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长青的头像

马长青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2/27
分享

慈善之花

寒来暑往,我们尽情享受,因为有爱,使我们的内心抚,因为有爱,使我们学生时代,充满晴朗天空,普天一家人让我们不断的努力,携手把爱的种子播撒在校园内外。四海一家人,让我们继续前行,共同把奉献精神,传播到角角落落。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紧紧地紧紧地手拉手,和善的微笑,迷人的眼神,让我们轻轻地轻轻地来拥抱。

花开花落,我们默默坚守,因为奉献,使我们的青春得到绽放,因为奉献,使他们孤独的心灵,拥有七色阳光,普天一家亲,让我们不断努力,携手把爱的种子播撒在校园内外。四海一家人,让我们继续前行,共同把奉献精神传,传播到角角落落。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紧紧地紧紧地手拉手,和善的微笑,迷人的眼神,让我们轻轻地轻轻地来拥抱。

这是素有孝子之乡的安徽省天长市秦栏镇天长市圆梦助学协会会长黎仁岭创作的协会会歌:《助学之路-爱在天长》。

说起黎仁岭及其“圆梦助学”志愿者团体,有些人可能感到比较陌生;然而当你走进河北西部的平山、灵寿、行唐、涞源等贫困山区,向那些特困、残疾孩子,还有孤寡老人,以及当地的爱心志愿者打听他和他们,就没有人不知道的,甚至,因为你的打听,他们还会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少时的黎仁岭,他就会做很多家务事,当时农村条件很差,尤其是他们家穷的一无所有,但是他们家是村里最干净的一家,他们兄弟姐妹每个人都很勤快,养鸡鸭、放牛、养长毛兔、做简单的饭、打扫卫生,样样做的有条不紊。黎仁岭是一个养蚕好手,捞鱼摸虾也不在话下。因为经济原因这样断断续续上完了小学,他不得不利用暑假,想尽办法,凑够了开学的报名费,他终于又可以坐在教室里上学了,而他的很多小伙伴,却只能在读完小学就走向社会了,成了他们那一代人终生的痛。

黎仁岭跌跌撞撞在经济极其拮据中读完高中,确认没有上学的机会了,他真的哭过,甚至看到别人背着书包都很难过,与学校无缘了,他发誓与书结缘,很幸运,良好的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除了生病,每天都会看看书。

年少时,由于集体贫穷,经常会吃不饱,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记,当他解决了温饱,了解到还有很多孩子上不起学,他就萌生了帮助孩子门上学的念头。1998年夏天,黎仁岭到江苏打工,经常留意媒体上面发布一些贫困孩子的资料,就准备付诸行动了。他家乡观念比较浓,他想,我是安徽人,要帮就帮安徽的孩子上学。于是,他就请在安徽的朋友给他发一些贫困生资料,朋友给他寄来了日期较近的《皖江晚报》,记得上面有五六个孩子的照片和家庭情况介绍,都比较贫困,是安徽省妇联在全省实施的“春雷计划”项目,他给报社打电话,既高兴又失望,高兴的是可以帮助孩子上学了,可是,得到的信息是,已经被人认领完了,失望之余,报社的人很热情,他们把金寨妇联的电话号码给了黎仁岭,他又辗转和金寨对接上了,因为“春雷计划”是由各级妇联具体负责实施的,效率很高,没过几天,就把推荐的两个女童资料寄给了他,让他选择一下,这又让他犯难了,跟希望工程那个大眼睛女孩差不多,满眼期待,不失灵气,他舍不得放下哪一个,怎么办?当时他家的年收入只有一万左右,而资助一个孩子,按照“春雷计划”需一次性付清五年小学费用,每人五百,没办法,他只有和夫人商量,干脆一咬牙,两个都要了,就这样他一次性帮助实施了两个“春雷计划”的女童。1998年9月1日,他押车送货去威海,一路上看到很多孩子背着书包去上学,他眼含热泪,目送孩子们到好远的地方,他心里默默在想,他帮助的两个孩子,一定也是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去上学了,当年她们俩都是七岁,美好温馨的场景一直定格在他的记忆里。他想,再多的钱也不一定换来这么美好的回忆。

