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月云的头像

月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28
分享

历史之憾

历史上往往有着许多遗憾,有可能只是小小的一步,便铸就了遗憾,遗恨千古。在《历史的遗憾》一书中,十七个历史遗憾,读后令人深思,令人叹惋。这些历史的遗憾,我读后有许多感触,他们的失败甚是可惜。

在这许多历史故事中,我觉得最为有感触的便是白起,坑杀赵卒四十万,从此便得了“杀神”之名,但也因此被人攻讦,赵匡胤立武英殿,便以他坑杀降卒,而将其剔除于武庙之中。从古代就流传着“杀降不祥”的说法,从白起开始,在到西楚霸王,还有明代的常遇春,都因杀戮过多而亡,这也就为他最后的死埋下了伏笔。但其或许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四十万精锐战卒,那便是四十万张嘴,谁能养得起?放走他们,回国拿起武器,又将是秦国的威胁,也怪不得他会做出此选择。

我想任何一名有为的武将,都会如此选择吧!难怪有“一将功成万骨枯”“慈不掌兵”的说法,若狠不下心,最后被反噬的或许就是自己。就像明末剿灭农民起义一样,就是因为陈奇瑜的一时招抚,使闯王脱困于车厢峡,最后覆灭了明王朝。

但也正因为如此,历朝历代难有善终的将军,不是被奸臣害死,便是被主上猜忌而不得重用,最后郁郁而终,白起就是如此,最后被赐死了。这其中还有宋朝的岳飞,明朝的袁崇焕,大抵都是因为此。

用一点鬼神之说来解释,那便是武将杀戮过多,为戾气所扰,最后多死于非命,难得善终。但其实都是因为武将权力过重了,历史上武将作乱取得成功的不少,历朝历代开国多倚仗武将,像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得以黄袍加身,但他最后却又杯酒释兵权。明太祖朱元璋与汉高祖刘邦都是草根皇帝,可功成后都是大肆诛杀功臣,这其中诛杀得最多的都是武将,究其原因,就是害怕他们拥兵自重,起坏心思,威胁中央,坏了他们的统治,这在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战乱时期,就时有发生,他们不得不防。

要是像汉武帝时期的霍去病,虽然他在人世间的时间短,但他年少就功成名就,又是英年早逝,而不被武帝所忌惮。若是他多活几年,多建一些功业,封无可封时,估计也是难得善终啊!

而文臣里面,我觉得最为可惜的是于谦。张居正虽与他同列一章,但其最后是善终,虽然最后他的改革大多被废除,家人幕僚事后清算多遭牵连。但那毕竟是其身死之后的事,于谦正直清廉,又有能力,可谓是文武双全。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最终死在了他殚精竭虑,拼死守护的北京城里面,虽然他为奸臣所不喜,但百姓心中喜欢,正义志士懂他即可。

就如他所说的“红衣官袍是百姓血染,我穿蓝图个干净,苟利国家,不避斧钺”,他的一生为国为民,两袖清风,就是搜查他家的官兵都惭愧无比,最后还是他们掏腰包给他的家人留下了一些银子,当真是应了他的那句话“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真真正正的做到了。

历史有时就是那样不完美,留下许多人物的遗憾,他们有的是高呼“北伐,北伐,北伐”而亡的宗泽;是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还有那昭君“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的哀怨;更是那康熙帝在暮年想要“向天在借五百年”。我真希望没有这些遗憾,但若没有这些遗憾,那又怎会有那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的历史,又怎会有那中华民族精神。前车之鉴,后车之覆,希望我们能在这些历史的遗憾之中学到东西,让自己的人生减少遗憾。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