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玛莎的头像

玛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7/11
分享

我所经历的素质教育

                                       我所经历的素质教育

我所经历的最初的素质教育是母亲给的。母亲今年已七十多岁了。除了年轻时上过三天夜校,再没进过学校,可是里孙外孙,凡经过了她的手的,无不成了人,成了才,以致于有个别侄儿侄女没到她老人家那儿“进过修”,哥哥姐姐到现在仍后悔不迭。我是教师,心中常存感慨:母亲对我们进行的不就是最好的素质教育吗?没有她老人家的素质教育,又哪会有我们的今天和今天的我们呢!

爱心浓浓,营造深厚的亲合力。一个人可以选择朋友,选择爱人,可父母是不能选择的,而子女又何尝不是如此。多少年来,我们的父母对子女的爱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她也可以和周围的母亲们一样,理好孩子们的一日三餐,照顾他们的衣食住行就行了;可打我记事起,她给予我们的好像就不止这些。邻里左右从没见到母亲动手打过哪个孩子或是大声呵斥哪个孩子。家里日子很苦,可却总是笑声不断。母亲很少有闲着的时候,在夜晚昏暗的油灯下,她一边做针线,一边给我们讲故事——当然不是格林、安徒生他们的童话。当听说有的人家日子比我们的更难过时,我们幼小的心里便充满同情,感觉到生活的甜美。我们姊妹之间大多是两岁之隔,母亲不仅让每个孩子都上了学,而且在长达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坚持早上陪起,晚上伴读,从未间断。其实母亲的爱早已超越了那种亲子之爱,她能一眼洞察出我们的心思,以致于如今早已成家,有了儿女的我们总想方设法多回去几次,跟母亲咬着耳朵说悄悄话。我知道这是母亲的爱在召唤着我们,吸引着我们。在我们心中,母亲就是爱的化身,是我们永远的老师和知己。

严字当头,培育刚直栋梁材。和所有的母亲一样,我的母亲也是好菜先给孩子们吃,有布票先给孩子扯新衣,但在另一些问题上她却从不含糊。有两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一件是关于我哥哥的。长我两岁的哥哥是我们家孩子中唯一的男子汉,算得上是众星捧月,更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他上小学三年级那年,一天中午,读一年级的我放学回家,一进厨房只见母亲铁青着脸,哥哥满脸通红象是要掉眼泪的样子,我大气不敢出,好半天才慢慢听出:原来哥哥刚才随手从邻家搭的晒架上拿了一块生姜,本以为母亲会夸他两句,却反惹她动怒。我记得母亲在说什么“小时偷针,长大偷金,这还了得?东西再好,我们再缺,你也不能随便就拿不属于自已的东西。”一直到哥哥还了生姜,道过歉作过保证,这件事才罢休。另一件事是关于我自己的。那年我在邻村村小上二年级。一天下雨,母亲起早摘了菜,早饭快做好了才发现我还没起床,在我们家中这种事是从来没有过的。我吓得哇哇大哭,想象着受老师批评的样子,我赖在床上就是不去上学,母亲却三下两下熄灭了灶堂的火,穿上蓑衣,硬是把我“押”到了学校。老师是一位年轻漂亮的下乡知青,听着母亲的解释,说是自己失职,没有喊醒我,我只见老师一个劲地盯着母亲看。我很顺利地上位去了。有时我在想,老师的那眼神应该是一种怀疑,一种惊叹吧?——在那之前她一定没见过像母亲那样的学生家长。到如今,哥哥和我各自从教已二十余年,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为人无一不深深地打上了母亲的烙印。学校里同行们赞,回到家村里人夸,母亲也喜上眉梢,但口中总是说:“是孩子们自个儿争气呀!”

自尊自强,偿过甘苦做真人。前年夏天,我离家到武汉进修。开学一个多月后,有一段时间我天天寝食不安。晚上我拨通了母亲家里的电话,自责、抱怨与担心交织,我一下子泪流满面。听到我的抽泣,母亲的声音中充满了关切和安慰:“这算什么呢?咬咬牙两年一挺就过去了。多看看和你同龄的人,他们怎么学,你就怎么学。你有了盼望多年的读书机会,理应高兴才是。再说,人在外面,不能动不动就流泪。太好掉眼泪好像矮了半截似的,这样不好……我相信我自己的孩子。”其实这何尝不是母亲一辈子含辛茹苦,辛勤劳作时对自己的警示!想想我们小的时候,家里子女多,劳力少,父亲常年在外工作,母亲一个人里外操持,安葬老人,房子搬迁,孩子们的抚养、读书,后来的婚嫁,母亲风风雨雨走了过来,从没有人见她无缘无故地掉泪,也从未见她怨天尤人。母亲常说:做人,一要勤劳,二要有志气;没有人生来就事事顺当的,经不起一点事的人难成真人。

无私的爱,严格的要求,勤劳自尊的秉性,这就是母亲给我们实施的素质教育。当然在这之中,母亲自己的言谈和身教是核心,它胜过所有的说教与压制。无论我们今天站在什么样的高度,这种素质教育都是不过时的。

我很庆幸我亲历了母亲的素质教育。

                                                                                2004年5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