我?”她语塞了。鱼阎王说:“这江沿多少里地没有人家,净一些鱼晾子,碰上坏人咋整?还有狼啥的。”那个女人一听站在那里直愣愣的瞅着他。“大姐,你要不嫌弃,就留在这里吧!”那个女人点点头。鱼阎王用手一指旁边的江边的小木头架子:“快去洗洗脸吧!”
洗完脸的女人回来了。更多了一些秀气,等鱼阎王他爹回来,见来了个大闺女,心里就盘算开了。他问那闺女:“你也孤身一人了,就留在这里给我当儿媳妇吧!这小子别的不行。打鱼中,人们都叫他鱼阎王,养活你吃饱穿暖还行。”那女子也感激他们收留了她,张口叫了一声“爹”。鱼阎王的爹憨憨地笑了,鱼阎王的爹从柜子里拿出来一副银镯子:“这是你婆婆留下来给儿媳妇的,就算定亲礼吧!”
这个女子姓刘,因为是寒冬腊月出生,奶名就叫腊月子。从那时起,她和鱼阎王过到了一起。一年以后,腊月子生了个胖小子,这可把鱼阎王的爹乐坏了,到江通里割了苕条,做了一个悠车子。里面铺上草,吊在马架里,鱼阎王就让爹在家做零活,叫腊月子在家做家务,自己在江里打鱼。
孩子三岁时,他爷爷去世了,他俩口子就一起出船打鱼。有一天,在收网时,发现鱼网被撞了一个窟隆。他的媳妇说:“这可是个大家伙,不能是破木头啥的吧?”以前他跟腊月子讲过有的破船或木头在水里半阴半阳的,鱼阎王没吱声。
他要下趟钩钓住它,看看这鱼是什么鱼。
第二天一大早,两口子把孩子用绳子拴在窗棂上,到江里下钩,一寸粗的棕绳隔两米拴一个象秤钩似的大鱼钩。上面挂着新鲜的鱼肉,这是专门对付那些水里大家伙的。下完钩,他们两口子就回来吃早饭。
吃过饭,腊月子到江边的木架上洗衣服。鱼阎王拿钐刀到草甸子打苫房草,他要把房子修一下,打算下午偏晌时再起鱼去。离家不远的草场子,灿烂的阳光照在草尖上,一阵阵风吹过之后,泛起一道道白光。他抡了一气钐刀,一抬头发现媳妇抱着孩子不知什么时候来了,站在那儿。他用手撩起耷在脖子上的汗巾擦擦汗,问:“你咋来了?”“孩子找你嘛。”他把钐刀放在一边。蹲下伸手:“来,到爹这里。”孩子象小鸭子歪歪咧咧地奔过去。腊月子看着爷俩的近乎劲乐了,她就捆起了草个子。爷俩稀罕够了,鱼阎王告诉腊月子:“快回去做饭吧!我自己捆,下午咱俩起鱼去。”“嗯哪。” 腊月子答应着把孩子抱起来:“早点回家吃饭!”说完,她就唰唰的踩着草茬向家走去。
鱼阎王回来已经偏晌了。“咋回来这么晚?”鱼阎王一边往墙边放钐刀,一边说“还不得把草捆好了垛起来!”腊月子把饭端上来。腊月子从来是等着鱼阎王回来一起吃饭的。
吃罢饭,他们把船从岸边划了出来,腊月子把孩子抱进舱中,自己坐在船头,鱼阎王在船尾驾起浆来,哗哗的小船悠悠的向下趟钩的地方划去。
他们顺着网绳开始起钩。开始起到了几条狗鱼棒子。能有二尺来长。擀面杖一样粗细。“看看有没有大个?”鱼阎王对腊月子说。腊月子用江水涮涮手。把额前的头发往脑后拢一拢:“少不了。”这时舱里传来孩子把什么弄翻的声音。“别闹!孩子!”腊月子向舱里喊。他们又来到一个钩旁边。腊月子还是习惯的蹲在船舷边,用撸起袖子的手去抓钩绳。水已经没到胳膊肘了。“没有了,他爹,没有呢?”“那是没咬钩呗。”鱼阎王以为钩上没鱼。“不是,我说我怎么没摸着钩绳呢?”“不能吧!”“你来划!”鱼阎王过来。小船缓缓的动着。“你快去划浆。”鱼阎王打发腊月子。腊月子忙抄起浆,把船稳住,鱼阎王也撸起袖子,用手去捞。“奇怪?”他让腊月子往回划。划了很远,才捞着趟钩棕绳。“咋回事,他爹?”腊月子问。“可能是挂着什么了吧?”因为钩着破网,破木头或其它杂物是常事。鱼阎王把棕绳拿起来,提出水面,慢慢顺着它往前划。越往前越感到绳子越沉。“还能钩着大家伙?”他琢磨着这小船已经沿着棕绳的弧度偏离原来的直线五六米远了。“你划稳船。”鱼阎王口气有点严肃的吩咐腊月子,他站在船头把棕绳拉出水面。他发现前面有钩的地方格外的沉。他觉得棕绳的拉力很大,他在船帮蹲了下来,使劲的儿抖动棕绳。棕绳有时沉有时轻。沉的时候,要给他拉下水去,小船慢慢的往前走。突然“哗啦”一声大响,在船头前两三米远的地方,跃起一团水花,一个黑乎乎能有两米多长的大家伙跳出水面。翻起的水花把船弄得晃了起来。摇船的腊月子问:“是什么?”鱼阎王没注意,心也吓得蹦蹦直跳。他的棕绳也滑落在水中。他对腊月子说:“好像是条大怀头,还真少见这么大的。”他顺手抄起了那把大鱼叉,他怕鱼叉脱手,又在上面拴上了绳子,他让腊月子把船停在趟钩附近。他抄着鱼叉注视着江面。看到江水黑乎乎的就往下扎。那条大怀头跳出水面挣疼了,在水里东游一下,西游一下。“当啷”船底下被它拱了一下,晃了一下。腊月子没见过这阵势,吓得脸都白了。“他奶奶的。”他看见那鱼,把叉子向鱼头狠狠的一下扎下去。鱼头也真够硬的,一偏,但还是刺到它背上的肉里去了。把鱼阎王握鱼叉的手震得发麻,自己也要被带进江里,忙松开了鱼叉。鱼叉只好被大鱼带入水中了,水面泛起一缕淡淡的红迹。被浪花冲淡散去。腊月子只好慢慢的划船。可那条鱼的鱼尾巴打得水“啪啪”直响。溅起的水把鱼疼得脑袋露出了水面,把鱼阎王的裤脚都弄湿了。它嘴里的钩绳子也被它的密牙磨断了,这条鱼使着性子一直在水里游。“咋整?”腊月子问。鱼阎王一边放着手中的的拴叉子的绳一边说:“跟着它。”他手的绳子绷得溜直,直到绳子放完了。他把绳的这头拴在船头的固船桩子上。船走了不远。鱼叉的绳子松了。他用手捞起并不太沉的鱼叉绳子往回收。收着收着。忽然觉得沉了起来,渐渐的露出了鱼叉把,影影绰绰的看见了黑乎乎的鱼头。他去用手够鱼叉柄,鱼叉一震动,那条大鱼又“啪”的一翻身,鱼阎王一下子栽到江里去了。他吓得“啊”的一声忙回身游向船边。攀在船帮上,怀头张着二尺来长的大口奔鱼阎王咬来。腊月子急中生智,一手抄浆,一手把固定船用的三个带倒须钩的小船锚一下甩进了大鱼嘴里。就这样把这条大鱼进攻的速度挡了一下,鱼阎王趁机爬上船来。大鱼把船头撞得“咚”的巨响,那小孩在舱里,他有些站不稳,哭了起来。鱼阎王湿淋淋的站起来对腊月子说:“来,咱俩划。往回划。”这条大鱼被渔船拖着向搭木架的江边划来。他们把船划到木架边,把船停下来。那条大鱼有气无力的了。腊月子把孩子抱上了岸让他别乱跑。过来帮忙。鱼阎王让腊月子把钐刀拿来,对准大鱼的肚子一抡一拽。那鱼的白花花的肚子“涮涮”的一下被划出来一尺多长的口子。顺着刀口血流了出来。染红了水面。大鱼扑腾了一下。甩了甩无力的尾巴不动了。鱼阎王放下钐刀,开始收拢锚绳。大鱼浮出水面,两腮还在微微张合。腊月子用手拽着叉子把,两人费了好大劲才把软弱无力的大怀头拉上了船。他家的孩子看着这眼珠子溜圆的黑乎乎的怪物吓得“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好家伙,能有200多斤。”鱼阎王笑着说。腊月子说:“还笑呢!没吓死我。”“哈!哈!哈!”
听说鱼阎王打了一条大鱼。上游的下游的渔夫都来看热闹。他们看见这么大的怀头。都“啧啧”称奇。下游的当过兵的老张更是不得了。“这要炒鱼毛下酒,一定错不了!”
鱼阎王热情,就让腊月子把怀头最好的肉用江水炖上,和老张他们喝起酒来。吃完饭,他又让腊月子给老张他们每个人都割一块好鱼肉带回去。人们都乐呵呵地提着鱼肉。乘着酒兴回家了。
每天的早晨,腊月子都起的挺早,她把饭菜做好,就到江边洗衣服。
昨天也是太乏了,酒又喝多点。等到鱼阎王睁开眼睛。太阳光已经直射进窗棂了。他伸了个懒腰。看见孩子还在睡懒觉,媳妇没在被窝里,他没有听到外屋有人忙乎的声音。他好象缺少点什么。“腊月子,腊月子!”他连喊了几声没有人应。他穿好裤子和鞋。披着上衣走出里屋,看见饭锅还在冒气,灶前也扫的很利索。想必是锅开了有些时候了,他又喊:“腊月子,腊月子!”他连喊了几声还是没有人应。他就走到江边的木架上,只见“哗哗”的江浪冲打着岸边。木架上的洗衣盆还放在那里,“腊月子。”回答他的只有滔滔江水和呼呼的风声。
腊月子没有回来,鱼阎王把衣服收拾起来,端回屋里。心里寻思:人上哪去了,还能掉江里?不能吧,木架那水也不深。他顾不上吃饭,划着小船找,可哪有人呢?他只好把船划回来。草草的吃完了饭,又开始找媳妇。
腊月子说没就没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他很上火,就划了船到上游下游的鱼窝棚打听,他们都说没看见她。有人和鱼阎王开玩笑说:“不是你把你媳妇给卖了吧!”
第三天早晨,他要做饭,孩子因为没有妈在跟前,醒的早,他让孩子别淘气,自己带着水桶到小木架上挑水淘米。他走到木架上,木架“吱吱”直响。他站在木架那头,把这只水桶用扁担钩子钩住,刚要用钩住的水桶去舀水,突然听到屋中不是好声的一声大嚎,他忙收起刚灌半桶水的水桶,直起腰来。“哗”的一道白光从眼前扬起一阵水带。从水里跃起一个黑乎乎的大家伙,张着大嘴向他扑来,鱼阎王挑起水桶前面的这头半桶水向那黑影撞去,在扁担脱手的一刹那。他看清了黑乎乎的大口上下腭“巴哒”一合,距鱼阎王只有三寸的距离。然后,“扑通”连着木桶和扁担都跌入江中。鱼阎王吓得连忙跑到岸上,心里“突突”的跳个不停。反应过来了,他连忙跑进窝棚拿起那柄鱼叉跑过来,站在木架子上向江水中撒目。江水中只有那根扁担和两只水桶半沉半浮向下游飘去。
他明白了,都是那条大怀头造的孽。可江水中只有那层层不尽的波浪。他朝江水中骂道:“我操你姥姥。”他仿佛看见了腊月子被大怀头吞入口中的惨状。他用鱼叉击打水面,可哪还有大怀头的踪影。泪水淌下来,又传来孩子的哭声,他回到现实中来,提着鱼叉,回到窝棚里,看到没有穿衣服的孩子大腿上被苇席子扎了一根刺,是这根刺救了他一命。他把孩子腿上的苇刺拔了出来。把凉的鱼肉端上来“小子快吃,吃完爹好去治鱼精,给你妈报仇!”怎么治它呢?那个家伙得有三四米长,自己要斗它得费点力气。他把吃完饭的孩子用绳子拴在窗棂上,长短不让他掉到地上。然后拿起那把鱼叉,来到船上。他一边划着船,一边用眼睛在江面上搜寻着。他希望能找到那条鱼王,非要和它斗一斗。他找了一气没有发现异常情况,他就把船顺水往下游窝棚划去,下游窝棚住的是姓张的打鱼的。他很有主意。鱼阎王想向他讨教有什么办法能治住怀头王。
老张刚要出船打鱼,鱼阎王把船靠岸。老张向他打招呼:“你下网?”“没有。”“腊月子找到没?”鱼阎王说:“还找啥,让大怀头给吃了。”“尽扯”“扯啥,那大怀头有一丈多长,可能是吃人吃馋了,我都好悬让它吃了。”老张听他这样一说也不能不信了,“下趟网兜它!可鱼的分水在水里比刀还快。照量吧!”“照量就照量吧!”老张一边把趟网装到船上,“还有鱼叉没?”“有,在舱里,都拿来。”鱼阎王上了老张的船。老张划船。鱼阎王往水里下网。他一面注意水面,一边和老张唠嗑。
阳光直射到江水里,江水真清亮!能看透几米深。他抖着网,网坠有些乱了,他正扯着抖着网往水里下,忽然他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个黑乎乎的东西过来,他的心里一惊,“老张快看。”老张顺着他的手指也看见了。那个黑乎乎的东西浮上来了,它是奔小船来的。那个怀头嘴有船头宽。嘴丫有一米多长,“快把网放下,用鱼叉扎它。”鱼阎王把鱼网放下,操起了鱼叉,眼看那越来越近的大怀头,真的是它,黑黑的头,两只如拳头大的眼睛,两根近尺长的须子,它奔鱼阎王来了。“站稳!”老张喊。他把船划绕了半圈,鱼阎王看准了它,把鱼叉投了出去。他又后悔了,鱼叉把没拴绳,但这一叉投得还算准。有一股叉进了鱼的眼睛。那大鱼疼得尾巴打得水面浪花很高。它扎到水里去了。老张刚喊:“扎得好。”“就觉得船下有什么东西一拱,几乎把船托离了水面。鱼阎王忙用手抓住船帮。“船里还有鱼叉。”老张大喊。鱼阎王趔趔趄趄的进到舱中摸到鱼叉柄。船又一晃,几乎要翻过来,他拿起叉子把一个书包碰到了一边,掉到船底,老张紧张的持着浆,脸上不知是溅的水还是汗。他脸上通红:“把叉子拴上绳。”他提醒鱼阎王。“哪有绳子?”“书包里有。”鱼阎王蹲在舱里从那个书包里翻出一捆线麻绳子,他把鱼叉拴好。又带出来一个半铁半木的玩艺,他把这玩艺又塞到了书包里,把绳子的这头拴在船头的铁鼻子上。他抄起鱼叉稳稳地站起来,这回这条鱼并不浮出水面,而是用它的背来拱船,拱得船底“咯咯”直响,“它要拱翻咱们!”鱼阎王喊。他瞅准了黑影又把鱼叉扎了出去,这一次又扎在鱼头骨上,把叉弹了回来。大鱼潜入水中用嘴拱船帮,为了看清它的位置,老张把船在原地打转的划,船上的网也“吐噜噜”的往水中滑去。船仍在摇晃着,网也全都滑入江中。这时船下也稳了,原来大怀头挂在鱼网上,它拼命挣扎,鱼叉扎在眼中也钻心的疼。老张和鱼阎王站在船上看着水底忽明忽暗的大鱼在水中翻滚。“怎么?”他俩人忽然发觉不对劲,回头一看,“不好!”船漏水了。老张喊 :“快淘水。”鱼阎王说:“用啥淘啊?”老张喊:“先堵住再淘。”“用啥,只有一个书包。”“那就用它堵。”鱼阎王把书包摸到手,把那个硬东西扔出来。“咣当”一下砸在船尾,差一点没掉入江中去。这边老张把上衣脱下来。两人很快的把舱底的缝隙堵住。鱼阎王用书包兜水,很快的舱里水剩不多了,可船底还在漏水。“怎么办?”靠岸吧!老张操起桨把船向回划。边划边问:“那家伙咋样了?”鱼阎王说:“被网缠住了。”他把一书包水倒出。回头一看,大叫:“快看。”只见江面上一柄鱼叉柄直立水中迅速的向小船冲来。“那家伙挣出来。撵上来了。”鱼阎王重新把鱼叉操在手中,盯着鱼叉柄奔来的方向。越来越近了,鱼叉甩了出去,被水中的鱼叉杆挡了一下滑落江中。那条鱼疼得抖了一下,打起一个大水花冲过来,老张一看不妙,忙把左桨停下来。划右手桨,船身过了大鱼头。鱼阎王也真是疯了,用手去抓鱼头上的鱼叉,没有拔出来,却把他带入了江中,鱼阎王用手去抓鱼叉的手没有松开。木船在浪花的冲击下一颠。“咣当”一声船尾半木半铁的玩艺一轱辘砸到老张的脚上。好疼。他一瞅眼睛一亮:“手榴弹。”那是老张在民兵训练时,偷着留的后手。听说鱼阎王整着大鱼了。他才拿出来,准备也炸他一条大家伙,过上一把瘾。他把手榴弹抓在手中,拧下盖,向鱼阎王喊:“快上船。”几乎骑在鱼头上的鱼阎王露出水面,一下扑上船来。船身猛的一晃,大鱼口也随后跟到。老张拉开了手榴弹向鱼口掷去。“轰”的一声爆炸,小船在巨浪中一下倾翻了。鱼阎王和老张忙向岸边奋力游去。距离岸上还有三十多米,他们看见岸边的水中有两个黑乎乎的东西,更加紧张了,老张骂道:“奶奶的,又来俩。”鱼阎王凫着水:“看这样,咱俩要交代了。”两人紧张的游着,终于爬上岸来。
他们歇过来,想看看那两个黑乎乎的家伙还在不在。走到跟前,俩人都大笑起来。原来是鱼阎王的两只水桶半阴半阳的挂在水草中,他们划着鱼阎王的船,来到炸死鱼的地方。顺着水流追上了翻掉的船,还有那条鱼,他们想法在下游把船和鱼整上了岸。
那条怀头脑袋炸开了花。鱼阎王在怀头腹中发现了老爹给腊月子做彩礼的银镯子。他终于给她报仇了。
鱼阎王讲完这件事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 。象在背诵似的。五十多年了,现在儿子都到了中年。可他仍象这事发生在昨天一样,后来,他不再让儿子打鱼了。自己在并屯之后种点地,他爹不让儿子去打鱼,可儿子却去炸鱼了,结果把眼睛炸瞎了一只。鱼阎王说可能是他打鱼杀生太多的报应吧。可不报应咋的,别说鱼了,现在连水都少,大江小四轮都能过去,不是报应吗?
