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任朝政的头像

任朝政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20
分享

忆白姨

白姨走了。

挂断电话的瞬间,我僵立在原地,怎么也无法相信,这噩耗竟如此猝不及防地砸来。白姨,您真的就这样离开了吗?无数次,我在心底声嘶力竭地呼喊,可回应我的,只有死寂,还有那如潮水般无尽蔓延的哀伤。

“悼伤千山外,白云深几重;桂香陨红尘;珍逢待来生。”泪水不受控制地涌出,模糊了我的视线,我颤抖着双手,在手机备忘录里缓缓敲下这几行字。白桂珍,这三个字此时重若千钧,承载着我和白姨往昔的点点滴滴,还有那深入骨髓的悲痛。

这个七月,因为白姨的离去,变得暗沉无光,成了我心底一道最深的、难以愈合的伤口。秋爽,白姨的女儿,她发来的微信消息,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利刃,直直地扎进我的心里。“那天我上班,从美团订了窝窝头、毛豆和水果,想着第二天让妈妈尝尝,可她还是没等到。还好前几天给她买的半袖衫,她穿上了。唉,满心都是遗憾,到现在我都觉得妈妈还在,常常能看到她坐在那儿,微笑着看我。每天清晨,我总会从梦中惊醒,泪如雨下,却又不敢出声,怕吵醒爸爸,让他伤心。”“唉,不说了,一提起来,眼泪又止不住了。”读着这些文字,秋爽满脸泪痕、泣不成声的模样仿佛就在我眼前,那失去至亲的剧痛,像汹涌的潮水,将我彻底淹没。

黄昏,总是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惆怅。我独自走在街头,任由思绪四处飘荡,在记忆的深处找寻和白姨有关的每一个瞬间。那些曾经零碎的片段,此刻却无比清晰地浮现出来,我的心事,随着渐渐消逝的余晖,散落了一地,最后融入了深邃的夜空。在这样的黄昏里,又会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因为失去了生命中重要的人而肝肠寸断呢?

这些年,经历了太多突如其来的离别,每一次,都像是在心头狠狠地划下一道伤口,久久难以愈合。总想写些什么来纪念那些逝去的人,可每当提起笔,千头万绪,却又不知从何说起。白姨的音容笑貌,总是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浮现,那些零散的记忆,汇聚成了连绵的山河,即便我不去刻意回想,也早已深深地刻在了心底。

“记得4月份回承德,健康监测时我翻旧照片,翻拍了和你妈妈的合影,一直打算找机会去石家庄看她,没想到,这心愿再也无法实现了。”我在微信上回复秋爽,字里行间都是无奈与悔恨,那些错过的时光,成了我心中永远的遗憾。

今年4月27日,我从承德回绵阳,航班在石家庄中转。满心期待着能去探望白姨和王叔,却因为疫情防控的顾虑,最终还是放弃了。

我总以为,来日方长,却忘了,世事无常。有些错过,就是一生。

这些年,在生活的忙碌中,我好像渐渐失去了感知幸福与表达情感的能力。疫情还未消散,未来充满未知,忙碌与焦虑日复一日,不安和迷茫始终如影随形。

记得前些日子,我打过电话询问白姨的病情,王叔(白姨的丈夫王昆明,我在金矿时的老领导)说她每天离不开呼吸机,每天呆在屋里,哪也不敢去。

“看着你慢慢的走向人生尽头,我却无法挽留,只能每天陪你细说从头,把相处的每一个瞬间刻入脑海,留待自己将来慢慢的回味。”

王叔是一位标准的军人,站如松,行如风,声若洪钟。在金矿共事多年,我从来没有看到过王叔掉眼泪,可这次在电话里,王叔竟然痛哭失声“我把你白姨伺候走了......”,那是一个男人撕心裂肺的哭!

以下是王叔亲笔写下的悼词:

我的老伴白桂珍生于1952年3月13日,病逝于2022年7月22日。她于1969年下乡,71年被抽调到基层供销社工作,75年又被选调到公社做团委书记和妇女主任工作。1978年调峪耳崖金矿,曾先后工作在选厂、选矿厂、卫生所、档案室。

在档案室工作期间,为企业晋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曾获得过宽城县及承德地区档案系统先进个人,不仅如此,地方档案管理部门和河北黄金管理局还多次派出代表来到峪耳崖金矿档案室现场参观学习。

作为一名近50年党龄的老党员,她工作一直勤奋努力,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不管在什么岗位、什么环境下,都是脚踏实地,爱岗敬业,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

