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功绪的头像

周功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1/01
分享

周家老屋的“女当家”

周家老屋的“女当家”,是周家老屋最好的“家产”。

周家老屋的“女当家”,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有湖南的、广东的、山东的……也有夷陵的、秭归的、猇亭的……

周家老屋的“女当家”,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智慧,为周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诗篇。

周家老屋的女当家,早在解放前,就展现了中国女性的独特魅力和风釆。

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女性基本没有什么地位。在“三从四德”的儒教思想体系中,更是把女性的地位打入“十八层地狱”,“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的思想,完全剥夺了女性的权利。那时,女性连姓名权都没有,在娘家只有小名(乳名),出嫁后,也只能随夫而呼。

但在周家老屋,女性却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了很高的地位。老太祖母周光瀚夫人,可谓“一言九鼎”,家里的一切安排都必须遵照执行。她娘家姓韩,为了周、韩两姓永远亲密无间,竟下令周、韩家族,从她以下按辈份“结亲”,不得乱开亲,否则“无后”。在她的积极倡导下,周、韩二姓既没乱亲,又空前团结。

老太祖母去世后,内当家直接落到了周大篆夫人的手上,她率领20多名家庭成员,风里来,雨里去,将周氏家族打造得一代胜过一代。

祖先们的一言一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带出了一个个不同时代的好当家。

望西英,我的叔伯大妈,秭归茅坪人。

大妈不幸的是在封建思想的影响下,两只脚被裹得尖尖的,小小的、怪怪的。

大妈尽管行走不便,但却用惊人的毅力和能力,既把子女培养得出类拔萃,又把家庭经营得有声有色。

大妈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千金”,但她仍把“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的美德,演绎得淋漓尽致。

大妈的爱国情怀非同一般,堪称典范。她不顾家庭劳累,义无返顾地将独子送到保家卫国的大前方。

大妈对国家有深厚的感情,对亲人也同样关爱有加。在我的记忆里,大妈她们同我们没红过一次脸,没吵过一次架,无论什么时侯,她总是对我们热情大方,恩爱如宾。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是生活最困难时期,有的吃顿米饭就十分艰难,更不用说吃肉了……

大妈她们家里,因哥哥当兵,嫂子教书,家庭条件相应好一些。一有时间,我们周边的娃娃就往她们家里跑,不是吃又细又白的发面粑粑,就是吃又香又甜的饼干和杂糖……不是在听她和大爹讲那津津有味的故事,就是在玩那趣味无穷的玩具……

这些东西,可能在现在不值一提,但在连撑肚子都很困难的那个年代,可以说,比黄金还要珍贵。

大妈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离开了我们,但她那高尚的爱国情怀和能说会道的为人风格,却永远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

付承娣,我的叔伯二妈,秭归庙河人。

二妈,无论做活儿,还是做家务,手脚灵活,干净利落,任劳任怨;无论是集体年代,还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户后,都一样出工出力;无论对他人,还是对自己,都一样公平对待。

二妈,有一手养猪的绝活,也有一手打猪草的绝技。在我们漫长的打猪草的岁月里,二妈不是比我们打得多,就是比我们打得好,好像一些好猪草和她老人家挺有缘分的,弄得猪崽吃得欢欢的,长得壮壮的。

二妈爱抽烟,抽烟的水平不亚于二爹。她是我印象中周家老屋唯一抽烟的内当家。

二妈的内心,比有的男人还要强大。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二妈猪栏和大妈猪栏的交接处,有一棵很粗的杏子树,这棵树上的杏子个子大、味道好,是那个年代我们那一方最好的水果。

七八岁时,我亲眼所见,二妈在摘杏子时,不幸从好几丈高的树上掉到大妈的猪栏粪池里……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她跑到屋里洗净后,又安然无恙地爬上了大树,以让我们吃到更多更好的杏子。

二妈因病去世很早,但她那默默无闻、勤扒苦挣、自强能干、热情好客的美德,却永远刻在我们的灵魂里。

贾宏娣,我的母亲,杨泉坝人。

我的母亲对我有一种特殊的厚爱,因为我是她的第五个儿子,排列倒数第一,尽管不是她如愿以偿、望眼欲穿的小丫头,但她却依然一生喜欢。

她和父亲在把我们五兄弟抚养成人、安家立业和生儿育女的路上,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我们原先在周家老屋仅有两间大瓦屋,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生产队里用150元买了一间,作为队里仓库。后来一家7个人,仅靠一间房屋维持生计。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她和父亲都将我们的安居乐业和婚姻大事安排得称心如意。要是现在,不是负债大户才怪。

