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未到过的地方,却热情似火
那座城,是我至今还从未到过的地方。“他”会在地图上简单粗暴地将自己的外形勾勒成大大的“山”字,双手豪迈地纵拥群山入怀,却也似女孩般爱美打扮,轻引长江水佩于腰间点缀修身。红日初上,元气灵动;繁星入江,璨若星河;江边晚风,洗尽万千烦忧。大概带着这样的形容,很难能感受到“他”的独一无二,似乎还带着千篇一律、别无他色的嫌疑。
然而,就在这众城皆有的模样之中,还隐藏着让年轻人为之向往的魔力——“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见证并记录着一代代年轻男女的故事,来来往往,熙熙攘攘,夜晚的嘉陵江,牵动发丝的晚风,满足了女孩们对于这个城市所有的幻想,填充进那个名叫“青春”的记忆里。她们都说,没有人会是永远的少年,可在这座充满无尽冒险的山城里,永远都会有少年的足迹,裹挟在重庆从不停歇的热浪里,吹遍整个山城的四季。
那座城,烈日不知疲倦,楼房居山而立,轻轨穿楼而过,红油锅中起舞,方言豪爽魅力……仿佛只要你刚一踏上这片热土,就会感受到夹杂着浓浓渝味儿的“好久回来的安!”的热情招呼扑面而来。
二 缘结山城,奔赴不停
我和重庆这座山城之间的似浅既深的故事,大概还要从2016年开始记起吧。这其中长达六年的时间,将这份喜欢与向往不断在一件件的事情和不断走入走出的人群中叠加累积。一六年夏天的某个中午,那是我第一次放下所有的压力和动力睡得那么沉,以至于一觉醒来感觉自己身处错位时空。原来,就在昨天,一切都画上了句点,但又好似是新段落的开始。几张考卷化作信鸽,将万千学子十二年的寒窗生活浓缩成排列组合好的数字,盖章、封印,投递到了专属于每个人的时光盲盒里。而我的那个盲盒,关于我的未来只字未提,在一掌又一指的时间里,摸索试探,探寻到了些许线索。
土生土长十八载之后的某天,预示新开始的太阳还没来得及将沉睡的众人唤醒,而我,第一次踏上远途的火车,第一次离家千里,第一次要独自生活。车窗外的楼房树木飞速闪过,抓不住也留不下,就像是那刻毫无头绪的我,迷茫却又不知所措。去往异地后的一年里,我曾不止一次后悔过,可着墨有痕,落笔无悔。直到又一载接力而至,我才真正明白了林徽因曾说过的那句话,“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或许,仅仅为的只是这座城。就像爱上一个人,有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没有前因,无关风月,只是爱了。”其实六年后的今天再过回首,当时的感受已太过朦胧,朦胧到我只知道我喜欢那座城。那座城里的人……和事,似曾相识的一张张城市剪影,浓缩出一件件悲欢,一次次脑海中的邂逅。
因为感受过倾盆大雨的失意,才会想去寻找阳光的暖意。从小到大课本上学过的古诗词句,似乎提到巴蜀,就是“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水蓼冷花红簇簇,江篱湿叶碧凄凄。”的沧桑,又或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念友感怀,更甚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忆往昔的寂寥,其实在这样的感情之下,又何尝没有藏匿于心的期待与向往的火苗在若隐若现呢?对于那座城中的人,弥漫在那座城中的味道,或者是高耸屹立在步行街上的那座解放碑背后的故事……无论是六年前面对生活不经意间的出招打击,还是时隔六年后依旧在重新体验人生的不同经历,眼前的一切都不是永恒,唯有对这座“双喜之城”愈发期待。
原本被群山簇拥,雾云穿身的城,逐渐将自己融入时代的画卷之中,将自我的故事与特色镌刻在串串数字之上,似隐于众生,又夹藏着穿越时空的印迹。带着山城专有的麻辣和来自远方的远方少年的思归,巫峡十二峰下的江水在夜归人的陪伴下进行着意义重大的交换,“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那里的冷与热似乎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了,啼声依旧,青山常在,像老旧电影般的胶片感将每一个路过南滨路的少年一个不落的记录下来,会不会以后的某天,我也能够成为那卷后胶卷上的其中一个画面?