回顾她的一生,对同事善解人意,对朋友真心真情,对家人悉心照料,对亲人慷慨解囊。她的一生,是不断奋斗的一生,也是不断与各种疾病抗争的一生。她善良,从不给别人添麻烦;她坚强,从不诉苦抱怨;她忍耐,始终咬牙坚持。

她乐观,即使病魔缠身,依旧对生活充满希望;她有太多太多的优点,孝顺,正直,贤惠,聪明好学,谦虚谨慎,幽默风趣。

我们相识多年,相知相伴相爱,互相陪伴多年,但我还没有陪够,如果有来生,我还选她。

王叔亲笔写下的悼词,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他对老伴深深的眷恋与不舍。

我的白姨,是一个对生活始终满怀热爱与感知的人。她曾零零星星地跟我讲述过她年轻时的故事。20世纪70年代,做公社团委书记的时候,她是“铁姑娘”队的队长,修路、修水利、抢险救灾,她们总是冲在最前面。白姨的身体隐患,就是那个时候落下的。后来,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照顾好家庭,她放弃了大好的前程,调到金矿的普通岗位,却毫无怨言。退休后,即便被病魔折磨,她作为母亲和妻子,也尽全力扮演好每一个角色,细细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生活的磨难铸就了她的悲悯与温厚,她就像一颗默默闪耀的星辰,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无论何时,都要坚守本真。她秀外慧中,温柔且充满力量,总是能让人倍感温暖。

1990年的夏天,我和女友大学刚毕业,来到了塞外的峪耳崖金矿,人生地不熟。我在办公室做秘书,妻子在党委办公室。白姨在同一办公室的档案室工作,我们日常的接触非常频繁。白姨热情好客,在家做了好菜,总会叫我们几个年轻人去吃饭。在金矿的那些年,每当我们感到迷茫无助的时候,总能从白姨那里获得温暖与力量,她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关怀着我们,鼓励着我们。

1992年的秋天,我跟着白姨去河北宣化参加档案工作研讨班。在宣化的古城墙上,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合影。阳光洒在白姨的脸上,她笑意盈盈,那笑容,至今仍然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深处。

后来,又和白姨开过几次会、出过几次差。每次,白姨见到熟悉的领导和同行,总会骄傲地介绍我:“这是我们金矿的才子。”那语气,就像是在介绍自己最得意的孩子,让我满心都是感动。

2011年的冬天,是我和白姨最后一次见面。儿子在河北师大跟马子兴教授学声乐,我们一家三口去白姨家做客。王叔、白姨、秋爽妹都特别开心。王叔忙里忙外,做了一大桌好菜。离开的时候,他们往我们手里塞了好多东西,那满满的心意,让我们如沐春风。

此后的多年,每逢过年,我和太太都会打电话拜年。那时白姨的身体渐渐变差了,可每次都要和我们聊很久。有了微信之后,加了好友,偶尔的问候,老人家都会格外激动,总有说不完的话。她对自己的病痛总是轻描淡写,对我们的生活却格外关心,千叮万嘱,话语温馨,笑声爽朗。隔着山水,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个乐观亲切的白姨,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今天是我六十五岁生日,老伴和女儿特意做了六个菜。虽是家常便饭,但意义非凡,都是他们用心做的。近来身体不好,关节疼,心脏也难受,什么都干不了,都是爷俩在忙,我既感动又无奈。”五年前白姨发在朋友圈的这段话,让我仿佛看到了她坐在桌前,幸福微笑的样子。可一想到她被病痛折磨,心疼就涌上了心头。

大音希声,真爱无言。白姨对亲人的爱,就像涓涓细流,无声地滋润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深深动容。

“小钱你好!我不常在线,刚看到你的问候,非常高兴激动,谢谢!我们好久没见,十分想念,常在梦里相见,谈笑自如,你还是那么年轻漂亮,声音如流水,流入心田,回忆真美。”去年12月,白姨在“天南地北峪金人”微信群里与我妻子的对话,言犹在耳。可谁能想到,不到一年,她便与我们阴阳两隔,徒留无尽的思念。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白姨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纯净美好的回忆。一次又一次,在她身上,我看到了脆弱生命的强大韧性。这份坚韧,陪伴着我前行,激励着我勇敢地面对人生的艰难。

人生总要经历告别,这是对过去的珍视,也是成长的蜕变。追忆过往,生命中的美好与遗憾,不会消散,而是化作繁星,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山河远阔,星光满天。白姨,在今夜浩瀚的星空里,我仿佛真的看到您了,您依旧慈祥,微笑着,静静看着我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