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来不喜欢鲜切花,它们既不能果腹,亦不可久存。无论怎样费尽心力地养护,也不过能延长其三五日的寿命,颇为不值得。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以在花店工作,每日与花草为伴,目睹那些被剪断根须、剥夺叶片的鲜切花在玻璃瓶中静静绽放。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内心逐渐对这怒放的生命产生了敬意——它们所展现的生命力是如此顽强!即便已经失去了自然的滋养,它们仍旧选择绚烂地盛开。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热爱生活。”其实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大多是不能尽如人意的,但是我们要记得自己永远有绽放的权利。
在我家乡的院子门楼旁,生长着一株茂盛的金银花。这株花悄然生根于一个阴暗的角落,从未有人为其浇水施肥,也无人关注它是否发芽或开花。然而,人们的忽视对这株金银花似乎并没有影响,它深深地将根扎入土中,枝蔓沿着墙壁顽强地伸向阳光,最终触及了墙头那一缕温暖的阳光。每逢夏日,金银花盛开,花朵成对绽放,景象热闹非凡,淡雅的花香弥漫整个庭院,甚至吸引了路过家门口的乡邻,十人中有九人会驻足,想要一探究竟,是什么花朵散发出如此迷人的香气。
老舍先生爱花,便在家中小院里摆满了花草,花开得大小好坏都无所谓,只要能开花,他就高兴。母亲也常说:“有花的日子,才叫生活。”其实仔细想想,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也不过是柴米油盐,三餐茶饭,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一成不变的寡淡。如果能加一点鲜花进去,平凡的日子也能多一丝诗情画意。在家里摆一束鲜花,每天清晨映入眼帘的不仅仅是花,更是人间的温柔,世间的美好。
花儿从含苞到盛放,再到慢慢枯萎,生命的周期在一开一落间流转消逝。这让我想起《城南旧事》里的结尾一章:十多岁的英子拿着成绩单回到家,迎面而来的却是父亲病逝的噩耗。英子匆忙赶往医院,恍惚间她想起了父亲种下的那株夹竹桃:“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当时读这篇文章,只觉得悲伤。直到我自己经历了父亲去世,再读时,又添了一层对人生无常的感叹。相逢相聚本无意,花开花落自有时。
我们的一生,本就是一个不断地拥有,又不断失去,遇见,又分离的过程。生死大事,非人力可以抵挡,犹如开了又落的花,在周而复始的凋零与盛放中,我们的内心也随之被打磨得愈发柔润平和。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言:“世界上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人的一生,本质上是“抬头观星,低头观心”的过程。只要心灵种满鲜花,万事万物都会呈现出芬芳与美好,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将永远沐浴在灿烂的盛夏中。
文章发表于《滕州日报》2024年8月10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