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清明,今又清明,清明时节青又明。
《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节,又叫扫墓节、踏青节、三月节等,时间在农历春分后第15日,公历4月5日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节有祭祖扫墓、踏青郊游、放风筝、荡秋千、吃青团、插柳枝等习俗。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许多习俗已渐渐淡化,许多形式已发生变化。但敬重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情怀始终没有丢,对先烈的怀念一直没有忘。清明前后,人们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祭扫祖先、寄托哀思。在陕西黄陵县,海内外中华儿女清明这天举行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同拜轩辕黄帝、追念始祖公德,共叙中华深情、祈福中华昌盛;在烈士陵园,人们举行缅怀英烈祭奠仪式,敬献花篮、默哀鞠躬、以传承红色精神、砥砺奋进之志。“柳垂阡陌雨沉沉,千里子孙赶上坟;处处青山烟雾起,焚香祭拜悼先人。”在民间,人们会携带果食、纸钱、鲜花等物品到先人墓地,清除杂草、修整坟墓,供祭祖先、焚纸叩拜,追思寻根、感恩祖先。在这个充满思念的节气,我的心从城市的喧嚣中被拽回故乡,早早地踏上归乡的高铁,和哥哥姐姐一道去父母的坟前,我们供上祭品、焚纸、跪拜、祈祷,那袅袅升起的青烟,带着我们的思念,随风飘向远方。如今,随着殡葬制度改革,民间土坟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公墓。在倡导文明祭扫的风气下,人们渐渐的习惯用鲜花取代烧纸钱,既美化环境又避免火灾。同时,人们不仅局限于去墓地,也有网上祭扫形式,既表达了心意又节省了时间。不管祭扫形式怎样改变,我们对祖先的感恩之心与对英烈的怀念之情永远不会变。
清明节正值仲春,春光明媚、万物复苏,桃红柳绿、莺歌燕舞……正是踏青郊游的好时光。人们还利用小长假三五成群、呼朋引伴,走进大自然,纸鸢掠过蓝天、帐篷“长”满草坪、笑声回荡花间的场景随处可见……在繁忙的生活里、在虚拟的网络中、在快节奏的漩涡下,我们亦需停下匆忙的脚步,追求生活方式的返璞归真,吸纳天地阳气、舒解心中郁气。 清明更是农耕好时节,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农民播种瓜果蔬菜,进行田间管理,确保取得农植物丰收。春风轻拂山头翠,采茶声声入耳来。清明节前后多地进入春茶的采摘高峰期,漫山遍野的茶园呈现一派繁忙景象。特别是明前茶因受虫害侵扰少、牙叶细嫰、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更是茶中佳品,故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清明,青的是自然,明的是心情;青的是生命的本色,明的是对祖先的追思、对先烈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殷殷期盼。让我们感恩祖先的庇护、继承先烈的遗志,莫忘昨天的苦难、不负时代的担当,“莫负春光莫负卿”,珍惜当下、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