她用母爱的力量和智慧培养了几个既勤劳又孝顺、既好学又自强的好儿子。一个是打墙的土匠,一个是村里的会计,一个是曾任过30多年的镇兽医站的负责人,一个是茶叶加工厂的老板,一个是享受副处级待遇的我。

母亲有一手做腌菜的绝活。在我读书的旅途上,读小学和读初中离家较近,回家吃饭比较方便。但自在太平溪镇上读高中后,我就与她做的腌菜形影不离了。如果没有她一手制作的“豆豉炒腊肉”、“榨菜炒腊肉”和“豆瓣酱”的话……完全不可能有我幸福的今天。

助人为乐、甘为人梯,是母亲最纯朴的本质。在农村做腌菜,打豆腐,做豆腐乳,磨磨芋,做甜酒等活儿,不一定人人都做得好,有的会这不会那,有的会说不会做,有的基本能做但做不好。而这些活儿,对于母亲来说,小菜一蝶。她不仅自己做,而且还乐意帮他人去做,即使有时忙得不亦乐乎,也从不拒绝。我的叔伯嫂子是湖南人,会教书,会唱歌,会做人,但做甜酒,打豆腐之类的事比较生疏。为了她们吃上好豆腐,好甜酒,母亲不知熬了多少夜,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时常忙到一夜到亮……

张翠屏,我的叔伯大嫂子,湖南衡阳人。

她从教师岗位上,已退休三十年了。她在语文、数学的讲台上给我们输送了无穷的营养,也在音乐和美术的课堂里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可以说,她是我最好的启蒙恩师。不仅我们学生喜欢她、尊重她,而且其他教师和乡亲们也都喜欢她。因为她对教师这个祟高的职业非常热爱、非常执着,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她把在湖南、湖北学到的宝贵知识,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学生、同事和乡亲。她不仅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干得漂漂亮亮,而且在小学校长这个位置上也干得非常出色。她“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美德,不知影响多少人,很多学生都亲切地称她为“张妈妈”,有的学生没有衣服穿,就把她孩子的衣服送给学生穿;有的学生在学校没有午饭吃,就把她带的午饭送给学生吃……

她热爱教育事业,也热爱家庭、热爱孩子。她有三个儿子、一个姑娘,大哥周功伟长期在部队工作,家里的四个孩子和两个老人的繁重任务,像千斤重担一样,压在她这个城市姑娘的肩膀上。在培养四个孩子和赡养两位老人的漫长岁月里,不知她吃过多少苦,受多少累……尽管这样,她不仅工作上干得十分出色,而且也把家里打造得像幸福港湾一样。她用一言一行,在大山深处展示了好教师、好校长、好家长、好媳妇的风釆。

令我们感到无比敬佩的是,作为一个远方的城市姑娘,放弃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嫁到我们这个“交通靠走,通讯靠吼”的山旮旯里,像“万金油”一样,成为当地的多面手和学习楷模。我想,在“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飞”的潮流里,没有坚贞不渝的情感,没有坚强不息的毅力,没有坚持不懈的勤奋,是万万不可能的。

翠屏嫂子还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那就是善于做好事。她利用中午和放学后的业余时间,不知给多少学生和乡亲们义务理过发、补过衣。

她在我眼里,是周家的福气、孩子们的福气和我们那一方的福气。

李代福,我的二嫂子,垭子口人。

二嫂子个子虽然不高,但觉悟很高、风格很高和志向很高。

二嫂子与二哥,算是自由恋爱,她俩的恋爱信,在我刚记事的时侯就飞进了我的记忆。

我为二哥有这位贤内助而自豪,更为我们周家有这个好媳妇而欣慰。自豪的是她不仅喜欢二哥,而且同样喜欢周家老屋的叔子伯爷、哥哥弟弟、侄儿侄女……欣慰的是她比男人还要坚强。十年前,二哥家庭条件也算不错,但因多种原因,家庭步入困境,长子长期在外飘泊,小的也因身体原因,尚未工作,每月仅医药费就要2000多元。繁重的家庭负担和精神上的沉重打击,无情地压在了她的头上,尽管这样,她却像大山一样,昂起胸堂,迎难而上……

二嫂子除无比坚强外,再就是热情好客。二哥原任村会计多年,无论是区里领导,还是镇的领导;无论是中午、还是晚上;无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她都不厌其烦地用微笑和美食,盛迎八方来客。