经过频繁的书信往来,和孩子们的感情与日俱增,2000年春,黎仁岭带着家人,踏上金寨这片红色的土地,来看望孩子们了,当他一路颠簸,来到白塔畈乡郑堂小学,他没有通知除受助家庭另外的人,仅仅去路边小店问了个路,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让他颇受感到,得知他是从天长来的,他为孩子们买礼品他们不收钱,问路就干脆送他到孩子家。

虽然已经是新世纪,他还是被震撼到了,那是在安徽农村校舍改造之前,几间校舍东倒西歪,里面用好多木棍支撑,连一块像样的黑板都没有,他当即掏出了钱,请当地的木工,为他们修缮了黑板。

家庭走访更是触目惊心,老区当时的医疗条件不是太好,加上传统观念,近亲结婚也有一定比例,很多家庭受影响,改革开放好多年,农村面貌没有彻底改变。郑堂小学属偏远小学,校舍改造滞后,经过初步调查,当年该校在校生贫困发生率超过60%,教学教育设施设备欠缺,令人痛心。看到这一切,黎仁岭默默记下了,他想我要尽我所能帮助这些孩子,改善他们学习、生活境遇。

2000年起,黎仁岭每年坚持去一次金寨,看望慰问孩子们,尽量为他们做些改变,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以来天长先后有十多位朋友加入到金寨助学中来,至今没有间断,令人动容。

邵研祥是秦栏一个普通居民,当了解到他在金寨助学后,义无反顾加入进来,为金寨一个叫张思荣的小姑娘,改变命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2003年5月长假,他按惯例来金寨郑堂小学看孩子,走访慰问学生家庭,来之前受几个朋友委托,为他们收集贫困生资料,供他们选择资助。雨天的山路泥泞湿滑,他小心翼翼走在路上,遇到一个面容姣好的小姑娘,一路攀谈起来,通过汇总信息得知,她是一个弃婴,被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奶奶收养,老奶奶有个五十多岁的儿子,没有结婚,三个人共同生活在不足30平方米的土屋里,土屋看起来有上百年的时间了,只有1.5米高的样子,看看孩子的作业,虽然稚嫩却也清清爽爽,他非常喜欢这个小孩,通过和她的家人沟通,就直接为她和邵研祥对接起来,经过十多年的助学,张思荣一直读到大学毕业,期间资助一直没有间断,孩子跟他讲,要不是邵爸爸帮助,还不知道自己会活成什么样子,邵研祥为了张思荣上学,共花费十几万元,可以这么讲,没有天长老板的帮助,就没有今天的张思荣。2019年张思荣结婚了,但是他们之间的感情没断,一直以父女相称,两个家庭走动频繁,其乐融融。

2003年,在黎仁岭资助的第一个家庭,二姑娘也已经到了上学年龄,因为她母亲生病,没有劳动能力,上面还有高龄的爷爷奶奶,爸爸没办法外出打工,孩子上学还存在一定困难,怎么办?他想到了秦栏的另外一个朋友,把他和黄总对接上,按照正常助学程序,一直到大学二年级,期间因为家庭变故,他也加入到帮助该户的行动中来。

她就是黎仁岭首次对接的双女户之一的小易家庭,是“春蕾计划”推荐的特困户,一直资助到其高中毕业,期间邀请他爸爸到黎仁岭公司打工,因其健康原因,干了不久,就回去了,小易高中毕业后,成了家里主要劳动力,也来到公司打工挣钱,但是她母亲有抑郁症,放在老家不放心,为了方便照顾她母亲,他把她父母亲接来,父亲在厂里打工,母亲在厂里疗养,后来因妹妹需要陪读,一家人再次回到老家。为了照顾家庭,小易只有在老家县城打工,老家的工资很低,根本不能负担家庭费用,一直受到他们资助的妹妹正在紧张的高中学习阶段,为了不影响妹妹学习和妈妈的身体恢复,黎仁岭出资五千元,为她们在金寨县城租了一间房,让妈妈早晚可以陪伴在一双儿女的身边,让一双可爱的儿女可以随时照顾生病的妈妈,功夫不负有心人,懂事的妹妹2016年以优异成绩超越安徽二本分数线,她妹妹上大学,黎仁岭继续资助学费到2018年。

