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戚伟明的头像

戚伟明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2/29
分享

枯荷塘中授我课

心中有一片荷塘,已几年没去造访了。趁这个中秋节闲暇,雅兴来袭,便拿起相机,邀妻子一同前往。

来到菉塘河湿地公园,已是午后时分。湛江的秋天,不但没有一点肃杀之气,反而与盛夏的景致似乎没什么两样。这不,当天还是晴好天气呢。沿着铺满斜阳的小径,往荷塘方向走去。小径两旁的花草树木,依然是葱茏自得,该开花的开花,该结果的结果。这就忙煞我和手中的相机了。但我更期待的是,马上就要到达那片荷塘,拍摄那一箭箭亭亭玉立的荷花仙子了。

终于来到荷塘了。放眼望去,着实令我目瞪口呆:整个荷塘一片凋零颓败的景象。不说荷花的踪影不见,就连一顶完整无缺的荷叶,几乎是难以寻觅,甚至荷塘里有一半的荷叶都已是干枯蔫萎了。可以想象,原本翠绿无边的荷塘,现在是烟褐色一片。简直就是精美的翡翠玉盘变得锈迹斑斑了。望着眼前的情景,我内心的兴致就像一顶干枯的荷叶,耷拉着蔫萎的脑袋。

想起八月初,我们到珠海唐家湾旅游,那里的共乐园公园有一大片荷塘,荷花开得正盛,吸引着我们连续两天前往拍摄。让我们每次沉迷于那荷香美影间,总是乐不思蜀、流连忘返……

是啊,转眼间,当时的那些美好已留在了盛夏。眼前这片荷塘告诉我,现在的而且确已进入了中秋时节。嗯,光阴易逝——这就是季节。随遇而安吧,既然之前已为夏荷拍了无数美照,何不也拍拍秋天的荷塘呢,这可是每一支荷花、每一顶荷叶的生命历程和最后的归宿啊。或许,也能拍出另一种美的景致呢。不知何故,一片枯萎的荷塘,竟让我想到每一种生命,包括人类每个个体的命运和归宿。

太阳还在西边照着人间。阳光下的荷塘一片坦然:那一顶顶枯萎的或半枯萎的荷叶,或疏密有间、或横七竖八地挺立于水中;那一朵朵早已枯萎的莲蓬,显然是被风吹折了,但它们低垂的头,似乎还在默默地环顾着自己生活的这片水塘,还在与周边的毎一顶荷叶深情对望着;而它们立在水中的倒影,更是令人生出一种遐想:那枯叶上的斑斑锈迹没有了,只见水中那亭立婀娜的身影,在一群小鱼的游嬉中炫动着。这,仿佛让人看到了它们年轻时的样子……

一阵微风吹过,仿佛整片荷塘都在风中悠然自得地摆动着,窃窃私语地交谈着,水中的倒影似乎还是用年轻时的姿势应答着。此刻,虽然没有荷花盛开时的清香,我却感受到了生命本来的气息;此刻,我也看到了生命本来的样子……

面对这片秋天的荷塘,我的精神重新振作了。手中的相机和我心照不宣,镜头忙着拉近,推远;光线的对比,景物的取舍……我寻思着,怎样捕捉一片荷塘在秋天最动人的情景;我始终沉浸于一种寻找最具生命质感映像的兴奋之中……此时,我的镜头显然是对着阳光朗照的这片枯萎荷塘,但总感觉是对着满脸皱纹、头发花白的母亲,我正在为她皱纹一样曲折的人生留下一些难忘的记忆;为她晚年的生活留下一些坦然而动人的光影……

这个午后,我拍了数十张枯萎荷塘的照片。也可以说,我欣喜地收获了一批见证秋天荷塘的素材。

回到家里,我迫不及待地进入了电脑的数码暗房。我要从另一个窗口,观赏这一片秋天荷塘的风景。最终,我得到了一组意想不到的、充满生命质感美的照片。

对于一个摄影者,荷花,在整个荷塘中无疑是最重要的角色。但在一片枯萎的荷塘中,莲蓬的位置就突显出来了。况且,莲蓬被誉为荷花的子宫,其母性的形象就更具象征意味了。我这组照片里,就有好几张是拍莲蓬的:有莲蓬与莲蓬站在一起左右顾盼的样子;有莲蓬与荷叶默然相对、淡然自若的情景。而其中一张是用微距拍的特写:一朵干瘪、断折而低垂着头的莲蓬,与半张荷叶对望着。我裁去照片周边的一些杂物,更突出莲蓬头母性形象的位置。然后,当我再配上那些复古的色调后,莲蓬头背面凹凸不平的皱褶所呈现的光影,顿然折射出一种淡然的沧桑感,整张照片仿佛散发着亘古不变的母性光芒,令人震撼。

