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寒冬,深夜如墨,城郊的大型钢铁厂内,装满几百吨沸腾钢水的高炉正熊熊燃烧,热浪裹挟着钢铁炙烤的焦糊味扑面而来。工人们裹着厚重的工作服,在灼人的高温中机械地重复着劳作,那场景,像极了与高温共舞的黑色剪影。
三十多岁的炉前工小刚,已经在这热浪与喧嚣中坚守了近八个小时。
他的动作迟缓而僵硬,脊背被岁月和工作的重担压得略显佝偻,脸上满是疲惫。汗水混着铁粉,顺着脸颊不断滑落,每一次俯身观察炉况,用长长的铁钎捅着高炉里黏在一起的焦炭,手臂都像灌了铅般沉重。
但只要想到贤惠美丽的妻子和聪明伶俐的一双儿女,他的眼中就会重新燃起希望的光芒。
儿子上周在作文里写道:“爸爸是名铁厂工人,每天都在高温的工作环境里工作,我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大学,让科技改变工作环境,让爸爸也在干净舒适的环境里工作。”爱跳舞的小女儿,总是偷偷把他的照片放在书包最内层。这些细碎的温暖,成了支撑他在这滚烫车间里咬牙坚持的全部动力。
凌晨四点,小刚拖着灌了铅般沉重的双腿走出工厂。清冷的月光洒在他身上,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坐上厂子的通勤车,短短十几分钟,就回到了城中村的家。
小刚家是典型的北方三正三围住房。夏日,一家人会搬到宽敞明亮的正房,尽情享受阳光的眷顾;冬日,则迁至带有小炕的围房,生起红彤彤的炉火。每当此时,往热炕上一躺,一天的疲惫瞬间烟消云散。
他轻手轻脚推开房门,打开小夜灯,橘黄色的灯光温柔地洒在妻子脸上。看着妻子熟睡的模样,小刚眼底的疲惫瞬间化作温柔。他又来到孩子们住的小屋,小心翼翼地替她们掖好滑落的被角。退出房门后,他简单洗漱,走到烧得通红的地炉子旁,轻轻捅了捅,跳动的火苗映红了他憔悴的面容。
随后,他钻进被窝,缓缓躺在热乎乎的火炕上,刚有一丝困意,一股异样的气味悄然钻进了他的鼻腔。
班前会上,班长着重强调的高炉煤气泄漏判断、预防及急救方法,瞬间在他脑海中浮现,让他立刻警觉起来。
“难道是炉火太旺,产生了一氧化碳?”想到这儿,他心里猛地一紧,急忙伸手使劲推了推身旁的妻子。往常睡觉很轻的妻子,这次却只是无力地哼了一声,再无反应。
“不好,可能是煤气中毒了!”小刚的心跳陡然加快,他顾不上许多,猛地坐起身,迅速跳下炕。双脚像是踩在棉花上,却仍跌跌撞撞地冲过去逐一打开门窗。
煤气味愈发浓烈,他的心脏几乎要窒息,眼前阵阵发黑,但他咬着牙冲进另一个房间,摇晃着两个孩子:“快醒醒!跟爸爸出去!”看着孩子懵懂的睡眼,他努力让自己的声音镇定下来:“孩子们,别害怕,跟爸爸出来。”
紧接着,他掏出手机,用颤抖的手指拨通了“120”急救电话。
打完急救电话,他披上衣服,如离弦之箭般飞奔到村口。
寒风如刀割般呼啸着,仿佛要将他整个人撕裂。他在风中焦急地张望着,每一秒都被无限拉长,显得无比漫长。
终于,救护车拉着尖锐的警报声疾驰而来。懂事的两个孩子已经给母亲穿好了衣服,一名医生和两名护士跳下车,迅速检查后,将病人抬上了车。
小刚紧跟着上了救护车,他紧紧握住妻子冰凉的手,轻声呼唤着她的名字,那声音里满是担忧与关切:“小柔,你醒醒,别睡了。咱们马上就到医院了。”
救护车一路风驰电掣,向着生的希望奔去。此时,他的心脏却跳动得厉害,冷汗顺着脊梁骨往下淌。他强忍着不适,目光死死盯着妻子苍白的脸,生怕错过她一丝一毫的反应。
医院急诊室里,医生迅速为患者吸氧、检查。然而,就在小柔苏醒后,小刚却感到一阵强烈的不适。他的眼前开始发黑,胸口像被一块巨石压着,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其实,小刚在钢铁厂工作的这些年,长期的高强度工作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最近半年,心悸、胸闷几乎成了他的常态,尤其在夜班时,常常觉得心慌气短,有时憋得喘不过气来。他便偷偷在药店买了瓶硝酸甘油,藏在工装口袋里,每次出现状况时就背着工友含一片。
