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何军林的头像

何军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16
分享

小邻居和大邻居

小区工作围绕的是“业主心”,业主的小事便是大事,小区工作者特别是党员志愿者始终要把服务小区居民作为最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题记

很多时候,坐在自家阳台或者窗前,习惯性地点上一支烟,让那袅袅青烟缠绕指间,目光缓缓滑过眼皮底下那片熟悉的小区,打量进进出出的邻居们,心头莫明会生出一些感概,总想说点什么,甚至提笔写点什么,却又不知如何开始。

时光荏苒,我在这小区已住了好些年头。虽然跟左邻右舍抬头不见低头见,但以前没什么交流,大家都忙于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只顾着自扫门前雪,纠缠于自己的家事和烦恼。那些关于姓名、关于故事的问候,似乎总被生活的琐碎所掩盖,只留下淡淡的陌生与疏离。真正和邻居们打交道是最近几年的事,原因是自己兼了份差事,当选了业委会主任与居民组长,对小区和邻居的事便多了些关注,了解也多了起来。我开始意识到,远亲不如近邻,这句古话背后,藏着的是邻里间那份不可或缺的温情与力量。

邻居是生活中的重要一环,可以互相帮助和交流,也可以共同维护社区的安宁与和谐。我们是生活在同一个小区的业主,无论是否愿意,都是相互回避不了的邻居,有的甚至会成为一辈子的邻居。这里不仅是我们栖身的居所,更是交织着无数故事的共同家园。

1

我们小区规模不大,八栋居民楼围着一个中庭有序排列,布局还算合理,大家都围着同一口锅边转,相处还算和谐。这么说吧,在我们小区,没有那种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复杂之美,也没有那种曲径通幽的深遂之美,更没有那种枊暗花明又一春的惊奇之美。站在阳台凭栏而望,目力所及皆是坦荡,哪里有一棵树,哪里有一块空地,都清清楚楚映入眼帘,这种一眼看到底的通透,应该不失为一种简单之美。

当我把美和我们小区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家里人都哑然失笑,说我是往自己脸上涂脂抹粉,小区明明是简陋,偏要轻描淡写把它说成是简单,还生编硬造弄出一个简单之美,简直没道理。有没有道理我不知道,只能反驳说横竖是自己的窝,难不成还要学着外人来嫌弃?这话说得底气不足,却也是真心。毕竟,美这东西,原就在看的人眼里。

但是,作为建成二十来年的老小区,确实显得有些简陋,它的简陋如同心头的一道隐疾,难以言说。在光鲜靓丽的现代大都市角落里,我们小区长期存在一个被所有居民诟病的大问题,那就是小区内部的道路居然是坑坑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而且到处坑坑洼洼,跟偏远乡村好点点。出现这种尴尬状况,据说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复杂又无奈。提到这样的路,小区居民不只是嘀咕,简直是怨声载道,结果抱怨了多年,反映了多年,道路不仅没有改观,反而越来越破损,坑洼越来越多,像始终无法缝合的伤口。

有伤便有痛。这痛是暗夜里的萤火,明明灭灭,只有自己数得清那闪烁的节律。作为小区业主,我的糟心不比别人少,同样经常嘀咕抱怨。多少次,我揣着满腹牢骚走进社区办公室,又带着一腔失望踱出来。没有实实在在的改变,心头难免会生出怨愤,觉得他们毫无作为。其实,只有怨愤是没用的,是草率的,因为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用社区和物业的话说,翻建小区道路是个大工程,需要一大笔钱,按规定不能动用大修基金,只能靠居民自筹资金。原来,那些我以为的“不作为”,不过是困在制度蛛网里的挣扎。大修基金不能动,居民自筹如蚂蚁搬家——这盘死局,岂是一句“不作为”就能道尽的?

