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峰磊的头像

朱峰磊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1/16
分享

人生失意须尽欢

在人生的路上,失意总是莫名惊诧的不期而至。任你是凡夫俗子,还是名流仕宦,终难逃脱此“疫”。古龙生前非常喜爱改编自他代表作《小李飞刀》的影视作品主题曲歌词:"难得一身好本领,情关始终闯不过。人生几许失意,何必偏偏选中我"。一番哼唱,醉意阑珊,古龙伴着顿挫铿锵的曲韵酣然睡去。名噪天下的一代武侠文学大家在恍恍惚惚,半醉半醒间,以“失意”自喻。袒露心迹,竟然悲凉如斯,真是令人感伤唏嘘。

浮生如梦,转瞬百年,有常无常,恍若云烟。人生有得意时的张狂,有得意时的显摆,有失意时的落寞,亦有失意时的悲凄。失意的日子里,总有万念俱灰的感觉,什么都不闻,什么都不听。待缓缓安静时,沉沉的欲念依然会沿着昨日的希冀之梦频频演绎着,似乎有无数悲愤的话要喷薄而出,但却无从宣泄。由于一时失意,你会孑然一身,惆怅的独面斜阳余晖,你忽的发现自己弱小而无助,连晚风昼雨也发出叹息声来嘲笑自己,以至心理重重负债,无法释怀,难以平衡。由于一时的失意,你会联想到从前、现在和未来,在晦暗失色的怨尤中,往日坎坎坷坷,林林总总,历历在目,扑面而来。由于一时的失意,昨日的蔑视,周遭的困扰,蜂拥而至,你会冥想生命如此沉重,连梦境都变得孤寂冷清,无处遁逃……

失意的日子是灰暗的,又是必经的。失意的时候最需要亲人和友人,一则安心,一则慰情。温馨且温暖的话会让你平复心海浊浪。倾听和倾诉的境总觉“吾道不孤”。然则,他人的劝慰终究只是外来力量的短暂抚平,真正达到心气平和,还需要内心的自觉自悟。

人生是失意还是诗意,并非全部取决于境遇优劣与否,失意可以孕育诗意,苦中有乐,先苦后甜。诗意可以伴随失意,苦中有晦,苦中有泪。每一个领受失意之人,总是必然经受一段五味遍尝、不为人知的酸楚艰辛。领悟失意,就是领悟世道人心,沧桑杂陈;笑看失意,会识得别样的人间清醒。