后来,由天长市文明办牵头,根据真实故事创作的情景剧《好人就在身边》,在天长各大乡镇巡演十多场,社会反响热烈。该剧在2020年天长市第三届文明家庭颁奖晚会上演出,轰动一时。

2005年早春,黎仁岭和他的志愿者团队,来到金寨走访,雨后的山间小道有点泥泞,他们在老乡的带领下,翻过一座小山,来到他们时刻牵挂的郑堂小学,远远的就听到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坐落在半山腰的郑堂小学,在晨雾的笼罩下,犹如仙境一般,空气里弥漫着醉人的清香。当他们下到山下,来到操场,还是被眼前的不适震撼到了,该校 100 多名学生一直无运动场锻炼身体,每逢雨天更是泥泞不堪,出入学校不方便,孩子们连活动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待在教室里。黎仁岭当时就在心中盘算,能不能为孩子们修建一个操场。回到住地后,他立即和随行的人商议,仅仅用了1天时间,就将 300 多平方米运动场所需的工程款 5 万元募集到位,校方积极配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运动场就完工。当年国庆,他们再次回访金寨学生,全校师生和乡亲们齐聚在运动场上,载歌载舞,用最热烈的方式,对他们的付出表示衷心感谢。

饶先娥,一个被病患折磨的几乎失去生活希望的山区女孩,因为遇到一群天长人,而改变命运。2007年,身患疾病的饶先娥的资料摆在黎仁岭面前,他陷入了矛盾之中,助学几年来,他们帮助的孩子都是健康的,基本仅限于助学,对于这样一个孩子,身体有残疾而且还在进一步恶化,怎么办?他思来想去,决心要为她找个有实力的老板,让她得到更好的照顾,经过对接,他把她介绍给了李正祥,双方一开始也是按照助学模式走的,渐渐地天长老板了解到她的实际情况,邀请她利用暑假来天长,当饶先娥父女俩出现在李正祥面前时,一下子惊呆了,小姑娘患大腿肌肉萎缩,不能正常走路,李正祥了解后,当即和天长中医院王洪海医生联系,为方便救治,为她从南京请来了医生,两年暑假当中,分两次手术,没有要饶先娥花一分钱,包括护理费及住院期间生活费等,再见饶先娥时完全是个健康快乐的大姑娘了。

2019年,黎仁岭一行去金寨回访,正好是国庆长假,碰到饶先娥,已经在合肥忙着大学毕业以及找工作的事了。感激自不用说,关键是小姑娘变得特别漂亮和自信,她的养父竟然要跪下来向他们致谢,他们好一阵感动。

金寨助学25年来,他们共为27名学生提供不间断助学,为他们走出大山,实现人生理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的金寨,变化是翻天覆地。每次去他们都要去拜拜红军广场,现在生活好了,他们永远不能忘记先辈们的牺牲精神,和平年代的他们也要为社会贡献微薄的力量。

2012年秋,一场虞秀芝事迹报告会,改变了他们的做法。当年中国好人李宏祥同志为虞秀芝做的报告会历历在目,深受感动,在报告所在地高庙九年制学校,有那么多困难学生,他们助学跑到外地,想不到他们身边就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于是当场和李宏祥商讨助学事宜,从此在天长的助学活动越做越大,越做越好,也确确实实改变了很多孩子的命运。他们助学助困,忙的不亦乐乎,在天长从事慈善十多年来从来没有间断过。

秦栏人帮助段亚静募捐治病款的事,当年在秦栏可谓轰动一时,2014年,十八集中学学生段亚静身患白血病,急需救命钱,当时允许搞广场募捐,当年,秦栏的自愿组织还没有,志愿者也只有几名,黎仁岭和王柱成两个人,经过前期摸排认为,为她广场募捐十万元应该不成问题,他们两人利用三天时间,跑了近百家工厂,为广场募捐造势,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一场声势浩大的广场募捐活动,在秦栏政府广场举行,募捐现场高潮不断,感人场景至今历历在目,当场为她募捐到十六万多元善款。不久医院传来消息,其父和她配型成功,可以入仓,为接下来的骨髓移植做最后准备,可是因为经过大量用药,到了医院条件成熟时,孩子得了场感冒,入仓钱又不够了,当时只要凑够了入仓的钱,孩子可以马上得到治疗,如果不够,当天产生的费用扣减,资金缺口会更大,那么及时入仓难度就更大,可能就会失去救治的最后机会,类似的情况在他们以往救助中出现过,当时的情况是,该捐的已经捐了,有可能再也募捐到钱,或者也根本来不及募捐,她的父亲电话打给了黎仁岭,并说明了情况,听得出来,几乎是哀求的声音,其实前期他已经捐了数千元,他也不是很富裕,但是他想,如果这个时候不救,他会后悔一辈子,他毫不犹豫就又追加了六千多元,为孩子凑足了入仓的钱,让孩子及时得到入仓。经过及时治疗,不久后孩子康复出院,目前段亚静已经走向社会,正健康地成长,经了解孩子已于2022年春天结婚,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

