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孟毅的头像

孟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22
分享

凤凰古城

2025 年 4 月 13 日,午后的阳光如丝缕般温柔洒落,我们一行人终于抵达了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南部的凤凰古城。它,既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亦是国家 5A 级旅游风景区,宛如一颗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魅力。一入古城,山水之间,明清时代的遗风与西南民族特色的古朴风情扑面而来,仿佛时光在此刻悄然倒流。沱江两岸,层层叠叠的建筑错落有致,尽显民宿古韵的磅礴气势,宛如一部无言的史书,隐喻着古城历经岁月洗礼后的气派与辉煌。那斑驳的色调,恰似一幅浑然天成悬挂于天边的水墨画,细腻描绘着古城的历史风物,悠悠讲述着山水田园间人文历史的沧桑变迁。

倘若说,这里流传着凤凰飞翔的吉祥传说,那么上古的辽阔天地间,必定赋予了它非凡的意象。仿佛能看见,那神鸟于云端展翅,为这片土地洒下祥瑞。若将沱江之水比作一台流动的记录仪,那么凤凰之城的美丽色彩,定会随着江水的流淌溢满大地。多少年来,这条承载着古城悠悠遗韵的沱江,在岁月流转的烟雨中,静静记载着历史沉淀的珍贵记忆,沉浮着湘西大地的点点滴滴。

天空湛蓝如宝石,仿佛一块澄澈的画布,为这座古城勾勒出梦幻的背景。 来凤凰古城街上,停好车后,饱餐一顿,我作为初次到访者,怀着雀跃又略带忐忑的心,引领着同事朝着古城最热闹的沱江边水街方向前行。踏入古城的瞬间,“两岸青山夹古城,一弯沱水穿城过”的景致便撞入眼帘,宛如一幅古朴的山水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这座地处武陵山南部的古城,因背依的青山恰似一只振翅欲飞的凤凰而得名,仿佛从诞生之初便被赋予了灵动与祥瑞。

彼时,天空的湛蓝毫无保留地倒映在沱江澄澈的水波之中,水天相融,仿若一体。老街旁,那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吊脚楼,连同岸边郁郁葱葱的绿树,也一同在江水中投下婀娜的倒影,使得沱江宛如一个天然的巨大画框,框住了这一城的山水灵韵。

在这阳光明媚的午后,水街却依旧热闹非凡,游人如织。瞧,对面青石板石阶上,两位身着苗家布裙的年轻女子款步而下,她们头戴精致银冠,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细碎光芒。一手拿着手机的她们,一边笑语嫣然地交谈着,那清脆的笑声仿佛银铃般在空气中回荡,瞬间吸引了众多目光。两位姑娘似乎察觉到了周围投来的视线,脸上泛起娇羞的红晕,粉面含笑间,更添几分动人的韵味。

漫步于沱江岸边,不经意间便会发现,石阶上、木板桥上、廊桥上,乃至古石桥上,都活跃着身着苗族服饰的姑娘们的身影。她们嬉笑打闹,那南腔北调的口音,透露着她们并非本地苗民,而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她们的倩影倒映在沱江的柔波里,随着江水的涟漪轻轻晃动,宛如水中摇曳的仙子;她们的欢声笑语,似灵动的音符,跌落在沱江之中,顺着水面悠悠荡漾,传向远方,让原本静谧的画面瞬间变得生动活泼,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沱江边那木板灰瓦的吊脚楼,大多为四层。然而,从古城的青石板街道望去,却只见两层,这独特的视觉差异,皆因老街地势高耸,而河面地势低洼所致。沱江河里,橡皮坝的存在让河水如阶梯般潺潺而下,为江水增添了几分灵动的韵律。河边,古老的水车慢悠悠地转动着,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精致的廊亭静静伫立,为行人提供片刻的休憩之所;蜿蜒的步道沿着河岸伸展,似在邀请人们漫步其间,感受古城的温婉;古朴的砖塔庄重肃穆,为这一方天地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北门码头附近的河边,一摆溜竹蓬船整齐地停泊着,一艘白色的游艇静静依偎在旁,它们皆是沱江上不可或缺的风景。每个景点处,游人如簇,纷纷摆着各种姿势拍照,试图将这古城的每一寸美好都定格成永恒。

站在沱江岸边,古城仿佛一位风姿绰约的佳人,千媚百态,散发着无尽的妖娆魅力。移步至南华门大桥,俯瞰古城,南华山犹如一位忠诚的卫士,衬托着古老的城楼,使其更显雄伟壮观,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历经的风雨沧桑。而当登上虹桥风雨楼,极目远眺,凤凰城的全貌便毫无保留地展现在眼前,沱江两岸的如画风景尽收眼底,让人不禁沉醉于这古城的独特韵味之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遥远而又美好的年代。

