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楚河谷,时光仿佛总被染成金色。那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青稞岁岁摇曳,编织着永恒的丰收图景。江孜,这片被誉为“世界青稞之乡”与“西藏粮仓”的圣地,青稞早已不只是餐桌上的主食,更化作了流淌在江孜人血脉里的生命印记,承载着千百年的历史与情感。
青稞的故事,要从三千五百年前的远古说起。它从粗山羊草、乌拉尔图小麦以及冬小麦中分离而来,在西藏高原扎下根。古老的典籍是它历史的见证者,《旧唐书》里“其地气候大寒,不出秔稻,有青稞麦、小麦、荞麦”的记载,《隋书·附国传》中“其土高,气候凉,多风少雨,土宜小麦青稞”的描述,都在诉说着它漫长的生长岁月。走进西藏博物馆,昌果沟遗址发掘的古青稞种子碳化粒,虽已沉默千年,却似在向人们低语着往昔的故事。《本草拾遗》中“青稞,下气宽中、壮精益力、除湿发汗、止泻”的记载,更揭示了它珍贵的药用价值。据说在世界麦类作物中,它的β-葡聚糖含量最高,达到小麦平均含量的50倍,宛如大自然精心准备的健康礼物,默默守护着人们的身体。
在西藏的文化长河里,关于青稞种子来历的神话传说,如繁星般璀璨。狗、鸟、鹤等动物化作种子的使者,将希望带到人间。其中,《青稞种子的来历》的神话最为动人。王子阿初为盗取青稞种子,遭受蛇王惩罚变成狗,后因大土司女儿的深情才恢复人身,这也是藏族同胞至今善待狗的缘由。在藏传佛教的影响下,又有人说青稞是观音菩萨的恩赐,《西藏王统记》中记载观音菩萨“从须弥山缝间,取出青稞、小麦、豆、荞、大麦,播于地上” 。而文成公主与青稞的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或是她进藏时带来种子,或是她教会人们种植,让小麦在高原上不断蜕变,最终成为人们深爱的青稞。这些故事,承载着藏族人民对青稞的感恩与敬畏,成为他们精神世界中最美的图景。
江孜的农耕文明,与青稞的生长紧密相连,启耕节和望果节便是最好的见证。藏历正月,晨曦微露,启耕节为春耕拉开序幕。村民们身着绚丽的民族盛装,背着青稞酒,手捧五谷斗,扶老携幼来到田间。“二牛抬杠”的古老耕作方式,耕下新一年的希望。人们齐聚地头,播撒种子,向空中抛洒糌粑,祈愿丰收的声音回荡在田野,那是对土地最炽热的爱,对生活最美好的憧憬。
九月,青稞成熟,望果节随之而来。“转地头”的仪式充满神圣感。身着节日华服的农牧民们,打着彩旗,手擎青稞穗,唱着古老的歌谣,绕着青稞地缓缓而行。号角声、鼓点声、诵经声交织,“德福来吧,吉祥也来吧!祈福气啊,招灵魂!从天上招来青稞魂,从人间招来青稞魂……”的唱诵声,带着古老的信仰与对丰收的渴望,在天地间久久回荡。
青稞成熟的日子里,高原风裹挟着阳光的温度,掠过平均海拔4000米的原野。低垂的青稞穗,像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伫立,细数着风雨的痕迹;又似在诉说着对土地的深情。从嫩绿抽穗到金浪翻涌,青稞的每一次生长,都镌刻着江孜人朴实的生命印记,书写着这片土地上最动人的故事。
记忆中的江孜,四季都围绕着青稞的生长而流转。春天,即便雪花与泥土交织,人们对农事的执着也从未动摇。攒肥、运肥、播种、除草,再到收割、打碾、入仓,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仪式感,仿佛是与土地进行着跨越千年的对话。
攒肥,是丰收的根基,也是江孜人对土地最质朴的敬意。包产到户初期,土地贫瘠,青稞苗瘦弱,农家肥便成了珍贵的宝藏。开春后,谁家门前的粪堆高,谁家就对丰收多一分希望。男女老少出门必带粪背篼,见到牛粪马粪,眼睛便会发亮,那是一家人生活的希望。放学路上,孩子们背着背篼,一边捡拾肥料,一边背诵课文,读书声与风声、牛铃声交织,奏响了乡间最美的乐章。
运肥的清晨,村庄从沉睡中苏醒。牛车、马车缓缓前行,细黑的农家肥被运往地里,吆喝声、问候声、牲畜的铃铛声,共同谱写出欢快的田园旋律。老人们常说:“三月里人哄地,九月里地哄人。”这句谚语,道出了江孜人对土地的敬畏与真诚。
播种时节,希望洒满田野。“春播一粒种,秋收万颗子”,春阳洒落,春风轻拂,犁铧翻开的土地散发着清新的气息。村里的民办教师多吉,将教书育人的智慧用在种地上,他撒籽精准,让青稞苗均匀生长,还教导学生:“撒籽就像做人,要懂得把握分寸。”那些播下的种子,不仅是收成,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夏日,阳光和雨水滋养着青稞,也滋长了杂草。拔草是个辛苦活儿,种植能手卓玛却从不马虎。她顶着烈日,弯腰拔除每一株杂草,汗水湿透衣衫也无暇顾及,只说:“草不拔净,青稞就长不好。”这简单的话语,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去除阻碍,才能茁壮成长。
当青稞变黄,丰收来临。站在田埂上,金色麦浪一望无际,曾经田间的欢声笑语却已被收割机的轰鸣声取代。岁月匆匆,人生如青稞,历经风雨,终得成熟。
如今的江孜青稞,早已超越了传统口粮的意义。11.66万亩土地孕育出6.2万吨丰硕成果。科技为它注入新活力,“青稞 + 数字”让种植更精准,传感器与智能监测系统如同智慧大脑;“青稞 + 区块链”赋予品质保障,每粒青稞都有了数字身份证。生态与农业和谐共生,节水灌溉、环保材料守护着这片土地。
近年来,涌现了众多深加工企业,让青稞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青稞饼干、青稞面条纷纷进入超市。2023年,小伙王子用青稞面粉烘焙面包,在德国IBA国际面包烘焙锦标赛中夺冠。他和创业大学生解决了青稞面粉的不会发酵、口感粗糙的难题,还在面包上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惊艳了国际评委。这些带着高原气息的美食,承载着江孜人的智慧,为乡村振兴带来了希望。
青稞熟了,那一片金黄,是岁月的馈赠,是过往的沉淀,更是未来的起点。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青稞与江孜人相互依存,共同生长。无论时光如何流转,这份对土地的热爱,对生活的执着,都将如同青稞一般,在雪域高原上生生不息,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2025.5.6 礼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