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陡峭弯曲的小路蜿蜒伸向远方。路很陡,小车底盘低行驶有时会刮底座;路很窄,仅能容一辆小车通过。从岭下到山顶的小路沿途长满了绿油油的荔枝树,车行约二公里左右便到了山顶,岭地面积数百亩,山高约四五百米,这便是岭南著名的荔枝之乡增城石滩镇内的磨头岭。
在南国平畴的水乡地带,四五百米的山便算是高山。时为1 月中旬,北国早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白雪皑皑、银装素裹。而南方却是艳阳高照,温暖如春。
在山顶,看到有几个用大集装箱结构建造的房子,房顶上有一面国旗在高高飘扬,给人有种似高山哨所中军营的感觉,四周均布有厨房、餐厅、会客室以及露营地烧烤场和蒙古包及停车场等地方,才知道这地方是“越野露营基地”。其实这也是磨头岭荔枝林场工人们工作吃饭、休息和放置各种农具的地方,两用。
站在山顶观望,晴空万里,空气清新,能见度高,四周一览无余。当地友人向我指点江山——东望山脚下那条白色、长年流淌的河流就是增江河,远处是东莞市区域;南望是石滩镇政府所在地;西望是新塘镇,北望是荔城区。山下为广袤的农田和原野,远处高楼若隐若现,自然风光旖旎,这一刻,美丽的风景让人陶醉。
在山上四周徒步,除了主要种植荔枝树外,当中还间种了一些甜橙。橙树上结满了鹅蛋般大、金黄色的甜橙,很是诱人,忍不住摘了几个掰开尝尝,清甜可口。斜斜的山坡中,分别有几个白色的蒙古包,周围绳子还挂着一串串三角形似幡旗般的小彩旗,让人感到有点似高原赛上的风光。
据了解,磨头岭早前原是一个荒山,后来有村民种上了荔枝,由于土地贫瘠,加上这地方离村庄比较远不便打理,因此种出来的荔枝树品种差,树形佝偻难看,半死不活,结出的果子小核大而酸。具有四十多年荔枝种植经验的刘先生,用几年时间将山上的土质改良一番,施上不少有机肥,将全部荔枝树嫁接上当地品种最好的、品味最佳的“仙进奉”和桂味,如今这些荔枝树已全部开花结果,预计今年会有个好收成。
在这满山的荔枝树中,有一棵在陡峭的山岩石缝中生长的千年野生荔枝树迎风傲立,格外引人注目。据了解,这棵长野生荔枝树名叫“神仙公”,因鸟粪排出在石缝历经千年而长成。
“神仙公”荔枝树高约两米,树头大而中间空洞老化,而树叶却长得茂盛而显郁郁葱葱。据介绍,这棵荔枝树每年结出来的荔枝约只有20多斤,果实的个头并不大,味道比较酸,而且有个怪毛病,果实摘下来在这果树附近吃人没事,如果带着荔枝离开这座山吃或拿回家吃就会肚子痛,近百年来也如此,此事在当地传遍。比如前几年有个姓邓的青年农民不信,摘了一把荔枝离山约二公里后便吃,结果一下子肚子就痛了起来。经了解,怪荔枝这现象都得到周围好几个村的老村民证实,因此附近的村民们在采摘这棵荔枝时,从没有离开约两公里外吃。
但也奇怪,在“神仙公”荔枝树下吃了这棵荔枝长出的人,据说身体抗疫能力却明显有所提高,反而能消除身体上一些疾病,由此显示了它的神奇之处。因此每年当这棵荔枝成熟的时候,一些村民都愉愉上山采摘并原地吃掉。之后由于这个山头有了荔枝承包者,于是这棵荔枝树就得到更好地保护起来。
那天,站在高高的磨头岭上,看到这棵终日饱经风霜,经受烈日暴晒、名叫“神仙公”的这棵怪荔枝,于是让我想起增城这个具有建县1800多年(现改为区)的历史,由于这片土地遍种荔枝,故称为“荔城”。
增城的荔枝品种数量达到70多种,它挂果成熟时间长,从开春的“三月红”荔枝到八月结束的“槐枝”,依次成熟时间达半年之久,比较著名的有增城挂绿、仙进奉、糯米糍、桂味、状元红等,数不胜数。
增城荔枝的神奇除了前面所讲的那棵“神仙公”荔枝外,还有比如最让人们冿津乐道、脍炙人口的“西园挂绿荔枝”,这是远古八仙之一的何仙姑在西园荔枝树上遗留绿色丝带的美好传说,结出荔枝晶莹清甜,名扬海内外,让这棵荔枝树成名四百多年。
西园挂绿荔枝树共两代,从乾隆年间至今,穿越时空四百多年,它在向人们诉说它的百年沧桑、岁月峥嵘;它在向人间展示它的与众不同、它的雍容华贵;向世人展示果实的美味无与伦比,展示果实的天价。在2002年的拍卖会上,增城市的10颗“西园挂绿”荔枝经过25位买家异常激烈的竞拍,最后以131.5万元的总成交额被十位买家竞拍摘走。其中,重量只有18.8克的第一号(颗)“西园挂绿”卖出了55.5万元的天价,刷新了前一年创下的“一颗荔枝5.5万元”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同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阅遍世界各国,这样珍贵的天价水果从未有过,而增城就有。从古至今,增城这棵仅存的优质荔枝树结出的荔枝,让人们无限喜爱,受到崇高的热捧,它的不少神奇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传诵。
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洒满了大地。看到霞光映照着山下的增江河面泛着金色的涟漪、波光粼粼。看见成群觅食的白鹤在江面四处翱翔,不禁让人想起了唐朝王勃所作《滕王阁序》中所作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心中发出感叹:啊,这地大物博的神州大地,总有不少神奇的故事;这美丽山河壮丽的景色,总让人流连忘返,留下了许许多多难忘美好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