 10多年前的一个暑期,我们夫妻俩带着宝贝女儿回老家看望80多岁的母亲,那天,阳光特别灿烂,天气特别炎热,气温至少在40度以上,即便坐在屋里,也依然挥汗如雨。

二嫂子为了让我们好好尝尝家乡的美味,冒着酷署,为我们做了一大桌香气扑鼻的佳肴。

令我难忘和感恩不尽的是,这餐温馨倍至的饭,是在没有空调,没有电扇,仅靠毛巾擦汗的火房里,来到我们幸福的嘴边的。当我看到二嫂子脸上的汗珠不停地飞滴的那一刻,我感动得不知说什么为好。

这餐实属不易的饭,这餐柔情似火的饭,令我永生难忘。

像这种动人的画面,在周家老屋习以为常。无论是大嫂子张翠屏、望开菊,还是三嫂子宋成福、四嫂子杜支元和幺嫂子向恒春;无论是白果园的大妈、二妈,还是别家湾的嫂子们,她们都像二嫂子一样,完美无瑕地展现了周家媳妇的风釆。

大妈,二妈,母亲和嫂子们,对我的关心和付出,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她们永远是我生命中的恩人和贵人,我将加倍报答和感恩。

张光映,我的爱妻,太平溪镇落佛村人。

聪明好学,勤奋努力,是她特有的本质。有很多“脑筋急转弯”和难度系数较高的试题,她总是比我快半拍,甚至一拍,我不得不为我找了一个聪明的媳妇和一个会教英语的内当家而自豪。

在别人眼里教书是一个很轻松、很受人羡慕的职业,而在我眼里,教书是一个祟高的,很辛苦的职业。因为她教英语,早自习和晚自习比别人多得多,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炎热夏天,她都得早上六点钟赶到学校,去干她那心爱的事业。

“人好、心好、善解人意、对他人很好、对我最好”,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当我需要衬衫的时候,心爱的衣服就飞到我的身上,不仅颜色好,样式好,而且不大不小。我真不明白,她对我了解得如此精准。当我想吃什么的时候,她会不厌其烦地去做,让我尽情地去分享,弄得我时常一股股暖流涌上心头,搞得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其他女人了……

“会做人、会做事、更会做家务”,是我对她的真实评价。在“我爱我家”的日志里,我有这样的感叹,那就是“我爱我家,爱家的整洁、爱家的干净”。我的家庭虽不富有,但被她打理得无比幸福……洗衣、做饭是她的强项,衣服比我洗的更干净,饭菜比我做的更好,我除煮饭略强一点外,其余都是她的徒弟。尤其是她的几个小炒,味道真好,弄得我只想在家里分享,且早有“开餐馆、当老板、赚大钱”的想法了……

热爱跳舞和户外健身,是她最好的业余追求。没想到她的爱好比我的爱好更健康、更文明、更时尚。

我常想,我能从端坊跑到太平溪镇,又从太平溪镇一路飞到宜昌魅力主城——小溪塔,如果没有她的支持和努力,是万万不可能的。

肖文春,我的大侄儿媳妇,湖南衡阳人,她是周家老屋的“洋”媳妇之一。

热情、大方、泼辣,是她的显著特点。她生在大都市,长在大都市,但她丝毫没有大都市“千金小姐”的骄气和傲气,她一口一个么婆婆,一口一个大妈、二妈、三妈、四妈、幺妈……叫人感到既亲切又温暖;她热爱农村,似乎与我们农村有一种特殊的缘分,无论是腊肉、腌菜,还是烧苞谷和烧红薯……她除了喜欢,还是喜欢。她喜欢山旮旯的山山水水,更喜欢大山深处的父老乡亲。

热爱教育、教子有方,是她的得意之作。她毕业于湖南三师,在部队子女小学幼儿园任教多年,她曾担任95338部队子女小学校长多年,她是广州军区和中国空军教师评委,并多次受到军委首长的好评。她在抓好教学的同时,又把女儿周成培养成国家运动健将和上海浦东一少体体操教练。女儿先后获得全国蹦床最高级锦标赛冠军、全国青少年体操锦标赛跳马亚军和上海市第十二届运动会全能自由操平衡木跳马冠军等诸多美誉。

能歌善舞、争当一流,是她的一生爱好。她在广州军区空军组办文艺宣传队时,编排的《落雨大》舞蹈,获一等奖。她主演的《太阳颂》成为多台节目的压台戏,曾被广东、广州、衡阳电视台予以报道……

周家老屋的“女当家”,当然不止这些,还有能说会道,勤劳善良的向文春、余伟贞、都春英、张莉、冯玉亭……

周家老屋的“女当家”,不仅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更是周家老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周家老屋的“军功章”,应该是这群“女当家”的“军功章”……

有人说,周家老屋的“女当家”,是周家老屋的幸福之源。

而我说,周家老屋的“女当家”,是周家老屋的最好“风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