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潘世远的头像

潘世远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3/12
分享

烽火金牛湖连载

《金牛湖烽火》作品简介

1937 年,日军的铁蹄无情践踏,侵占南京后,战火迅速蔓延至六合地区,宁静的生活被彻底打破。13岁的张达夫,原本在金牛湖街道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伴着金牛山的秀丽风光,过着平凡而快乐的日子。然而,日军的暴行让他的家乡陷入水深火热,亲人离散,村庄破败,这一切在他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1939年,新四军四支队、五支队挺进六合,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张达夫毅然投身其中,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逐渐成长为一名英勇无畏的战士。1941年4月,日军夜袭金牛山,张达夫与战友们采用“梅花桩”战术顽强迎战。他冲锋在前,不顾枪林弹雨,与日军展开激烈厮杀。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他亲眼看着身边的战友倒下,但这更加坚定了他战斗的决心。最终,新四军成功击退敌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1943年8月,桂子山战斗爆发。张达夫参与侦察与诱敌任务,凭借着机智和勇敢,成功将日军引入预设战场。在战斗中,他坚守阵地,面对敌人疯狂的进攻,毫不退缩。敌人的炮火异常猛烈,阵地多次陷入危机,但张达夫和战友们凭借顽强的意志,一次次击退敌人。当特务营赶来支援,张达夫和战友们乘胜追击,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在残酷的战争岁月里,张达夫不仅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还见证了《茉莉花》的诞生。这首由新四军文艺战士何仿在金牛山脚下创作的歌曲,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战士和百姓们的心田,激励着大家共同抗击侵略者。张达夫也在新四军的帮助下,参与到敌后斗争、文化宣传等各项工作中,与六合地区的百姓一起,为保卫家园、建设抗日民主政权贡献力量。

随着抗战进入后期,胜利的曙光逐渐显现。日军在六合地区节节败退,张达夫和战友们乘胜追击,不断收复失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六合地区的百姓欢呼雀跃,张达夫也迎来了来之不易的和平。

抗战胜利后,张达夫积极投身到六合地区的重建与发展中。他参与清理废墟、修复房屋、开垦土地,帮助百姓重建家园。他见证了六合地区从满目疮痍到逐渐繁荣的历程,看着《茉莉花》走向世界,红色旅游兴起,教育、文化、经济等各方面蓬勃发展。他始终铭记着那些在抗战中牺牲的战友,将抗战精神传承下去,激励着新一代的六合人在和平年代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