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的事情会变成故事。人生在世总是生活在故事之中,生活状态可能是平坦的,也可能是崎岖的。对生活得态度和差距规划着人生的不同轨迹,生活状态美好是人们的追求和愿望,人们为了自己的前途、生活的幸福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而努力地追求生活品质的更加理想,为了有更好的生活而在不停地追求,都想实现自己生活条件更加优越的梦想,他们都是为了生活更加幸福而忙碌,也是为了对社会做出自已应有的贡献,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基本规律。
在现实生活当中,家庭条件的不同是前辈们留下来的结果,而作为后辈人来说,应该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实现自己人生的愿望。有的人虽然家境经济条件较好,而在理念上不思进取、不勤奋努力,不珍惜财富的来之不易,就不会有幸福可言,再多的财富也经不住挥霍,最终可能导致有富变贫。而有些看似生活条件贫寒的人们,在观念上和实践中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勤奋进取等,都具有十分出色的表现,也可以有贫寒慢慢地变得更加地好起来。这看似很普通又简单、浅显的道理,有些时候有些人就是把握不好,导致许多不该发生的故事而产生。
我童年时代和姥爷家是邻居,所以见面的机会就较多,印象中的姥爷是一位和蔼、可亲、 幽默、风趣、平易近人而知识渊博的老人,每次去他家玩,总是缠着他给我讲故事,这可能是求知的欲望吧!但他却说你也要给我讲一个故事,如果你讲的有意义,就奖励你吃桃酥或者长寿糕,那年代能吃上这么好的点心,确实很有诱惑力,但不管讲的好孬,他都会让我吃的,等我讲完故事后,他会对我的故事进行评价,是为了培养我的逻辑思维的能力,他这是在督促我要好好学习多读书才能有故事可讲。他的人生可谓是艰难、曲折的过程,听邻居长辈们讲了他一些零碎的故事,并不太完整。而大家都对他的为人处世方式非常称赞,也很尊敬他,并对他的陶瓷专业技术投来羡慕的眼光,由于出于好奇,我想了解他完整的故事,但他避而不谈,经过我的再三请求,且提出了许多疑问以后?比如:您老人家家庭成份是城市贫民,那年代怎么能有钱上学呢!再就是您的籍贯是江西南昌,为什么要到淄博落户呢……?他才很谦逊地叙述了真实情况,我也佐证了故事的许多情节,他并嘱咐我说你只是当个故事听一下而已,人生就是这样,这不值得一提,算是解决了我心中的问号。
他从小生活在江西南昌的市民家庭,解放前的家庭生活相当困难,吃了上顿没下顿,家里有五口人,父母、哥哥和一个妹妹,生活来源靠父亲每天早上去郊区菜农那里收购点新鲜蔬菜和水果,用独轮车推着走7—8里路,到城里的街头巷尾去卖,赚取微薄的差价。他母亲在一家较富裕的家庭里做饭、洗衣、照看孩子挣点辛苦钱。姊妹三个都没钱和机会上学,因为当时的学校很少,大部分经济条件好的、有能力的人家都是请先生到家里教学,也叫“私塾”。在姥爷快十岁那年,他母亲做佣人的那家人家,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这个家庭生活很殷实,不但有一个药铺、一个茶叶店和一个粮站,还有十几亩的耕地,为了让自己唯一的儿子将来更有作为,并能继承家业,使其能够发扬光大。专门请来了当地比较知名的家庭教师李先生(那时候叫教书先生),可主人对孩子因为太溺爱,促使其不思进取,尽情享受优越的生活条件,在家里面不好好学习,只是贪玩,学了几年一直没有什么长进,家长花了不少的钱和精力,都无济于事,正在发愁的时候,教书先生说了在其他人家里教书过程中也遇到过类似问题,要解决这些矛盾只能找一个和他儿子年龄相彷的孩子来陪读,有伙伴、有了比较可能会促使孩子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于是,就让年龄相仿的姥爷不用花钱去陪读,中午还管一顿饭,过年还有个红包,于是他就非常高兴地来到这个家里开始做陪读生。
由于是机会难得的缘故,加上家长千叮咛、万嘱咐的教育他一定要好好读书,不仅自己学到了文化知识,并能带动主人家的孩子,也为了报答主人的恩情。所以姥爷处处小心谨慎,有种低人一等的感觉,还抽时间帮助他们家里干力所能及的活。在学习方面更是很努力,很快就得到了老师的夸奖,启发了主人家孩子学习的兴趣,两个人除学习外,还经常在一块玩耍、聊天、谈心等,并交成了好朋友,后来建立了像兄弟般的情谊,也得到了主人全家和父母的喜爱和赞扬,从此他儿子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宋朝诗人赵恒曾写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虽然已经听腻了,但是能利用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
