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晓林(田南)的头像

刘晓林(田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24
分享

一件小事

   小时候,常听奶奶和父亲给我们讲过《曾子杀猪》《韩信报恩》的故事,教育我们从小要养成说话算数、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不曾想,在我家里也珍藏着一个几代人信守承诺小故事。如不是亲眼目睹,还真想不到这样一件信守诺言的感人小事竟然就发生在我的身边。

那是辛丑年的清明节,我们家依然象往年一样,由我父亲在节前一天晚上,在“相亲相爱一家人”家族群发通知,然后再挨家逐个打电话通知所有家人明早九点钟在兴莲路统一出发,前往老家路口镇庙背老家老狮仑上坟“挂地”(扫墓祭祖),这已成为我家族一种不成文的约定。伯父在时,一般由伯父召集,伯父走后(2018年8月16日离世),自然就把接力棒传到了我的父亲。

 清明节前一天,父亲还特意交待我们要准备好祭祖用品,当然由各自家庭的经济条件而定,但必备的几样还是要的,如糯米酒、糖包(不能买肉包,民间有“肉包子打苟”一说,清明买肉包是大忌)或米果、香、蜡烛、纸钱、鞭炮等;条件允许的可以带上蹄花、腊肉、鸡等;时尚的年轻人,一般会买上几束鲜花来寄托哀思。我的父亲像他哥哥一样,总是在电话里头再三叮嘱要求所有人参加,尤其是要带上小孩,通过祭祖是告诉孩子不忘初心以及生命的意义:一个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知道来时的路。要铭记先辈的遗志,好好学习,好好做人,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从县城出发到到庙背老狮仑上约摸半小时车程就到了。我和老三、老五稍迟了几分钟,老大、老六、老八他们去得早,正用镰刀清理坟上的杂树杂草。我那八十多岁父母亲正带着几个孙子、孙女、曾孙子、曾孙女们在祖坟前,逐一讲述着列祖列宗忠厚传家以及先辈们苦难的历史。

 清理完毕后,家人们也陆陆续续的都到齐了,父亲说:“祭祖开始!请大家摆出祭祀贡品,蘸满米酒,烧好香烛!烧好纸钱!”。于是,大伙虔诚地拿出敬献祭品:腊肉、扣肉,包子、水果、蜡烛、米酒,还一叠叠的纸钱、一把把的香……摆放在碑文的前面,一边摆放,口里一边念叨着:“爷爷,带了你爱吃的腊肉、肉包。奶奶,带了你生前最爱吃的水果、扣肉……”等点好了焟烛,烧好了香,挨个分发好烧着的香,就从曾祖父、曾祖母开始逐一上香、磕头敬拜。

 因清明前三天,我在“东南散文网”推送了巜怀念祖母》的一文,在文中抒写曾祖父,祖父,祖母的事,大家在祭拜时对先祖们的碑文比以往多了一份虔诚,多了一份关注。其中有一块“刘灿春之妻赵风英”的墓碑引起了儿孙儿们强烈的好奇:一位外姓赵凤英的人怎么和我们的先祖葬在一起?而且还是一位女姓,在我们家谱上没有记载过这样一位先辈?跟我们家有什么关联呢?

 在大家议论纷纷时,老二后生哥哥说话啦,“赵凤英,这是我和大哥的接生婆!她是永新从逃荒过来的一位外乡女子,听说当年在红军医院跟医生打过下手,掌握了接生的技术。红军长征后,白军来扫荡,她怕家里人受到牵连被迫离开家乡从永新龙门翻越石门山来到咱庙背。她和庙背刘灿春是搭伙夫妻,无子无女,无依无靠,却有一手为妇女接生的好手艺,庙背接生除子囯仔嫂就算她。听奶奶讲,当年她在跟我娘彭同姑接生时,把老大前生抱出来后,发现娘肚子里还有一个,高兴的很!就跟我奶奶讲,思厚奶、思厚奶!恭喜你呀!恭喜你家媳妇生了一对男双胞胎!你家今后必定发达,后继有人啦!我一个单身女人,搭伙的老公又命薄无后,过世得早,百年之后,拜请你家后人把我埋在你家坟山和你家先祖们一起,让我在阴朝地府也不寂寞,有吃穿,有钱用!我祖母自幼从医也是个积德行善之人,乃菩萨心肠,更是个心直口快之人,信口就答应了”。

 农村有个句俗语“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谁会想到接生婆赵凤英只是随口一句半开玩笑半当真的话?可我祖母竟然当真啦。在赵凤英接生婆百年之后,正当其左右邻社犯愁埋在何处的为难之际,我的祖母当着众人的面说:“赵凤英当年为我家孙儿前生、后生接生时,我曾答应她百年之后埋在我家祖坟,一个人要说话算数,可不能变卦!就把赵凤英接生婆安葬在我家坟山吧,我们像待亲人一样敬奉她老人家”。要知道,在农村把一个外人埋进自家坟地,尤其是一个外乡人,这可是大忌!会影响一家人的风水。也有人劝我祖母不要当真!当年说过的话又死无对证,何必呢?可祖母像头倔犟力排众议,就这样,祖母对按生婆赵凤英犹如对待自已的亲人一般,践行几十年前的许下的诺言,带领家人把赵凤英安放在我家祖坟旁边,并和先祖并排安放在一起。

 从此以后,每年的清明扫墓,冬至祭祀,祖母带着儿孙们在给亲人上坟敬香时,总是忘不了给她点上香烛、烧上纸钱、盛上斋饭、水果等贡品。

 2006年10月冬至节,伯父带领我的父亲、叔叔,他们兄弟三人带领族人整修祖坟。有族人提议能否将‘赵凤英接生婆的碑文、坟墓移出我们的祖坟重新放过一个地方,他们兄弟三人也坚决反对!依然坚持把赵氏的坟墓连同我祖父、祖母的坟墓一样得到全面的修复。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看似十分简单、非常平凡的一件小事,却让我为之感动。我要为我的祖母,我的伯父、父亲、叔叔他们点赞!我的祖母,一个深受封建社会教育的妇道人家竟有如此博大包容的胸怀!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竟然具有如此诚实守信践行诺言的高贵品质!感动伯父、父亲、叔叔兄弟三人把祖母生前交待的事,继续不折不扣地兑现,而且象对待自已先辈一样地敬香、烧纸钱、敬贡品,并嘱咐我们儿孙一一敬拜,把祖母生前交待的事如接力棒一样代代相传下去。

 “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作为晚辈的我们将继续尊重长辈的教诲,无论在清明祭祀,还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都应像我家长辈那样,要始终恪守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