安徒生是丹麦著名文学家,他撰述的举世闻名的《安徒生童话》,历经两个世纪而不褪色,至今仍为世人所喜闻乐见。童话作品中饱含的多情烂漫、绮丽优雅、寓意深长和诗意凝重的文学元素和故事情节,滋养和点燃了全世界一代又一代芸芸众生的心灵灯火。这样一位才华卓著的“现代童话之父”,世人或许仅仅只看到他的光芒万丈,星辰璀璨,而不曾洞悉他一生中经受的各种痛彻心扉的屈辱和不幸。安徒生出生在一个底层鞋匠家庭,14岁时就因生活困顿,背井离乡,开始外出谋生。当时他一心想当演员,可是他的外貌和打扮受到皇家剧院一众人的揶揄和不屑。正如他在一首诗里勾画出的自画像:“他的脸像维特的脸一样苍白,他的鼻子像大炮般威武,他的眼睛像青豆般细小。穿着家里唯一一身在他看来引以为豪的大人的衣服,而在别人看来却不合时宜,土得掉渣”。旁人对他弃如敝屣,怀疑他是一个痴人说梦,哗众取宠的跳梁小丑。无奈之下,他又到一个家具店做学徒,家具店主人陋其相貌,对他处处刁难,极尽欺凌之能事。投靠无门,几经辗转,他又尝试创作剧本,此时又有人百般地嘲笑他,讥讽他,这些接踵而来的侮辱深深地刺痛了安徒生的心。照常理或者一般事态的发展,任何人都会因此而沮丧不堪,长吁短叹。而安徒生却在短暂的情绪低落后,悄无声息的振作和猛进,数十载时光,他百倍其功,愈挫愈奋。在24岁那年,安徒生考入哥本哈根大学,知名高等学府自由包容的学术空气,使他得以刻苦求学深造,潜心探究文学创作的佳构宏旨。30岁时,安徒生不朽的童话作品集横空出世,首度付梓的童话集包括了后来读者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豌豆公主》、《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衣》等故事经典。与丰茂的文学事业如约而至的是,安徒生荣幸的受邀谒见丹麦国王,并获准由丹麦皇室资助周游欧洲各国。在欧洲旅居期间,安徒生博览各地人文风情,广泛结识各国文艺界巨擘,名震当时的维克多·雨果、狄更斯、海涅、格林兄弟、大仲马都和他倾盖如故,相谈甚欢。不同的国别和语言,并不妨碍他们惺惺相惜,互诉衷肠,他们在共同仰望文学星空的异域他乡相识相知,继而成为一生的挚友。从曾经的清贫鞋匠之子,底层的没落青年,到王室的座上宾,名宿的堂上客。历经磨难、失意和侮辱的安徒生终于破茧成蝶,向阳而生。当一切溢美之辞以及高光和荣耀聚焦在他身上的那一刻,安徒生以“童话大王”的令名跻身世界文学高阁殿堂,被世人和史家称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往事越千年,北宋元丰三年正月的隆冬夜,寒风怒啸,风刀霜剑。苏轼因为无中生有的"乌台诗案"被与之有隙的李定、王珪和舒亶等馋臣构陷而贬谪湖北黄州。曾几何时,官居正六品的地方大员,湖州太守,骤然间,断崖式的黜降为不入流的从八品赋闲“散官”黄州团练副使。一个率真的文坛领袖与秉直的政坛良人,遭逢漫漫前路、多舛仕途的至暗时刻。面朝层峦叠嶂,悠悠涛声,他对政治之争与过往云烟充满厌倦,他的心情是低沉郁闷的。直到他踏上黄州,这片令他今世魂牵梦萦,浴火重生,予他占据中国文学艺术史半壁江山的“功业”高地后,他的身心便真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慰藉和自由。初到黄州时,他作诗“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以自嘲。填词“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以自慰。他借用独往独来的月下孤鸿,表达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悲苦心境。再后来,他频频前往安国寺,在暮鼓晨钟里静坐参禅,他携妻眷筑起居室“雪堂”,自号“东坡居士”,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绝代风华的文苑大宗师,在旷野、佛前和田间收罗了物质世界的满足和精神世界的欢愉。他开始渐渐从失意的烦忧中解脱出来,他从田园生活中思悟生命本源,观照人生百味,一边寄情山水,忘忧天地,一边反躬自省,穷理致知。终于在“聊从造物游”的“优游岁月”中大彻大悟,由此加深了对生命通途的挚爱和对文艺巅峰的渴求。那三篇光照古今,震烁文坛的《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一帧被褒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帖》皆为这一时期所作。远离庙堂,谪居鄙壤,政治上冷遇失意的一代文豪,在晴耕雨读,拾掇人间烟火里,烹调珍馐佳肴。在山青水碧,诗文书画的文艺妙境中找到了性灵闲适的一方乐土。你看他那文笔情韵灵动,才藻富赡:"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人生如逆旅,东坡亦行人。苏学士不惧风雨,优哉游哉,用一颗澄澈,蓬勃,炽热的“真心”,淡看人间三千事,闲来轻笑两三声,以随遇而安,乐观知命的心态,和自己和解。在窘境中物我两忘而具大自在,谈笑风生而波澜不惊。试问,这是何等超然旷达的境界?

衮衮诸公,我辈良俗之人,于先贤古圣事迹,俯首膜拜之时,感慨万千之余,效仿之,时习之。确乎应慎思笃行,窥斑见豹,思中立行,行而有效,引以为人生镜鉴。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人生这条路总是坎坎坷坷,曲曲折折,荆棘丛生的路程,是顺和逆两种境遇不可避免的统一。‌当你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的回望或俯瞰,它就像一条悠长而蜿蜒的行道,尽管心有希冀,目有繁花,但理想之丰满,现实之骨感,使得一路之上,往往满是苦难与困厄。不经风霜雨打,不历砥砺磋磨,便无法走到歧路的尽头,登临彼岸和山巅。‌在一个不甚完美,不可圆满的大千世界里,谁能确信都能一世优游闲岁月相伴,一生潇洒度时光相随呢?

人生得意须尽欢,人生失意亦须尽欢。人生不论如何失意,也要在性情中多为自己保留一份无所拘束的烂漫天真和无所畏惧的一笑浅然。自适其适的生活,从来不是上苍的恩赐,抑或在彷徨中偶得。而在于胸襟有天地,心中蕴良善般的诚挚追寻。外求于物不得,便要内求于诸己。无论暂处何等失意的境地,有天真便会有乐趣,有率真便会有情趣。道在心中,喜乐便恒久常伴在我们的心里。

人生一路行进,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惟有辩人性、通世情、悟了道、稳住心,而后方能得失从缘,心无增减,一路怡景,一路高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