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节气,传说的来历很多。
据《淮南子》记载,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皇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仓颉造字功绩颇佳,皇帝褒奖金人,他不要,只想要五谷丰登,让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饭吃。也就在这天当晚,天上下了一场不平常的雨,落下无数的谷米,后人因此把这天定名谷雨,便成为了二十四节气中春季的最后一个。
二十四节气,若如大自然的二十四个孩子,这孩子就有男有女。像立春、小暑、大暑、寒露、霜降、立冬、小寒、大寒这一类节气,肯定是男孩儿;那谷雨,就一定是个女孩儿。你看这俩字组合在一起,是恁一样的水灵,说不清的柔情,透着俊俏的娇气。
谷雨之时,天降甘霖,浮萍滋长,布谷鸟轻拂羽翅,吟唱着“布谷布谷”。而传说中,炎帝最小的女儿叫女娃,也就是人们熟知的精卫鸟,飞从发鸠山,化作布谷鸟。“。布谷”鸣叫,除了向人们传递及时耕作的讯息,更蕴含一份看得见的动感、听得见的音律,形成谷雨时节独有的交响。
谷雨,一个淋漓缠绵的季节,一个播种希望的季节。春季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特别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谷雨时节,春意已深,正是“雨频霜断气温和,柳绿茶香燕弄梭;布谷啼播春暮日,忙栽抢种事繁多”的时候。
轻盈的雨滴,把峰回路转的山水引入奔腾的血脉;憧憬的种子,把千姿百态的柔情投入厚重的怀抱。这真的有点像二八佳人,心间怀春,在憧憬和期待着爱情的到来,谷雨正是这样的少女。让所有人的心儿北激动,所有的情儿北煽动,所有的期盼在等待,所有的灿烂在孕育。
生长在乡村里,“谷雨下秧,大致无妨;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这样的民谚,小时候我们跟着大人们当歌来唱。那时对下秧不下秧一类的农事,自然不那么留意,而对种瓜点豆不仅很关心,而且还很期盼。因为那时又穷又饿,指望种瓜时有瓜吃,点豆就有炒烧豆子填肚子的期盼。看着种子下地后,就开始漫长的等待了,等待种子发芽破土,生长茎叶,孽苞开花,生蒂挂果,直到瓜熟豆落。现在想来,那时久久的期盼过程,感受是那样的急迫、兴奋和香甜。
离别家乡许多年,从农村走进城镇,从农活换为工作,每当谷雨与种瓜点豆有关的时候,总会怀念当年的时光,总会把谷雨想象出清纯的花儿少女,一颗会飞的心常在故乡的田间漾来漾去。
山花烂漫、斜风细雨、春茶翠绿,这一切也正应了少女的性格。“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郑板桥《七言诗》)。这个时节采的茶,应了谷雨这个节气,缘理而称为谷雨茶。与明前茶相论,谷雨茶水中造型更窈窕,口感馨香更浓悠,而成为茶中的佳品。手捧旗抢或是雀舌,于氤氲的香气中,我总会莫名其妙地想起那生瓜*的甜蜜、焦豆*的美味。
不管他人怎样想,在我心里始终认为,那生瓜、那焦豆,还有这春茶,全是谷雨这个女孩儿馈赠的佳品。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生瓜的甜,填满了幼年渴望的心;焦豆的美味,让我满足、让我幸福。而在今天,旗抢或雀舌的香,抚慰了我的浮躁,让我神清,让我静宁。
二八佳人之谷雨,少女青春正当时,弹指一挥间,就长成大姑娘了,就该嫁出去了。这谷雨一出阁,就进入立夏三板黄了,“快黄快割”催收的杜鹃,鸣叫声遍布山村乡野。
站在夏日的门槛里,在百谷张望的天空下,回想谷雨,让哭泣停止,让欢笑扬起;让丑陋消亡,让美丽靓丽;让铺天盖地的爱情纵情歌唱!这就是上天赐予的,透彻心底而充满的——希望。
由此,我不得不写下:“时至谷雨亦满春,桃李花谢蒂果孕;茶型窈窕心动香,丽盖天下生氤氲。”的《心动谷雨》。
(注:*生瓜:指瓜还没成熟就摘来吃。*焦豆:指小时候炒豆子,总是把豆子烧焦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