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汪佳讯的头像

汪佳讯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1/22
分享

期待兔肉

   在新鲜事物面前,无论是谁恐怕都会有一种迫不及待要去尝试的念想吧。在得到不知是否会使自己满意的结果前,人人都应该会充满期待吧。若实现的结果符合预期,也许会加强这种期待的喜悦感,但是,若实现的结果平平淡淡或与期待相去甚远,多数人心里也许会感到失望和略有不满。不过,我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体验。

   我大约六七岁起就在农村生活了,因此,对于鸡鸭鹅一类的家禽司空见惯,也对他们的肉感分外熟悉。逢年过节,农村人总喜欢杀鸡宰鹅以庆祝,也算是满足孩子们对肉的食欲。在农村生活许久,各类家禽被吃的不计其数,其味道也千古不变,以至于近年来有些口腻。面对餐桌上的禽肉,我再也没有最初的冲动和渴望,相反地,我开始期待其他未吃过的禽类的肉。

   比如,兔肉。家里不知什么时候养起了兔子,一天放学归来,突然发现家里的笼子里多了一公一母两只大兔子——其实它们已经产下一窝兔崽,被在用废弃衣服包裹的严严实的纸箱里悉心照料。两只大兔子并不怎么可爱,身上毛糟糟的,发色黯淡,在笼子里安静地吃着草,见人来撒腿就跑,从笼子一端迅速地逃到笼子的另一端,双眼还不时警惕地盯着你,生怕你还会过来。反而是刚生下来的小兔更符合教科书中给人留下的印象,虽然兔眼不是红彤彤的(可能是品种不同),但肉嘟嘟、毛茸茸煞是可爱。表妹们很喜欢照顾小兔,给它们喂奶,晒日光浴,几乎无微不至,也许就是小兔的可爱使然吧。

  就这样养着,渐渐地小兔长大,新小兔又来。不得不说兔子的繁殖力确实令人可畏,几近一月一胎,结果家里大人不得不把两只大兔拆开,让它们分居。

   当好不容易卖掉一窝小兔后(主要是卖给那些喜欢兔子可爱的小孩子)——养兔子当然不是用作娱乐和观赏,更多的还是追求利润——家里还剩下九只兔子(两只大兔除外)。由于恰逢秋收,家里顾不上卖这些兔子,于是当兔子一天天长大而渐失让小孩子喜欢不已的可爱时,家里最终一致同意留下几只养大吃肉。

   我对吃兔肉的期待就来源于此。夏去秋来,我成功考上大学,第一次远离家乡去异地生活。虽然近三个月来都在学校未曾抽空回家一趟,但我对兔肉的期待从未忘记,在每次通话中我都会问姥姥兔子长得怎么样了,以满足自己期待的遐想。

  终于迎来了放假那天——这是姥姥和我约定的吃兔肉的日子。几经辗转,我背着包,拎着行李箱,像个漂泊的浪子一样回到了家。当我放好东西后,便去看念念不忘的兔子——仅剩下了三只,其余的听姥姥说都被卖了,这三只留着等我回来吃肉。

   终于等到了那一天,终于等到了那一刻,当白茫茫的热气在餐桌上袅袅升起,当我闻到金黄色的兔肉泛起的香味,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也不管是否烫嘴就放进口里细细咀嚼品尝——

   咦,怎么不是期待中的味道呢?这味道分明和鸡肉差不多!

   我原本期待美满的心情一下子冷淡了,我感觉自己受了欺骗。羊肉有浓烈的羊膻味,牛肉也有一股特别的牛味,甚至家禽中的鸭肉也有明显的鸭味,为何兔肉没有一种区别于其他肉类的兔味呢?我又连吃了几块,希望刚才是因为"思念成疾"所致,但事实上,后来吃的这几块兔肉和第一块味道几乎一样。

   最初的期待有多强烈,现实的反差就有多强烈。虽然我的期待没有得到满足,但兔肉相较于鸡肉更细嫩爽口,也算满足了我的好奇和胃口。其实,期待的过程一定是美好的,因为它给了我们一种希望,让我们无论在顺境中还是在逆境中都有一份牵挂和不屈的信念力量,至少在揭开结果之前是如此。当期待被实现,无论是否匹配我们之前的臆想,我们是否确确实实得到了一个答案?——一个我们日夜思念不休的答案,但我们有人就会愤怒,把原先的一切美好转化为一腔怒气,硬生生地破坏了长久以来的期待。其实从某个角度而言,期待总是会因大脑的主观和兴奋而得到超现实的加强,这就注定了一部分人的失望和愤怒。但是,当褪去给期待多披上的那件外衣,我们所得到的难道不是我们最初所期待的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