丰主编讲完这个题材,确实让我很激动。和他三口干掉一杯酒,看着那还是干涸的松花江,我能做些什么?写一篇还不知读者喜欢不喜欢的小说?对,就起名叫《松花江旧事》吧!
松花江之鱼王
孟祥海 李洪波
县报丰主编沿江采访回来了,我就给他打手机,今晚五点,在江沿狗肉大排挡,给他接风洗尘。他回话说:“老弟,你是不是着急了,我答应给你的小说素材。”我哈哈大乐:“说实在的,我想你这个酒友了,让你这么一说,我就承认了,兼而有之吧!”他也哈哈大笑,我一抬头,他正一手拿着手机。一手接过的士司机找过来的钱,往我这儿走呢。四目相对,禁不住都乐了,我说;“让我省两毛钱吧!”我关机了,这时我们仅一门之隔。
当然少不了一盘狗肉,一碗狗肉汤,“再来一个冻豆腐?”我问。丰主编说:“只要一盘狗肉,别的我就不管了。”丰总编五十多岁。鼻梁上架一付眼镜,由于采访,风吹日晒,更显得黝黑了,别看他有些微胖,但头脑却非常灵活。这不,由于干旱和江水污染,松花江水已不再是碧波荡漾了,省电视台一再报道省城水荒,丰主编策划在县级围绕环境主题进行沿江采访,在采访前,他向我这个文友兼小说作家承诺:“争取给你带回好的小说素材。”
这一去十来天,可把我想坏了,看他那不修边幅,象茅草一样的发型和满带风尘的脸,我真佩服他的敬业精神,虽说比我大二十多岁,成了忘年交,但我对他有一种由衷的敬意。
狗肉汤端上来了,还有冻豆腐在大马勺里咕嘟、咕嘟的炖着,我着急的倒满一杯白酒,他也自己倒满,我说:“一醉方休。”他说:“别着急,我给你提供这个小说素材,保你得多喝一杯。”我说:“我就豁出来破费了。难得大哥对我帮助。”他知道我正在写一篇小说,他吃了口醮了盐花的狗肉,又喝了一口酒,娓娓讲起来。
这次沿江采访是丰主编看到五十天的天旱少雨,使松花江水位降到历史最低点,上游的大中城市生活用水也出现了紧张状态,他这个周报主编亲自出马决心要写出点深层次的东西,诸如水资源、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的文章。他给我提供的素材就发生在他采访过程中的一个小村。
丰主编在沿江乡宣传干事小卢的陪同下,来到这个有几十户的名叫临江的小村。
小卢向丰主编说:“这个小村建起来不到四十年,原先都是打鱼的渔民,为了好管理,集中到一起,原先靠打鱼,现在鱼少了,主业是种地,闲时能撒网弄点鱼吃或换点零花钱。”当小卢向临江村孙书记介绍完丰主编和他的来意之后说:“这样吧,你们不是要采访老渔民吗,那就到孙瞎子家吧!孙瞎子他爹那可是鱼阎王。”丰主编和小卢也没顾上喝水,就在孙书记的陪同下向靠近村边的孙瞎子家走去。临到孙家门口,看见一条舢舨倒扣在门前的矮墙边,孙书记说:“这玩意现在好像用不上了,江水瘦,鱼还少。”进到外屋,在阴暗的墙旯旮里竖着带须勾的大鱼叉。“真不愧是鱼阎王。”丰主编有感而发。“现在都用不上了。没有那么大的鱼了。”“孙书记感叹地说道。没开屋门孙书记就喊上了:“孙瞎子在家没?”“谁呀?”“屋里传来了一个苍老而沙哑的声音。他们拉开屋门,走进屋中,一个满腮胡须的老人从炕上下来趿拉着鞋,非常客气的说:“孙书记来啦!快坐。”孙书记介绍了丰主编和小卢,他们握完手,坐在炕边。孙书记说:“这是大名鼎鼎的鱼阎王。”“咳!啥鱼阎王,我倒好悬没让鱼吃了,去见阎王!”鱼阎王有些不好意思的把手在衣襟上一抹笑着说。“怎么回事?”丰主编来了兴趣。鱼阎王来精神了:“你们来就听我白话来了?”小卢说:“这哪是白话。就是听听松花江原来什么状态,现在什么状态,丰主编好报道。”
鱼阎王眯起眼来,点着孙书记递过来的烟卷,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鱼阎王小的时候,来到松花江边,那时候胡子(土匪)也多,兵荒马乱的。他爷爷决定在江通里安家落户,天高皇帝远。几十里地没人家,茫茫野草一眼望不到边,松花江水亮汪汪的,江心岛上柳条通浓深茂密,各种水鸟,野鸭成群。江里的鱼也多也大,说不上用瓢舀,但是家里来客了,出去一袋烟的工夫,打的鱼就够喝酒的了。“咱这有甲鱼吗?”小卢好奇的问。鱼阎王说:“有,如果谁要打着王八了,马上都放生了,那是神物。”“如果是现在拿在市上可值钱了。”他说下去。
“那时候鱼也厚呀,也不值钱。就跟种地的换粮。人们知道江里鱼多,关里逃荒的都来混生活。那时候,江水真肥呀!”孙书记说:“要没这江,你还娶不上媳妇了。”鱼阎王沉吟了半晌,低下头来,把烟掐灭。丰主编说:“你打的鱼最大的多大?”鱼阎王抬起头来问丰主编:“你没听说怀头吞牛犊吗?你说鱼有多大!”小卢说:“你打到过?”“打到过,好玄没把命搭上。”孙书记说:“你就讲一讲吧!”鱼阎王幽幽的说:“鱼也有灵性呀!”
那是鱼阎王二十五岁那年,他交上了桃花运。那天他准备出去打鱼,他正在鱼晾子前面的平地上晾鱼网,忽然他听到身后有个女人在说话:“大哥,有吃的吗?”他回头一瞅,见一个穿着破衣破裤的女人,脸上脏兮兮的,胳膊上挎着带补丁的布包袱。鱼阎王看着她的样子,说:“有吃的,在地窨子里,”那女人就跟进来,鱼阎王热情的在碗架子里拿出菜饭让那女人吃。 那个妇人埋头吃起来。鱼阎王心想这个人饿坏了。 她一连吃了三碗饭,把那条小鲤鱼吃得只剩下了一副骨架。她吃完了把筷子和碗收拾起来,放在灶台上就刷了起来。鱼阎王愣愣地瞅着她,她也不好意思:“瞅我干啥?”鱼阎王问她:“你从哪疙瘩来?”那女人说:“俺家在辽宁,因为穷,就和哥哥闯下江,没想到他半道上得病死了,听说这里有辽宁老乡,就讨饭到了这里。”鱼阎王说:“这里没有上江来的辽宁人呀!”那女人哭了起来:“俺哥说投奔老乡,让俺来找,俺可咋办呀?”她抄起了包袱。鱼阎王问她:“你要上哪疙瘩去?”“我?我?”她语塞了。鱼阎王说:“这江沿多少里地没有人家,净一些鱼晾子,碰上坏人咋整?还有狼啥的。”那个女人一听站在那里直愣愣的瞅着他。“大姐,你要不嫌弃,就留在这里吧!”那个女人点点头。鱼阎王用手一指旁边的江边的小木头架子:“快去洗洗脸吧!”
洗完脸的女人回来了。更多了一些秀气,等鱼阎王他爹回来,见来了个大闺女,心里就盘算开了。他问那闺女:“你也孤身一人了,就留在这里给我当儿媳妇吧!这小子别的不行。打鱼中,人们都叫他鱼阎王,养活你吃饱穿暖还行。”那女子也感激他们收留了她,张口叫了一声“爹”。鱼阎王的爹憨憨地笑了,鱼阎王的爹从柜子里拿出来一副银镯子:“这是你婆婆留下来给儿媳妇的,就算定亲礼吧!”
这个女子姓刘,因为是寒冬腊月出生,奶名就叫腊月子。从那时起,她和鱼阎王过到了一起。一年以后,腊月子生了个胖小子,这可把鱼阎王的爹乐坏了,到江通里割了苕条,做了一个悠车子。里面铺上草,吊在马架里,鱼阎王就让爹在家做零活,叫腊月子在家做家务,自己在江里打鱼。
孩子三岁时,他爷爷去世了,他俩口子就一起出船打鱼。有一天,在收网时,发现鱼网被撞了一个窟隆。他的媳妇说:“这可是个大家伙,不能是破木头啥的吧?”以前他跟腊月子讲过有的破船或木头在水里半阴半阳的,鱼阎王没吱声。
他要下趟钩钓住它,看看这鱼是什么鱼。
第二天一大早,两口子把孩子用绳子拴在窗棂上,到江里下钩,一寸粗的棕绳隔两米拴一个象秤钩似的大鱼钩。上面挂着新鲜的鱼肉,这是专门对付那些水里大家伙的。下完钩,他们两口子就回来吃早饭。
吃过饭,腊月子到江边的木架上洗衣服。鱼阎王拿钐刀到草甸子打苫房草,他要把房子修一下,打算下午偏晌时再起鱼去。离家不远的草场子,灿烂的阳光照在草尖上,一阵阵风吹过之后,泛起一道道白光。他抡了一气钐刀,一抬头发现媳妇抱着孩子不知什么时候来了,站在那儿。他用手撩起耷在脖子上的汗巾擦擦汗,问:“你咋来了?”“孩子找你嘛。”他把钐刀放在一边。蹲下伸手:“来,到爹这里。”孩子象小鸭子歪歪咧咧地奔过去。腊月子看着爷俩的近乎劲乐了,她就捆起了草个子。爷俩稀罕够了,鱼阎王告诉腊月子:“快回去做饭吧!我自己捆,下午咱俩起鱼去。”“嗯哪。” 腊月子答应着把孩子抱起来:“早点回家吃饭!”说完,她就唰唰的踩着草茬向家走去。
鱼阎王回来已经偏晌了。“咋回来这么晚?”鱼阎王一边往墙边放钐刀,一边说“还不得把草捆好了垛起来!”腊月子把饭端上来。腊月子从来是等着鱼阎王回来一起吃饭的。
吃罢饭,他们把船从岸边划了出来,腊月子把孩子抱进舱中,自己坐在船头,鱼阎王在船尾驾起浆来,哗哗的小船悠悠的向下趟钩的地方划去。
他们顺着网绳开始起钩。开始起到了几条狗鱼棒子。能有二尺来长。擀面杖一样粗细。“看看有没有大个?”鱼阎王对腊月子说。腊月子用江水涮涮手。把额前的头发往脑后拢一拢:“少不了。”这时舱里传来孩子把什么弄翻的声音。“别闹!孩子!”腊月子向舱里喊。他们又来到一个钩旁边。腊月子还是习惯的蹲在船舷边,用撸起袖子的手去抓钩绳。水已经没到胳膊肘了。“没有了,他爹,没有呢?”“那是没咬钩呗。”鱼阎王以为钩上没鱼。“不是,我说我怎么没摸着钩绳呢?”“不能吧!”“你来划!”鱼阎王过来。小船缓缓的动着。“你快去划浆。”鱼阎王打发腊月子。腊月子忙抄起浆,把船稳住,鱼阎王也撸起袖子,用手去捞。“奇怪?”他让腊月子往回划。划了很远,才捞着趟钩棕绳。“咋回事,他爹?”腊月子问。“可能是挂着什么了吧?”因为钩着破网,破木头或其它杂物是常事。鱼阎王把棕绳拿起来,提出水面,慢慢顺着它往前划。越往前越感到绳子越沉。“还能钩着大家伙?”他琢磨着这小船已经沿着棕绳的弧度偏离原来的直线五六米远了。“你划稳船。”鱼阎王口气有点严肃的吩咐腊月子,他站在船头把棕绳拉出水面。他发现前面有钩的地方格外的沉。他觉得棕绳的拉力很大,他在船帮蹲了下来,使劲的儿抖动棕绳。棕绳有时沉有时轻。沉的时候,要给他拉下水去,小船慢慢的往前走。突然“哗啦”一声大响,在船头前两三米远的地方,跃起一团水花,一个黑乎乎能有两米多长的大家伙跳出水面。翻起的水花把船弄得晃了起来。摇船的腊月子问:“是什么?”鱼阎王没注意,心也吓得蹦蹦直跳。他的棕绳也滑落在水中。他对腊月子说:“好像是条大怀头,还真少见这么大的。”他顺手抄起了那把大鱼叉,他怕鱼叉脱手,又在上面拴上了绳子,他让腊月子把船停在趟钩附近。他抄着鱼叉注视着江面。看到江水黑乎乎的就往下扎。那条大怀头跳出水面挣疼了,在水里东游一下,西游一下。“当啷”船底下被它拱了一下,晃了一下。腊月子没见过这阵势,吓得脸都白了。“他奶奶的。”他看见那鱼,把叉子向鱼头狠狠的一下扎下去。鱼头也真够硬的,一偏,但还是刺到它背上的肉里去了。把鱼阎王握鱼叉的手震得发麻,自己也要被带进江里,忙松开了鱼叉。鱼叉只好被大鱼带入水中了,水面泛起一缕淡淡的红迹。被浪花冲淡散去。腊月子只好慢慢的划船。可那条鱼的鱼尾巴打得水“啪啪”直响。溅起的水把鱼疼得脑袋露出了水面,把鱼阎王的裤脚都弄湿了。它嘴里的钩绳子也被它的密牙磨断了,这条鱼使着性子一直在水里游。“咋整?”腊月子问。鱼阎王一边放着手中的的拴叉子的绳一边说:“跟着它。”他手的绳子绷得溜直,直到绳子放完了。他把绳的这头拴在船头的固船桩子上。船走了不远。鱼叉的绳子松了。他用手捞起并不太沉的鱼叉绳子往回收。收着收着。忽然觉得沉了起来,渐渐的露出了鱼叉把,影影绰绰的看见了黑乎乎的鱼头。他去用手够鱼叉柄,鱼叉一震动,那条大鱼又“啪”的一翻身,鱼阎王一下子栽到江里去了。他吓得“啊”的一声忙回身游向船边。攀在船帮上,怀头张着二尺来长的大口奔鱼阎王咬来。腊月子急中生智,一手抄浆,一手把固定船用的三个带倒须钩的小船锚一下甩进了大鱼嘴里。就这样把这条大鱼进攻的速度挡了一下,鱼阎王趁机爬上船来。大鱼把船头撞得“咚”的巨响,那小孩在舱里,他有些站不稳,哭了起来。鱼阎王湿淋淋的站起来对腊月子说:“来,咱俩划。往回划。”这条大鱼被渔船拖着向搭木架的江边划来。他们把船划到木架边,把船停下来。那条大鱼有气无力的了。腊月子把孩子抱上了岸让他别乱跑。过来帮忙。鱼阎王让腊月子把钐刀拿来,对准大鱼的肚子一抡一拽。那鱼的白花花的肚子“涮涮”的一下被划出来一尺多长的口子。顺着刀口血流了出来。染红了水面。大鱼扑腾了一下。甩了甩无力的尾巴不动了。鱼阎王放下钐刀,开始收拢锚绳。大鱼浮出水面,两腮还在微微张合。腊月子用手拽着叉子把,两人费了好大劲才把软弱无力的大怀头拉上了船。他家的孩子看着这眼珠子溜圆的黑乎乎的怪物吓得“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好家伙,能有200多斤。”鱼阎王笑着说。腊月子说:“还笑呢!没吓死我。”“哈!哈!哈!”
听说鱼阎王打了一条大鱼。上游的下游的渔夫都来看热闹。他们看见这么大的怀头。都“啧啧”称奇。下游的当过兵的老张更是不得了。“这要炒鱼毛下酒,一定错不了!”
鱼阎王热情,就让腊月子把怀头最好的肉用江水炖上,和老张他们喝起酒来。吃完饭,他又让腊月子给老张他们每个人都割一块好鱼肉带回去。人们都乐呵呵地提着鱼肉。乘着酒兴回家了。
每天的早晨,腊月子都起的挺早,她把饭菜做好,就到江边洗衣服。
昨天也是太乏了,酒又喝多点。等到鱼阎王睁开眼睛。太阳光已经直射进窗棂了。他伸了个懒腰。看见孩子还在睡懒觉,媳妇没在被窝里,他没有听到外屋有人忙乎的声音。他好象缺少点什么。“腊月子,腊月子!”他连喊了几声没有人应。他穿好裤子和鞋。披着上衣走出里屋,看见饭锅还在冒气,灶前也扫的很利索。想必是锅开了有些时候了,他又喊:“腊月子,腊月子!”他连喊了几声还是没有人应。他就走到江边的木架上,只见“哗哗”的江浪冲打着岸边。木架上的洗衣盆还放在那里,“腊月子。”回答他的只有滔滔江水和呼呼的风声。
腊月子没有回来,鱼阎王把衣服收拾起来,端回屋里。心里寻思:人上哪去了,还能掉江里?不能吧,木架那水也不深。他顾不上吃饭,划着小船找,可哪有人呢?他只好把船划回来。草草的吃完了饭,又开始找媳妇。
腊月子说没就没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他很上火,就划了船到上游下游的鱼窝棚打听,他们都说没看见她。有人和鱼阎王开玩笑说:“不是你把你媳妇给卖了吧!”
