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纪强
人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包括写文章、为人处世,“老”字里的多重内涵也是值得去研究的。虽然我没有字斟句酌的本事,写文章,从一个字眼中,也能看到正能量。也能看到人性的优点。老,一个字里有春秋啊。
对某人称老大多是多重尊称,比如说:对巴金称‘巴老’,对季羡林称‘季老’,对钱学森称‘钱老’,尊敬人的称呼几乎无人会计较的。而老态龙钟者心态却年轻如生龙活虎年龄的人比比皆是,那对‘老’字是听了不舒服的。而有些人却浑身没有几两肉,却喜欢人家呼之为‘老’,这老也就名不副实了。
昨日出席某领导姑娘的婚宴,这姑娘也接近而立了,正好有个贺喜的孕妇也就24岁,这新娘不失时机的尊称一句‘阿姨’,让人好笑。而东北人或是南方有些省份对最小的长辈的尊称是‘老’,比如说:老舅、老叔、老姨。这地方特色拿到礼仪之邦山东就差了辈了,倘若当山东人的面喊自己的小姑为‘老姑’,那就让人不舒服。
东北人的‘老’,言下之意是‘小’,‘老姑’顾名思义指的是父亲最小的妹妹,当然是父亲同辈中的最小的角。山东人就犯迷惑,倘若父亲兄弟姐妹不止一个,山东人习惯的是男子排行,女子另外排行,无论比父亲大还是小,比如说有三个姑,即使父亲是最小的。那三姑名之曰“小姑“,而东北人、湖北人就喊‘老姑”。老姑之说,是否是老生子闺女,我想八九不离十吧。
倘若把东北人、湖北人的逻辑套到山东人的辈份上就差了。山东人称的“老”是指比父辈高的辈。比如说:东北人喊小姑为“老姑”,倘若当山东人的面就会错了意。山东人的“老姑”,指的是父亲的姑,也就是自己的姑奶奶。而老叔这样的称呼山东人是少之又少的,反不如小叔来的顺当。
差了辈,老舅就更差了十万八千里。舅自然是与母亲同辈的,可以是母亲的兄弟,可以是堂、叔兄弟也可以是一个家族的同辈,也可以是同姓的一个村的。而奶奶的兄弟之论辈份,可以叫老舅,也可以叫表爷爷之类。老舅光从字面上是难以区分出是奶奶娘家的人,还是母亲家族的长辈。反正三代之外的血亲以外的‘老舅‘,如何区分就犯惦量了。
而老爸、老爹、老妈这样的称呼是差不了辈的,还有一个就是老儿子,也就是老生子。我想,‘老公‘这样的称呼在山东兴起,也就是20年的事。祖祖辈辈习惯了’老婆‘的称呼,而在我童年时代,却不这样称呼,却呼为“家里的、屋里、谁个’。中国习惯配对,这称呼也蛮匹配的,‘老公’配‘老婆’,传统观念上的称呼却是‘老头’、‘老婆’,秤竿秤砣。
农村人对不讲理的人名之曰“老混理头“,不讲理与死搅蛮缠叫”老五混头“,那就更厉害了。那是农村里极端霸道人物的代表。当然‘老师’之称呼很普遍,而这”师“是否”老“就不一定了。一个师范毕业的登讲台的初出茅庐的黄毛丫头,喊之”老师“她绝对不忌讳这”老“,倘若叫她”老姐“她肯定横眉冷竖了。女人最厌恶人对她说‘老’,不过也有例外。当了母亲的女人无论年龄大小,对这”老妈“、”老娘“的称呼却很受用。
对老年人说‘老当益壮‘,人家很高兴,说个“老前辈“,也很舒服。倘若说”老大自居“、”老调重弹“、”老气横秋“之类,无论谁听到,就不舒服了。说到底,人是又害怕‘老’,但虚名还是要的。
我还不到四十岁,算是班组里的‘老人’了。班组人称我为“老王”,有的叫“老王头”,我这还没有到老态龙钟的岁数的人,更有甚者喊我“老叔”。再过几年,我想有人该喊“大爷”了,我想千万别说“老大爷”。还有就是东北人喊自己的爷爷叫‘爷’(二声),倘若被山东人听见,就百思不得其解了,倘若是一声还勉强,顾名思义“爷”是父亲的兄长。你说,将自己的大爷与爷爷混为一谈,也啼笑皆非。
“老”字里的多重内涵,是褒是贬,那就多了去了。
一字之师,魅力无穷,中华文明让你学之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