在经过几年的学习之后,姥爷的学习成绩优异,然后考取了江西景德镇的陶瓷专科学校,开始专攻中国陶瓷的生产和研究,毕业后在景德镇陶瓷有限公司工作,后来由于肯钻研技术,业务能力不断提高,还被评为专业工程师。而他的同学(主人家的孩子)由于从小娇生惯养,学习不愿吃苦,结果考了几次学校都落榜了。只好在家里开的几个商铺学习经商,他父亲因年龄较大,把所有生意往来全部交给他经营,因为他怕吃苦,不刻苦学习管理和经营,又不努力学习赚钱的本领,结果各个商铺连年亏损,待他父亲去世以后,再没人指点因经营不善而自暴自弃,无心也无能力继续经营下去了,便放任自流。开始每日喝酒、赌博、抽大烟等,坐吃山空,最后将所有家产败了个精光,生活水平急剧下降,接近流落街头的景况。这时姥爷得知他的情况后,用自己的工资经常接济他,以后他为了自己的颜面不再连累姥爷,改变了自己的住址,因为联系不上他,所以中断了关系,后来听说他因长期生活困难,恶习不改而懊悔一生,才40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在全国解放以后,姥爷因为在陶瓷行业的技艺小有名气,山东省的许多家庭式的陶瓷小作坊进行公司合营,要建设大型的现代陶瓷企业,为了加强本地区陶瓷产业的整体发展,特聘他来指导、帮助工作,他后来帮助博山陶瓷厂建成了燧道窑,建设了山东耐火材料厂的窑炉车间,并建起了淄博瓷厂和创建了淄博硅酸盐研究所等许多陶瓷行业的发展和创新研制,为淄博乃至山东地区的陶瓷行业进一步发展做出了积极地贡献,并被选拔为市政协委员。他因为长期从事陶瓷工艺的研究和生产,经常在瓷窑前观察炉火是否均匀、燃烧是否充分、火侯是否达到最佳状态,常在几千度的高温窑炉旁边工作,眼睛长时间盯着炉火,眼睛过度疲劳而且出现眼疾,导致双目失明,在当时医疗条件不够先进的情况下,治疗了很久也无济于事,只能提前几年病退,直到退休后还经常看到有些陶瓷企业遇到技术问题找他咨询,他凭借着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都给予圆满的答复,得到了很多企业的赞誉。
记得有一次我正好在他家里,碰到淄博瓷厂的一个领导带着两个技术人员到他家里去,是代表厂领导进行慰问,同时也提到了生产中岀现为问题,当时我听到的是:请问工程师我们最近烧出来的瓷器,怎么总是有很多裂开的,有的甚至直接碎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听到他老人家讲了从选材、配比等方面的问题,说了很长时间的工艺流程和原理,当时我年龄太小也听太明白,只记得他最后说:陶瓷坯子做好后要放在不见强光的地方凉干后再描线、贴花等,然后再放进窑炉里烧制,开始用较低的温度,烧至几成后再加热到多少温度,最后达到什么温度,烧好以后等着温度下降到多少度再开窑取出来。因为他对陶瓷业的热爱并有很强的责任心和担当意识,又长期在淄博工作,对这里的人文、环境都很熟悉,况且,那时候的通讯很不发达,还有很多技术方面的问题需要经常及时地要进行指导,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所以他也就在淄博落户了。由此可见家庭贫寒的孩子不一定不出人才,生活富裕的孩子也不一定能有出息,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梅香缘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往事如烟,过去的事情只能作为一个故事而记录下来。此类事例在历史的洪流中举不胜举,特别是现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又面临着严峻的各种挑战,更应该重视起来。人生就是在不断地磨砺中成长起来的,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不想吃苦就将一事无成,所以,在以往的生活中,要把握机会,挑战自我,努力奋斗,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向着自己人生的正确方向和目标不断前进,完善自我的价值追求,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好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