第三天早晨,他要做饭,孩子因为没有妈在跟前,醒的早,他让孩子别淘气,自己带着水桶到小木架上挑水淘米。他走到木架上,木架“吱吱”直响。他站在木架那头,把这只水桶用扁担钩子钩住,刚要用钩住的水桶去舀水,突然听到屋中不是好声的一声大嚎,他忙收起刚灌半桶水的水桶,直起腰来。“哗”的一道白光从眼前扬起一阵水带。从水里跃起一个黑乎乎的大家伙,张着大嘴向他扑来,鱼阎王挑起水桶前面的这头半桶水向那黑影撞去,在扁担脱手的一刹那。他看清了黑乎乎的大口上下腭“巴哒”一合,距鱼阎王只有三寸的距离。然后,“扑通”连着木桶和扁担都跌入江中。鱼阎王吓得连忙跑到岸上,心里“突突”的跳个不停。反应过来了,他连忙跑进窝棚拿起那柄鱼叉跑过来,站在木架子上向江水中撒目。江水中只有那根扁担和两只水桶半沉半浮向下游飘去。
他明白了,都是那条大怀头造的孽。可江水中只有那层层不尽的波浪。他朝江水中骂道:“我操你姥姥。”他仿佛看见了腊月子被大怀头吞入口中的惨状。他用鱼叉击打水面,可哪还有大怀头的踪影。泪水淌下来,又传来孩子的哭声,他回到现实中来,提着鱼叉,回到窝棚里,看到没有穿衣服的孩子大腿上被苇席子扎了一根刺,是这根刺救了他一命。他把孩子腿上的苇刺拔了出来。把凉的鱼肉端上来“小子快吃,吃完爹好去治鱼精,给你妈报仇!”怎么治它呢?那个家伙得有三四米长,自己要斗它得费点力气。他把吃完饭的孩子用绳子拴在窗棂上,长短不让他掉到地上。然后拿起那把鱼叉,来到船上。他一边划着船,一边用眼睛在江面上搜寻着。他希望能找到那条鱼王,非要和它斗一斗。他找了一气没有发现异常情况,他就把船顺水往下游窝棚划去,下游窝棚住的是姓张的打鱼的。他很有主意。鱼阎王想向他讨教有什么办法能治住怀头王。
老张刚要出船打鱼,鱼阎王把船靠岸。老张向他打招呼:“你下网?”“没有。”“腊月子找到没?”鱼阎王说:“还找啥,让大怀头给吃了。”“尽扯”“扯啥,那大怀头有一丈多长,可能是吃人吃馋了,我都好悬让它吃了。”老张听他这样一说也不能不信了,“下趟网兜它!可鱼的分水在水里比刀还快。照量吧!”“照量就照量吧!”老张一边把趟网装到船上,“还有鱼叉没?”“有,在舱里,都拿来。”鱼阎王上了老张的船。老张划船。鱼阎王往水里下网。他一面注意水面,一边和老张唠嗑。
阳光直射到江水里,江水真清亮!能看透几米深。他抖着网,网坠有些乱了,他正扯着抖着网往水里下,忽然他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个黑乎乎的东西过来,他的心里一惊,“老张快看。”老张顺着他的手指也看见了。那个黑乎乎的东西浮上来了,它是奔小船来的。那个怀头嘴有船头宽。嘴丫有一米多长,“快把网放下,用鱼叉扎它。”鱼阎王把鱼网放下,操起了鱼叉,眼看那越来越近的大怀头,真的是它,黑黑的头,两只如拳头大的眼睛,两根近尺长的须子,它奔鱼阎王来了。“站稳!”老张喊。他把船划绕了半圈,鱼阎王看准了它,把鱼叉投了出去。他又后悔了,鱼叉把没拴绳,但这一叉投得还算准。有一股叉进了鱼的眼睛。那大鱼疼得尾巴打得水面浪花很高。它扎到水里去了。老张刚喊:“扎得好。”“就觉得船下有什么东西一拱,几乎把船托离了水面。鱼阎王忙用手抓住船帮。“船里还有鱼叉。”老张大喊。鱼阎王趔趔趄趄的进到舱中摸到鱼叉柄。船又一晃,几乎要翻过来,他拿起叉子把一个书包碰到了一边,掉到船底,老张紧张的持着浆,脸上不知是溅的水还是汗。他脸上通红:“把叉子拴上绳。”他提醒鱼阎王。“哪有绳子?”“书包里有。”鱼阎王蹲在舱里从那个书包里翻出一捆线麻绳子,他把鱼叉拴好。又带出来一个半铁半木的玩艺,他把这玩艺又塞到了书包里,把绳子的这头拴在船头的铁鼻子上。他抄起鱼叉稳稳地站起来,这回这条鱼并不浮出水面,而是用它的背来拱船,拱得船底“咯咯”直响,“它要拱翻咱们!”鱼阎王喊。他瞅准了黑影又把鱼叉扎了出去,这一次又扎在鱼头骨上,把叉弹了回来。大鱼潜入水中用嘴拱船帮,为了看清它的位置,老张把船在原地打转的划,船上的网也“吐噜噜”的往水中滑去。船仍在摇晃着,网也全都滑入江中。这时船下也稳了,原来大怀头挂在鱼网上,它拼命挣扎,鱼叉扎在眼中也钻心的疼。老张和鱼阎王站在船上看着水底忽明忽暗的大鱼在水中翻滚。“怎么?”他俩人忽然发觉不对劲,回头一看,“不好!”船漏水了。老张喊 :“快淘水。”鱼阎王说:“用啥淘啊?”老张喊:“先堵住再淘。”“用啥,只有一个书包。”“那就用它堵。”鱼阎王把书包摸到手,把那个硬东西扔出来。“咣当”一下砸在船尾,差一点没掉入江中去。这边老张把上衣脱下来。两人很快的把舱底的缝隙堵住。鱼阎王用书包兜水,很快的舱里水剩不多了,可船底还在漏水。“怎么办?”靠岸吧!老张操起桨把船向回划。边划边问:“那家伙咋样了?”鱼阎王说:“被网缠住了。”他把一书包水倒出。回头一看,大叫:“快看。”只见江面上一柄鱼叉柄直立水中迅速的向小船冲来。“那家伙挣出来。撵上来了。”鱼阎王重新把鱼叉操在手中,盯着鱼叉柄奔来的方向。越来越近了,鱼叉甩了出去,被水中的鱼叉杆挡了一下滑落江中。那条鱼疼得抖了一下,打起一个大水花冲过来,老张一看不妙,忙把左桨停下来。划右手桨,船身过了大鱼头。鱼阎王也真是疯了,用手去抓鱼头上的鱼叉,没有拔出来,却把他带入了江中,鱼阎王用手去抓鱼叉的手没有松开。木船在浪花的冲击下一颠。“咣当”一声船尾半木半铁的玩艺一轱辘砸到老张的脚上。好疼。他一瞅眼睛一亮:“手榴弹。”那是老张在民兵训练时,偷着留的后手。听说鱼阎王整着大鱼了。他才拿出来,准备也炸他一条大家伙,过上一把瘾。他把手榴弹抓在手中,拧下盖,向鱼阎王喊:“快上船。”几乎骑在鱼头上的鱼阎王露出水面,一下扑上船来。船身猛的一晃,大鱼口也随后跟到。老张拉开了手榴弹向鱼口掷去。“轰”的一声爆炸,小船在巨浪中一下倾翻了。鱼阎王和老张忙向岸边奋力游去。距离岸上还有三十多米,他们看见岸边的水中有两个黑乎乎的东西,更加紧张了,老张骂道:“奶奶的,又来俩。”鱼阎王凫着水:“看这样,咱俩要交代了。”两人紧张的游着,终于爬上岸来。
他们歇过来,想看看那两个黑乎乎的家伙还在不在。走到跟前,俩人都大笑起来。原来是鱼阎王的两只水桶半阴半阳的挂在水草中,他们划着鱼阎王的船,来到炸死鱼的地方。顺着水流追上了翻掉的船,还有那条鱼,他们想法在下游把船和鱼整上了岸。
那条怀头脑袋炸开了花。鱼阎王在怀头腹中发现了老爹给腊月子做彩礼的银镯子。他终于给她报仇了。
鱼阎王讲完这件事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 。象在背诵似的。五十多年了,现在儿子都到了中年。可他仍象这事发生在昨天一样,后来,他不再让儿子打鱼了。自己在并屯之后种点地,他爹不让儿子去打鱼,可儿子却去炸鱼了,结果把眼睛炸瞎了一只。鱼阎王说可能是他打鱼杀生太多的报应吧。可不报应咋的,别说鱼了,现在连水都少,大江小四轮都能过去,不是报应吗?
丰主编讲完这个题材,确实让我很激动。和他三口干掉一杯酒,看着那还是干涸的松花江,我能做些什么?写一篇还不知读者喜欢不喜欢的小说?对,就起名叫《松花江旧事》吧!
松花江之鱼王
孟祥海 李洪波
县报丰主编沿江采访回来了,我就给他打手机,今晚五点,在江沿狗肉大排挡,给他接风洗尘。他回话说:“老弟,你是不是着急了,我答应给你的小说素材。”我哈哈大乐:“说实在的,我想你这个酒友了,让你这么一说,我就承认了,兼而有之吧!”他也哈哈大笑,我一抬头,他正一手拿着手机。一手接过的士司机找过来的钱,往我这儿走呢。四目相对,禁不住都乐了,我说;“让我省两毛钱吧!”我关机了,这时我们仅一门之隔。
当然少不了一盘狗肉,一碗狗肉汤,“再来一个冻豆腐?”我问。丰主编说:“只要一盘狗肉,别的我就不管了。”丰总编五十多岁。鼻梁上架一付眼镜,由于采访,风吹日晒,更显得黝黑了,别看他有些微胖,但头脑却非常灵活。这不,由于干旱和江水污染,松花江水已不再是碧波荡漾了,省电视台一再报道省城水荒,丰主编策划在县级围绕环境主题进行沿江采访,在采访前,他向我这个文友兼小说作家承诺:“争取给你带回好的小说素材。”
这一去十来天,可把我想坏了,看他那不修边幅,象茅草一样的发型和满带风尘的脸,我真佩服他的敬业精神,虽说比我大二十多岁,成了忘年交,但我对他有一种由衷的敬意。
狗肉汤端上来了,还有冻豆腐在大马勺里咕嘟、咕嘟的炖着,我着急的倒满一杯白酒,他也自己倒满,我说:“一醉方休。”他说:“别着急,我给你提供这个小说素材,保你得多喝一杯。”我说:“我就豁出来破费了。难得大哥对我帮助。”他知道我正在写一篇小说,他吃了口醮了盐花的狗肉,又喝了一口酒,娓娓讲起来。
这次沿江采访是丰主编看到五十天的天旱少雨,使松花江水位降到历史最低点,上游的大中城市生活用水也出现了紧张状态,他这个周报主编亲自出马决心要写出点深层次的东西,诸如水资源、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的文章。他给我提供的素材就发生在他采访过程中的一个小村。
丰主编在沿江乡宣传干事小卢的陪同下,来到这个有几十户的名叫临江的小村。
小卢向丰主编说:“这个小村建起来不到四十年,原先都是打鱼的渔民,为了好管理,集中到一起,原先靠打鱼,现在鱼少了,主业是种地,闲时能撒网弄点鱼吃或换点零花钱。”当小卢向临江村孙书记介绍完丰主编和他的来意之后说:“这样吧,你们不是要采访老渔民吗,那就到孙瞎子家吧!孙瞎子他爹那可是鱼阎王。”丰主编和小卢也没顾上喝水,就在孙书记的陪同下向靠近村边的孙瞎子家走去。临到孙家门口,看见一条舢舨倒扣在门前的矮墙边,孙书记说:“这玩意现在好像用不上了,江水瘦,鱼还少。”进到外屋,在阴暗的墙旯旮里竖着带须勾的大鱼叉。“真不愧是鱼阎王。”丰主编有感而发。“现在都用不上了。没有那么大的鱼了。”“孙书记感叹地说道。没开屋门孙书记就喊上了:“孙瞎子在家没?”“谁呀?”“屋里传来了一个苍老而沙哑的声音。他们拉开屋门,走进屋中,一个满腮胡须的老人从炕上下来趿拉着鞋,非常客气的说:“孙书记来啦!快坐。”孙书记介绍了丰主编和小卢,他们握完手,坐在炕边。孙书记说:“这是大名鼎鼎的鱼阎王。”“咳!啥鱼阎王,我倒好悬没让鱼吃了,去见阎王!”鱼阎王有些不好意思的把手在衣襟上一抹笑着说。“怎么回事?”丰主编来了兴趣。鱼阎王来精神了:“你们来就听我白话来了?”小卢说:“这哪是白话。就是听听松花江原来什么状态,现在什么状态,丰主编好报道。”
鱼阎王眯起眼来,点着孙书记递过来的烟卷,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鱼阎王小的时候,来到松花江边,那时候胡子(土匪)也多,兵荒马乱的。他爷爷决定在江通里安家落户,天高皇帝远。几十里地没人家,茫茫野草一眼望不到边,松花江水亮汪汪的,江心岛上柳条通浓深茂密,各种水鸟,野鸭成群。江里的鱼也多也大,说不上用瓢舀,但是家里来客了,出去一袋烟的工夫,打的鱼就够喝酒的了。“咱这有甲鱼吗?”小卢好奇的问。鱼阎王说:“有,如果谁要打着王八了,马上都放生了,那是神物。”“如果是现在拿在市上可值钱了。”他说下去。
“那时候鱼也厚呀,也不值钱。就跟种地的换粮。人们知道江里鱼多,关里逃荒的都来混生活。那时候,江水真肥呀!”孙书记说:“要没这江,你还娶不上媳妇了。”鱼阎王沉吟了半晌,低下头来,把烟掐灭。丰主编说:“你打的鱼最大的多大?”鱼阎王抬起头来问丰主编:“你没听说怀头吞牛犊吗?你说鱼有多大!”小卢说:“你打到过?”“打到过,好玄没把命搭上。”孙书记说:“你就讲一讲吧!”鱼阎王幽幽的说:“鱼也有灵性呀!”
那是鱼阎王二十五岁那年,他交上了桃花运。那天他准备出去打鱼,他正在鱼晾子前面的平地上晾鱼网,忽然他听到身后有个女人在说话:“大哥,有吃的吗?”他回头一瞅,见一个穿着破衣破裤的女人,脸上脏兮兮的,胳膊上挎着带补丁的布包袱。鱼阎王看着她的样子,说:“有吃的,在地窨子里,”那女人就跟进来,鱼阎王热情的在碗架子里拿出菜饭让那女人吃。 那个妇人埋头吃起来。鱼阎王心想这个人饿坏了。 她一连吃了三碗饭,把那条小鲤鱼吃得只剩下了一副骨架。她吃完了把筷子和碗收拾起来,放在灶台上就刷了起来。鱼阎王愣愣地瞅着她,她也不好意思:“瞅我干啥?”鱼阎王问她:“你从哪疙瘩来?”那女人说:“俺家在辽宁,因为穷,就和哥哥闯下江,没想到他半道上得病死了,听说这里有辽宁老乡,就讨饭到了这里。”鱼阎王说:“这里没有上江来的辽宁人呀!”那女人哭了起来:“俺哥说投奔老乡,让俺来找,俺可咋办呀?”她抄起了包袱。鱼阎王问她:“你要上哪疙瘩去?”“我?我?”她语塞了。鱼阎王说:“这江沿多少里地没有人家,净一些鱼晾子,碰上坏人咋整?还有狼啥的。”那个女人一听站在那里直愣愣的瞅着他。“大姐,你要不嫌弃,就留在这里吧!”那个女人点点头。鱼阎王用手一指旁边的江边的小木头架子:“快去洗洗脸吧!”
洗完脸的女人回来了。更多了一些秀气,等鱼阎王他爹回来,见来了个大闺女,心里就盘算开了。他问那闺女:“你也孤身一人了,就留在这里给我当儿媳妇吧!这小子别的不行。打鱼中,人们都叫他鱼阎王,养活你吃饱穿暖还行。”那女子也感激他们收留了她,张口叫了一声“爹”。鱼阎王的爹憨憨地笑了,鱼阎王的爹从柜子里拿出来一副银镯子:“这是你婆婆留下来给儿媳妇的,就算定亲礼吧!”