李白曾慨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今我们小区集资修路之难,竟也如攀蜀道。每每议及此事,业主们便如霜打的茄子,一个个蔫了声响。那集资簿上的数字,仿佛悬在头顶的利剑,叫人望而生畏。当再听到有居民抱怨的时候,我也装聋作哑,把自己当成一只驼鸟,把自己的抱怨藏在心头。大家似乎都在等待,如同盼星星盼月亮,做梦一般想象某天早晨起来,猛然发现小区道路奇迹般地变成了新路。这等待,就像期盼枯木开花,明知虚妄,却仍忍不住存着一丝念想。

奇迹终究没有降临,倒是等来了一场令人心惊的意外。那天是周末,细雨如织,我撑着伞,准备去菜市场,踮着脚在小区泥泞的路上艰难前行。坑洼处积着浑浊的水,像一张张咧开的嘴,随时准备吞噬行人的脚步。我只能摇头叹气,低着头往前窜,担心又会听到居民会应景般的抱怨,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眼看快到小区大门口了,结果走在前面的一位老人突然摔倒,雨伞脱手飞出去好几米远。颤抖的手足,迟缓的反应,在这布满陷阱的道路上,摔倒成了最合理的注脚。大家在惊呼中把老人扶起,幸好无大碍,只是几处小擦伤,同时弄脏了衣服。衣襟上的泥渍与额角的擦痕,成了最沉默的控诉。现场的人不只受了惊吓,还有些义愤填鹰,开始纷纷抱怨起来,口口声声这路再不修会出大事的,真不能让这路再烂下去了。原来我们都在这泥泞里泡得太久,连愤怒都长出了青苔。

或许,这才是业主们一直在等待的契机。雨中老人摔倒事件,像一根火柴点燃了居民的情绪,也点燃了大家的心智。那些积攒的怨气,此刻化作了行动的力量——我们终于明白,与其坐等奇迹,不如自己解决问题。接下来自然是跟社区、物业和业委会通气交流,当然最关键的是跟所有业主沟通。为此,我们中间有人主动站出来,志愿逐户上门征求意见,其间的艰难可想而知,比如:有个别业主说自己出门走路少,不愿出钱;有个别业主说自己已经习惯了走烂路,再走下去也没什么,不愿掏钱;有个别业主说自家的房子已经租出去了,自己又没住在这里,以后也不打算住这里,同样不愿出钱……所幸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多数业主都展现出了令人动容的担当,当集资款额定格在二十几万元时,那些最初的叹息都化作惊叹号。原来只要有人愿做递火者,冰冷的数字也能熔成暖心的路。

真金白银就是底气,委托物业招标,街道,社区监督,施工单位快速进场。那些曾经让我们吃尽苦头的烂路,在压路机的轰鸣声中,渐渐蜕变成平整光亮的沥青路面。新路铺成那日,整个小区仿佛被擦亮的银器,忽然焕发出久违的光彩。走在平整干净的沥青路上,邻居们的心情都舒畅了,出门也敢说自己是某小区的了。尤其是老人们,走在路上似乎腿脚都变灵活了,甚至有了在路上奔跑的冲动。每次看到他们笑意盈盈地走在路上,忽觉所谓家园,不就是要这般温润如玉,让每个归家人都能安心地说“我到家了”么?

2

都说岁月是把刀,不仅会改变人的容颜,也会改变周围的环境面貌。

居住在小区,我们总是在不知不觉间发现周围的环境变旧了,就像家里存放的某本书,不知不觉间着就变旧了,泛黄了,甚至破损了。最明显的莫过于自家居住的楼层过道,由于年久失修,从地面到墙面都不再鲜亮。曾经光洁如新的墙面,如今布满蛛网般的裂纹;昔日锃亮的地砖,现在已黯淡无光,缝隙里嵌着洗不净的污垢。那些剥落的墙皮、破损的角落,像一道道伤疤,让人不忍直视。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在心头嘀咕,希望能尽快逃离这里,搬到别的地方居住。但这样的嘀咕像梦话,谁又能说搬就搬呢?对大部分人而言,这里也许就是我们一辈子居住的家园。

常常,想到自己要在这里过一辈子,要天天目睹破旧的楼道,心头就会产生失落,有些丧气,甚至感到绝望。不只是我一个人有这种感觉,这破旧的楼道,不知何时成了集体心病。那天早晨出门上班,和几个邻居聚在电梯口等电梯,不知道是什么引起的,反正大家突就议论起楼道来,指出楼道的种种破旧和损伤情况,还纷纷感叹要是楼道能翻新一下就好了。当时我没想更多,只是跟着大家一起感叹。电梯“叮”的一声到了,打断了我们的叹息。走进电梯的刹那,我看见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相似的落寞。铁门缓缓关闭,将那些关于破旧楼道的怨言,连同我们无处安放的期待,一起关在了这个狭小的空间里。

