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一天,与往常一样,我吃过晚饭,躺在沙发上,看着电视。突然,电话铃响了……
劳累了一天,说实话,感觉有点疲乏。虽然电话机就放在门口的台子上,离我坐的地方也只有两米多远,但我还是懒得起来去接这个电话。偏巧妻子、孩子都不在,屋子里除了我,还是我。
打得真不是时候。我在心里埋怨着打电话的这个人。
电话铃依旧响个不停……
我慢腾腾地起来,又慢腾腾地往电话机旁走去。刚抓起话柄,对方已挂了。显然,对方觉得屋子里没人。
电话机上的来电显示坏了,看不出是谁打来的。
我抽身往回走。可没走两步,电话铃又响了起来。我急忙转身,拿起话柄:“喂!”
“喂!**,我前面打电话怎么没人接,你们干啥去了?我想这个时候你们应该在家的啊!”
是母亲打来的。她说得没错,现在是七点半,刚吃过晚饭,应该在家。
“我们出去转了转,他们两个还没有回来。”
我撒了个谎。我不想让母亲知道我下岗了,现在在干很苦很累的体力活,如果知道了,她会难过的。
“你们都好吧!小宝最近学习怎么样?”
老人就是老人,刚刚问过不到一个礼拜的事,她就“忘了”,她又要问。小宝是我的儿子,是她的宝贝孙子,现在上小学三年级。
“都挺好的!您们都好吧!”
与老人相比,我似乎显得很消极、很被动。母亲每次打过电话后,我都提醒自己,下一次我要先打,可不知多少个下一次过去了,我竟连一次都没有打。不是我忘记打,而是这个时间确实没法掌握,我觉得十天不长,母亲却认为六七天已经很长了。本来计划一个礼拜后打电话,母亲却在第五六天就打来了,计划五六天打电话,母亲却在三四天就打来了。
“我们也很好!你们什么时候能回来?我榨好了一桶油,回的时候你们带上。”
几乎每次都是这样,不是说宰了一只鸡,就是说杀了一只羊,好像家里有个聚宝盆,总有好吃的东西要你来拿。小到花园里种的菜,大到面、肉、油,自己从来舍不得吃。而且,每次都要我答应去取,她才“善罢甘休”。如果我不答应,她就会很生气,也很伤心;如果我答应了,而没有去取,那留下的东西就是放坏了,她也舍不得吃掉。
“油、面还都有。您们就自己吃吧!”
我不是存心惹母亲生气,一方面拿来的面、油确实还有,另一方面父母亲年事已高,确实苦不动庄稼了。作为子女,我非但没给父母什么回报,还反过来要这拿那,确实于心不忍。我也曾劝过他们,给他们算过一笔账,种庄稼其实一点不划算,可他们就是不听,说什么闲着也是闲着,种一点是一点。再说自己种的要比外面买得好吃、耐吃。
“好了,别哄我了!我什么都知道,你下岗了,手头比较紧张。我们现在还能苦动,能贴补一点是一点,你就别犟了!你若不来,我就叫你爹给送来。”
我还能说什么?说确确实实还有!不信你来看?她能相信吗?再说,有这个必要吗?这么远的路,来回花上三十多元钱,仅就为看一下有没有面、油?她不会相信,也不会来看的。即便来看,也肯定是带着油来的。
“还是我来取吧!”
我已别无选择。
挂了电话,我心里说不出的难过。
俗话说“三十而立”,而我都快四十岁的人了,却还要接受六十多岁父母亲的接济。虽然我下岗多年,蹦跶的不是那么太好,但最起码日子还能过得去,不至于靠父母过活。母亲可不这么看,她认为,孩子甭管你长到多大岁数,你依然是母亲的孩子,你依然是母亲的最爱。母亲关心孩子、爱孩子,这是天经地义的!是真理,是完完全全自愿的,是不求任何回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