这个女子姓刘,因为是寒冬腊月出生,奶名就叫腊月子。从那时起,她和鱼阎王过到了一起。一年以后,腊月子生了个胖小子,这可把鱼阎王的爹乐坏了,到江通里割了苕条,做了一个悠车子。里面铺上草,吊在马架里,鱼阎王就让爹在家做零活,叫腊月子在家做家务,自己在江里打鱼。
孩子三岁时,他爷爷去世了,他俩口子就一起出船打鱼。有一天,在收网时,发现鱼网被撞了一个窟隆。他的媳妇说:“这可是个大家伙,不能是破木头啥的吧?”以前他跟腊月子讲过有的破船或木头在水里半阴半阳的,鱼阎王没吱声。
他要下趟钩钓住它,看看这鱼是什么鱼。
第二天一大早,两口子把孩子用绳子拴在窗棂上,到江里下钩,一寸粗的棕绳隔两米拴一个象秤钩似的大鱼钩。上面挂着新鲜的鱼肉,这是专门对付那些水里大家伙的。下完钩,他们两口子就回来吃早饭。
吃过饭,腊月子到江边的木架上洗衣服。鱼阎王拿钐刀到草甸子打苫房草,他要把房子修一下,打算下午偏晌时再起鱼去。离家不远的草场子,灿烂的阳光照在草尖上,一阵阵风吹过之后,泛起一道道白光。他抡了一气钐刀,一抬头发现媳妇抱着孩子不知什么时候来了,站在那儿。他用手撩起耷在脖子上的汗巾擦擦汗,问:“你咋来了?”“孩子找你嘛。”他把钐刀放在一边。蹲下伸手:“来,到爹这里。”孩子象小鸭子歪歪咧咧地奔过去。腊月子看着爷俩的近乎劲乐了,她就捆起了草个子。爷俩稀罕够了,鱼阎王告诉腊月子:“快回去做饭吧!我自己捆,下午咱俩起鱼去。”“嗯哪。” 腊月子答应着把孩子抱起来:“早点回家吃饭!”说完,她就唰唰的踩着草茬向家走去。
鱼阎王回来已经偏晌了。“咋回来这么晚?”鱼阎王一边往墙边放钐刀,一边说“还不得把草捆好了垛起来!”腊月子把饭端上来。腊月子从来是等着鱼阎王回来一起吃饭的。
吃罢饭,他们把船从岸边划了出来,腊月子把孩子抱进舱中,自己坐在船头,鱼阎王在船尾驾起浆来,哗哗的小船悠悠的向下趟钩的地方划去。
他们顺着网绳开始起钩。开始起到了几条狗鱼棒子。能有二尺来长。擀面杖一样粗细。“看看有没有大个?”鱼阎王对腊月子说。腊月子用江水涮涮手。把额前的头发往脑后拢一拢:“少不了。”这时舱里传来孩子把什么弄翻的声音。“别闹!孩子!”腊月子向舱里喊。他们又来到一个钩旁边。腊月子还是习惯的蹲在船舷边,用撸起袖子的手去抓钩绳。水已经没到胳膊肘了。“没有了,他爹,没有呢?”“那是没咬钩呗。”鱼阎王以为钩上没鱼。“不是,我说我怎么没摸着钩绳呢?”“不能吧!”“你来划!”鱼阎王过来。小船缓缓的动着。“你快去划浆。”鱼阎王打发腊月子。腊月子忙抄起浆,把船稳住,鱼阎王也撸起袖子,用手去捞。“奇怪?”他让腊月子往回划。划了很远,才捞着趟钩棕绳。“咋回事,他爹?”腊月子问。“可能是挂着什么了吧?”因为钩着破网,破木头或其它杂物是常事。鱼阎王把棕绳拿起来,提出水面,慢慢顺着它往前划。越往前越感到绳子越沉。“还能钩着大家伙?”他琢磨着这小船已经沿着棕绳的弧度偏离原来的直线五六米远了。“你划稳船。”鱼阎王口气有点严肃的吩咐腊月子,他站在船头把棕绳拉出水面。他发现前面有钩的地方格外的沉。他觉得棕绳的拉力很大,他在船帮蹲了下来,使劲的儿抖动棕绳。棕绳有时沉有时轻。沉的时候,要给他拉下水去,小船慢慢的往前走。突然“哗啦”一声大响,在船头前两三米远的地方,跃起一团水花,一个黑乎乎能有两米多长的大家伙跳出水面。翻起的水花把船弄得晃了起来。摇船的腊月子问:“是什么?”鱼阎王没注意,心也吓得蹦蹦直跳。他的棕绳也滑落在水中。他对腊月子说:“好像是条大怀头,还真少见这么大的。”他顺手抄起了那把大鱼叉,他怕鱼叉脱手,又在上面拴上了绳子,他让腊月子把船停在趟钩附近。他抄着鱼叉注视着江面。看到江水黑乎乎的就往下扎。那条大怀头跳出水面挣疼了,在水里东游一下,西游一下。“当啷”船底下被它拱了一下,晃了一下。腊月子没见过这阵势,吓得脸都白了。“他奶奶的。”他看见那鱼,把叉子向鱼头狠狠的一下扎下去。鱼头也真够硬的,一偏,但还是刺到它背上的肉里去了。把鱼阎王握鱼叉的手震得发麻,自己也要被带进江里,忙松开了鱼叉。鱼叉只好被大鱼带入水中了,水面泛起一缕淡淡的红迹。被浪花冲淡散去。腊月子只好慢慢的划船。可那条鱼的鱼尾巴打得水“啪啪”直响。溅起的水把鱼疼得脑袋露出了水面,把鱼阎王的裤脚都弄湿了。它嘴里的钩绳子也被它的密牙磨断了,这条鱼使着性子一直在水里游。“咋整?”腊月子问。鱼阎王一边放着手中的的拴叉子的绳一边说:“跟着它。”他手的绳子绷得溜直,直到绳子放完了。他把绳的这头拴在船头的固船桩子上。船走了不远。鱼叉的绳子松了。他用手捞起并不太沉的鱼叉绳子往回收。收着收着。忽然觉得沉了起来,渐渐的露出了鱼叉把,影影绰绰的看见了黑乎乎的鱼头。他去用手够鱼叉柄,鱼叉一震动,那条大鱼又“啪”的一翻身,鱼阎王一下子栽到江里去了。他吓得“啊”的一声忙回身游向船边。攀在船帮上,怀头张着二尺来长的大口奔鱼阎王咬来。腊月子急中生智,一手抄浆,一手把固定船用的三个带倒须钩的小船锚一下甩进了大鱼嘴里。就这样把这条大鱼进攻的速度挡了一下,鱼阎王趁机爬上船来。大鱼把船头撞得“咚”的巨响,那小孩在舱里,他有些站不稳,哭了起来。鱼阎王湿淋淋的站起来对腊月子说:“来,咱俩划。往回划。”这条大鱼被渔船拖着向搭木架的江边划来。他们把船划到木架边,把船停下来。那条大鱼有气无力的了。腊月子把孩子抱上了岸让他别乱跑。过来帮忙。鱼阎王让腊月子把钐刀拿来,对准大鱼的肚子一抡一拽。那鱼的白花花的肚子“涮涮”的一下被划出来一尺多长的口子。顺着刀口血流了出来。染红了水面。大鱼扑腾了一下。甩了甩无力的尾巴不动了。鱼阎王放下钐刀,开始收拢锚绳。大鱼浮出水面,两腮还在微微张合。腊月子用手拽着叉子把,两人费了好大劲才把软弱无力的大怀头拉上了船。他家的孩子看着这眼珠子溜圆的黑乎乎的怪物吓得“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好家伙,能有200多斤。”鱼阎王笑着说。腊月子说:“还笑呢!没吓死我。”“哈!哈!哈!”
听说鱼阎王打了一条大鱼。上游的下游的渔夫都来看热闹。他们看见这么大的怀头。都“啧啧”称奇。下游的当过兵的老张更是不得了。“这要炒鱼毛下酒,一定错不了!”
鱼阎王热情,就让腊月子把怀头最好的肉用江水炖上,和老张他们喝起酒来。吃完饭,他又让腊月子给老张他们每个人都割一块好鱼肉带回去。人们都乐呵呵地提着鱼肉。乘着酒兴回家了。
每天的早晨,腊月子都起的挺早,她把饭菜做好,就到江边洗衣服。
昨天也是太乏了,酒又喝多点。等到鱼阎王睁开眼睛。太阳光已经直射进窗棂了。他伸了个懒腰。看见孩子还在睡懒觉,媳妇没在被窝里,他没有听到外屋有人忙乎的声音。他好象缺少点什么。“腊月子,腊月子!”他连喊了几声没有人应。他穿好裤子和鞋。披着上衣走出里屋,看见饭锅还在冒气,灶前也扫的很利索。想必是锅开了有些时候了,他又喊:“腊月子,腊月子!”他连喊了几声还是没有人应。他就走到江边的木架上,只见“哗哗”的江浪冲打着岸边。木架上的洗衣盆还放在那里,“腊月子。”回答他的只有滔滔江水和呼呼的风声。
腊月子没有回来,鱼阎王把衣服收拾起来,端回屋里。心里寻思:人上哪去了,还能掉江里?不能吧,木架那水也不深。他顾不上吃饭,划着小船找,可哪有人呢?他只好把船划回来。草草的吃完了饭,又开始找媳妇。
腊月子说没就没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他很上火,就划了船到上游下游的鱼窝棚打听,他们都说没看见她。有人和鱼阎王开玩笑说:“不是你把你媳妇给卖了吧!”
第三天早晨,他要做饭,孩子因为没有妈在跟前,醒的早,他让孩子别淘气,自己带着水桶到小木架上挑水淘米。他走到木架上,木架“吱吱”直响。他站在木架那头,把这只水桶用扁担钩子钩住,刚要用钩住的水桶去舀水,突然听到屋中不是好声的一声大嚎,他忙收起刚灌半桶水的水桶,直起腰来。“哗”的一道白光从眼前扬起一阵水带。从水里跃起一个黑乎乎的大家伙,张着大嘴向他扑来,鱼阎王挑起水桶前面的这头半桶水向那黑影撞去,在扁担脱手的一刹那。他看清了黑乎乎的大口上下腭“巴哒”一合,距鱼阎王只有三寸的距离。然后,“扑通”连着木桶和扁担都跌入江中。鱼阎王吓得连忙跑到岸上,心里“突突”的跳个不停。反应过来了,他连忙跑进窝棚拿起那柄鱼叉跑过来,站在木架子上向江水中撒目。江水中只有那根扁担和两只水桶半沉半浮向下游飘去。
他明白了,都是那条大怀头造的孽。可江水中只有那层层不尽的波浪。他朝江水中骂道:“我操你姥姥。”他仿佛看见了腊月子被大怀头吞入口中的惨状。他用鱼叉击打水面,可哪还有大怀头的踪影。泪水淌下来,又传来孩子的哭声,他回到现实中来,提着鱼叉,回到窝棚里,看到没有穿衣服的孩子大腿上被苇席子扎了一根刺,是这根刺救了他一命。他把孩子腿上的苇刺拔了出来。把凉的鱼肉端上来“小子快吃,吃完爹好去治鱼精,给你妈报仇!”怎么治它呢?那个家伙得有三四米长,自己要斗它得费点力气。他把吃完饭的孩子用绳子拴在窗棂上,长短不让他掉到地上。然后拿起那把鱼叉,来到船上。他一边划着船,一边用眼睛在江面上搜寻着。他希望能找到那条鱼王,非要和它斗一斗。他找了一气没有发现异常情况,他就把船顺水往下游窝棚划去,下游窝棚住的是姓张的打鱼的。他很有主意。鱼阎王想向他讨教有什么办法能治住怀头王。
老张刚要出船打鱼,鱼阎王把船靠岸。老张向他打招呼:“你下网?”“没有。”“腊月子找到没?”鱼阎王说:“还找啥,让大怀头给吃了。”“尽扯”“扯啥,那大怀头有一丈多长,可能是吃人吃馋了,我都好悬让它吃了。”老张听他这样一说也不能不信了,“下趟网兜它!可鱼的分水在水里比刀还快。照量吧!”“照量就照量吧!”老张一边把趟网装到船上,“还有鱼叉没?”“有,在舱里,都拿来。”鱼阎王上了老张的船。老张划船。鱼阎王往水里下网。他一面注意水面,一边和老张唠嗑。
阳光直射到江水里,江水真清亮!能看透几米深。他抖着网,网坠有些乱了,他正扯着抖着网往水里下,忽然他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个黑乎乎的东西过来,他的心里一惊,“老张快看。”老张顺着他的手指也看见了。那个黑乎乎的东西浮上来了,它是奔小船来的。那个怀头嘴有船头宽。嘴丫有一米多长,“快把网放下,用鱼叉扎它。”鱼阎王把鱼网放下,操起了鱼叉,眼看那越来越近的大怀头,真的是它,黑黑的头,两只如拳头大的眼睛,两根近尺长的须子,它奔鱼阎王来了。“站稳!”老张喊。他把船划绕了半圈,鱼阎王看准了它,把鱼叉投了出去。他又后悔了,鱼叉把没拴绳,但这一叉投得还算准。有一股叉进了鱼的眼睛。那大鱼疼得尾巴打得水面浪花很高。它扎到水里去了。老张刚喊:“扎得好。”“就觉得船下有什么东西一拱,几乎把船托离了水面。鱼阎王忙用手抓住船帮。“船里还有鱼叉。”老张大喊。鱼阎王趔趔趄趄的进到舱中摸到鱼叉柄。船又一晃,几乎要翻过来,他拿起叉子把一个书包碰到了一边,掉到船底,老张紧张的持着浆,脸上不知是溅的水还是汗。他脸上通红:“把叉子拴上绳。”他提醒鱼阎王。“哪有绳子?”“书包里有。”鱼阎王蹲在舱里从那个书包里翻出一捆线麻绳子,他把鱼叉拴好。又带出来一个半铁半木的玩艺,他把这玩艺又塞到了书包里,把绳子的这头拴在船头的铁鼻子上。他抄起鱼叉稳稳地站起来,这回这条鱼并不浮出水面,而是用它的背来拱船,拱得船底“咯咯”直响,“它要拱翻咱们!”鱼阎王喊。他瞅准了黑影又把鱼叉扎了出去,这一次又扎在鱼头骨上,把叉弹了回来。大鱼潜入水中用嘴拱船帮,为了看清它的位置,老张把船在原地打转的划,船上的网也“吐噜噜”的往水中滑去。船仍在摇晃着,网也全都滑入江中。这时船下也稳了,原来大怀头挂在鱼网上,它拼命挣扎,鱼叉扎在眼中也钻心的疼。老张和鱼阎王站在船上看着水底忽明忽暗的大鱼在水中翻滚。“怎么?”他俩人忽然发觉不对劲,回头一看,“不好!”船漏水了。老张喊 :“快淘水。”鱼阎王说:“用啥淘啊?”老张喊:“先堵住再淘。”“用啥,只有一个书包。”“那就用它堵。”鱼阎王把书包摸到手,把那个硬东西扔出来。“咣当”一下砸在船尾,差一点没掉入江中去。这边老张把上衣脱下来。两人很快的把舱底的缝隙堵住。鱼阎王用书包兜水,很快的舱里水剩不多了,可船底还在漏水。“怎么办?”靠岸吧!老张操起桨把船向回划。边划边问:“那家伙咋样了?”鱼阎王说:“被网缠住了。”他把一书包水倒出。回头一看,大叫:“快看。”只见江面上一柄鱼叉柄直立水中迅速的向小船冲来。“那家伙挣出来。撵上来了。”鱼阎王重新把鱼叉操在手中,盯着鱼叉柄奔来的方向。越来越近了,鱼叉甩了出去,被水中的鱼叉杆挡了一下滑落江中。那条鱼疼得抖了一下,打起一个大水花冲过来,老张一看不妙,忙把左桨停下来。划右手桨,船身过了大鱼头。鱼阎王也真是疯了,用手去抓鱼头上的鱼叉,没有拔出来,却把他带入了江中,鱼阎王用手去抓鱼叉的手没有松开。木船在浪花的冲击下一颠。“咣当”一声船尾半木半铁的玩艺一轱辘砸到老张的脚上。好疼。他一瞅眼睛一亮:“手榴弹。”那是老张在民兵训练时,偷着留的后手。听说鱼阎王整着大鱼了。他才拿出来,准备也炸他一条大家伙,过上一把瘾。他把手榴弹抓在手中,拧下盖,向鱼阎王喊:“快上船。”几乎骑在鱼头上的鱼阎王露出水面,一下扑上船来。船身猛的一晃,大鱼口也随后跟到。老张拉开了手榴弹向鱼口掷去。“轰”的一声爆炸,小船在巨浪中一下倾翻了。鱼阎王和老张忙向岸边奋力游去。距离岸上还有三十多米,他们看见岸边的水中有两个黑乎乎的东西,更加紧张了,老张骂道:“奶奶的,又来俩。”鱼阎王凫着水:“看这样,咱俩要交代了。”两人紧张的游着,终于爬上岸来。
他们歇过来,想看看那两个黑乎乎的家伙还在不在。走到跟前,俩人都大笑起来。原来是鱼阎王的两只水桶半阴半阳的挂在水草中,他们划着鱼阎王的船,来到炸死鱼的地方。顺着水流追上了翻掉的船,还有那条鱼,他们想法在下游把船和鱼整上了岸。
那条怀头脑袋炸开了花。鱼阎王在怀头腹中发现了老爹给腊月子做彩礼的银镯子。他终于给她报仇了。
鱼阎王讲完这件事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 。象在背诵似的。五十多年了,现在儿子都到了中年。可他仍象这事发生在昨天一样,后来,他不再让儿子打鱼了。自己在并屯之后种点地,他爹不让儿子去打鱼,可儿子却去炸鱼了,结果把眼睛炸瞎了一只。鱼阎王说可能是他打鱼杀生太多的报应吧。可不报应咋的,别说鱼了,现在连水都少,大江小四轮都能过去,不是报应吗?
丰主编讲完这个题材,确实让我很激动。和他三口干掉一杯酒,看着那还是干涸的松花江,我能做些什么?写一篇还不知读者喜欢不喜欢的小说?对,就起名叫《松花江旧事》吧!
松花江之鱼王
孟祥海 李洪波
县报丰主编沿江采访回来了,我就给他打手机,今晚五点,在江沿狗肉大排挡,给他接风洗尘。他回话说:“老弟,你是不是着急了,我答应给你的小说素材。”我哈哈大乐:“说实在的,我想你这个酒友了,让你这么一说,我就承认了,兼而有之吧!”他也哈哈大笑,我一抬头,他正一手拿着手机。一手接过的士司机找过来的钱,往我这儿走呢。四目相对,禁不住都乐了,我说;“让我省两毛钱吧!”我关机了,这时我们仅一门之隔。
当然少不了一盘狗肉,一碗狗肉汤,“再来一个冻豆腐?”我问。丰主编说:“只要一盘狗肉,别的我就不管了。”丰总编五十多岁。鼻梁上架一付眼镜,由于采访,风吹日晒,更显得黝黑了,别看他有些微胖,但头脑却非常灵活。这不,由于干旱和江水污染,松花江水已不再是碧波荡漾了,省电视台一再报道省城水荒,丰主编策划在县级围绕环境主题进行沿江采访,在采访前,他向我这个文友兼小说作家承诺:“争取给你带回好的小说素材。”
这一去十来天,可把我想坏了,看他那不修边幅,象茅草一样的发型和满带风尘的脸,我真佩服他的敬业精神,虽说比我大二十多岁,成了忘年交,但我对他有一种由衷的敬意。
狗肉汤端上来了,还有冻豆腐在大马勺里咕嘟、咕嘟的炖着,我着急的倒满一杯白酒,他也自己倒满,我说:“一醉方休。”他说:“别着急,我给你提供这个小说素材,保你得多喝一杯。”我说:“我就豁出来破费了。难得大哥对我帮助。”他知道我正在写一篇小说,他吃了口醮了盐花的狗肉,又喝了一口酒,娓娓讲起来。
这次沿江采访是丰主编看到五十天的天旱少雨,使松花江水位降到历史最低点,上游的大中城市生活用水也出现了紧张状态,他这个周报主编亲自出马决心要写出点深层次的东西,诸如水资源、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的文章。他给我提供的素材就发生在他采访过程中的一个小村。
丰主编在沿江乡宣传干事小卢的陪同下,来到这个有几十户的名叫临江的小村。
小卢向丰主编说:“这个小村建起来不到四十年,原先都是打鱼的渔民,为了好管理,集中到一起,原先靠打鱼,现在鱼少了,主业是种地,闲时能撒网弄点鱼吃或换点零花钱。”当小卢向临江村孙书记介绍完丰主编和他的来意之后说:“这样吧,你们不是要采访老渔民吗,那就到孙瞎子家吧!孙瞎子他爹那可是鱼阎王。”丰主编和小卢也没顾上喝水,就在孙书记的陪同下向靠近村边的孙瞎子家走去。临到孙家门口,看见一条舢舨倒扣在门前的矮墙边,孙书记说:“这玩意现在好像用不上了,江水瘦,鱼还少。”进到外屋,在阴暗的墙旯旮里竖着带须勾的大鱼叉。“真不愧是鱼阎王。”丰主编有感而发。“现在都用不上了。没有那么大的鱼了。”“孙书记感叹地说道。没开屋门孙书记就喊上了:“孙瞎子在家没?”“谁呀?”“屋里传来了一个苍老而沙哑的声音。他们拉开屋门,走进屋中,一个满腮胡须的老人从炕上下来趿拉着鞋,非常客气的说:“孙书记来啦!快坐。”孙书记介绍了丰主编和小卢,他们握完手,坐在炕边。孙书记说:“这是大名鼎鼎的鱼阎王。”“咳!啥鱼阎王,我倒好悬没让鱼吃了,去见阎王!”鱼阎王有些不好意思的把手在衣襟上一抹笑着说。“怎么回事?”丰主编来了兴趣。鱼阎王来精神了:“你们来就听我白话来了?”小卢说:“这哪是白话。就是听听松花江原来什么状态,现在什么状态,丰主编好报道。”
鱼阎王眯起眼来,点着孙书记递过来的烟卷,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鱼阎王小的时候,来到松花江边,那时候胡子(土匪)也多,兵荒马乱的。他爷爷决定在江通里安家落户,天高皇帝远。几十里地没人家,茫茫野草一眼望不到边,松花江水亮汪汪的,江心岛上柳条通浓深茂密,各种水鸟,野鸭成群。江里的鱼也多也大,说不上用瓢舀,但是家里来客了,出去一袋烟的工夫,打的鱼就够喝酒的了。“咱这有甲鱼吗?”小卢好奇的问。鱼阎王说:“有,如果谁要打着王八了,马上都放生了,那是神物。”“如果是现在拿在市上可值钱了。”他说下去。
“那时候鱼也厚呀,也不值钱。就跟种地的换粮。人们知道江里鱼多,关里逃荒的都来混生活。那时候,江水真肥呀!”孙书记说:“要没这江,你还娶不上媳妇了。”鱼阎王沉吟了半晌,低下头来,把烟掐灭。丰主编说:“你打的鱼最大的多大?”鱼阎王抬起头来问丰主编:“你没听说怀头吞牛犊吗?你说鱼有多大!”小卢说:“你打到过?”“打到过,好玄没把命搭上。”孙书记说:“你就讲一讲吧!”鱼阎王幽幽的说:“鱼也有灵性呀!”
