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依——快下来——工人要抽水捉青蛙啦!”
星期六早上八点左右,易依还在睡梦中。这时,她突然听见楼下有人在大声叫她。
她一骨碌爬起来,从飘窗往下一看,是岳越正拿手掌在嘴巴前做成一个喇叭筒,冲着自己家的窗户使劲地喊呢。
“怎么回事?岳越——”易依问。
岳越重复了一遍。
“啊?!工人要抽水捉青蛙!这可不行。”易依对妈妈说完就快速穿好衣服,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下楼。
一见着岳越,易依就拽起她的手,冲向小区的人工湖。
两个工人正在忙,一个把水管的一头探入湖水中,另一头放进花园里;另一个工人正在用一个大笊篱一下接一下地捞着。
“叔叔,为什么要捉青蛙呢?”易依问其中一个工人。
“五号楼的李大爷投诉了,说青蛙晚上叫得太吵,他睡不着觉。”工人回答。
“那……你们打算捉住青蛙后怎么处理呢?”易依又问。
“装进塑料袋,扔进垃圾桶。青蛙是两栖动物,离开水也能活,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问题,我们没有时间送青蛙回小河。”工人继续干活,头也不抬地回答了易依。
“那样的话,青蛙就会死的。叔叔,能不能捉住青蛙后交给我们呢?”易依恳求地说。
“这湖里本来就没有青蛙,肯定是哪个淘气鬼从外面捉了蝌蚪,把它们放进湖里了。现在长大了,白天黑夜叫个不停。捉住后交给你们,你们要是又放进湖里呢?”工人有点生气地说。
“这……”易依说不出话来,冲岳越吐了下舌头。
叔叔说的没错,当这几只青蛙和它们的小伙伴儿还是蝌蚪的时候,易依和岳越就去附近的小河边,花了整整一下午时间才把它们打捞上来。她们想观察记录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在科学课上向老师和全班同学展示。
可是,打捞上来的蝌蚪里面既有青蛙蝌蚪,也有蟾蜍蝌蚪。它们友好地戏玩在一起,你贴着我,我黏着你,一副难舍难分的样子。
易依和岳越一直害怕蟾蜍的模样,她们就事先把青蛙蝌蚪与蟾蜍蝌蚪的区别牢牢地记在了脑子里:“青灰色、尾巴较长、身体略微呈圆形、喜欢单独行动或者小队行动。”的是青蛙蝌蚪,而“身体呈黑色、尾巴较短、体型接近椭圆形、喜欢密集成群朝同一方向游动。”的属于蟾蜍蝌蚪。
她们俩运用所掌握的知识,经过仔细地挑选,最后只留下了三只青蛙蝌蚪,把其他蝌蚪妥妥地放回了小河。
回家的路上,她们小心翼翼地拎着小水桶,生怕摔一跤,把小蝌蚪摔到地上。地上有小石子,蝌蚪的皮肤又嫩又滑,万一磕伤了呢?
她们查过资料,青蛙喜欢生活在有芦苇和浅滩的地方,阳光照耀的泥地也是青蛙的乐园。然而,她们家里的鱼缸只有水和少量水下植物,根本不符合青蛙的生存条件。她们讨论了好几回,最后一致认为小湖才是青蛙最理想的新家。
于是,小蝌蚪就在小湖安家了。易依和岳越还拿小铲子修了围堰,直径一米左右。对于三只小蝌蚪来说,这个小池塘算得上豪宅了。
从那天起,她们俩每天下午放学后都会去小池塘观察,还会定时投喂浮游生物。一有时间,她们就去小河打捞藻类和水蚤。她们知道想要蝌蚪如期变成青蛙,就得给蝌蚪吃营养食品。
除了保证蝌蚪的饮食以外,她们还天天巡查小池塘周围的卫生情况。清洁工叔叔清理过大块垃圾以后,她们就把遗漏的塑料瓶盖子、塑料吸管、牙签等捡拾起来,扔进垃圾桶。她俩认为如果水质优良,蝌蚪变成青蛙的路上就会更容易一些。
在她们的精心呵护下,三只蝌蚪身体变化明显,长势喜人。
但是第四十五天的时候,在蝌蚪尾巴的根部开始膨胀、后腿即将长出来的关键时刻,一只蝌蚪不明原因地死掉了。她们难过了好几天,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剩下的两只蝌蚪照顾好。