此时,我竟想起爱尔兰诗人叶芝《当你老了》的诗句:“多少人爱你年轻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我浏览着照片,在几张照片一些很不起眼的边缘,我有了新的发现:在那些荷叶的倒影处,总有一两只小小的红蜻蜓,静立于水中一些断荷残梗上,而它们的倒影,令水中出现了相映成趣的画面。我惊喜之余,赶紧将有红蜻蜓的画面都裁出来。其中有一张,只留一只红蜻蜓,静立于水中一截斜斜的残梗上;画面其它部分,是一些荷叶的倒影,和水面浅浅的涟漪构成……朦朦胧胧的意境,好一幅唯美的水墨画哦。

宋代诗人杨万里在《小池》中有名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我想,蜻蜓不是因为喜欢小荷那尖尖的角,才早早立上去的;一截斜斜的残梗,它同样默然静立。或许,蜻蜓根本就不在乎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夏荷,还是凋零颓败荷塘中残存的断荷残梗,它就只是陶醉于静立时那一刻安然的氛围而已。

红蜻蜓是我这次拍摄时疏忽掉的。幸好,在重新审视那些照片素材时,我又失而复得了。这无疑是一个意外的收获。“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这句名言,揭示了生活中发现美的奥秘。

这批照片中,我更关注荷塘那水中的倒影。因为水中那一景一物的倒影,似乎总隐隐约约映现出一种生活的觉醒。就说一顶看似形单影只的荷叶,只要有水,只要在荷塘的水中一站,水中柔美的倒影顿时就将你唤醒了。此情此景,你看到的,可以说就是一幅两生花的画面,你还能说它孤独吗?或许,你还会说:形单对影只,应是孤独中的孤独了。

其实,孤独没什么不好的。有人说,孤独是生命的礼物;有人说,孤独是生命的繁华。而最让我仰慕的,是美国女诗人狄金森孤独迷人的一生。她曾在日记中这样描述自己孤独的心灵:“诗就像是一绺金色的线穿过我的心,带领我往梦中才出现过的地方前进……许多人都将生命托付给神,我却将我的生命托付给诗。”正是她那孤独的生命,才倒影出人间最绝妙、最动人的诗篇。

摄影跟写诗也有很多共通之处。一首好诗,最讲究的是“怎么写”,而不是“写什么”。这批秋天荷塘的照片,凋零颓败无疑是其此刻最真实的景象。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说:“有时,不真实的东西比真实的东西包含着更多的真理。”他这里所说的“真实”,我理解为是被事物表象所“遮蔽”的真实。因此,我试图在“怎么写”上,透过照片上那个凋零颓败的“最真实”的荷塘,去寻找一种更有价值、更本真的东西。

终于,数码暗房将我照亮了,让我找到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我尝试着剔除照片上所有的光线、色彩,让一张照片变成一幅铅笔素描画,让所有景物的轮廓回到朴素的笔画线条;我尝试着将一张照片的背景由白昼转换成黑夜。终于,照片中所有景物的轮廓线,沿着背景的暗黑觉醒了,并发出充满生命质感的光;终于,我清晰地看见:生命的脉络从一顶荷叶、一朵莲蓬所呈现的纹理中,迂回、穿行,直抵生命的彼岸……

师法自然,是人们追求艺术的一种境界。这个中秋节的午后,我们来到菉塘河湿地公园这片荷塘,仿佛走进了自然界的大课堂。一顶枯萎的荷叶站在水塘中,言传身教为我们授课,将我们的心灵洗濯。是这片枯萎的荷塘,让我们改变了固有的思维方式,让我们在看似凋零颓败的景象中,平心静气地感受生活美丽、动人的本质;是这片枯萎的荷塘,让我们转换了观察事物的视角,让我们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日常中,看到生命觉醒而闪光的样子;因为这片枯萎的荷塘,我们寻找到了一种超乎寻常的美,一种让生命得以升华的途径……

                                                              2018年10月9日初稿

                                                        2018年10月23日改于逸品书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