那是鱼阎王二十五岁那年,他交上了桃花运。那天他准备出去打鱼,他正在鱼晾子前面的平地上晾鱼网,忽然他听到身后有个女人在说话:“大哥,有吃的吗?”他回头一瞅,见一个穿着破衣破裤的女人,脸上脏兮兮的,胳膊上挎着带补丁的布包袱。鱼阎王看着她的样子,说:“有吃的,在地窨子里,”那女人就跟进来,鱼阎王热情的在碗架子里拿出菜饭让那女人吃。 那个妇人埋头吃起来。鱼阎王心想这个人饿坏了。 她一连吃了三碗饭,把那条小鲤鱼吃得只剩下了一副骨架。她吃完了把筷子和碗收拾起来,放在灶台上就刷了起来。鱼阎王愣愣地瞅着她,她也不好意思:“瞅我干啥?”鱼阎王问她:“你从哪疙瘩来?”那女人说:“俺家在辽宁,因为穷,就和哥哥闯下江,没想到他半道上得病死了,听说这里有辽宁老乡,就讨饭到了这里。”鱼阎王说:“这里没有上江来的辽宁人呀!”那女人哭了起来:“俺哥说投奔老乡,让俺来找,俺可咋办呀?”她抄起了包袱。鱼阎王问她:“你要上哪疙瘩去?”“我?我?”她语塞了。鱼阎王说:“这江沿多少里地没有人家,净一些鱼晾子,碰上坏人咋整?还有狼啥的。”那个女人一听站在那里直愣愣的瞅着他。“大姐,你要不嫌弃,就留在这里吧!”那个女人点点头。鱼阎王用手一指旁边的江边的小木头架子:“快去洗洗脸吧!”
洗完脸的女人回来了。更多了一些秀气,等鱼阎王他爹回来,见来了个大闺女,心里就盘算开了。他问那闺女:“你也孤身一人了,就留在这里给我当儿媳妇吧!这小子别的不行。打鱼中,人们都叫他鱼阎王,养活你吃饱穿暖还行。”那女子也感激他们收留了她,张口叫了一声“爹”。鱼阎王的爹憨憨地笑了,鱼阎王的爹从柜子里拿出来一副银镯子:“这是你婆婆留下来给儿媳妇的,就算定亲礼吧!”
这个女子姓刘,因为是寒冬腊月出生,奶名就叫腊月子。从那时起,她和鱼阎王过到了一起。一年以后,腊月子生了个胖小子,这可把鱼阎王的爹乐坏了,到江通里割了苕条,做了一个悠车子。里面铺上草,吊在马架里,鱼阎王就让爹在家做零活,叫腊月子在家做家务,自己在江里打鱼。
孩子三岁时,他爷爷去世了,他俩口子就一起出船打鱼。有一天,在收网时,发现鱼网被撞了一个窟隆。他的媳妇说:“这可是个大家伙,不能是破木头啥的吧?”以前他跟腊月子讲过有的破船或木头在水里半阴半阳的,鱼阎王没吱声。
他要下趟钩钓住它,看看这鱼是什么鱼。
第二天一大早,两口子把孩子用绳子拴在窗棂上,到江里下钩,一寸粗的棕绳隔两米拴一个象秤钩似的大鱼钩。上面挂着新鲜的鱼肉,这是专门对付那些水里大家伙的。下完钩,他们两口子就回来吃早饭。
吃过饭,腊月子到江边的木架上洗衣服。鱼阎王拿钐刀到草甸子打苫房草,他要把房子修一下,打算下午偏晌时再起鱼去。离家不远的草场子,灿烂的阳光照在草尖上,一阵阵风吹过之后,泛起一道道白光。他抡了一气钐刀,一抬头发现媳妇抱着孩子不知什么时候来了,站在那儿。他用手撩起耷在脖子上的汗巾擦擦汗,问:“你咋来了?”“孩子找你嘛。”他把钐刀放在一边。蹲下伸手:“来,到爹这里。”孩子象小鸭子歪歪咧咧地奔过去。腊月子看着爷俩的近乎劲乐了,她就捆起了草个子。爷俩稀罕够了,鱼阎王告诉腊月子:“快回去做饭吧!我自己捆,下午咱俩起鱼去。”“嗯哪。” 腊月子答应着把孩子抱起来:“早点回家吃饭!”说完,她就唰唰的踩着草茬向家走去。
鱼阎王回来已经偏晌了。“咋回来这么晚?”鱼阎王一边往墙边放钐刀,一边说“还不得把草捆好了垛起来!”腊月子把饭端上来。腊月子从来是等着鱼阎王回来一起吃饭的。
吃罢饭,他们把船从岸边划了出来,腊月子把孩子抱进舱中,自己坐在船头,鱼阎王在船尾驾起浆来,哗哗的小船悠悠的向下趟钩的地方划去。
他们顺着网绳开始起钩。开始起到了几条狗鱼棒子。能有二尺来长。擀面杖一样粗细。“看看有没有大个?”鱼阎王对腊月子说。腊月子用江水涮涮手。把额前的头发往脑后拢一拢:“少不了。”这时舱里传来孩子把什么弄翻的声音。“别闹!孩子!”腊月子向舱里喊。他们又来到一个钩旁边。腊月子还是习惯的蹲在船舷边,用撸起袖子的手去抓钩绳。水已经没到胳膊肘了。“没有了,他爹,没有呢?”“那是没咬钩呗。”鱼阎王以为钩上没鱼。“不是,我说我怎么没摸着钩绳呢?”“不能吧!”“你来划!”鱼阎王过来。小船缓缓的动着。“你快去划浆。”鱼阎王打发腊月子。腊月子忙抄起浆,把船稳住,鱼阎王也撸起袖子,用手去捞。“奇怪?”他让腊月子往回划。划了很远,才捞着趟钩棕绳。“咋回事,他爹?”腊月子问。“可能是挂着什么了吧?”因为钩着破网,破木头或其它杂物是常事。鱼阎王把棕绳拿起来,提出水面,慢慢顺着它往前划。越往前越感到绳子越沉。“还能钩着大家伙?”他琢磨着这小船已经沿着棕绳的弧度偏离原来的直线五六米远了。“你划稳船。”鱼阎王口气有点严肃的吩咐腊月子,他站在船头把棕绳拉出水面。他发现前面有钩的地方格外的沉。他觉得棕绳的拉力很大,他在船帮蹲了下来,使劲的儿抖动棕绳。棕绳有时沉有时轻。沉的时候,要给他拉下水去,小船慢慢的往前走。突然“哗啦”一声大响,在船头前两三米远的地方,跃起一团水花,一个黑乎乎能有两米多长的大家伙跳出水面。翻起的水花把船弄得晃了起来。摇船的腊月子问:“是什么?”鱼阎王没注意,心也吓得蹦蹦直跳。他的棕绳也滑落在水中。他对腊月子说:“好像是条大怀头,还真少见这么大的。”他顺手抄起了那把大鱼叉,他怕鱼叉脱手,又在上面拴上了绳子,他让腊月子把船停在趟钩附近。他抄着鱼叉注视着江面。看到江水黑乎乎的就往下扎。那条大怀头跳出水面挣疼了,在水里东游一下,西游一下。“当啷”船底下被它拱了一下,晃了一下。腊月子没见过这阵势,吓得脸都白了。“他奶奶的。”他看见那鱼,把叉子向鱼头狠狠的一下扎下去。鱼头也真够硬的,一偏,但还是刺到它背上的肉里去了。把鱼阎王握鱼叉的手震得发麻,自己也要被带进江里,忙松开了鱼叉。鱼叉只好被大鱼带入水中了,水面泛起一缕淡淡的红迹。被浪花冲淡散去。腊月子只好慢慢的划船。可那条鱼的鱼尾巴打得水“啪啪”直响。溅起的水把鱼疼得脑袋露出了水面,把鱼阎王的裤脚都弄湿了。它嘴里的钩绳子也被它的密牙磨断了,这条鱼使着性子一直在水里游。“咋整?”腊月子问。鱼阎王一边放着手中的的拴叉子的绳一边说:“跟着它。”他手的绳子绷得溜直,直到绳子放完了。他把绳的这头拴在船头的固船桩子上。船走了不远。鱼叉的绳子松了。他用手捞起并不太沉的鱼叉绳子往回收。收着收着。忽然觉得沉了起来,渐渐的露出了鱼叉把,影影绰绰的看见了黑乎乎的鱼头。他去用手够鱼叉柄,鱼叉一震动,那条大鱼又“啪”的一翻身,鱼阎王一下子栽到江里去了。他吓得“啊”的一声忙回身游向船边。攀在船帮上,怀头张着二尺来长的大口奔鱼阎王咬来。腊月子急中生智,一手抄浆,一手把固定船用的三个带倒须钩的小船锚一下甩进了大鱼嘴里。就这样把这条大鱼进攻的速度挡了一下,鱼阎王趁机爬上船来。大鱼把船头撞得“咚”的巨响,那小孩在舱里,他有些站不稳,哭了起来。鱼阎王湿淋淋的站起来对腊月子说:“来,咱俩划。往回划。”这条大鱼被渔船拖着向搭木架的江边划来。他们把船划到木架边,把船停下来。那条大鱼有气无力的了。腊月子把孩子抱上了岸让他别乱跑。过来帮忙。鱼阎王让腊月子把钐刀拿来,对准大鱼的肚子一抡一拽。那鱼的白花花的肚子“涮涮”的一下被划出来一尺多长的口子。顺着刀口血流了出来。染红了水面。大鱼扑腾了一下。甩了甩无力的尾巴不动了。鱼阎王放下钐刀,开始收拢锚绳。大鱼浮出水面,两腮还在微微张合。腊月子用手拽着叉子把,两人费了好大劲才把软弱无力的大怀头拉上了船。他家的孩子看着这眼珠子溜圆的黑乎乎的怪物吓得“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好家伙,能有200多斤。”鱼阎王笑着说。腊月子说:“还笑呢!没吓死我。”“哈!哈!哈!”
听说鱼阎王打了一条大鱼。上游的下游的渔夫都来看热闹。他们看见这么大的怀头。都“啧啧”称奇。下游的当过兵的老张更是不得了。“这要炒鱼毛下酒,一定错不了!”
鱼阎王热情,就让腊月子把怀头最好的肉用江水炖上,和老张他们喝起酒来。吃完饭,他又让腊月子给老张他们每个人都割一块好鱼肉带回去。人们都乐呵呵地提着鱼肉。乘着酒兴回家了。
每天的早晨,腊月子都起的挺早,她把饭菜做好,就到江边洗衣服。
昨天也是太乏了,酒又喝多点。等到鱼阎王睁开眼睛。太阳光已经直射进窗棂了。他伸了个懒腰。看见孩子还在睡懒觉,媳妇没在被窝里,他没有听到外屋有人忙乎的声音。他好象缺少点什么。“腊月子,腊月子!”他连喊了几声没有人应。他穿好裤子和鞋。披着上衣走出里屋,看见饭锅还在冒气,灶前也扫的很利索。想必是锅开了有些时候了,他又喊:“腊月子,腊月子!”他连喊了几声还是没有人应。他就走到江边的木架上,只见“哗哗”的江浪冲打着岸边。木架上的洗衣盆还放在那里,“腊月子。”回答他的只有滔滔江水和呼呼的风声。
腊月子没有回来,鱼阎王把衣服收拾起来,端回屋里。心里寻思:人上哪去了,还能掉江里?不能吧,木架那水也不深。他顾不上吃饭,划着小船找,可哪有人呢?他只好把船划回来。草草的吃完了饭,又开始找媳妇。
腊月子说没就没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他很上火,就划了船到上游下游的鱼窝棚打听,他们都说没看见她。有人和鱼阎王开玩笑说:“不是你把你媳妇给卖了吧!”
第三天早晨,他要做饭,孩子因为没有妈在跟前,醒的早,他让孩子别淘气,自己带着水桶到小木架上挑水淘米。他走到木架上,木架“吱吱”直响。他站在木架那头,把这只水桶用扁担钩子钩住,刚要用钩住的水桶去舀水,突然听到屋中不是好声的一声大嚎,他忙收起刚灌半桶水的水桶,直起腰来。“哗”的一道白光从眼前扬起一阵水带。从水里跃起一个黑乎乎的大家伙,张着大嘴向他扑来,鱼阎王挑起水桶前面的这头半桶水向那黑影撞去,在扁担脱手的一刹那。他看清了黑乎乎的大口上下腭“巴哒”一合,距鱼阎王只有三寸的距离。然后,“扑通”连着木桶和扁担都跌入江中。鱼阎王吓得连忙跑到岸上,心里“突突”的跳个不停。反应过来了,他连忙跑进窝棚拿起那柄鱼叉跑过来,站在木架子上向江水中撒目。江水中只有那根扁担和两只水桶半沉半浮向下游飘去。
他明白了,都是那条大怀头造的孽。可江水中只有那层层不尽的波浪。他朝江水中骂道:“我操你姥姥。”他仿佛看见了腊月子被大怀头吞入口中的惨状。他用鱼叉击打水面,可哪还有大怀头的踪影。泪水淌下来,又传来孩子的哭声,他回到现实中来,提着鱼叉,回到窝棚里,看到没有穿衣服的孩子大腿上被苇席子扎了一根刺,是这根刺救了他一命。他把孩子腿上的苇刺拔了出来。把凉的鱼肉端上来“小子快吃,吃完爹好去治鱼精,给你妈报仇!”怎么治它呢?那个家伙得有三四米长,自己要斗它得费点力气。他把吃完饭的孩子用绳子拴在窗棂上,长短不让他掉到地上。然后拿起那把鱼叉,来到船上。他一边划着船,一边用眼睛在江面上搜寻着。他希望能找到那条鱼王,非要和它斗一斗。他找了一气没有发现异常情况,他就把船顺水往下游窝棚划去,下游窝棚住的是姓张的打鱼的。他很有主意。鱼阎王想向他讨教有什么办法能治住怀头王。
老张刚要出船打鱼,鱼阎王把船靠岸。老张向他打招呼:“你下网?”“没有。”“腊月子找到没?”鱼阎王说:“还找啥,让大怀头给吃了。”“尽扯”“扯啥,那大怀头有一丈多长,可能是吃人吃馋了,我都好悬让它吃了。”老张听他这样一说也不能不信了,“下趟网兜它!可鱼的分水在水里比刀还快。照量吧!”“照量就照量吧!”老张一边把趟网装到船上,“还有鱼叉没?”“有,在舱里,都拿来。”鱼阎王上了老张的船。老张划船。鱼阎王往水里下网。他一面注意水面,一边和老张唠嗑。
阳光直射到江水里,江水真清亮!能看透几米深。他抖着网,网坠有些乱了,他正扯着抖着网往水里下,忽然他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个黑乎乎的东西过来,他的心里一惊,“老张快看。”老张顺着他的手指也看见了。那个黑乎乎的东西浮上来了,它是奔小船来的。那个怀头嘴有船头宽。嘴丫有一米多长,“快把网放下,用鱼叉扎它。”鱼阎王把鱼网放下,操起了鱼叉,眼看那越来越近的大怀头,真的是它,黑黑的头,两只如拳头大的眼睛,两根近尺长的须子,它奔鱼阎王来了。“站稳!”老张喊。他把船划绕了半圈,鱼阎王看准了它,把鱼叉投了出去。他又后悔了,鱼叉把没拴绳,但这一叉投得还算准。有一股叉进了鱼的眼睛。那大鱼疼得尾巴打得水面浪花很高。它扎到水里去了。老张刚喊:“扎得好。”“就觉得船下有什么东西一拱,几乎把船托离了水面。鱼阎王忙用手抓住船帮。“船里还有鱼叉。”老张大喊。鱼阎王趔趔趄趄的进到舱中摸到鱼叉柄。船又一晃,几乎要翻过来,他拿起叉子把一个书包碰到了一边,掉到船底,老张紧张的持着浆,脸上不知是溅的水还是汗。他脸上通红:“把叉子拴上绳。”他提醒鱼阎王。“哪有绳子?”“书包里有。”鱼阎王蹲在舱里从那个书包里翻出一捆线麻绳子,他把鱼叉拴好。又带出来一个半铁半木的玩艺,他把这玩艺又塞到了书包里,把绳子的这头拴在船头的铁鼻子上。他抄起鱼叉稳稳地站起来,这回这条鱼并不浮出水面,而是用它的背来拱船,拱得船底“咯咯”直响,“它要拱翻咱们!”鱼阎王喊。他瞅准了黑影又把鱼叉扎了出去,这一次又扎在鱼头骨上,把叉弹了回来。大鱼潜入水中用嘴拱船帮,为了看清它的位置,老张把船在原地打转的划,船上的网也“吐噜噜”的往水中滑去。船仍在摇晃着,网也全都滑入江中。这时船下也稳了,原来大怀头挂在鱼网上,它拼命挣扎,鱼叉扎在眼中也钻心的疼。老张和鱼阎王站在船上看着水底忽明忽暗的大鱼在水中翻滚。“怎么?”他俩人忽然发觉不对劲,回头一看,“不好!”船漏水了。老张喊 :“快淘水。”鱼阎王说:“用啥淘啊?”老张喊:“先堵住再淘。”“用啥,只有一个书包。”“那就用它堵。”鱼阎王把书包摸到手,把那个硬东西扔出来。“咣当”一下砸在船尾,差一点没掉入江中去。这边老张把上衣脱下来。两人很快的把舱底的缝隙堵住。鱼阎王用书包兜水,很快的舱里水剩不多了,可船底还在漏水。“怎么办?”靠岸吧!老张操起桨把船向回划。边划边问:“那家伙咋样了?”鱼阎王说:“被网缠住了。”他把一书包水倒出。回头一看,大叫:“快看。”只见江面上一柄鱼叉柄直立水中迅速的向小船冲来。“那家伙挣出来。撵上来了。”鱼阎王重新把鱼叉操在手中,盯着鱼叉柄奔来的方向。越来越近了,鱼叉甩了出去,被水中的鱼叉杆挡了一下滑落江中。那条鱼疼得抖了一下,打起一个大水花冲过来,老张一看不妙,忙把左桨停下来。划右手桨,船身过了大鱼头。鱼阎王也真是疯了,用手去抓鱼头上的鱼叉,没有拔出来,却把他带入了江中,鱼阎王用手去抓鱼叉的手没有松开。木船在浪花的冲击下一颠。“咣当”一声船尾半木半铁的玩艺一轱辘砸到老张的脚上。好疼。他一瞅眼睛一亮:“手榴弹。”那是老张在民兵训练时,偷着留的后手。听说鱼阎王整着大鱼了。他才拿出来,准备也炸他一条大家伙,过上一把瘾。他把手榴弹抓在手中,拧下盖,向鱼阎王喊:“快上船。”几乎骑在鱼头上的鱼阎王露出水面,一下扑上船来。船身猛的一晃,大鱼口也随后跟到。老张拉开了手榴弹向鱼口掷去。“轰”的一声爆炸,小船在巨浪中一下倾翻了。鱼阎王和老张忙向岸边奋力游去。距离岸上还有三十多米,他们看见岸边的水中有两个黑乎乎的东西,更加紧张了,老张骂道:“奶奶的,又来俩。”鱼阎王凫着水:“看这样,咱俩要交代了。”两人紧张的游着,终于爬上岸来。
他们歇过来,想看看那两个黑乎乎的家伙还在不在。走到跟前,俩人都大笑起来。原来是鱼阎王的两只水桶半阴半阳的挂在水草中,他们划着鱼阎王的船,来到炸死鱼的地方。顺着水流追上了翻掉的船,还有那条鱼,他们想法在下游把船和鱼整上了岸。
那条怀头脑袋炸开了花。鱼阎王在怀头腹中发现了老爹给腊月子做彩礼的银镯子。他终于给她报仇了。
鱼阎王讲完这件事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 。象在背诵似的。五十多年了,现在儿子都到了中年。可他仍象这事发生在昨天一样,后来,他不再让儿子打鱼了。自己在并屯之后种点地,他爹不让儿子去打鱼,可儿子却去炸鱼了,结果把眼睛炸瞎了一只。鱼阎王说可能是他打鱼杀生太多的报应吧。可不报应咋的,别说鱼了,现在连水都少,大江小四轮都能过去,不是报应吗?