三 陌生的熟悉感,遇见亦是不负期待的重逢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雾都山城,朦胧雾云将满城景色隐幻成海市蜃楼,似幻似真。还记得那个洪安古镇吗?沈从文先生让这个“一脚踏三省”的美丽边城,在他的落笔着墨下,生出枝叶,繁花四季,将巴渝风情之烟火气息置于纸上,现于外乡人之眼前。哦!原来那夏日透过浓郁的叶缝传来的只闻其声的蝉鸣,那七、八月份让人汗水浸透衣衫的酷热和火辣,是山城人的感性。记得一个重庆的娃子曾经说过一句让我非常印象深刻的话,“这里只是工作的地方,重庆才是家,不一样。”那时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让我尤为震撼。要知道这个娃子已经在外工作了两三年了,偶尔回家一趟也不过几日有余,可能也就恰逢节日的时候,才会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慨,却不曾想过即便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数,他心中的“家”,只能是那座城,那座山城,即便在异乡已经有了一个能为自己遮风挡雨的小窝。
似乎每一个夏天的到来都会是一个转折点。2021年的夏天,似乎比往时热得都要早,但好像还是有点赶不上远在那个“大公鸡”西南方的城。而这一年,又让我新认识了属于那座城的七个崽儿。起初认识他们,可能只是因为一句当地的方言,“你们这些社会上的娃儿,嚼得很!”最开始并不晓得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这个调调有着莫名其妙的熟悉感,听起来格外的有趣,各种不明所以的音调转弯,本来刚搞清楚句里某个词的含义,单拎出来却又莫名不是那样说的迷惑不解。后来才发现,原来这就是寓诙谐幽默于智慧的重庆方言啊!自此之后,我好像成了重庆方言的拥护者,又成了那沾染着山城气息的八个少年的追逐者。其实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对于那份阳光与青春、坚定目标的执着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执念的一种追逐。也正是这份追逐的心,更加让我想要找个机会,去一趟重庆,看一看洪崖洞,坐一坐嘉陵江上的游轮,远望一下南滨路上的长江国际,因为那里有一个承载我青春的十八楼。那里曾经有过他们的身影,如今已经只剩下寥寥的痕迹,未来的遇见,相信会是不负期待的另类重逢吧。
四 结局尚未开始,起点从未结束
“艨艟巨舰逼江心,巍峨高楼栉比邻;艰苦八年纪念塔,襟环二水朝天门;名城誉享三皇地,古邑堪称四郡尊;七色茶花映桷树,山城灿烂又逢春。”这里有着不一样的浪漫,弥漫在火锅味的层层雾霭之中,轻迈一步,在重庆的人海里,为你,为我,为我们点亮一盏满含希冀的灯,体验巴渝文化三千年的浩瀚历史的厚重,感受在新时代的照耀下,重庆这座山城在历经了多番磨难之后的重新起航,在世界的激流中创造新的神话,以百米冲刺之速游进世界的中心。
感受过长江国际十八楼独有的“乌托邦”,好似都会为之着迷。感受过山城的美好,才会明白原来那座城的名字叫“重庆”,重是重逢,庆是庆幸;原来那条路是南滨路,江是嘉陵江;城是重庆城,人竟是那首唱不尽的曲中人……对不起,没在“你”无人问津之时赶来问候,却在崭露头角之际才驻足停留。愚公能够移山,却移不走这座山城的故事。镜头记录下的每一帧,似乎都不够完美,胶卷记录的每一个画面,似乎都不够生动,纸笔记录下的每一个文字,好像都不足以表达这份爱。这里的故事很多很多,单纯一个伫立的十八楼,就已是人来人往,故事不断。一个故事的结束,就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那里永远都是夏天的模样,而南滨路上继续灯火通明,旁边的嘉陵江依旧晚风悠然,每天的江风袭过,都是一个个少年的未来。
曾经的那些少年们,虽然已经踏上了属于自己的征途,但未来的某天,等我踏上那块热土,“以后你们不在的日子里,嘉陵江的晚风,我替你们感受,我会在那个原点上,等着你们回家。”
去买张怀旧轮渡的船票吧!感受着江上清风,望尽周围看似冲突却又莫名和谐的楼宇,似有明明只是过客,却会想要让人停留,却给了一个外地人足够的熟悉感,原来那是家的感觉啊!有机会就来重庆吧,这个夏天,要更热烈火辣一点……
明天,南滨路上的那层楼,又开始了崭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