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华的头像

张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24
分享

寒露随笔

   半夜醒来,再难入眠,便索性披衣搬张椅子来到阳台,躺在椅子上发呆着。忽然脑海里浮现出张九龄的诗句,“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挺应景的,唯一遗憾的便是无明月,倒是连着几天的雨让本已是寒露深秋的夜,更显冷了几分。
     印象中“寒露”一词最早出现在杜甫《九月一日过仓曹,十四主薄兄弟》一诗,“藜杖侵寒露,蓬门启曙烟”。而把“寒露”一词作为节气,应是在元代大儒学家吴澄所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一书中,“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不管如何,我是挺喜欢“寒露”一词的,颇富诗意,予人以联想。宋代苏轼老先生曾在《赤壁赋》写到“白露横江”一词,短短四个字,精炼而极富美感。试想白茫茫的水汽横贯着江面,在白雾中呈现出远方朦胧的群山,这样的意境如何不让人沉醉而迷离!
     今年的寒露节点在十月八日,恰巧长假过完。许是老天爷善心一下大发,满满的七天长假全是晴,着实让人快乐无比。当然我也没全浪费如此好天气的长假,与好友一道跑到远郊区县浪了一下。
     寒露来临的当晚,为了看看节气变换的山城夜景,专程驱车沿着滨江路溜了一圈,却是没看到如国庆那般璀璨的景观灯秀,沿江的高楼大厦近乎漆黑一片,仿若死城一般,这大约是响应拉闸限电的号召吧。不过,这似乎有点极端了。不说灯火辉煌一片,至少市政景观灯应该闪烁起来吧。古人尚且知道,灯火的辉煌灿烂彰显出城市的活力和繁华,故才有了如“龙衔火树千灯艳,鸡踏莲花万岁春”、“西域灯轮千影合,东华金阙万重开”、“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等流传千古的诗句。而如今好歹也算是国际大都市的山城,却凸显死气沉沉,大都市的气势无半分,黑漆漆的四周着实让人扫兴,生不出丁点美感,无奈长叹打道回府。
     正坐在阳台上放任思绪天马行空着,突然一片落叶飘进阳台落在了我脸上,遂一下惊醒过来。“一叶知秋”,更何况已是寒露深秋,秋意浓,凉意甚。“寒露生凉意,秋山色更浓”。立于阳台萧萧的秋意能充分地感受到,但这“萧瑟”之词并不是秋意的全部,秋意的另一个代表词-“层林尽染”,说明哪怕深秋也是有颜色的,有道是“秋心如境”,什么样的心境产生什么样的意境。于此,我盼望着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假日体验一下深秋的另一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