丰主编讲完这个题材,确实让我很激动。和他三口干掉一杯酒,看着那还是干涸的松花江,我能做些什么?写一篇还不知读者喜欢不喜欢的小说?对,就起名叫《松花江旧事》吧!
松花江之鱼王
孟祥海 李洪波
县报丰主编沿江采访回来了,我就给他打手机,今晚五点,在江沿狗肉大排挡,给他接风洗尘。他回话说:“老弟,你是不是着急了,我答应给你的小说素材。”我哈哈大乐:“说实在的,我想你这个酒友了,让你这么一说,我就承认了,兼而有之吧!”他也哈哈大笑,我一抬头,他正一手拿着手机。一手接过的士司机找过来的钱,往我这儿走呢。四目相对,禁不住都乐了,我说;“让我省两毛钱吧!”我关机了,这时我们仅一门之隔。
当然少不了一盘狗肉,一碗狗肉汤,“再来一个冻豆腐?”我问。丰主编说:“只要一盘狗肉,别的我就不管了。”丰总编五十多岁。鼻梁上架一付眼镜,由于采访,风吹日晒,更显得黝黑了,别看他有些微胖,但头脑却非常灵活。这不,由于干旱和江水污染,松花江水已不再是碧波荡漾了,省电视台一再报道省城水荒,丰主编策划在县级围绕环境主题进行沿江采访,在采访前,他向我这个文友兼小说作家承诺:“争取给你带回好的小说素材。”
这一去十来天,可把我想坏了,看他那不修边幅,象茅草一样的发型和满带风尘的脸,我真佩服他的敬业精神,虽说比我大二十多岁,成了忘年交,但我对他有一种由衷的敬意。
狗肉汤端上来了,还有冻豆腐在大马勺里咕嘟、咕嘟的炖着,我着急的倒满一杯白酒,他也自己倒满,我说:“一醉方休。”他说:“别着急,我给你提供这个小说素材,保你得多喝一杯。”我说:“我就豁出来破费了。难得大哥对我帮助。”他知道我正在写一篇小说,他吃了口醮了盐花的狗肉,又喝了一口酒,娓娓讲起来。
这次沿江采访是丰主编看到五十天的天旱少雨,使松花江水位降到历史最低点,上游的大中城市生活用水也出现了紧张状态,他这个周报主编亲自出马决心要写出点深层次的东西,诸如水资源、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的文章。他给我提供的素材就发生在他采访过程中的一个小村。
丰主编在沿江乡宣传干事小卢的陪同下,来到这个有几十户的名叫临江的小村。
小卢向丰主编说:“这个小村建起来不到四十年,原先都是打鱼的渔民,为了好管理,集中到一起,原先靠打鱼,现在鱼少了,主业是种地,闲时能撒网弄点鱼吃或换点零花钱。”当小卢向临江村孙书记介绍完丰主编和他的来意之后说:“这样吧,你们不是要采访老渔民吗,那就到孙瞎子家吧!孙瞎子他爹那可是鱼阎王。”丰主编和小卢也没顾上喝水,就在孙书记的陪同下向靠近村边的孙瞎子家走去。临到孙家门口,看见一条舢舨倒扣在门前的矮墙边,孙书记说:“这玩意现在好像用不上了,江水瘦,鱼还少。”进到外屋,在阴暗的墙旯旮里竖着带须勾的大鱼叉。“真不愧是鱼阎王。”丰主编有感而发。“现在都用不上了。没有那么大的鱼了。”“孙书记感叹地说道。没开屋门孙书记就喊上了:“孙瞎子在家没?”“谁呀?”“屋里传来了一个苍老而沙哑的声音。他们拉开屋门,走进屋中,一个满腮胡须的老人从炕上下来趿拉着鞋,非常客气的说:“孙书记来啦!快坐。”孙书记介绍了丰主编和小卢,他们握完手,坐在炕边。孙书记说:“这是大名鼎鼎的鱼阎王。”“咳!啥鱼阎王,我倒好悬没让鱼吃了,去见阎王!”鱼阎王有些不好意思的把手在衣襟上一抹笑着说。“怎么回事?”丰主编来了兴趣。鱼阎王来精神了:“你们来就听我白话来了?”小卢说:“这哪是白话。就是听听松花江原来什么状态,现在什么状态,丰主编好报道。”
鱼阎王眯起眼来,点着孙书记递过来的烟卷,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鱼阎王小的时候,来到松花江边,那时候胡子(土匪)也多,兵荒马乱的。他爷爷决定在江通里安家落户,天高皇帝远。几十里地没人家,茫茫野草一眼望不到边,松花江水亮汪汪的,江心岛上柳条通浓深茂密,各种水鸟,野鸭成群。江里的鱼也多也大,说不上用瓢舀,但是家里来客了,出去一袋烟的工夫,打的鱼就够喝酒的了。“咱这有甲鱼吗?”小卢好奇的问。鱼阎王说:“有,如果谁要打着王八了,马上都放生了,那是神物。”“如果是现在拿在市上可值钱了。”他说下去。
“那时候鱼也厚呀,也不值钱。就跟种地的换粮。人们知道江里鱼多,关里逃荒的都来混生活。那时候,江水真肥呀!”孙书记说:“要没这江,你还娶不上媳妇了。”鱼阎王沉吟了半晌,低下头来,把烟掐灭。丰主编说:“你打的鱼最大的多大?”鱼阎王抬起头来问丰主编:“你没听说怀头吞牛犊吗?你说鱼有多大!”小卢说:“你打到过?”“打到过,好玄没把命搭上。”孙书记说:“你就讲一讲吧!”鱼阎王幽幽的说:“鱼也有灵性呀!”
那是鱼阎王二十五岁那年,他交上了桃花运。那天他准备出去打鱼,他正在鱼晾子前面的平地上晾鱼网,忽然他听到身后有个女人在说话:“大哥,有吃的吗?”他回头一瞅,见一个穿着破衣破裤的女人,脸上脏兮兮的,胳膊上挎着带补丁的布包袱。鱼阎王看着她的样子,说:“有吃的,在地窨子里,”那女人就跟进来,鱼阎王热情的在碗架子里拿出菜饭让那女人吃。 那个妇人埋头吃起来。鱼阎王心想这个人饿坏了。 她一连吃了三碗饭,把那条小鲤鱼吃得只剩下了一副骨架。她吃完了把筷子和碗收拾起来,放在灶台上就刷了起来。鱼阎王愣愣地瞅着她,她也不好意思:“瞅我干啥?”鱼阎王问她:“你从哪疙瘩来?”那女人说:“俺家在辽宁,因为穷,就和哥哥闯下江,没想到他半道上得病死了,听说这里有辽宁老乡,就讨饭到了这里。”鱼阎王说:“这里没有上江来的辽宁人呀!”那女人哭了起来:“俺哥说投奔老乡,让俺来找,俺可咋办呀?”她抄起了包袱。鱼阎王问她:“你要上哪疙瘩去?”“我?我?”她语塞了。鱼阎王说:“这江沿多少里地没有人家,净一些鱼晾子,碰上坏人咋整?还有狼啥的。”那个女人一听站在那里直愣愣的瞅着他。“大姐,你要不嫌弃,就留在这里吧!”那个女人点点头。鱼阎王用手一指旁边的江边的小木头架子:“快去洗洗脸吧!”
洗完脸的女人回来了。更多了一些秀气,等鱼阎王他爹回来,见来了个大闺女,心里就盘算开了。他问那闺女:“你也孤身一人了,就留在这里给我当儿媳妇吧!这小子别的不行。打鱼中,人们都叫他鱼阎王,养活你吃饱穿暖还行。”那女子也感激他们收留了她,张口叫了一声“爹”。鱼阎王的爹憨憨地笑了,鱼阎王的爹从柜子里拿出来一副银镯子:“这是你婆婆留下来给儿媳妇的,就算定亲礼吧!”
这个女子姓刘,因为是寒冬腊月出生,奶名就叫腊月子。从那时起,她和鱼阎王过到了一起。一年以后,腊月子生了个胖小子,这可把鱼阎王的爹乐坏了,到江通里割了苕条,做了一个悠车子。里面铺上草,吊在马架里,鱼阎王就让爹在家做零活,叫腊月子在家做家务,自己在江里打鱼。
孩子三岁时,他爷爷去世了,他俩口子就一起出船打鱼。有一天,在收网时,发现鱼网被撞了一个窟隆。他的媳妇说:“这可是个大家伙,不能是破木头啥的吧?”以前他跟腊月子讲过有的破船或木头在水里半阴半阳的,鱼阎王没吱声。
他要下趟钩钓住它,看看这鱼是什么鱼。
第二天一大早,两口子把孩子用绳子拴在窗棂上,到江里下钩,一寸粗的棕绳隔两米拴一个象秤钩似的大鱼钩。上面挂着新鲜的鱼肉,这是专门对付那些水里大家伙的。下完钩,他们两口子就回来吃早饭。
吃过饭,腊月子到江边的木架上洗衣服。鱼阎王拿钐刀到草甸子打苫房草,他要把房子修一下,打算下午偏晌时再起鱼去。离家不远的草场子,灿烂的阳光照在草尖上,一阵阵风吹过之后,泛起一道道白光。他抡了一气钐刀,一抬头发现媳妇抱着孩子不知什么时候来了,站在那儿。他用手撩起耷在脖子上的汗巾擦擦汗,问:“你咋来了?”“孩子找你嘛。”他把钐刀放在一边。蹲下伸手:“来,到爹这里。”孩子象小鸭子歪歪咧咧地奔过去。腊月子看着爷俩的近乎劲乐了,她就捆起了草个子。爷俩稀罕够了,鱼阎王告诉腊月子:“快回去做饭吧!我自己捆,下午咱俩起鱼去。”“嗯哪。” 腊月子答应着把孩子抱起来:“早点回家吃饭!”说完,她就唰唰的踩着草茬向家走去。
鱼阎王回来已经偏晌了。“咋回来这么晚?”鱼阎王一边往墙边放钐刀,一边说“还不得把草捆好了垛起来!”腊月子把饭端上来。腊月子从来是等着鱼阎王回来一起吃饭的。
吃罢饭,他们把船从岸边划了出来,腊月子把孩子抱进舱中,自己坐在船头,鱼阎王在船尾驾起浆来,哗哗的小船悠悠的向下趟钩的地方划去。
他们顺着网绳开始起钩。开始起到了几条狗鱼棒子。能有二尺来长。擀面杖一样粗细。“看看有没有大个?”鱼阎王对腊月子说。腊月子用江水涮涮手。把额前的头发往脑后拢一拢:“少不了。”这时舱里传来孩子把什么弄翻的声音。“别闹!孩子!”腊月子向舱里喊。他们又来到一个钩旁边。腊月子还是习惯的蹲在船舷边,用撸起袖子的手去抓钩绳。水已经没到胳膊肘了。“没有了,他爹,没有呢?”“那是没咬钩呗。”鱼阎王以为钩上没鱼。“不是,我说我怎么没摸着钩绳呢?”“不能吧!”“你来划!”鱼阎王过来。小船缓缓的动着。“你快去划浆。”鱼阎王打发腊月子。腊月子忙抄起浆,把船稳住,鱼阎王也撸起袖子,用手去捞。“奇怪?”他让腊月子往回划。划了很远,才捞着趟钩棕绳。“咋回事,他爹?”腊月子问。“可能是挂着什么了吧?”因为钩着破网,破木头或其它杂物是常事。鱼阎王把棕绳拿起来,提出水面,慢慢顺着它往前划。越往前越感到绳子越沉。“还能钩着大家伙?”他琢磨着这小船已经沿着棕绳的弧度偏离原来的直线五六米远了。“你划稳船。”鱼阎王口气有点严肃的吩咐腊月子,他站在船头把棕绳拉出水面。他发现前面有钩的地方格外的沉。他觉得棕绳的拉力很大,他在船帮蹲了下来,使劲的儿抖动棕绳。棕绳有时沉有时轻。沉的时候,要给他拉下水去,小船慢慢的往前走。突然“哗啦”一声大响,在船头前两三米远的地方,跃起一团水花,一个黑乎乎能有两米多长的大家伙跳出水面。翻起的水花把船弄得晃了起来。摇船的腊月子问:“是什么?”鱼阎王没注意,心也吓得蹦蹦直跳。他的棕绳也滑落在水中。他对腊月子说:“好像是条大怀头,还真少见这么大的。”他顺手抄起了那把大鱼叉,他怕鱼叉脱手,又在上面拴上了绳子,他让腊月子把船停在趟钩附近。他抄着鱼叉注视着江面。看到江水黑乎乎的就往下扎。那条大怀头跳出水面挣疼了,在水里东游一下,西游一下。“当啷”船底下被它拱了一下,晃了一下。腊月子没见过这阵势,吓得脸都白了。“他奶奶的。”他看见那鱼,把叉子向鱼头狠狠的一下扎下去。鱼头也真够硬的,一偏,但还是刺到它背上的肉里去了。把鱼阎王握鱼叉的手震得发麻,自己也要被带进江里,忙松开了鱼叉。鱼叉只好被大鱼带入水中了,水面泛起一缕淡淡的红迹。被浪花冲淡散去。腊月子只好慢慢的划船。可那条鱼的鱼尾巴打得水“啪啪”直响。溅起的水把鱼疼得脑袋露出了水面,把鱼阎王的裤脚都弄湿了。它嘴里的钩绳子也被它的密牙磨断了,这条鱼使着性子一直在水里游。“咋整?”腊月子问。鱼阎王一边放着手中的的拴叉子的绳一边说:“跟着它。”他手的绳子绷得溜直,直到绳子放完了。他把绳的这头拴在船头的固船桩子上。船走了不远。鱼叉的绳子松了。他用手捞起并不太沉的鱼叉绳子往回收。收着收着。忽然觉得沉了起来,渐渐的露出了鱼叉把,影影绰绰的看见了黑乎乎的鱼头。他去用手够鱼叉柄,鱼叉一震动,那条大鱼又“啪”的一翻身,鱼阎王一下子栽到江里去了。他吓得“啊”的一声忙回身游向船边。攀在船帮上,怀头张着二尺来长的大口奔鱼阎王咬来。腊月子急中生智,一手抄浆,一手把固定船用的三个带倒须钩的小船锚一下甩进了大鱼嘴里。就这样把这条大鱼进攻的速度挡了一下,鱼阎王趁机爬上船来。大鱼把船头撞得“咚”的巨响,那小孩在舱里,他有些站不稳,哭了起来。鱼阎王湿淋淋的站起来对腊月子说:“来,咱俩划。往回划。”这条大鱼被渔船拖着向搭木架的江边划来。他们把船划到木架边,把船停下来。那条大鱼有气无力的了。腊月子把孩子抱上了岸让他别乱跑。过来帮忙。鱼阎王让腊月子把钐刀拿来,对准大鱼的肚子一抡一拽。那鱼的白花花的肚子“涮涮”的一下被划出来一尺多长的口子。顺着刀口血流了出来。染红了水面。大鱼扑腾了一下。甩了甩无力的尾巴不动了。鱼阎王放下钐刀,开始收拢锚绳。大鱼浮出水面,两腮还在微微张合。腊月子用手拽着叉子把,两人费了好大劲才把软弱无力的大怀头拉上了船。他家的孩子看着这眼珠子溜圆的黑乎乎的怪物吓得“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好家伙,能有200多斤。”鱼阎王笑着说。腊月子说:“还笑呢!没吓死我。”“哈!哈!哈!”
