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坛,银杏叶子又黄了。
我站在史铁生老师曾经凝望过的同一片天空下,凝视着金黄的叶子,像一个个小扇子在秋风中簌簌而落。古老的皇家园林,在时光的长河里静静伫立了495年,它接受过历代帝王的祭祀和礼拜,聆听过文人墨客的吟咏和歌颂,也抚慰洗涤过无数伤痕累累的灵魂。
史铁生,这位在轮椅上思考生命存在意义的作家,用细腻的笔触,将地坛永远地定格在中国文学顶峰的高地上。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重读《我与地坛》,我恍若推开了一扇通往灵魂深处的门。那些极富有温度的文字,像一把精巧的钥匙,轻轻转动,就打开了一个被现代生活层层包裹的心灵。地坛之于史铁生,不仅是一个物理维度空间,更是一个精神的故乡。在这个皇家园林里,他完成了与自我、与命运、与生命的深度对话和思考。
在史地生的笔下,地坛的四季更迭,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生命韵律。春日里,他看见新的叶芽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感受到生命不屈不挠的向上力量;炎炎夏日,他聆听着蝉鸣和花语,体悟到生命的短暂与岁月的永恒;秋风肃杀,他凝视着一片片落叶,思考着生命里每一次的因果轮回;大雪纷飞,他用心触摸一朵朵雪花,领悟到生命的每一份纯净与美好。
这座古老的园子,像一面澄明的镜子,映射出生命的纯粹和本真。史铁生在这里看到的不仅是自然界春花秋实的变化,更是生命本质意义的体现。他在文中写道:"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这种宿命般的相遇,仿佛自有天意,让地坛成为了他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在地坛的温情怀抱里,史铁生完成了一次具有深刻意义的心理蜕变,完成对生命和命运的重新认知和架构。他不再将残疾和缺陷视为命运的不幸和诅咒,而是将地坛视为理解生命存在意义的一个独特视角,一个全新自我重新认知的维度空间。这种情感认知的转变和升华,让他笔下的地坛超越了单纯的景物描写和人文情怀,有血有肉,跃然纸上,成为了一个独立存在,富有哲思的灵魂空间。
史铁生在地坛的时光里,展开了对时间光影的深刻思考。他观察到,园中的古柏"愈见苍幽",而"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种自然的生长与衰败,让他看到了时间转换的奋进力量,生命勃发,那种生生不息的韧性。
在《我与地坛》的文字中,时间不是一个线性递进的概念,而是一个多维空间的存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间维度,在地坛的多维空间里交织纵横,构建了一个复杂的时间网络。史铁生在这里静心思考着生与死、存在与虚无、永恒与瞬间,这些生命和命运的终极话题,在他的文字里变得具体而生动。
史铁生在文中写道:"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他认为生是自已与苦难命运抗争的积极存在,死是顺其自然渐进法则的正常结束,这种对生存与死亡的豁达理解,源于他对时间维度的深刻认知和感悟。在地坛的时光里,史铁生学会了与时间的接近和对话,和命运的抗争与和解。
地坛的幽静存在,为史铁生提供了一个独处的思维空间。在这里,他不必面对外界的灼灼目光,流言蜚语。可以完全沉浸在自已对于生命存在的意义,命运因果轮回的深度思索中。这种孤独不是一种对于失意灵魂的惩罚,而是一些大自然的积极馈赠,让他能够直面内心深处呐喊的不屈声音。
在独处的时光里,史铁生完成了真正精神的觉醒。他意识到,真正的残疾不是生活中的不便,身体的缺陷,而是灵魂深处的自我封闭。地坛的自然孤独让他打开了自我禁锢的心扉,重新认知了生命存在的意义,那些更为广阔的积极性和可能性。
他在文中写道:"我在这园子里坐着,园神成年累月地对我说:孩子,这不是别的,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这种对命运抗争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只有在彻底的孤独中才能获得和感知。
写作对生活不幸的史铁生而言,不仅是一种心灵独白的表达方式,更是一种自我救赎的积极存在。在地坛包融万物,各种生命存在勃勃生机的启发下,他找到了用文字的温度和内涵对抗命运不公的全新方式。每一个文字,都是他对生命不屈的礼赞;每一段话语,都是他与命运打击的抗争和对话。
在《我与地坛》里,我们看到了史铁生富有温度的文字如何将肢体的残缺,灵魂的痛苦,转化为与命运积极抗争的不屈力量。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着地坛的各种景物与人和四季变幻,实际是在刻画自己在命运不公平的重击下,内心猝不及防,痛苦挣扎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这种用生命来书写文字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蜕变,灵魂治愈的重新塑造。
史铁生在文中写道:"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这种维物辩证的深度思考,体现了作家如何娴熟地运用文字,将生命的苦难和不幸,转化为灵魂思维的超然解脱和高度智慧。
地坛的景物,在史铁生的笔下获得了永恒存在的意义。那些银杏树、古柏、野草,都成为了生命力的积极象征。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方式,为这些寻常的景物赋予了不寻常的诗意和生命。
在《我与地坛》中,我们看到了生命如何通过艺术展现,获得永恒的存在。史铁生的文字,让地坛成为了一个永恒的精神符号。这个积极向上的符号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和束缚,持续深刻地影响和感动着后来无数的读者。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这种对永恒存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展现了生命最深刻的美学意义,和对自然万物变幻的深度理解。
站在地坛的银杏树下,我仿佛听到了史铁生的声音。他的文字,像春日的鸟鸣,积极而向上,像秋日的阳光,温暖而明亮。在当下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与地坛》给予我们的不仅是一份文学盛宴全身心的享受,更是一种生命意义的深度启示。
地坛依旧,时光流转。但有些事物永远不会改变:那就是人对于生命的敬畏和理解,对于命运变幻莫测的深度思索和感悟,对美的追求。史铁生用他的心路历程,灵魂的洗涤和升华,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时光的褶皱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诗意。
这或许就是《我与地坛》留给我们读者最宝贵的文学遗产:在喧嚣的环境里,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纯粹;在浮躁的时代中,坚守对于精神的全新理解,不懈追求;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寻找无限存在的意义,积极崭新的诠释和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