2013年,在社会提供的贫困生信息中,张铺中学陈春艳的情况,引起了黎仁岭的注意,该生学习刻苦,成绩优秀,父亲病故,母亲离家出走,至亲不问,爷爷病重,奶奶残疾且多病,家庭条件不堪入目,生活得不到保障,了解这一情况后,他立即安排负责天长西片的协会爱心妈妈,张爱华老师走访,通过了解认为情况属实,他随即和协会爱心人士王锡胜商议,因为情况特殊,需要帮助不是平时助学的模式,王锡胜当即答应与他共同资助陈春艳,经过9年时间(超出协会规定至大二结束助学,一直延伸到大学毕业),圆满完成了助学任务,期间张爱华不辞辛苦,完成了爱心妈妈的角色,多次到陈春艳家里和学校进行关心慰问,帮她买衣服,买生活用品,王锡胜几乎来一次天长,就会去看望孩子一次。2018年,陈春艳以优异成绩考入大学。多年的相处,陈春艳和协会三个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9年来,数万元的助学款,没有白花,陈春艳由内向,“不懂事”,到自立自信,让他们志愿者由衷的高兴,这个助学故事被安徽电视台和多加媒体报道。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2022年,大学一毕业,陈春艳就以优异成绩,进入社区工作。对于她的助学工作我们已经完成,但董事的陈春艳,每次见到我,总是“爸爸”“爸爸”地叫,确实让人感动。

2013年暑假,黎仁岭一行在公益协会例行走访中,了解到天长市卢龙社区,有一户特困家庭,陶武春当时上初二,孩子父亲胃癌术后,不能干体力活,母亲智障,几乎没有劳动力,家庭接近零收入,急需救助,经研究,决定由王柱成负责对接该户,平时经常安排协会人员走访,七年间王柱成夫妇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时刻关注这他的一切,家庭贫困一点也没有影响陶武春的学习生活,直到陶武春大二结束。

2014年,黎仁岭接到新华中学老师求助,他利用骑自行车锻炼的机会,来到仁和一个困难家庭,经实地了解,该户两个男孩,父亲病故,女主人独自一人,带两个男孩,确实压力不小,当他说明来意,她觉得很不好意思,了解了情况后,他把她推荐给协会资深志愿者俞如兰,经过八年来的相处,俞如兰和这个家庭相处的和一家人一样,每到逢年过节,总要给孩子们添置新衣,给压岁钱,孩子放假,来回不方便,俞如兰总是开车接送,她俨然成了孩子们的“俞妈妈”,2022年大孩子已经大三,按照协会规定,不用再资助了,俞如兰了解他家的情况,她要继续资助,她的“理由”很充分,她说:希望协会再扶持扶持。小的今年高三,成绩优异,俞如兰也一如既往地关心关爱着他。据统计,俞如兰仅用在他们一家的助学款,就超出了六万元。

2015年,经中国好人李宏祥推荐,王国栋对接了一个特殊家庭,孩子上初中,还有一个弟弟上幼儿园,他们的父亲四次违法犯罪被判刑入狱,姐弟俩的母亲离家出走,家里穷的揭不开锅,协会法人接下任务后,经常带上爱人,一起去看望慰问两个孩子,每年按时送助学款,经常接孩子来秦栏小住,逢年过节还为孩子添置衣服,送慰问品,俨然把两个孩子当成自家孩子看待。目前姐姐快走向社会,弟弟还在读小学,在王国栋夫妇的关心下,正健康快乐地成长。

