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上了年纪的原因,怀旧的心情越来越强烈,一旦有话题就会不自觉想到小时候一些有趣的事,至今说来都记忆犹新,让人难以忘怀。
儿子班级需要手工折纸,对于一个手拙的家长来说无疑是个挑战,但是折纸船却是拿手的,也是唯一一个从小到大没有忘记的手工。折纸船很简单,一张报纸,对折,两边斜角对折,中间拉开,再对折,如此反复,如果想要船大一点,就少折几圈。儿子很高兴,纸船后面的故事我也讲给他听。
“儿子,你有没有听过一首儿歌?”
“是什么,妈妈?”
“小蚂蚁坐大船,顺着溪流漂向前,要问大船有多大,原来是个小花瓣。”
夏日里河水涨满,新学的儿歌,新做的纸船是那么的有趣,放学了,一起的小伙伴们从破矮的土房教室里一哄而散,三三两两,追逐打闹,弯曲的小路两边是随手可触的河流。
“快看,那是什么?”小伙伴惊呼
河面上俨然有一个树叶,上面密密麻麻呈黑色,凑近一看,儿歌具象化了……简直是一模一样,只不过花瓣换成了树叶而已。“神奇”不足以描述伙伴们激动的心情。从此以后,这个场景鲜活的存在我的记忆里,那节课学过的纸船再也没有忘记。
“儿子,你知道翠鸟吗?”
“好像没有见过,妈妈。”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这是妈妈三年级学过的课文,现在还能背诵出来。”
仍然是快乐的夏日,仍然是一群小伙伴。
“你看这只鸟受伤了,我都能抓住。”
“这是什么鸟啊,不会是翠鸟吧?”
“拿出课本对照一下。”
“爪子,红色,对,头上有个头巾,对,身上翠绿色的花纹,对,肚子上的毛有点棕,对了,这就是翠鸟啊。”
欢呼声,欢笑声让天边的晚霞更加绚烂,如此的神奇。
“妈妈,你们小时候玩泥巴吗?”
“当然了,而且还是高手。但是还有个更高手。”
摔泥巴,一种超级接地气的游戏,找土,和泥,揉块,变成窝窝头形状之后,高高举起,使劲摔到地上,中空处就会出现一个大窟窿,看看谁的大,谁就赢了,输的人要补一些泥巴给对方,最后的结果是看看谁攒的泥巴多。
这些是最基本的操作,有个小伙伴竟然独辟蹊径,寻找到了质量上乘的泥巴,我们俗称“胶泥”,土色更深一些,基本呈褐色,黏性很大,很好塑性。这位小伙伴发挥了这些泥巴的最大作用,做成了盆景,一个一个矮小粗壮却又“枝繁叶茂”,令人好不称奇!一个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就能如此手巧的人,我们当时叫做“天才”,后来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并能以此谋生,岂不是一件令人称羡的童年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