到了第五十天,两只蝌蚪开始发育出后腿。
第六十四天,蝌蚪们长出了前腿,有了青蛙的雏形。它们的尾巴也开始慢慢地退化,身体的颜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原来的黑色变成了淡棕色。再后来,背部渐渐地变成了绿色,还长出了漂亮的深色条纹,而它们的腹部却变成了干净的白色。
第八十天,两只蝌蚪的尾巴完全消失了,前腿短、后腿长,脚趾间的蹼伸缩自如。一句话,它们俩已经蜕变成真正的青蛙了。小池塘的空间已经无法满足它们的活动了,只轻轻一跳,它们就把整个湖区变成了自己的游乐场。
在周一的科学课上,易依和岳越自豪地分享了她们的观察日记,有文字,有图片,也有视频。教科学的文文老师高度赞扬了她们小组的实验过程,还说要在全年级推广她俩的成果,倡导所有同学向她俩学习。所以,易依和岳越这几天正沉浸在实验成功的快乐中。
可是现在,好不容易长大的青蛙又面临危险。想到这里,易依对岳越使了个眼色,说:“凑近点,说个事。”
岳越立即把耳朵递给易依。
“不能让青蛙落在工人的手里,我们得救它们。”易依压低了声音,说。
“怎么救呢?工人手里有大笊篱,我们回家取小抄网吗?” 岳越问。
“当然不是。我们先把青蛙赶上岸,让它们藏在草丛里,先帮它们躲过白天。等到了晚上,我们再想办法捉住它们,送它们回小河。”易依胸有成竹地说。
岳越会意地对易依竖起了大拇指。
于是,两个小伙伴向附近正在修剪园林的师傅要了两截树枝。她们有意留着小枝杈和树叶,然后,把树枝放进水里,奋力拖着围绕着湖周边奔跑。
易依还故作调皮地对工人说:“叔叔,我们俩帮你们赶青蛙呢。”
直到湖水被完全抽干,工人也没有捉住青蛙,他们失望地离开了。
夜幕降临了,易依拿起手电筒和小抄网就要出门。妈妈问:“易依,天已经黑了,你还要出门吗?”
易依一五一十地给妈妈讲了事情的原委。
“你们两个小孩晚上去捉青蛙,万一草坪有蛇呢?让爸爸跟你一起去吧。”易依妈妈说。
“大晚上的去捉青蛙?!怎么想得出来呢?!我明天还有一个重要的会议,还得准备呢。”易依爸爸一听就火了,气冲冲地说。
爸爸的话给易依当头泼了一盆凉水,她委屈得两眼闪着泪花,说:“爸爸,是我和岳越把蝌蚪放进小湖里的,还影响了李爷爷的休息。我们应该捉住青蛙,把它们送回小河,让李爷爷晚上睡个好觉。”
听了易依的解释,爸爸觉得自己的态度有些简单粗暴了。他拉着易依的手,笑着说:“好闺女,爸爸刚才不该那样说,做人就得有担当,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到底。爸爸这就陪你去捉青蛙。我们穿上雨靴吧,以防草里边有蛇。”
易依立刻换上雨靴,欢快地拉起爸爸的手,蹦蹦跳跳地出了门。一到小湖边上,爸爸就手持小抄网,一丛草一丛草地搜索起来,易依则拿着手电筒为爸爸照明。
不大一会儿,岳越的爸爸妈妈也来了。两家人排成一排,慢步向前搜寻。在楼下乘凉的居民知道易依和岳越的想法后,也自发地带着孩子加入了捉青蛙的行动。这是一次既教育孩子保护动物、又培养孩子尊重老人的机会,哪位家长会错过呢?李大爷是孤寡老人,全小区的居民都乐意帮助他。
夜深了,易依和岳越都困得睁不开眼睛了,可她们谁也不愿意放弃。有的小小孩想睡觉了,他们的家长不得已才带着他们回家了,毕竟时间太晚了。
易依揉了揉眼睛,说:“爸爸,工人叔叔说明天要给草丛打杀虫药。杀虫药一打,青蛙们就彻底活不成了。”
“闺女,爸爸陪你再找找。”爸爸安慰易依,说。
快零点的时候,他们已经把小湖边上的草坪全部找遍了,还是没有青蛙的踪影。
易依知道爸爸已经十分疲惫了。爸爸白天在公司要处理很多业务,明天还要开会,她猜想爸爸也想回家休息了。
就在易依犹豫着要不要劝爸爸回家的时候,忽然间,有个小东西从她的脚面爬过去了,“滋溜”一下,一闪而过。她失声喊道:“哎呀!什么东西从我脚上爬过去了?!”