当医生问他的情况时,他看着病床上刚刚苏醒的妻子,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说:“可能是累着了,也可能是吸了泄露的煤气,歇会儿就好。”医生听了他的话不放心,让他和妻子一起去高压氧舱吸氧,缓解一下。
进入高压氧舱,吸上氧气的小刚却没有舒服的感觉,而是感到胸闷得几乎要窒息,他忍不住摘下吸氧面罩,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豆大的汗珠吧嗒吧嗒地滴下。
刚刚恢复了些神志的妻子小柔见状,惊恐万分,紧紧抱住他。小刚气息微弱,艰难地说:“媳妇,我怕是不行了……照顾好爸妈和孩子……”他的声音越来越低,逐渐没了力气。
妻子小柔瞬间泪如雨下,声音颤抖得不成样子:“不,小刚,你坚持住,你不是答应过我,要一起把孩子培养成大学生,一起陪爸妈安享晚年,我们还等着一起去大草原上骑马呢,你可不能食言!”她一边说着,一边大声地呼喊着医生。
舱外的医生听到呼救,立刻冲了进来,将小刚转移到抢救室进行抢救。
抢救室内,医生们迅速地接上各种仪器,全力进行心肺复苏。妻子小柔瘫坐在一旁,双手合十,不断地呢喃:“医生求求你,把他治好,他一天福还没享到啊……”
抢救室外,两个未成年的孩子扒着门上的玻璃,声嘶力竭地哭喊:“爸爸,你快醒醒,你快醒醒……”那哭声,如同一把把尖锐的刀,狠狠地捅着每个人的心,让听到的人都忍不住颤抖。
时间无情地流逝,小刚的心跳越来越微弱。最终,心脏监护仪上的曲线变成了一条冰冷的直线。医生无奈地停下动作,缓缓摘下口罩,沉重地摇了摇头。
妻子先是一愣,仿佛大脑瞬间空白,随后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整个人像被抽去了脊梁般瘫倒在地。她怎么也想不明白,来时还好好的丈夫,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医生告诉小柔,导致小刚死亡的主要原因不是煤气中毒,而是因长期劳累和情绪剧烈波动,诱发了心肌梗。因他隐瞒了病史,误导了医生的正确判断,丧失了正确的抢救方法,造成了终生遗憾。
之后,在家人和亲友的帮助下,小柔办理了小刚的后事。从此,小柔独自扛起家庭重担。
生活的艰辛如潮水般涌来,她白天在超市当理货员,晚上回家做手工编织,为了孩子的学费、老人的医药费四处奔波。还好村干部知道她家的情况,帮他们一家申请办理了低保,缓解了她的生活囧况,孩子们的学校也减免了学杂费。
每当夜深人静,她会对着小刚的照片轻声诉说生活的酸甜苦辣和孩子们的学习状况,说到委屈处,泪水总会不争气地打湿枕头。
孩子们渐渐长大,儿子成绩优异,总说要考上好大学让妈妈享福;女儿学会了做饭,经常给小柔惊喜。
一天,小柔在整理旧物时,发现一个泛黄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小刚的计划:等攒够钱,带全家去海边;给小柔补办一场婚礼;陪孩子们去大草原骑马……每一个愿望,都成了未兑现的承诺。
几年后八月的一天,大儿子收到了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女儿也考上市属重点高中,高兴之余,他们首先想到告诉爸爸。
这天夜晚,小柔带着孩子们来到小刚的坟前。
月光依旧清冷,风轻轻吹过。小柔将笔记本一页页点燃,看着火苗跳跃,轻声说:“孩子他爸,你看,孩子们都有出息了,儿子考上了他理想中的科技大学,女儿也考上了重点高中,大儿说了他要用科技改变工厂的工作环境,让每个钢铁工人不再像你们那样劳累;女儿最大的愿望是考上舞蹈学院,让她的舞姿在舞台上给人们带来优美的享受,你未兑现的承诺,他们会替你实现……”
夜色中火星随风飘散,融入浩瀚的夜空,仿佛小刚在回应,守护着他最爱的家人,见证着她们将带着这份爱,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