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国强的头像

孙国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14
分享

难忘那段往事

兵团的伙房虽然不是直接的生产经营活动单位,但它可是战友们补充体力和能量的地方,它的作用和功效不可估量,没有它战友的健康得不到保障,没有它全连的生产任务不能顺利完成,没有它全连的生活环境不可想象,因此,伙房的功劳值得称赞和留恋,它也是连队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它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永远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深刻印象。我虽然没有赶上伙房和兵团的建立,但却经历了伙房的发展、撤并与兵团的撤销、改制,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时刻在脑海中浮现。

当时我担任上士兼司务长,怎么样抓好伙房的管理,起着重要作用。但是 随着兵团的撤消,一批批的战友踏上了上学、参军、招工......的大潮中,而我们留下来的人迎来了改革、撤并的严峻形势。当时呈现出一片凄凉、死气沉沉的状况,再也没有那生机勃勃、热火朝天的景象。

我们一连原来有接近200多人,剩下的人加上二连并入的一共才六、七十人。当时说留下的人不可能再走了,要求扎根,建设好农场。由于人少维持正常的生产管理都很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对以后的人生有很多感想,产生了很多想不通,怎么能安心呢?面对残酷的现实,对以后的前途和命运充满迷茫和困惑,情绪低落、逐渐形成了人心涣散、纪律松懈、无视规章、自由散漫、我行我素的局面。造成了管理混乱,严重亏损现象。

形势严峻促使思想观念发生变化。迫使伙房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使其不能正常运转,由原来的供给制变成了相对的像小饭店一样的经营模式,开始是发饭菜票,用不了的可以退,到后来是自愿买饭菜票了,然后每人根据需要去食堂买饭、菜票买饭,因为就歺时间不定,很多人也不一定去伙房吃饭,做饭的时间和数量不好掌控,这就难为食堂了。不同原来的统一时间出工,集中时间就餐,主动权在食堂,做什么饭吃什么饭,没有别的选择。

烹饪技术的提高是一个重要因素。伙食要求越来越高,炊事员又没经过好的培训,技术有限,加上食材限制,大锅做不出小炒的味道,刚开始买饭菜票时还有人买,食堂做饭因为开饭时间和数量不好把握,质量保证不了,买饭很自由,食堂做多了没人买,做少了有时还不够,引发很多矛盾。

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导致伙房的问题凸显。当时因为要面临和老职工一样,要有在农场生活一辈子的顾虑。逐渐没多少人买饭、菜票去食堂买饭了。一是有的巳谈恋爱,俩人在一起凑着做饭,二是没谈恋爱的几乎几个人凑在一起,合伙用煤油炉开灶自己想吃什么做什么,三是中队领导不重视,他们都有家不在食堂吃饭,也不太了解情况,促使伙房渐渐沉沦下去。

成本制约也是重要的原因,原来的管理模式是:每人每月扣12元生活费缴到伙房,有司务长设账统一管理,肉、蛋、菜基本不用花钱去买,由连里自己的饲养班和菜园班共同供应,伙房的开销主要是买粮食、烧火做饭用的煤炭、调料、鱼类等资源,所以,每月的全部费用较低,还有结余。但随着人员的减少,菜园班没有了,饲养班由于缺乏人手,养的猪也不上膘了,后来也没有猪和鸡蛋的供应了等原因,所有菜、蛋、肉等要全部到集市采购,加大了成本。有一次买了两吨煤炭,十几天就让职工家属晚上偷着用去了近一半,队长、书记怕得罪人,睁一眼闭一眼,还有难以控制的跑、冒、滴、漏事情太多,加大了伙。在食房的管理难度,就餐的人数不定而且很少,导致食堂浪费挺大、维持艰难、遥遥欲坠,致使难以维续正常运行,如果象饭店一样按成本计算的方式,价格肯定很高,就更没人就餐了。

难以为继,最后的归属。领导根据实际情况把一中队和分场食堂合并了,撤销一中队食堂,所有面粉、调料等并到分场伙房,剩余的处理给老职工家属,通过精打细算,幸好没出现亏损,我将所有账目处理完后交到总场财务股,伙房内的所有炊具、物品封存、大门加锁、贴封条,算是一连伙房的最后结局,这是当时形势的变化导致的结果,也是撤并后每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悠关的时刻所导致的,当时的心情真是无味杂陈,痛心疾首!

伙房撤并后,我调到分场(营部)机务队开东方红54履带式拖拉机,几个月后开始驾驶28胶轮拖拉机至最后一批撒离农场。在刚到机务队时,由于离我们伙房挺近,所以,经常到原来的伙房外面遛哒,因为对我们的伙房感情很深,看着那曾经为战友们补充能量和提供生活服务的伙房,当初那红红火火的场面,那挑灯夜战、生机勃勃的景象都化为乌有。正是因为这样,当时为我们的伙房撤并甚至夜不能寐,很长时间才调整过来,由此看来留恋之情难以言表。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