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已进入冬季,今日阳光明媚恰似小阳春,忽然想起家门口的西堤,多日没去,想必另有一番收获吧!
午饭后,稍作小憩,趁着暖阳赶紧起身出门。
小区西门出来徒步约1分钟便到达运河二桥东头,桥上车辆来回穿梭。沿着S型桥面前行30米,“一湖二河三堤”的独特风貌尽收眼底,碧波万倾的高邮湖映入眼帘,望不到边际,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熠熠生辉,远处几艘货船在湖面上移动前行。自南向北蜿蜒曲折的大运河奔流不息,诉说着曾经的繁华与沧桑,见证了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如今,虽然海陆空交通发达,但古老的运河仍发挥着黄金水道的运输作用,货船依然川流不息,河面上有单艘船、也有多艘首尾相连的船队,汽笛声、机器声、喇叭声此起彼伏。来到桥西头,原古运河基本填平,但河道的形状仍清晰可见,1956年大运河拓宽时裁弯取直,在里运河东堤外另开新河,原河道废弃,桥西头北侧空地处立有石碑,上面镌刻着“中国大运河·高邮明清运河故道”,流金字体苍劲、醒目、庄重,该故道与平津堰等遗址现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几位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在此拍照留念。
下桥后,沿着路面顺时针环绕前行2分钟便来到运河西堤风光带,两三个保安在辛苦执勤,尽管是暖阳,行走在湖西堤上,湖风拂面仍感阵阵凉意,呼吸着清凉的空气,全身上下有一种“透心凉”的感觉。湖水清澈见底,轻轻拍打着堤岸。不远处的湖中停滞三艘木帆船,点缀湖景,供游人欣赏拍照。白鹭、白鹩、鱼鹰等水鸟在湖面上振翅飞翔,时而轻点水面,时而高空掠过,调皮的野鸭三五成群在追逐戏水。堤边的柳树、梧桐树叶子已不再绿得发亮,稀疏枯黄,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飘落树根、滋养树木。堤东坡下成片的小草也不再青得逼你的眼,枯黄光秃,草根深扎土壤,贮存营养,等待来年万物复苏时萌发,堤西坡发白的芦苇花随风摇曳,好像是欢迎游人。堤旁的停车场冷冷清清,有“223”红色邮字logo标志的网红咖啡厅已关门上锁。堤上游人稀稀落落,卖烤肠、奶茶、香酥鸡等小吃的流动小贩不见了,也没有孩子们的追逐打闹的场景。湖边每隔一处有垂钓者手持鱼竿悠闲自得或蹲或坐等鱼上钩。由于禁捕,湖面不见往日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捕捞的热闹场景。
往北走,不知不觉来到万家塘避风港,见有陌生人,两只狗不停的叫着,被狗主人训斥后便乖乖的爬在他身边,狗主人是一位近70岁饱经风霜、精神矍铄的渔民,以前路过没有遇见老人家,我出于好奇,便停下脚步,弯下身子与老人家攀谈起来,老人在岸边一边结渔网,一边讲述他的故事,他们家族几代人捕鱼为生,下面的大船就是他们的家,小船捕捞用,捕捞是一件极苦的差事,现在几乎没有人干了。前几年,高邮湖开始禁捕,有湖面捕捞证的渔民拿到了一次性补贴,已全部上岸,他一辈子在内河捕捞,没有政府补贴,自己又没有劳保,为了生活还得要继续干,幸好以前有眼光没有让两个子女再干这行,努力赚钱供他们读书,孩子们都有出息现在城里工厂上班,收入还不错,有房有车。老俩口趁现在还能干多挣点零花钱,减轻子女负担,也备日后养老,问起老人家为什么不和子女在一起生活,他说老俩口几十年船上呆久了,舍不得放弃自己的这份差事,住城里楼房享清福很不习惯,再说孩子们都有各自小家庭也不想打扰他们,逢年过节偶尔去一趟有新鲜感。
趁着太阳的余温,我赶紧起身与老人挥手告别,沿运河西堤打道回府,远远望去,横跨运河两岸的二桥,把一座古城、西堤风光带和美丽的高邮湖串连起来,成为邮人及游人的打卡胜地,闲暇之余,人们放下疲惫的身心,徜徉在西堤,吹着湖风,听鸟叫蝉鸣,观湖水拍岸,看夕阳西下,赏四季美景,便是美好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