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梅焕生的头像

梅焕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5/20
分享

梅塝垸:一个山村的振兴之路

梅塝垸是蕲春县青石镇梅铺村的一个自然村,仅有480人口。在八十年代初分上垸与下垸,像两颗纽扣,沿山脚的衣襟一字排开。这些年,我漂泊异乡,一颗心始终居无定所,而每当踏上归乡之路,总要在垸里四处走走看看,去寻找那些熟悉或新鲜的风景,去独自享受一份源自心底的宁静与喜悦。

初夏的风,温柔地轻拂我的脸颊。我沿着新修的水泥路,从村支书梅礼志家出发,一路慢慢前行,映入眼帘的是左边青翠欲滴的树木与五彩缤纷的花草;右边是一排排整齐而又宽敞明亮的居民楼房,楼房南面,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那些稻穗,正随风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我招手。田间地头,还有几台现代化农业机械,正冒着一股股黑烟,在忙碌作业。它们有条不紊地穿梭田间,与传统的农耕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这不仅体现中国农村紧跟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更是一种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展示。

向左转弯继续向前,灵山桥便映入了眼帘,灵山桥是屹立于桐梓河上的一座双石拱桥。五十多年来,它默默地承载着来往车轮与行人脚步的辗压。我站在桥上,风起云涌,洪流滚滚,一时豪情万丈,仔细看着桥身的青苔与锈迹,顿时感慨万千!这座桥见证了太多梅塝垸的人和事,顿时,往事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一一展现。

记得1998年春节后,梅新云怀揣两万元存款,走家串户邀请本村年轻体壮劳力在灵山桥东边,办起了本村第一家预制板厂。刚开始,工人们出工积极性不高,梅新云私下了解每一位工人的家庭情况,得知谁家有一时生活上的困难,主动提前给予借资。另还为工人免费发放工作鞋、服,通过一段时间接触,工人们对梅新云无不称赞。人心暖了,干活劲头足了,自那后,一块块优质水泥板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邻近几个村的村民都来此处下单购买。此预制板厂,为大片住宅楼的建造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也为乡村建设发展输送出一股强劲的力量。

看着乡亲们陆续住进了宽敞、舒适的楼房,梅新云并未满足于此。他的目光又投向了桐梓河那片荒芜的老河滩。在他精心规划开垦下,一片规模宏大的“养鱼场”应运而生。每年腊月底,这里十分热闹,十里八乡的人如潮水般纷至沓来,都为了能在这里买到新鲜肥美的草鱼、鲤鱼,为年夜饭添上一道鲜美的菜肴。这片养鱼场,不仅为青石镇带来了经济繁荣,也让梅铺村的名声远扬。

近几年,“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他再次紧跟政策的脚步,斥资购置一台挖土机。自此,无论是镇上还是村里的桥梁修建,还是道路铺设,总能看到他在工地上忙碌的身影。他常说:“只要肯干,农村遍地是黄金”。这句朴实的话语,激励着自己,也鼓舞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大家都怀揣着梦想,在这片土地上努力奋斗,追逐美好的生活。

下垸的梅习红,是众多年轻人心中的楷模,他的事迹如一束明亮的光,激励着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勇敢向前,奋发图强。十年前,他才二十出头,在他父亲的协助下,在距“养鱼场”50米处,建起了第一家“牲猪养殖场”,如今,整个青石镇,梅习红的养猪场已有十多家。养猪行业,向来风险重重,而他已在这片领域经营了十五年,真是不容易呀!

记得有一年,一场猪瘟席卷了青石镇。一夜之间,梅习红养殖场里的猪开始出现异常,原本活蹦乱跳的猪仔变得病恹恹,不吃不喝。看着眼前糟糕的局面,梅习红心急如焚。这场来势汹汹的猪瘟,如同狂风巨浪,瞬间将他多年的心血推到了付诸东流的边缘。

但梅习红并未被吓倒,他凭借着果敢的决策和精心的管理经验,迅速展开行动。他四处奔波,拜访蕲春县各地的养猪专家,学习最新的防治经验;同时,他日夜守在养殖场,细心观察每一头猪的症状,精心调配药物,给病猪悉心照料。为了防止猪瘟进一步扩散,他严格加强养殖场的消毒和隔离措施,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梅习红每天只能睡上两三个小时,疲惫不堪却从未放弃。他深知,一旦松懈,所有的努力都将化为泡影。终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猪瘟得到了有效控制,养殖场里逐渐又恢复了生机。

经此一难,梅习红更加注重科学养殖和疫病防控。在岁月无情磨砺下,他的养殖场不断地发展壮大,规模日益扩展,生意愈发红火,他本人也成为青石镇家喻户晓的人物。

如今,他的“牲猪养殖场”已发展成为青石镇第一家从养殖到屠宰,再到冷链配送的完整的产业体系。每逢过年过节,全镇的肉铺里,“习红牌”猪肉,源源不断,供不应求,深受大家喜爱与信赖。梅习红用自己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的创业精神,为梅塝垸的发展增添了一抹亮丽且令人骄傲的色彩。

夕阳西下,漫步至小溪边我家的一块稻田,初夏的微风掠过,绿浪从田埂尽头层层叠叠,荡漾而来。我怔愣片刻才恍然——这片长势喜人稻田早已被同垸的梅建新承包了。

此时,梅建新正弓着脊背在邻田补秧苗,古铜色的脸庞沁着汗珠。这个身高一米七五的汉子,如今已是梅塝垸公认的“田大王”。这些年他像拾穗人般,将垸里那些荒废的田一块块捡进自己的竹筐。暴风雨时,他赤着脚疏通沟渠,烈日炎炎时,他背着沉重的喷雾药桶在蒸腾的热浪中艰难穿行,每一步都留下深深的印记。曾经,那些被野草吞噬的荒田,在他的精心治理下,变得肥沃而亮丽,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此刻,我眼眶湿润。一个对泥土有着如此深厚感情的人,不愧为是一位“钢铁汉子”。其中的艰辛,唯有亲身经历田间劳作的人方能体会,着实“了不起”,令人由衷地敬佩!

站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望着梅建新忙碌却坚定的身影,我心中感慨万千。梅塝垸,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它不仅承载着我童年的回忆,更见证着一代又一代梅塝垸人奋斗的足迹。过去,这里有农耕岁月的质朴与温暖。如今,在时代的浪潮中,梅塝垸人勇立潮头,以勤劳为笔,以智慧为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奋斗故事。

我仿佛看到,在未来的日子里,梅塝垸如一颗璀璨明珠,愈发闪耀。那一条条水泥路将延伸更远,连接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年轻人带着更新的理念与技术回归,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现代化的农业设施与青山绿水相得益彰,绘就出一幅更加美丽的乡村画卷。

2025.5.19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