听说鱼阎王打了一条大鱼。上游的下游的渔夫都来看热闹。他们看见这么大的怀头。都“啧啧”称奇。下游的当过兵的老张更是不得了。“这要炒鱼毛下酒,一定错不了!”
鱼阎王热情,就让腊月子把怀头最好的肉用江水炖上,和老张他们喝起酒来。吃完饭,他又让腊月子给老张他们每个人都割一块好鱼肉带回去。人们都乐呵呵地提着鱼肉。乘着酒兴回家了。
每天的早晨,腊月子都起的挺早,她把饭菜做好,就到江边洗衣服。
昨天也是太乏了,酒又喝多点。等到鱼阎王睁开眼睛。太阳光已经直射进窗棂了。他伸了个懒腰。看见孩子还在睡懒觉,媳妇没在被窝里,他没有听到外屋有人忙乎的声音。他好象缺少点什么。“腊月子,腊月子!”他连喊了几声没有人应。他穿好裤子和鞋。披着上衣走出里屋,看见饭锅还在冒气,灶前也扫的很利索。想必是锅开了有些时候了,他又喊:“腊月子,腊月子!”他连喊了几声还是没有人应。他就走到江边的木架上,只见“哗哗”的江浪冲打着岸边。木架上的洗衣盆还放在那里,“腊月子。”回答他的只有滔滔江水和呼呼的风声。
腊月子没有回来,鱼阎王把衣服收拾起来,端回屋里。心里寻思:人上哪去了,还能掉江里?不能吧,木架那水也不深。他顾不上吃饭,划着小船找,可哪有人呢?他只好把船划回来。草草的吃完了饭,又开始找媳妇。
腊月子说没就没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他很上火,就划了船到上游下游的鱼窝棚打听,他们都说没看见她。有人和鱼阎王开玩笑说:“不是你把你媳妇给卖了吧!”
第三天早晨,他要做饭,孩子因为没有妈在跟前,醒的早,他让孩子别淘气,自己带着水桶到小木架上挑水淘米。他走到木架上,木架“吱吱”直响。他站在木架那头,把这只水桶用扁担钩子钩住,刚要用钩住的水桶去舀水,突然听到屋中不是好声的一声大嚎,他忙收起刚灌半桶水的水桶,直起腰来。“哗”的一道白光从眼前扬起一阵水带。从水里跃起一个黑乎乎的大家伙,张着大嘴向他扑来,鱼阎王挑起水桶前面的这头半桶水向那黑影撞去,在扁担脱手的一刹那。他看清了黑乎乎的大口上下腭“巴哒”一合,距鱼阎王只有三寸的距离。然后,“扑通”连着木桶和扁担都跌入江中。鱼阎王吓得连忙跑到岸上,心里“突突”的跳个不停。反应过来了,他连忙跑进窝棚拿起那柄鱼叉跑过来,站在木架子上向江水中撒目。江水中只有那根扁担和两只水桶半沉半浮向下游飘去。
他明白了,都是那条大怀头造的孽。可江水中只有那层层不尽的波浪。他朝江水中骂道:“我操你姥姥。”他仿佛看见了腊月子被大怀头吞入口中的惨状。他用鱼叉击打水面,可哪还有大怀头的踪影。泪水淌下来,又传来孩子的哭声,他回到现实中来,提着鱼叉,回到窝棚里,看到没有穿衣服的孩子大腿上被苇席子扎了一根刺,是这根刺救了他一命。他把孩子腿上的苇刺拔了出来。把凉的鱼肉端上来“小子快吃,吃完爹好去治鱼精,给你妈报仇!”怎么治它呢?那个家伙得有三四米长,自己要斗它得费点力气。他把吃完饭的孩子用绳子拴在窗棂上,长短不让他掉到地上。然后拿起那把鱼叉,来到船上。他一边划着船,一边用眼睛在江面上搜寻着。他希望能找到那条鱼王,非要和它斗一斗。他找了一气没有发现异常情况,他就把船顺水往下游窝棚划去,下游窝棚住的是姓张的打鱼的。他很有主意。鱼阎王想向他讨教有什么办法能治住怀头王。
老张刚要出船打鱼,鱼阎王把船靠岸。老张向他打招呼:“你下网?”“没有。”“腊月子找到没?”鱼阎王说:“还找啥,让大怀头给吃了。”“尽扯”“扯啥,那大怀头有一丈多长,可能是吃人吃馋了,我都好悬让它吃了。”老张听他这样一说也不能不信了,“下趟网兜它!可鱼的分水在水里比刀还快。照量吧!”“照量就照量吧!”老张一边把趟网装到船上,“还有鱼叉没?”“有,在舱里,都拿来。”鱼阎王上了老张的船。老张划船。鱼阎王往水里下网。他一面注意水面,一边和老张唠嗑。
阳光直射到江水里,江水真清亮!能看透几米深。他抖着网,网坠有些乱了,他正扯着抖着网往水里下,忽然他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个黑乎乎的东西过来,他的心里一惊,“老张快看。”老张顺着他的手指也看见了。那个黑乎乎的东西浮上来了,它是奔小船来的。那个怀头嘴有船头宽。嘴丫有一米多长,“快把网放下,用鱼叉扎它。”鱼阎王把鱼网放下,操起了鱼叉,眼看那越来越近的大怀头,真的是它,黑黑的头,两只如拳头大的眼睛,两根近尺长的须子,它奔鱼阎王来了。“站稳!”老张喊。他把船划绕了半圈,鱼阎王看准了它,把鱼叉投了出去。他又后悔了,鱼叉把没拴绳,但这一叉投得还算准。有一股叉进了鱼的眼睛。那大鱼疼得尾巴打得水面浪花很高。它扎到水里去了。老张刚喊:“扎得好。”“就觉得船下有什么东西一拱,几乎把船托离了水面。鱼阎王忙用手抓住船帮。“船里还有鱼叉。”老张大喊。鱼阎王趔趔趄趄的进到舱中摸到鱼叉柄。船又一晃,几乎要翻过来,他拿起叉子把一个书包碰到了一边,掉到船底,老张紧张的持着浆,脸上不知是溅的水还是汗。他脸上通红:“把叉子拴上绳。”他提醒鱼阎王。“哪有绳子?”“书包里有。”鱼阎王蹲在舱里从那个书包里翻出一捆线麻绳子,他把鱼叉拴好。又带出来一个半铁半木的玩艺,他把这玩艺又塞到了书包里,把绳子的这头拴在船头的铁鼻子上。他抄起鱼叉稳稳地站起来,这回这条鱼并不浮出水面,而是用它的背来拱船,拱得船底“咯咯”直响,“它要拱翻咱们!”鱼阎王喊。他瞅准了黑影又把鱼叉扎了出去,这一次又扎在鱼头骨上,把叉弹了回来。大鱼潜入水中用嘴拱船帮,为了看清它的位置,老张把船在原地打转的划,船上的网也“吐噜噜”的往水中滑去。船仍在摇晃着,网也全都滑入江中。这时船下也稳了,原来大怀头挂在鱼网上,它拼命挣扎,鱼叉扎在眼中也钻心的疼。老张和鱼阎王站在船上看着水底忽明忽暗的大鱼在水中翻滚。“怎么?”他俩人忽然发觉不对劲,回头一看,“不好!”船漏水了。老张喊 :“快淘水。”鱼阎王说:“用啥淘啊?”老张喊:“先堵住再淘。”“用啥,只有一个书包。”“那就用它堵。”鱼阎王把书包摸到手,把那个硬东西扔出来。“咣当”一下砸在船尾,差一点没掉入江中去。这边老张把上衣脱下来。两人很快的把舱底的缝隙堵住。鱼阎王用书包兜水,很快的舱里水剩不多了,可船底还在漏水。“怎么办?”靠岸吧!老张操起桨把船向回划。边划边问:“那家伙咋样了?”鱼阎王说:“被网缠住了。”他把一书包水倒出。回头一看,大叫:“快看。”只见江面上一柄鱼叉柄直立水中迅速的向小船冲来。“那家伙挣出来。撵上来了。”鱼阎王重新把鱼叉操在手中,盯着鱼叉柄奔来的方向。越来越近了,鱼叉甩了出去,被水中的鱼叉杆挡了一下滑落江中。那条鱼疼得抖了一下,打起一个大水花冲过来,老张一看不妙,忙把左桨停下来。划右手桨,船身过了大鱼头。鱼阎王也真是疯了,用手去抓鱼头上的鱼叉,没有拔出来,却把他带入了江中,鱼阎王用手去抓鱼叉的手没有松开。木船在浪花的冲击下一颠。“咣当”一声船尾半木半铁的玩艺一轱辘砸到老张的脚上。好疼。他一瞅眼睛一亮:“手榴弹。”那是老张在民兵训练时,偷着留的后手。听说鱼阎王整着大鱼了。他才拿出来,准备也炸他一条大家伙,过上一把瘾。他把手榴弹抓在手中,拧下盖,向鱼阎王喊:“快上船。”几乎骑在鱼头上的鱼阎王露出水面,一下扑上船来。船身猛的一晃,大鱼口也随后跟到。老张拉开了手榴弹向鱼口掷去。“轰”的一声爆炸,小船在巨浪中一下倾翻了。鱼阎王和老张忙向岸边奋力游去。距离岸上还有三十多米,他们看见岸边的水中有两个黑乎乎的东西,更加紧张了,老张骂道:“奶奶的,又来俩。”鱼阎王凫着水:“看这样,咱俩要交代了。”两人紧张的游着,终于爬上岸来。
他们歇过来,想看看那两个黑乎乎的家伙还在不在。走到跟前,俩人都大笑起来。原来是鱼阎王的两只水桶半阴半阳的挂在水草中,他们划着鱼阎王的船,来到炸死鱼的地方。顺着水流追上了翻掉的船,还有那条鱼,他们想法在下游把船和鱼整上了岸。
那条怀头脑袋炸开了花。鱼阎王在怀头腹中发现了老爹给腊月子做彩礼的银镯子。他终于给她报仇了。
鱼阎王讲完这件事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 。象在背诵似的。五十多年了,现在儿子都到了中年。可他仍象这事发生在昨天一样,后来,他不再让儿子打鱼了。自己在并屯之后种点地,他爹不让儿子去打鱼,可儿子却去炸鱼了,结果把眼睛炸瞎了一只。鱼阎王说可能是他打鱼杀生太多的报应吧。可不报应咋的,别说鱼了,现在连水都少,大江小四轮都能过去,不是报应吗?
丰主编讲完这个题材,确实让我很激动。和他三口干掉一杯酒,看着那还是干涸的松花江,我能做些什么?写一篇还不知读者喜欢不喜欢的小说?对,就起名叫《松花江旧事》吧!
松花江之鱼王
孟祥海 李洪波
县报丰主编沿江采访回来了,我就给他打手机,今晚五点,在江沿狗肉大排挡,给他接风洗尘。他回话说:“老弟,你是不是着急了,我答应给你的小说素材。”我哈哈大乐:“说实在的,我想你这个酒友了,让你这么一说,我就承认了,兼而有之吧!”他也哈哈大笑,我一抬头,他正一手拿着手机。一手接过的士司机找过来的钱,往我这儿走呢。四目相对,禁不住都乐了,我说;“让我省两毛钱吧!”我关机了,这时我们仅一门之隔。
当然少不了一盘狗肉,一碗狗肉汤,“再来一个冻豆腐?”我问。丰主编说:“只要一盘狗肉,别的我就不管了。”丰总编五十多岁。鼻梁上架一付眼镜,由于采访,风吹日晒,更显得黝黑了,别看他有些微胖,但头脑却非常灵活。这不,由于干旱和江水污染,松花江水已不再是碧波荡漾了,省电视台一再报道省城水荒,丰主编策划在县级围绕环境主题进行沿江采访,在采访前,他向我这个文友兼小说作家承诺:“争取给你带回好的小说素材。”
这一去十来天,可把我想坏了,看他那不修边幅,象茅草一样的发型和满带风尘的脸,我真佩服他的敬业精神,虽说比我大二十多岁,成了忘年交,但我对他有一种由衷的敬意。
狗肉汤端上来了,还有冻豆腐在大马勺里咕嘟、咕嘟的炖着,我着急的倒满一杯白酒,他也自己倒满,我说:“一醉方休。”他说:“别着急,我给你提供这个小说素材,保你得多喝一杯。”我说:“我就豁出来破费了。难得大哥对我帮助。”他知道我正在写一篇小说,他吃了口醮了盐花的狗肉,又喝了一口酒,娓娓讲起来。
这次沿江采访是丰主编看到五十天的天旱少雨,使松花江水位降到历史最低点,上游的大中城市生活用水也出现了紧张状态,他这个周报主编亲自出马决心要写出点深层次的东西,诸如水资源、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的文章。他给我提供的素材就发生在他采访过程中的一个小村。
丰主编在沿江乡宣传干事小卢的陪同下,来到这个有几十户的名叫临江的小村。
小卢向丰主编说:“这个小村建起来不到四十年,原先都是打鱼的渔民,为了好管理,集中到一起,原先靠打鱼,现在鱼少了,主业是种地,闲时能撒网弄点鱼吃或换点零花钱。”当小卢向临江村孙书记介绍完丰主编和他的来意之后说:“这样吧,你们不是要采访老渔民吗,那就到孙瞎子家吧!孙瞎子他爹那可是鱼阎王。”丰主编和小卢也没顾上喝水,就在孙书记的陪同下向靠近村边的孙瞎子家走去。临到孙家门口,看见一条舢舨倒扣在门前的矮墙边,孙书记说:“这玩意现在好像用不上了,江水瘦,鱼还少。”进到外屋,在阴暗的墙旯旮里竖着带须勾的大鱼叉。“真不愧是鱼阎王。”丰主编有感而发。“现在都用不上了。没有那么大的鱼了。”“孙书记感叹地说道。没开屋门孙书记就喊上了:“孙瞎子在家没?”“谁呀?”“屋里传来了一个苍老而沙哑的声音。他们拉开屋门,走进屋中,一个满腮胡须的老人从炕上下来趿拉着鞋,非常客气的说:“孙书记来啦!快坐。”孙书记介绍了丰主编和小卢,他们握完手,坐在炕边。孙书记说:“这是大名鼎鼎的鱼阎王。”“咳!啥鱼阎王,我倒好悬没让鱼吃了,去见阎王!”鱼阎王有些不好意思的把手在衣襟上一抹笑着说。“怎么回事?”丰主编来了兴趣。鱼阎王来精神了:“你们来就听我白话来了?”小卢说:“这哪是白话。就是听听松花江原来什么状态,现在什么状态,丰主编好报道。”
鱼阎王眯起眼来,点着孙书记递过来的烟卷,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鱼阎王小的时候,来到松花江边,那时候胡子(土匪)也多,兵荒马乱的。他爷爷决定在江通里安家落户,天高皇帝远。几十里地没人家,茫茫野草一眼望不到边,松花江水亮汪汪的,江心岛上柳条通浓深茂密,各种水鸟,野鸭成群。江里的鱼也多也大,说不上用瓢舀,但是家里来客了,出去一袋烟的工夫,打的鱼就够喝酒的了。“咱这有甲鱼吗?”小卢好奇的问。鱼阎王说:“有,如果谁要打着王八了,马上都放生了,那是神物。”“如果是现在拿在市上可值钱了。”他说下去。
“那时候鱼也厚呀,也不值钱。就跟种地的换粮。人们知道江里鱼多,关里逃荒的都来混生活。那时候,江水真肥呀!”孙书记说:“要没这江,你还娶不上媳妇了。”鱼阎王沉吟了半晌,低下头来,把烟掐灭。丰主编说:“你打的鱼最大的多大?”鱼阎王抬起头来问丰主编:“你没听说怀头吞牛犊吗?你说鱼有多大!”小卢说:“你打到过?”“打到过,好玄没把命搭上。”孙书记说:“你就讲一讲吧!”鱼阎王幽幽的说:“鱼也有灵性呀!”
那是鱼阎王二十五岁那年,他交上了桃花运。那天他准备出去打鱼,他正在鱼晾子前面的平地上晾鱼网,忽然他听到身后有个女人在说话:“大哥,有吃的吗?”他回头一瞅,见一个穿着破衣破裤的女人,脸上脏兮兮的,胳膊上挎着带补丁的布包袱。鱼阎王看着她的样子,说:“有吃的,在地窨子里,”那女人就跟进来,鱼阎王热情的在碗架子里拿出菜饭让那女人吃。 那个妇人埋头吃起来。鱼阎王心想这个人饿坏了。 她一连吃了三碗饭,把那条小鲤鱼吃得只剩下了一副骨架。她吃完了把筷子和碗收拾起来,放在灶台上就刷了起来。鱼阎王愣愣地瞅着她,她也不好意思:“瞅我干啥?”鱼阎王问她:“你从哪疙瘩来?”那女人说:“俺家在辽宁,因为穷,就和哥哥闯下江,没想到他半道上得病死了,听说这里有辽宁老乡,就讨饭到了这里。”鱼阎王说:“这里没有上江来的辽宁人呀!”那女人哭了起来:“俺哥说投奔老乡,让俺来找,俺可咋办呀?”她抄起了包袱。鱼阎王问她:“你要上哪疙瘩去?”“我?我?”她语塞了。鱼阎王说:“这江沿多少里地没有人家,净一些鱼晾子,碰上坏人咋整?还有狼啥的。”那个女人一听站在那里直愣愣的瞅着他。“大姐,你要不嫌弃,就留在这里吧!”那个女人点点头。鱼阎王用手一指旁边的江边的小木头架子:“快去洗洗脸吧!”
洗完脸的女人回来了。更多了一些秀气,等鱼阎王他爹回来,见来了个大闺女,心里就盘算开了。他问那闺女:“你也孤身一人了,就留在这里给我当儿媳妇吧!这小子别的不行。打鱼中,人们都叫他鱼阎王,养活你吃饱穿暖还行。”那女子也感激他们收留了她,张口叫了一声“爹”。鱼阎王的爹憨憨地笑了,鱼阎王的爹从柜子里拿出来一副银镯子:“这是你婆婆留下来给儿媳妇的,就算定亲礼吧!”
