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东明的头像

陈东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22
分享

岭南水乡春来早

岭南水乡春来早(三章)

□陈东明

一、水乡写意

告别了冬天,岭南春来早,迎来了阵阵春雨。

薄雾朦胧,雨水如丝。

南方的雨季,到处都一片潮湿。

春雨下、晨曦薄雾中的群山云遮雾嶂,水乡宛如仙境。

早春的岭南水乡很美,唐代诗人许浑写的诗词《春醉》中诗云:“水乡春足雨,山郭夜多云”。大自然确如此,尤其是在岭南珠江三角洲一带,因其雨量充沛,土地肥沃,万物生长格外茂盛。

水乡春雨变幻无穷,多种多样——

雾雨,雾霭沉沉。雨粉飘落轻如鹅毛,温柔之至,路人行走基本也不会湿透身。

小雨,看春雨下着那江河湖泊和村里的鱼塘,浅起阵阵涟漪。水面被风一吹,泛起片片微波,充满诗情画意。

大雨,有时会连续十天八天不停地下,道路泥泞,故唐代诗人杜牧又写下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脍炙人口的名句,千古传诵。

暴雨,电闪雷鸣。雨来得急,停得也快,痛快淋漓,将村里的鱼塘灌满了水,将麻石路洗刷得十分干净。

水乡的天空也会有时出现东边下雨,西边出太阳。有时乌云密布、有时阳光灿烂奇观。有时还出现彩虹,让行人不禁为之欢呼雀跃。

二、水乡农耕

春天的水乡,大自然充满了生气。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

在广袤的湖泊和农田中,在村中的水塘里。白天,燕子在天空中穿梭往来飞翔。有时蜻蜓也飞来凑热闹,尤其在下雨的前夕,往往成群结队在鱼塘的水面飞来飞去,它向人们预告着风雨的即将来临。

晚上,复苏的蛰声、蛙声、蛇虫声由小而多,从低鸣到吭奋,交织而响,彼起此落,犹如凑起一支支春天交响曲。

水乡河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河虾蟹不少,芭蕉、甘蔗、莲藕等农作物脍炙人口。一畦一畦的菜田里绿叶生长迅速,瓜菜爬满棚架,春意盎然。

在宽广的农田里,不少菜农披着薄薄的雨衣,穿着水鞋,弓腰在一畦一畦的菜田里摘菜或除草。

春耕了。水田中,农民们在田中驱赶水牛在犁田耙田,在他的身后,一些水鸟和白鹤紧跟着他,在争吃耙田中露出来的小虫。

啊,大自然的画面真美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乐也融融。

三、水乡渔夫

水乡河涌交错,江河湖泊不少。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也有“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之说。当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时节,生活在水乡的一些村民和疍家就是撤网捕鱼的好时机。

河涌边的榕树下,村民将一条竹杆支起一张十字网,人们称这叫“篱”。人在岸边拉着一条绳子,不时收起放下,各显神通。每当下雨水混浊时,收获还是挺好的。

江河湖泊,晨曦薄雾中,水面泛舟,依稀看到一些渔夫在撒网打渔,这种镜头有如仙境,让人看得如痴如醉。

遥想远古,珠江口这片大地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形成滩涂,再形成河涌、变成湖泊交错的水乡,是疍家们择岸而居的好地方。时而捕鱼或勤于耕作,于是就有了生气、有了繁衍生息,于是这里便有了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如今,疍家人已全上岸定居,那些泛丹撒网捕鱼者,多为前疍家出身的人闲时作为娱乐体现一下而已,在岸边观看的人于是有了美好画面的一个镜头。

看岭南大地、南海之滨旧貌换新颜,成为生态良好的鱼米之乡或是现代化的港口码头,远望岸边,高大的吊机林立,色彩斑斓的集装箱堆满货如轮转,江面上万吨货轮缓缓行驶。

啊,春天的水乡美景数不胜数,如诗如画。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它让人们感觉特别的美,带给人们很多的故事。

(原载《中国诗界》)微信版“散文诗专号”2025年第16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