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在抽屉里的忠告
“儿子,(:) 在外打平(拼),不同家里,要照硕(顾)好自己,今年的雨水多,收成好,家里司(饲)养的鸡、兔子和猎(猪)都很肚(壮),兔子生了好几卧(窝),又能变美(卖),过年了,什么时侯(候)回家,不要代(带)太多的东西,妈妈背(备)好的鸡肉,兔肉,猎(猪)肉,都是自家产的,香着呢,也安全。乡里冷,给两(俩)娃穿暧(暖)些,豆豆把作业和书代(带)上,同同(桐桐)不用代(带)玩具,我给他作(做)了好几件玩具。”
……
镇上的邮局,被时代的车轮碾压成砂粒,无情的风和雨将砂粒变作尘埃,飘到看不见的地方。父亲的信,只好锁在抽屉里,没有穿衣裳,赤裸裸的,发黄的皮肤,静静地闻着木香充饥,紧紧地抱着漆黑取暖。
直到这次意外,才被我读到。
读着这封父亲写给我的、未能寄出的信,一种思绪,涌上心头,越来越乱,越来越浓,乱得打成死结,浓得已经凝固,我心底的文字,不自量力,在白纸上摆开阵势,不服输,解拆这死结,融化这凝固。
父亲写给我的这封信,尽管有很多白字,错别字,认真依旧,工整依然,点画间,充满了温度,仿佛是,父亲对我的思念和牵挂,又好似,父亲对这个家的爱与责任。
数字化的时代,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键盘的快捷与高效,汉字的修改与功能,让我们忘却了手写汉字的美丽。
父亲写给我的这封信,像一条带刺的皮鞭,抽打在我的灵魂,无影的血腥味,让我对手写汉字,有了从未有过的敬重和责任。
渐渐地,我怕,我的孩子写不出一副春联,我怕,我的孩子读不懂这封书信,我更怕,某一天,我忘却了手写某些汉字,我更怕,某一天,我不会手写自己的名字。
父亲写给我的这封信,还有父亲藏在字里行间的忠告:“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手写汉字永远值得我们珍惜,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