每年除了固定“一对一”助学活动,由协会志愿者个人对接,协会监管外,协会还每年做一些集体公益项目,有的是一次性的公益活动,有的是连续性的公益活动项目,为新民村部安装高杆灯,就是一个公益活动。2017年,黎仁岭在收集社情民意时,他了解到若大的村民广场,晚上照明严重不足,影响居民休闲活动,他想,如果有一盏高杆灯就好了,他第二天找到生产厂家,询问费用事宜,最后谈妥价格,他带头出资五千元,不到一个小时,所需费用3.8万元就筹集到位,厂家很快安装到位,现在的村民广场,晚上亮如白昼,村民们方便多了。

AED是自动体外除颤仪,俗称生命急救仪,是在发生心脏猝死的情况下,能最简单的帮助病人恢复心跳的一种仪器,是一种比传统心肺复苏更有效的仪器,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许多公共场所如车站、体育场、机场、学校等地均有配置,但由于价格昂贵,国内公共场所配备数量有限。在安徽配备的地方更是寥寥无几。

2016以前,天长市数次发生心脏猝死事件,其中以学校等人员密集区居多,黎仁岭在参加市两会期间了解这一情况后,回来就和协会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商议,达成共识后,立即着手准备,为秦栏镇中小学安装AED开始筹备,资金在短短的时间内准备到位,紧接着设备询价,人员培训,设备安装等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天长市红十字会的共同努力下,设备以出厂价买来,安装后,又对中小学的全体师生进行了急救知识培训。

从AED项目迅速实施,说明大家的健康安全意识有了很大提高,更说明作为安徽经济发达地区的秦栏镇,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上,已经远远走在安徽前列,关心学校、关心教育早已蔚然成风,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志愿者的辛勤付出,不希望真的用到AED,但有备无患的安全意识不能少。2020年“六一”前,协会又花了1万多元,为新华九年制学校,安装了一台AED,2021年协会为官桥九年制学校安装一台AED。

2016年,在众多对接的家庭中,天长中学有一个品学兼优的女生周某,父亲几年前中风,母亲为了照顾她上学和生病的爸爸,在天长陪读,家庭收入较低,黎仁岭为了使这个家庭尽早摆脱困境,一方面为孩子找了一个有实力的爱心人士黎仁月进行“一对一”帮扶,他在共同提供孩子上学费用的同时,另一方面,主动为她患病的爸爸联系治病,多次开车带他到外地治病,经过积极治疗,病情稳定,恢复的比较理想,同时协助其申领政府救助。协会优秀会员,天长市人大代表黎仁月,先后资助十多名学生,在他资助的众多受助学生中,为周某提供的帮助最大,黎仁月的帮助,极大的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使该家庭减轻了不少压力。

孩子也没有让黎仁岭团队失望,2022年,刚刚毕业就考研成功,8月5日,阳光女孩周某,参加了天长市圆梦助学公益协会助学会议。本来根据协会规定,他们对她的助学到大二结束,因为她的家庭确实困难,奶奶老年痴呆,爷爷种点蔬菜补贴家用,妈妈照顾中风父亲,父亲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只有在父亲情况稍好的时候,妈妈才能打点零工,补贴家用。根据情况决定今年再资助她2000元,作为学费。

这一家人很要强,不接受助学额外的帮助,最近两年,黎仁岭和黎仁月经常不以助学方式,以过年给压岁钱、过节给孩子买礼品,来帮助接济一点,日子勉强过的去。2022年秋季,女孩要继续深造,读研究生,协会便破例继续资助。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女孩和妈妈刚刚挣够了研究生学费时,8月6日,女孩父亲突然病情加重,在重症监护室两天才醒过来,在重症病房呆了好多天,女孩妈妈告诉黎仁岭,姑娘没经过大事,一直哭。多年来该借的亲戚也借了,看病的钱压的一家喘不过气来,学费已经垫医药费了,8号孩子奶奶也发病了,住进了医院。