在凤凰古城的心脏地带,虹桥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又似一位温婉的守护者,静静伫立,它还有个诗意的别称——“风雨楼”。这座与民族一条街横竖交错的建筑,无疑是古城一道最为靓丽的风景。而紧挨着虹桥的万名塔,以其七层的身姿,在如烟如雾的朦胧中巍然耸立,仿佛在岁月的长河里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沿着古街缓缓前行,穿过北门,便来到了老营哨街的田家宗祠。田氏宗祠大门前,六级红砂条石砌成的扇形台阶,宛如展开的历史书卷,引领人们走进家族的往昔。阶前开阔的场地,门前那对栩栩如生的石象与一双古朴的石鼓,尽显威严气势,让人不禁遥想当年家族的辉煌。

一段古城墙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连接着东城门与北门城楼。岁月在城墙的石缝间播下生命的种子,如今已长出苍翠的绿植,为古老的城墙增添了一抹别样的生机。这座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的城墙,由红砂石块堆砌而成,历经岁月的洗礼与风雨的侵蚀,却依旧坚守在古城之畔,静静守望着这座承载无数故事的城。

在北门城楼与东门城楼之间,一座略显破旧的祠堂映入眼帘。它那斜开的大门正对着沱江,上部分类似风火墙的造型,原本白底色的墙壁,已被岁月的风雨无情侵蚀,形成一坨又一坨黝黑的斑点,仿佛是时光留下的独特印记。大门额头上缀着的黄色五角星,五角星中间已全然变黑,其下“凤皇县”三个字,诉说着古城曾用名的历史。“凤皇县”下那黑漆大门两边,一副对联“四知延世德 万里誓威名”,蕴含着杨家将先祖杨震的故事,彰显着家族的荣耀与传承。侧面墙壁上,“马克思列宁主义”等被时光漫漶不清的字迹,是那个特殊年代留下的纪念,与古老的祠堂碰撞,形成一种奇妙而复杂的氛围。墙角那块写有“杨家祠堂”的小木牌,仿佛一位沉默的老者,见证着这座祠堂在几百年间所经历的风风雨雨。这里,曾经是凤凰城里听书看戏的热闹场所,沈从文、黄永玉等凤凰名人小时候便常在此处,沉浸于戏曲的世界,汲取着文化的滋养。

古城的巷道,古老而逼窄,却被现代时尚的霓虹灯装饰、映照。灯光洒落在青石板上,与阳光交相辉映,泛着亮亮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古城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独特魅力,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场微醺的梦境之中。

翌日,天晴。阳光洒在凤凰文化广场上,广场中心那由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设计的凤凰雕塑,展翅欲飞,仿佛凝聚着古城的灵魂;旁边沈从文先生题字的图书馆匾额,墨香四溢,承载着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离文化广场不远的步行街上,“筸军文化展览馆”的牌匾引人注目。凤凰古称镇筸,从这里走出的筸军,是湘军最精锐的部队,有着“无湘不成军、无筸不成湘”的美誉,甚至比曾国藩的湘军还早 50 年。1937 年淞沪会战中,以筸军为主组成的 128 师浴血奋战,书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在展览馆内转上一圈,便能深入了解百年筸军的生死荣辱历程,感受到独特的凤凰军事文化。

继续前行,东正街的田君健故居别具一格。这是一幢硬山顶砖木结构,屋面呈“四水归堂”,山墙窗檐饰扇架纹仿西洋风格的建筑。门旁石碑上记载着田君健将军在抗战时期曾任 73 军 77 师师长,参加过湘北、湘中及两次长沙会战,他的英勇事迹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离田将军故居不远处,“提督府”大门两边石墙上,“熊魄虎威筸军抵住 名孚望重乡党楷模”的黑底金字木刻对联格外醒目。这里便是筸军统领、贵州提督、钦差大臣田兴恕的故居,穿斗式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建筑,散发着古朴而庄重的气息。

古街上,历史遗存星罗棋布,它们是凤凰古城的精华所在。朝阳宫,又称陈家祠堂,是古城中保持最完整的一座近代仿古建筑的宗祠杰作。祠堂内古戏台下的对联“数尺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 千秋人物有贤有愚有神仙”,韵味悠长,仿佛在诉说着人生百态。这座祠堂由“湘西王”陈渠珍之兄陈开炳、陈开藩发动族人捐资修建,院内还建有陈渠珍纪念馆。陈渠珍曾是一方枭雄,贺龙元帅革命前也曾是他的部下,两人之间的交往,更为这座古城增添了传奇色彩。

此外,古街上还有张文德提督府,古色古香的沈从文故居。故居旁边的沈从文书屋“从文故事”,仿佛将人带入“蜿蜒澄净的沱江河上,一叶叶悠悠而下的扁舟—— ”的诗意世界,让人深刻体会到凤凰古城就是沈从文先生心中的“边城”。还有挂着“一生赤诚爱国盼中华振兴 半世慈善办学为民族育才”对联的熊希龄故居、熊公馆等景观,每一处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

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在凤凰古城,每一条古街、每一条老巷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我们漫步在被岁月雕琢的石板路上,穿过幽幽的古街老巷,探寻那些属于古城的遥远记忆,感受着古城曾经与现在的人间烟火。古城的一砖一瓦、一楼一廊,无不浸染着历史的沧桑气息,在悠悠的时光中见证着古城的变迁,宛如一部无言的史书,等待着人们去细细品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