第二天早晨在电梯口,有邻居提议要不我们几家人自己出钱把楼道翻新一下,应该花不了几个钱的。大家眼前一亮,都应声附和,原来事情可以这么简单。我们几家很快凑了一笔钱,请了两个工人只用两天时间便彻底翻新了楼道。新楼道亮得晃眼,地砖能照出人影,连空气都透着清漆的香,甚到在向人炫耀。楼道焕然一新,不仅让我们感到自豪和骄傲,也让其它楼层的邻居羡慕不已,还纷纷前来观赏打量,并开始效仿。多希望,从一层楼到一栋楼,再到整个小区,大家自发集资翻新楼道,让整体面貌都鲜亮起来,仿佛一夜间都过上新生活。

通过翻新楼道,无疑证明了群众的热情和力量,也证明了旧环境可以变成新环境,只要大家愿心行动。在业主群里,大家都反映小区休闲坐椅少,整个中庭几乎没有可以坐的地方。有反映就要有回应,但钱从何来?几个热心业主一合计,并牵头把空闲场地临时出租给一些售卖生活用品的商贩收取租金,用这笔钱最终解决了休闲坐椅不足一事。住在C2栋的何大娘,她腿脚不方便,走几步就要歇一下,以前她出现在中庭时总是哀声叹气,一副很无奈的样子,现在每次见到她坐在椅子上,都是一脸的惬意和满足,那神情仿佛在说坐在这里就是一种幸福。

在业主群,除了关心修路添坐椅,大家还反映小区绿化太少了,绿色看不到几处,花也看不到几朵,鸟都不往我们这个小区飞,居住环境一点品质都没有。确实,小区环境差强人意,根本没法说出口。以前每次有客人来,我都会很不好意思地说,我们小区这花园,尚在图纸上呢。那时只想过要是小区的环境能改善一下就好了,没想过我们应该用行动改变环境。人人都想生活在美好的花园里,就是没人主动站出来打造花园,大家都在观望。直到那日,不知谁在群里发言道:“何不自造桃源?”自然是一呼百应,大家开始集思广益,纷纷出主意如何改变环境,如何让中庭靓起来美起来。

让梦想照进现实,无疑已经变得具体起来。资金不再是问题,因为空闲场地还在持续出租。由于空间有限,打造秀珍式绿色景致成为必然选择,该种草的种草,该种花的种花,该用围栏的安上围栏……经过一番经心打造,小区中庭变成了公园和花园,有路、有树、有草、有花,还有各类健身器材,真正成了小区居民散步、健身、体闲、娱乐的好地方。每到傍晚十分,这里便热闹起,男女老少饭后都要到这里溜达一圈。

尤其到了三月,小区更是春意盎然,从桃树到杏子树,不多的几棵花木开始接纳三月的阳光和雨水,从含苞待放到激情绽放,连杂草杂花也争先吐芽,绿色与花香不仅吸引蜜蜂上下翻飞,更引来三三两两的业主下楼前来赏玩,孩子们在花草丛中追逐嬉闹,笑声惊落几瓣新蕊。慈祥的爷爷奶奶们摇着蒲扇坐在小区的椅子上,不知在打量花朵还是打量自家的孙子……小区的春天原来可以是花,是草,是美。那些被我们忽视的时光,此刻都化作春泥,在花影里酿出甜香。

其实,杜鹃花才是小区业主的最爱。我们在改善中庭环境时,专门辟出一块地种上杜鹃花,并用围栏圏起来,成为中庭里一道特独的景观。当杜鹃花开,那绚烂的色彩格外诱人,颇有风景这边独好之意。最妙是暮色四合时,晚风携着花香叩窗,恍若邻里们絮絮的家常。可以说,在春风吹佛下,在阳光照射下,杜鹃花就像小区居民的一张张笑脸,整个小区皆是旖旎的春光和幸福。

3

生活在城市,常见流浪猫狗,这已经成了城市病。

在我们小区,那些蓬松的影子也是横行多年,让大家烦不胜烦,却又一直不知如何解决。尤其令人反感的是,这些流浪猫狗喜欢往小区车库钻,夏天喜欢躲在车库的阴暗角落纳凉,冬天喜欢躺在轿车引擎盖上取暖,拉屎撤尿、打架斗欧也是常事。在业主群里,那些需要停车的业主对流浪猫狗的意见很大,甚至恨之入骨。有人扬言,要投毒把这些猫狗全部毒死,或者提刀把它们砍死。可终究只是键盘上的雷声,没人真的付诸行动。

