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时起,诗歌便在我心底种下热爱的种子。初次与《咏鹅》相逢,“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简简单单的十几个字,却勾勒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瞬间点亮了我懵懂的心灵,让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诗歌的独特魅力。初中毕业时,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给同窗留言,那藏在诗句中的深厚情谊与离别的不舍,带着奇妙的韵律,悄然扎根在我心底,成为我热爱诗歌的最初印记。
退休之后,清闲自在。我热衷于用镜头记录生活的每一份美好,每到一处,只要有能触动内心的景致,就会迅速掏出手机,定格那一瞬间。然而,对我来说,用文字记录生活,更像是一场与自己心灵深处的对话,是一种更为细腻、深入的情感表达。
五年前的春天,我在乡间小道漫步,嫩绿的麦穗在春雨的滋润下崭露头角,那份清新与生机让我满心欢喜。我立刻拍下照片分享到朋友圈,还附上一首即兴创作的打油诗:“春雨润泽麦穗尖,根根麦芒皆朝天。冬眠雷醒始伸腰,绿意萌动探头看。”还有一次,去亲戚家的路上,路边桃花、杏花肆意绽放,金黄的油菜花连绵成片,浓郁的花香扑面而来,我诗兴大发,写下:“油菜初逢三月天,杏花绽处韵绵绵。桃枝未醒花先灿,共与群芳醉柳烟。”那时的我,完全沉浸在诗歌创作带来的纯粹快乐里,不在乎作品是否足够优秀,只享受写诗时内心的那份满足与欢愉。
然而,一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在诗歌创作上的不足。我把自己写的《家乡美》打油诗呈给老领导看,他半开玩笑地说:“你这写的能叫诗吗?怎么看都不太对味儿。”这句话就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我满心的热情,让我羞愧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自那以后,这件事一直困扰着我。儿子知道我对诗歌的热爱,特地从新毕书店为我买了一本古诗词集。我自己也购置了《毛泽东诗词》《郭沫若诗集》《冰心诗集》等名家著作,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偶然间,我得知网上老年大学开设了诗词班,便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在名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两个学期的刻苦学习,我才真正领会到古诗词格律与押韵的精妙所在。学习过程虽然艰难,但我乐在其中,陆续创作了几首诗,像《求学》:“知识海洋无止境,暮年再返大书房。认真听课勤求教,学以修身充内囊。”《冬》:“观赏田间霜似粉,太阳升起雾渐消。麦苗蔬菜茂盛旺,月季菊花香溢遥。冬至冷风满地卷,小寒节气雪珠飘。天空纯净少云彩,数九腊梅更显潇。”尽管我明白自己还只是诗歌创作道路上的初学者,与那些造诣高深的诗人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我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困难对我而言,不是前进的阻碍,而是挑战的信号。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网大自由诗班招生,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加入。在自由诗班里,窦老师对中外名家诗歌的精彩讲解,为我开启了一扇全新的诗歌创作之门,让我逐渐找到了创作现代诗的灵感与感觉。
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还勇敢地向报刊杂志投稿。2022年2月,我投出散文诗《春姑娘下凡》,没想到竟然荣获《2022年度〈中国乡村〉杂志征文一季度优秀奖和年终总决赛三等奖》。那一刻,激动与喜悦如汹涌的潮水一般将我淹没,我兴奋得难以自已。这次获奖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此后,《油菜花》《月季花的魅力》也分别获得优秀奖,《雪舞中国》《雨姑娘在何方》等5首诗被收录进南通老年大学诗词集。就连我曾工作过的刘桥镇政府,都把我的获奖情况记录进镇志,亲朋好友纷纷对我称赞有加。
2023年下半年,因为要照顾孙女,我不得不暂时放下诗歌创作。
2024年10月,随着孙女渐渐长大,我再次回到网大学习。欧阳老师鼓励我继续写诗,还建议我向更高的平台投稿。一开始,我满心担忧,害怕自己的水平不够。但在老师的多次鼓励下,我鼓起勇气尝试。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成功加入中国诗词网,忐忑投出的一组诗,仅仅三天就审核通过了。从那以后,我的信心大增,截至现在,已经发表四十八余篇诗作。
回顾自己的诗歌创作之路,心中感慨万分。从最初的懵懂尝试,到遭遇挫折时的失落,再到一步步成长、收获成绩,每一步都充满了汗水与坚持。但也正是这些经历,让我对诗歌的热爱愈发浓烈。我深知,在这条追逐诗歌梦想的道路上,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会始终怀揣着这份对诗歌的执着热爱,坚定地走下去,去追寻属于自己的诗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