易依爸爸慌忙接过手电筒,凑近了一照,一条细小的竹叶青蛇正扭曲着身体向前爬去了。
“爸爸,竹叶青蛇最喜欢吃青蛙了,说明青蛙就在附近呢。”易依开心地对爸爸说。
“可是,我们已经找了几个小时了,根本没见着青蛙的影子。要么,我们回家吧,爸爸明天还有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会议呢。”爸爸说。
“是啊,我们回家吧。太晚了,我明天也要上班。你明天还要上学呢。”易依妈妈也想放弃。
“呱——呱——呱——”突然,易依听见隐约的蛙鸣,好像青蛙听见了他们的对话,担心他们要离开似的。她欣喜若狂地说:“你们听,好像有青蛙的叫声。”
“是青蛙在叫呢!” 岳越也兴奋地说。
“呱——呱——呱”青蛙又清脆、响亮地叫了几声,就像要证实孩子们的判断一样。
“好像在湖里呢。”易依大声说。
“对,声音是从湖里传来的。” 岳越附和着易依的判断。
一行人三步并作两步,迅速向湖边挺进。可是,他们刚一到湖边,所有人立即傻眼了,停在原地踟蹰不前。
在昏暗路灯的照耀下,湖泥反射出阴森森、冷飕飕的微光。这种光亮让易依和岳越的爸爸妈妈都犹豫起来。
“爸爸……”易依看出来大人们的迟疑,她满怀期待地望着爸爸,嘟嘴撒娇地说。
“闺女,我下去找青蛙,你和妈妈站在岸边,用手机给我打着点光。” 易依原以为爸爸会再次提出放弃,没想到,爸爸这一刻却出奇地坚决。
“爸爸,我陪你一起去。”易依说着就要往湖泥里伸脚。
“看样子湖泥不浅呢,你要是下去了,爸爸是照顾你呢还是找青蛙呢?乖乖的和你妈妈在岸边候着,等爸爸的好消息,好吗?”爸爸疼爱地看着易依,说。
“我和你去找青蛙吧,岳越和她妈妈在岸边等。”岳越的爸爸话音未落就果断地踩进了湖泥。
又湿又滑的湖泥没过了两位爸爸的腿肚子,他们踉踉跄跄地边走边找寻青蛙。
易依爸爸还模仿着青蛙的叫声:“呱——呱——呱——”
“呱——呱——呱——”青蛙似乎在有意回应他们,又响亮地叫了几声。
“爸爸,声音是从那两块大石头下传来的。”易依对爸爸喊。
“爸爸,往大石头那里走——”岳越也对爸爸喊。
两位爸爸转身对女儿做了OK手势,打着手电筒,蹑手蹑脚地接近了大石头。
忽然,易依爸爸的手电筒照见了一双又大又圆的眼睛。一只青蛙一动不动地趴在那里,惊恐地看着站在它面前的两个人。
易依爸爸立即示意岳越爸爸不要出声,又回头对岸边做了个停止喧哗的手势。
“啪——”一声,易依爸爸手中的抄网又稳又准地扣了下去,干脆利索,正中目标,一只青蛙被成功地收入抄网中。
岳越爸爸赶紧揭开随身带来的小桶盖子,易依爸爸将网口对住小桶,青蛙就十分配合地爬进了小桶,好像它非常确定小桶里边的安全性。
两位爸爸乘胜前进,在不远处的另一块石头下面,顺利找到了第二只青蛙。爸爸们高兴得跟孩子似的,对岸边等待的家人们比划着V手势。
易依和岳越高兴得跳了起来,互相击掌庆祝胜利。
当两位爸爸艰难地回到岸边时,易依和岳越看见他们的裤子上全是污泥,T恤衫上也溅了不少泥巴点。
易依感激地望着爸爸,说:“爸爸,要么,我明天再和岳越把青蛙送回小河吧?太晚了,你明天还要上班呢。”
“从现在到你们明天下午放学回家,时间太长了,青蛙在小桶里边可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不如我们现在就送它们回家吧,你们俩困不困呢?”易依爸爸问两个孩子。
“不困。”
易依和岳越齐声回答。
两家人连夜把青蛙送回了小河。回家路上,易依爸爸和岳越爸爸因为夜风湿凉直打喷嚏。可是,他们谁都没有抱怨一句。易依知道他们打喷嚏的原因是穿着被污泥浸湿的裤子。她敬佩地看了看爸爸,小手乖巧地把爸爸握得更紧了。
第二天上午,易依和岳越在班主任的课堂上都睡着了,更别说其它课堂。班主任高老师教语文,她问明缘由后,不但没有批评她们,还鼓励她俩把救援青蛙的过程写出来,以便在全班推广爱护动物的理念。
两天后,易依和岳越的《捉蛙放生记》在全班同学面前受到高老师的大力赞扬,高老师还把她俩的作文推荐给政教处。政教处韩主任看后非常满意,她让干事把作文贴在学校宣传栏里,还专门制作了精美醒目的大标语:保护动物,从小做起。
易依和岳越的作文引来众多老师和同学的围观,大家纷纷称赞易依、岳越及家人为了救助青蛙所付出的努力。
可是,校长却把韩主任和高老师叫到办公室,严肃地批评了她们。
原来,校长路过宣传栏时,见那么多人在欣赏这篇作文,她也停下匆忙的脚步,仔细把全文看了一遍,还特地看了高老师的评语:“小小年纪,大大爱心!为了救助两只青蛙,不怕吃苦受累,值得其他同学学习!”