这个女子姓刘,因为是寒冬腊月出生,奶名就叫腊月子。从那时起,她和鱼阎王过到了一起。一年以后,腊月子生了个胖小子,这可把鱼阎王的爹乐坏了,到江通里割了苕条,做了一个悠车子。里面铺上草,吊在马架里,鱼阎王就让爹在家做零活,叫腊月子在家做家务,自己在江里打鱼。
孩子三岁时,他爷爷去世了,他俩口子就一起出船打鱼。有一天,在收网时,发现鱼网被撞了一个窟隆。他的媳妇说:“这可是个大家伙,不能是破木头啥的吧?”以前他跟腊月子讲过有的破船或木头在水里半阴半阳的,鱼阎王没吱声。
他要下趟钩钓住它,看看这鱼是什么鱼。
第二天一大早,两口子把孩子用绳子拴在窗棂上,到江里下钩,一寸粗的棕绳隔两米拴一个象秤钩似的大鱼钩。上面挂着新鲜的鱼肉,这是专门对付那些水里大家伙的。下完钩,他们两口子就回来吃早饭。
吃过饭,腊月子到江边的木架上洗衣服。鱼阎王拿钐刀到草甸子打苫房草,他要把房子修一下,打算下午偏晌时再起鱼去。离家不远的草场子,灿烂的阳光照在草尖上,一阵阵风吹过之后,泛起一道道白光。他抡了一气钐刀,一抬头发现媳妇抱着孩子不知什么时候来了,站在那儿。他用手撩起耷在脖子上的汗巾擦擦汗,问:“你咋来了?”“孩子找你嘛。”他把钐刀放在一边。蹲下伸手:“来,到爹这里。”孩子象小鸭子歪歪咧咧地奔过去。腊月子看着爷俩的近乎劲乐了,她就捆起了草个子。爷俩稀罕够了,鱼阎王告诉腊月子:“快回去做饭吧!我自己捆,下午咱俩起鱼去。”“嗯哪。” 腊月子答应着把孩子抱起来:“早点回家吃饭!”说完,她就唰唰的踩着草茬向家走去。
鱼阎王回来已经偏晌了。“咋回来这么晚?”鱼阎王一边往墙边放钐刀,一边说“还不得把草捆好了垛起来!”腊月子把饭端上来。腊月子从来是等着鱼阎王回来一起吃饭的。
吃罢饭,他们把船从岸边划了出来,腊月子把孩子抱进舱中,自己坐在船头,鱼阎王在船尾驾起浆来,哗哗的小船悠悠的向下趟钩的地方划去。
他们顺着网绳开始起钩。开始起到了几条狗鱼棒子。能有二尺来长。擀面杖一样粗细。“看看有没有大个?”鱼阎王对腊月子说。腊月子用江水涮涮手。把额前的头发往脑后拢一拢:“少不了。”这时舱里传来孩子把什么弄翻的声音。“别闹!孩子!”腊月子向舱里喊。他们又来到一个钩旁边。腊月子还是习惯的蹲在船舷边,用撸起袖子的手去抓钩绳。水已经没到胳膊肘了。“没有了,他爹,没有呢?”“那是没咬钩呗。”鱼阎王以为钩上没鱼。“不是,我说我怎么没摸着钩绳呢?”“不能吧!”“你来划!”鱼阎王过来。小船缓缓的动着。“你快去划浆。”鱼阎王打发腊月子。腊月子忙抄起浆,把船稳住,鱼阎王也撸起袖子,用手去捞。“奇怪?”他让腊月子往回划。划了很远,才捞着趟钩棕绳。“咋回事,他爹?”腊月子问。“可能是挂着什么了吧?”因为钩着破网,破木头或其它杂物是常事。鱼阎王把棕绳拿起来,提出水面,慢慢顺着它往前划。越往前越感到绳子越沉。“还能钩着大家伙?”他琢磨着这小船已经沿着棕绳的弧度偏离原来的直线五六米远了。“你划稳船。”鱼阎王口气有点严肃的吩咐腊月子,他站在船头把棕绳拉出水面。他发现前面有钩的地方格外的沉。他觉得棕绳的拉力很大,他在船帮蹲了下来,使劲的儿抖动棕绳。棕绳有时沉有时轻。沉的时候,要给他拉下水去,小船慢慢的往前走。突然“哗啦”一声大响,在船头前两三米远的地方,跃起一团水花,一个黑乎乎能有两米多长的大家伙跳出水面。翻起的水花把船弄得晃了起来。摇船的腊月子问:“是什么?”鱼阎王没注意,心也吓得蹦蹦直跳。他的棕绳也滑落在水中。他对腊月子说:“好像是条大怀头,还真少见这么大的。”他顺手抄起了那把大鱼叉,他怕鱼叉脱手,又在上面拴上了绳子,他让腊月子把船停在趟钩附近。他抄着鱼叉注视着江面。看到江水黑乎乎的就往下扎。那条大怀头跳出水面挣疼了,在水里东游一下,西游一下。“当啷”船底下被它拱了一下,晃了一下。腊月子没见过这阵势,吓得脸都白了。“他奶奶的。”他看见那鱼,把叉子向鱼头狠狠的一下扎下去。鱼头也真够硬的,一偏,但还是刺到它背上的肉里去了。把鱼阎王握鱼叉的手震得发麻,自己也要被带进江里,忙松开了鱼叉。鱼叉只好被大鱼带入水中了,水面泛起一缕淡淡的红迹。被浪花冲淡散去。腊月子只好慢慢的划船。可那条鱼的鱼尾巴打得水“啪啪”直响。溅起的水把鱼疼得脑袋露出了水面,把鱼阎王的裤脚都弄湿了。它嘴里的钩绳子也被它的密牙磨断了,这条鱼使着性子一直在水里游。“咋整?”腊月子问。鱼阎王一边放着手中的的拴叉子的绳一边说:“跟着它。”他手的绳子绷得溜直,直到绳子放完了。他把绳的这头拴在船头的固船桩子上。船走了不远。鱼叉的绳子松了。他用手捞起并不太沉的鱼叉绳子往回收。收着收着。忽然觉得沉了起来,渐渐的露出了鱼叉把,影影绰绰的看见了黑乎乎的鱼头。他去用手够鱼叉柄,鱼叉一震动,那条大鱼又“啪”的一翻身,鱼阎王一下子栽到江里去了。他吓得“啊”的一声忙回身游向船边。攀在船帮上,怀头张着二尺来长的大口奔鱼阎王咬来。腊月子急中生智,一手抄浆,一手把固定船用的三个带倒须钩的小船锚一下甩进了大鱼嘴里。就这样把这条大鱼进攻的速度挡了一下,鱼阎王趁机爬上船来。大鱼把船头撞得“咚”的巨响,那小孩在舱里,他有些站不稳,哭了起来。鱼阎王湿淋淋的站起来对腊月子说:“来,咱俩划。往回划。”这条大鱼被渔船拖着向搭木架的江边划来。他们把船划到木架边,把船停下来。那条大鱼有气无力的了。腊月子把孩子抱上了岸让他别乱跑。过来帮忙。鱼阎王让腊月子把钐刀拿来,对准大鱼的肚子一抡一拽。那鱼的白花花的肚子“涮涮”的一下被划出来一尺多长的口子。顺着刀口血流了出来。染红了水面。大鱼扑腾了一下。甩了甩无力的尾巴不动了。鱼阎王放下钐刀,开始收拢锚绳。大鱼浮出水面,两腮还在微微张合。腊月子用手拽着叉子把,两人费了好大劲才把软弱无力的大怀头拉上了船。他家的孩子看着这眼珠子溜圆的黑乎乎的怪物吓得“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好家伙,能有200多斤。”鱼阎王笑着说。腊月子说:“还笑呢!没吓死我。”“哈!哈!哈!”
听说鱼阎王打了一条大鱼。上游的下游的渔夫都来看热闹。他们看见这么大的怀头。都“啧啧”称奇。下游的当过兵的老张更是不得了。“这要炒鱼毛下酒,一定错不了!”
鱼阎王热情,就让腊月子把怀头最好的肉用江水炖上,和老张他们喝起酒来。吃完饭,他又让腊月子给老张他们每个人都割一块好鱼肉带回去。人们都乐呵呵地提着鱼肉。乘着酒兴回家了。
每天的早晨,腊月子都起的挺早,她把饭菜做好,就到江边洗衣服。
昨天也是太乏了,酒又喝多点。等到鱼阎王睁开眼睛。太阳光已经直射进窗棂了。他伸了个懒腰。看见孩子还在睡懒觉,媳妇没在被窝里,他没有听到外屋有人忙乎的声音。他好象缺少点什么。“腊月子,腊月子!”他连喊了几声没有人应。他穿好裤子和鞋。披着上衣走出里屋,看见饭锅还在冒气,灶前也扫的很利索。想必是锅开了有些时候了,他又喊:“腊月子,腊月子!”他连喊了几声还是没有人应。他就走到江边的木架上,只见“哗哗”的江浪冲打着岸边。木架上的洗衣盆还放在那里,“腊月子。”回答他的只有滔滔江水和呼呼的风声。
腊月子没有回来,鱼阎王把衣服收拾起来,端回屋里。心里寻思:人上哪去了,还能掉江里?不能吧,木架那水也不深。他顾不上吃饭,划着小船找,可哪有人呢?他只好把船划回来。草草的吃完了饭,又开始找媳妇。
腊月子说没就没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他很上火,就划了船到上游下游的鱼窝棚打听,他们都说没看见她。有人和鱼阎王开玩笑说:“不是你把你媳妇给卖了吧!”
第三天早晨,他要做饭,孩子因为没有妈在跟前,醒的早,他让孩子别淘气,自己带着水桶到小木架上挑水淘米。他走到木架上,木架“吱吱”直响。他站在木架那头,把这只水桶用扁担钩子钩住,刚要用钩住的水桶去舀水,突然听到屋中不是好声的一声大嚎,他忙收起刚灌半桶水的水桶,直起腰来。“哗”的一道白光从眼前扬起一阵水带。从水里跃起一个黑乎乎的大家伙,张着大嘴向他扑来,鱼阎王挑起水桶前面的这头半桶水向那黑影撞去,在扁担脱手的一刹那。他看清了黑乎乎的大口上下腭“巴哒”一合,距鱼阎王只有三寸的距离。然后,“扑通”连着木桶和扁担都跌入江中。鱼阎王吓得连忙跑到岸上,心里“突突”的跳个不停。反应过来了,他连忙跑进窝棚拿起那柄鱼叉跑过来,站在木架子上向江水中撒目。江水中只有那根扁担和两只水桶半沉半浮向下游飘去。
他明白了,都是那条大怀头造的孽。可江水中只有那层层不尽的波浪。他朝江水中骂道:“我操你姥姥。”他仿佛看见了腊月子被大怀头吞入口中的惨状。他用鱼叉击打水面,可哪还有大怀头的踪影。泪水淌下来,又传来孩子的哭声,他回到现实中来,提着鱼叉,回到窝棚里,看到没有穿衣服的孩子大腿上被苇席子扎了一根刺,是这根刺救了他一命。他把孩子腿上的苇刺拔了出来。把凉的鱼肉端上来“小子快吃,吃完爹好去治鱼精,给你妈报仇!”怎么治它呢?那个家伙得有三四米长,自己要斗它得费点力气。他把吃完饭的孩子用绳子拴在窗棂上,长短不让他掉到地上。然后拿起那把鱼叉,来到船上。他一边划着船,一边用眼睛在江面上搜寻着。他希望能找到那条鱼王,非要和它斗一斗。他找了一气没有发现异常情况,他就把船顺水往下游窝棚划去,下游窝棚住的是姓张的打鱼的。他很有主意。鱼阎王想向他讨教有什么办法能治住怀头王。
老张刚要出船打鱼,鱼阎王把船靠岸。老张向他打招呼:“你下网?”“没有。”“腊月子找到没?”鱼阎王说:“还找啥,让大怀头给吃了。”“尽扯”“扯啥,那大怀头有一丈多长,可能是吃人吃馋了,我都好悬让它吃了。”老张听他这样一说也不能不信了,“下趟网兜它!可鱼的分水在水里比刀还快。照量吧!”“照量就照量吧!”老张一边把趟网装到船上,“还有鱼叉没?”“有,在舱里,都拿来。”鱼阎王上了老张的船。老张划船。鱼阎王往水里下网。他一面注意水面,一边和老张唠嗑。
阳光直射到江水里,江水真清亮!能看透几米深。他抖着网,网坠有些乱了,他正扯着抖着网往水里下,忽然他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个黑乎乎的东西过来,他的心里一惊,“老张快看。”老张顺着他的手指也看见了。那个黑乎乎的东西浮上来了,它是奔小船来的。那个怀头嘴有船头宽。嘴丫有一米多长,“快把网放下,用鱼叉扎它。”鱼阎王把鱼网放下,操起了鱼叉,眼看那越来越近的大怀头,真的是它,黑黑的头,两只如拳头大的眼睛,两根近尺长的须子,它奔鱼阎王来了。“站稳!”老张喊。他把船划绕了半圈,鱼阎王看准了它,把鱼叉投了出去。他又后悔了,鱼叉把没拴绳,但这一叉投得还算准。有一股叉进了鱼的眼睛。那大鱼疼得尾巴打得水面浪花很高。它扎到水里去了。老张刚喊:“扎得好。”“就觉得船下有什么东西一拱,几乎把船托离了水面。鱼阎王忙用手抓住船帮。“船里还有鱼叉。”老张大喊。鱼阎王趔趔趄趄的进到舱中摸到鱼叉柄。船又一晃,几乎要翻过来,他拿起叉子把一个书包碰到了一边,掉到船底,老张紧张的持着浆,脸上不知是溅的水还是汗。他脸上通红:“把叉子拴上绳。”他提醒鱼阎王。“哪有绳子?”“书包里有。”鱼阎王蹲在舱里从那个书包里翻出一捆线麻绳子,他把鱼叉拴好。又带出来一个半铁半木的玩艺,他把这玩艺又塞到了书包里,把绳子的这头拴在船头的铁鼻子上。他抄起鱼叉稳稳地站起来,这回这条鱼并不浮出水面,而是用它的背来拱船,拱得船底“咯咯”直响,“它要拱翻咱们!”鱼阎王喊。他瞅准了黑影又把鱼叉扎了出去,这一次又扎在鱼头骨上,把叉弹了回来。大鱼潜入水中用嘴拱船帮,为了看清它的位置,老张把船在原地打转的划,船上的网也“吐噜噜”的往水中滑去。船仍在摇晃着,网也全都滑入江中。这时船下也稳了,原来大怀头挂在鱼网上,它拼命挣扎,鱼叉扎在眼中也钻心的疼。老张和鱼阎王站在船上看着水底忽明忽暗的大鱼在水中翻滚。“怎么?”他俩人忽然发觉不对劲,回头一看,“不好!”船漏水了。老张喊 :“快淘水。”鱼阎王说:“用啥淘啊?”老张喊:“先堵住再淘。”“用啥,只有一个书包。”“那就用它堵。”鱼阎王把书包摸到手,把那个硬东西扔出来。“咣当”一下砸在船尾,差一点没掉入江中去。这边老张把上衣脱下来。两人很快的把舱底的缝隙堵住。鱼阎王用书包兜水,很快的舱里水剩不多了,可船底还在漏水。“怎么办?”靠岸吧!老张操起桨把船向回划。边划边问:“那家伙咋样了?”鱼阎王说:“被网缠住了。”他把一书包水倒出。回头一看,大叫:“快看。”只见江面上一柄鱼叉柄直立水中迅速的向小船冲来。“那家伙挣出来。撵上来了。”鱼阎王重新把鱼叉操在手中,盯着鱼叉柄奔来的方向。越来越近了,鱼叉甩了出去,被水中的鱼叉杆挡了一下滑落江中。那条鱼疼得抖了一下,打起一个大水花冲过来,老张一看不妙,忙把左桨停下来。划右手桨,船身过了大鱼头。鱼阎王也真是疯了,用手去抓鱼头上的鱼叉,没有拔出来,却把他带入了江中,鱼阎王用手去抓鱼叉的手没有松开。木船在浪花的冲击下一颠。“咣当”一声船尾半木半铁的玩艺一轱辘砸到老张的脚上。好疼。他一瞅眼睛一亮:“手榴弹。”那是老张在民兵训练时,偷着留的后手。听说鱼阎王整着大鱼了。他才拿出来,准备也炸他一条大家伙,过上一把瘾。他把手榴弹抓在手中,拧下盖,向鱼阎王喊:“快上船。”几乎骑在鱼头上的鱼阎王露出水面,一下扑上船来。船身猛的一晃,大鱼口也随后跟到。老张拉开了手榴弹向鱼口掷去。“轰”的一声爆炸,小船在巨浪中一下倾翻了。鱼阎王和老张忙向岸边奋力游去。距离岸上还有三十多米,他们看见岸边的水中有两个黑乎乎的东西,更加紧张了,老张骂道:“奶奶的,又来俩。”鱼阎王凫着水:“看这样,咱俩要交代了。”两人紧张的游着,终于爬上岸来。
他们歇过来,想看看那两个黑乎乎的家伙还在不在。走到跟前,俩人都大笑起来。原来是鱼阎王的两只水桶半阴半阳的挂在水草中,他们划着鱼阎王的船,来到炸死鱼的地方。顺着水流追上了翻掉的船,还有那条鱼,他们想法在下游把船和鱼整上了岸。
那条怀头脑袋炸开了花。鱼阎王在怀头腹中发现了老爹给腊月子做彩礼的银镯子。他终于给她报仇了。
鱼阎王讲完这件事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 。象在背诵似的。五十多年了,现在儿子都到了中年。可他仍象这事发生在昨天一样,后来,他不再让儿子打鱼了。自己在并屯之后种点地,他爹不让儿子去打鱼,可儿子却去炸鱼了,结果把眼睛炸瞎了一只。鱼阎王说可能是他打鱼杀生太多的报应吧。可不报应咋的,别说鱼了,现在连水都少,大江小四轮都能过去,不是报应吗?
丰主编讲完这个题材,确实让我很激动。和他三口干掉一杯酒,看着那还是干涸的松花江,我能做些什么?写一篇还不知读者喜欢不喜欢的小说?对,就起名叫《松花江之鱼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