春日的暖阳轻柔地洒在小区的步道上,光影斑驳,本该是惬意非常的画面,可那些偶尔窜出的流浪猫狗,却让这份美好有了些许瑕疵。说实话,我心底对它们是有些厌烦的,每次相遇,看着它们脏兮兮的模样,还有那怯生生又带着几分野性的眼神,满心无奈只能选择容忍。在我看来,它们就像城市的一道伤疤,是个由来已久、全社会都束手无策的难题,似乎注定只能这样存在于生活的边角。

很明显,很多业主都跟我的想法差不多,觉得解决流浪猫狗的问题比当初翻修道路还难,我们不会有什么好办法。不过,也有业主反驳说,我们没有能力解决小区外面的流浪猫狗,解决小区内的流浪猫狗总会有办法,毕竟范围有限。都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很多问题之所以迟迟不能解决,是因为没人站出来较真较劲,真心解决问题。有业主还说,人家用了心思都能造出机器猫机器狗了,解决流浪猫狗难道比这还难?

我站在窗前,望着楼下几只瘦骨嶙峋的野猫翻找垃圾桶。它们弓起的脊背,像极了一个个问号。

小区里的流浪猫狗,说来倒也不是外来的过客。这就意味着这些猫狗都是小区自产的。原因并不复杂,有的是从业主家跑出来没回家的,有的是租赁户搬走后遗弃的,长期积累下来,流浪的猫狗自然就多了。我们几个闲人,终究看不过眼。专们收留这些流浪猫,组织几个热心业主志愿者,在小区捕捉流浪猫,并给它们打疫苗,还给它们绝育分流。渐渐地,这间小屋竟成了小区里最温暖的所在——但凡小区有猫走失的业主,都可以到这里认领;小区有想养猫的,也可以来这里领养;甚至还亲自送上门。这样的操作深得人心,不仅解决了小区流浪猫滋扰的问题,也让流浪猫摆脱了流浪的命运。最多的时候,我们收留的流浪猫分流有四五十只。

就在前几天,独居的李婆婆到物业处缴费,老人家的手在口袋里摸索着零钱,目光却忽然被角落里的一只流浪猫吸引了。李婆婆声音都在颤抖,激动得差点落泪,原来这是她走失的猫。她一个劲地摸自己的衣兜,最后摸出两百块钱来,坚决要给我们作为感谢费。用她的话说,这只猫陪伴了她多年,是她的命根子。但被我们反复拒绝后,她只能抱着自己的猫很无奈地离开。没想到隔天清晨,李婆婆又来了。这次她拖着一大袋猫粮,说什么也要留下。“就当是给其他猫儿加个餐。”她说着,脸上浮现出孩子般的固执。阳光照在她银白的发梢上,也照在那袋猫粮上——这份心意,我们终究没能拒绝。

事实上,我们收留这些流浪猫都是免费的,猫粮都是热心居民捐送的。大家齐心协力做这件事,倒不是说非要感动谁,只是每次看见那些曾经脏兮兮的小家伙,如今皮毛油亮地在阳光下打滚,心里就会涌起一种说不出的熨帖。这种温暖,比任何回报都来得珍贵。说到底,我们不过是帮邻居照看走失的猫,替邻居收留无处可去的小生命,本就是街坊间最平常的情分。但正是在这些平常的举动里,我们意外地照见了自己心底最柔软的那部分。

4

我们这一生会和谁相遇,也许是早已注定的命运。能在这方寸之地比邻而居,无疑是我们的缘分。如何守望我们共同的家园,如何在这个家园里相处生活,无疑考验着我们每一个居民。

现在的小区,不管是楼层电灯泡坏了,还是某处垃圾乱丟了,我们中间总有人会站出来协调解决。久而久之,上千户余小区业主虽然没有一一见过面,但在小区路上一听到对方的声音,都会莫明生出一种熟悉和亲切。那些擦肩而过的背影,令人安心。

这些年来,我看到小区在时间的磨砺下一天天老去的事实,也亲历了小区在大家的呵护和改变中美起来的过程。在这里,连晚风都带着邻家饭菜的香气,让人生出“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踏实。我时时处处会感受到邻里之间的关爱与温暖,觉得在这里住上一辈子也没什么不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