校长陷入了沉思,她一边摇头一边往自己办公室走去。一到办公室,她就拨通了韩主任的电话,让韩主任通知班主任,一起到办公室谈谈这件事。
高老师接到韩主任的电话后,满心欢喜地走进校长办公室,她以为校长要当面表扬她的学生,毕竟整个救援过程很感人。可她刚一踏进校长的办公室,就感觉气氛有些异样。
韩主任已经坐在那里了,脸上没有一丝高兴劲儿。
“校长好!您叫我来是……”高老师礼貌地问。
“高老师请坐!你班里两个学生救助青蛙的事迹挺感人,她们的作文也写得不错。”校长微微笑了一下,说。
“谢谢校长夸奖。”高老师回应的时候,心里的不安加重了。领导批评下属前一般都先肯定一下对方的优点,这个习惯她知道。
“两个小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敢负责、有担当,作文中也把救助过程写得详实感人。但是,你们忽略了事件的起因与她们俩的错误,只表扬不批评,对她们俩和其他学生造成误导。”
果不其然,校长直奔谈话主题。高老师虽有心里准备,可没有想到校长的措辞竟然这样严厉。
“第一、从幼儿园起,不论老师还是家长,都在教育孩子青蛙和蟾蜍是有益动物,这两个学生为什么还要打捞蝌蚪呢?在作文中,她们说是为了观察发育过程,把观察结果在科学课上分享给老师和同学。这可能源于她们对科学观察的兴趣,也可能是为了获得老师同学的夸奖。不论出于哪种目的,难道不知道蝌蚪离开原来的生长环境,就会有生命危险吗?你们还提倡所有学生向她们俩学习,如果孩子们都这样做了,将会有多少蝌蚪无法变成青蛙与蟾蜍呢?”
校长的反问如醍醐灌顶,韩主任和高老师都惭愧地低下了头。
“第二、我们再三强调学生人身安全,学校到处都立着警示牌,告诫学生不要去附近的河流与水库戏水、游泳!她们俩却用了整整一下午时间在河边捕捞蝌蚪,后来还去打捞了藻类和水蚤。万一遇到危险,敢设想一下后果吗?”校长没有停顿,接着说。
“第三、蛙鸣打扰了居民的休息,是不是造成了精神损失呢?小区物管处花费人力财力抽水捉青蛙,是不是一笔经济损失呢?综上所述,这两个学生应该先写一份检讨书,深刻反省捕捞蝌蚪的错误行为。再写两封道歉信,分别向李大爷和物管处真诚道歉并赔偿损失,还要保证以后不会再犯此类错误。”
校长的几个反问好似连珠炮,韩主任和高老师深深感到自己的狭隘,自己只关注了救援青蛙的过程与结果,却没有帮助学生认识到她们在这个事件中的错误。
告别校长的时候,高老师保证一定做好两个孩子的思想工作,引导她们充分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尽快与孩子家长联系,促成道歉和赔偿事宜顺利进行。
当易依妈妈接到高老师电话的时候,她并没有立刻接受校长提出的三点看法。不就是捉了三只小蝌蚪吗?不就是中途死了一只吗?剩下的两只青蛙已经送回小河里了。李大爷和物管处并没有索要赔偿,学校为什么还要小题大做呢?
那天晚上,易依爸爸一进门,易依妈妈就把不满情绪倾倒给了他。
易依爸爸听完后,略微思考了一下,说:“校长说得对,是咱们没有想到这几层。虽然我们也救助了剩下的那两只青蛙,但是,死了一只蝌蚪是事实,影响了李大爷的休息也是事实,害得物管处出钱出人捉青蛙也是事实。为了让孩子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你明天带孩子去李大爷家道歉,买一些慰问品。别说易依打扰了李大爷,即便没有这件事,我们也应该关心孤寡老人,给孩子做榜样。物管处那里,你带孩子去诚恳道歉。至于赔偿的事,咱们服从决定,咱们得引导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到底。”
爸爸的话让妈妈的脸“唰”一下变红了。是啊,校长指出的三点中,哪一点不属实呢?是自己考虑不周,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第二天下午放学后,易依妈妈领着易依,岳越妈妈领着岳越,她们一起敲响了李大爷的家门。李大爷再三推让后,才勉强收下了慰问品。
小区物管处的领导对两位妈妈亲自带着孩子登门认错非常感动,当场拍板不做经济处罚,还要提倡全小区的孩子向易依和岳越学习,做诚实守信、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小居民。
注:此文原创未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