黎仁岭考虑再三,不能让这么优秀的姑娘承受太大的压力,决定为她小范围募捐学费,得到协会黎仁月 、黎仁兰、俞跃梅、郑满云、王国栋、李广森、林付余等的一致响应。大家完全支持他的想法,很快一万三千元的学费筹到了,8月10号通过红会将款汇过去了。为了不给孩子增加精神负担,经与女孩家长商议,2023年起每月暗地里由我提供学费生活费两千元,直至孩子研究生毕业,或家庭经济状况好转。

2022年,是圆梦助学成立以来最不平凡的一年,疫情已经进入到第三个年头,受疫情影响,所有志愿者所在企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再加上志愿者执勤,耗时费力,大家身心俱疲,然而,在助学助困的工作中,所有人都毫不含糊,全年花费善款三十多万元,用于助学助困,防溺水等。会员所在企业捐款捐物抗疫花费达三十万元。

感恩我身边有一帮乐于奉献的朋友,我由衷感谢圆梦助学自愿者,由衷感谢圆梦助学大家庭!

郑满云加入协会以来积极参加活动,2017年夏天,协会收到求助信,铜城镇一个特殊家庭,孩子叫王东美,学习非常好,她母亲离家出走,父亲生病,没有劳动能力,郑满云主动要求对接,四年多来,郑满云夫妇对待孩子就像家里的孩子一样,一年四季衣服,生活学习用品都及时到位,去年孩子生病,郑满云和协会爱心妈妈黎仁兰多次往返,为孩子做检查、买药,很快孩子就恢复了健康,郑满云和王东美良好的互动关系,成为“一对一”助学工作的典范。

2018年春,新华九年制学校的求助信送到协会办公室,“爱心妈妈”黎仁兰接待了他们,经了解新华有个特困户,姐妹两个,父母都是残疾人,姐姐抑郁症,妹妹在学校上四年级,成绩优秀,懂事乖巧,但缺乏正常的关爱,收到求助后,协会按照正常程序,入户调查,看看是不是符合资助条件,也许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小姑娘一看到黎仁兰,就特别投缘,她们聊得特别亲,黎仁兰随即表示,这个孩子由她负责对接,简单的一句承诺后,是四年来无微不至的关爱,黎仁兰俨然成了孩子的妈妈,她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把个小姑娘照顾的面面俱到,小姑娘也没有让她失望,正以优异的成绩和超出年龄认知的情商回报黎仁兰、回报协会、回报她的父母和姐姐。2022年,圆梦助学召开助学会,小姑娘应邀参加,她落落大方、无拘无束让大家感受到爱给她带来的快乐。

2020年春节过后不久,协会志愿者宋宝安、俞跃梅、黎仁兰等,在社区走访中了解到,秦栏社区吴某家庭年前遭遇不幸,孩子得了淋巴瘤,作为农村家庭,经济实力有限,在经历了数次化疗,大量药物使用后,家里的经济捉襟见肘,孩子的妈妈想尽了各种办法,还有两期的化疗,因经济原因没办法完成,该户家庭已经做好了最坏打算,实在没钱,治疗到此为止,孩子的病情只能听天由命。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协会立即召开会议,研究对策,经大家一致同意,在助学公益群募捐,就几分钟时间,大家就认捐了后期治疗所需要的22000元,孩子妈妈激动的说:“是你们救了孩子的命啊”,后期经过积极治疗,孩子现在完全恢复了健康,2022年7月做的健康检查,参数完全正常。

救了命,扶上马再送一程,在圆梦助学所救助过的学生,都无一例外的走的这样的流程。恢复健康的吴某,在2021年秋季就回到了学校,面对一贫如洗的家庭,孩子妈妈一筹莫展,其实协会早已经谋划好了,一开学,协会就按照助学流程,将吴某兄妹俩纳入救助,按时给他们汇了助学款,该户“一对一”任务,交到了协会志愿者宋宝安和俞跃梅身上,他们俩完全按照协会要求,定期回访,每次去,都要给孩子们带点营养品和学习用具。看的出来,两个孩子非常阳光,他们正健康快乐地成长。

2022年,在回访金寨的助学活动中,他们看到金寨所有的沟塘河坝,都有防溺水设施,大家觉得很好很实用,在回程的途中,他们大家协商,就确定了在秦栏沟塘河坝配置防溺水救护设施,这个项目共花费近两万元,天长大部分地区也学圆梦助学的做法,为所有人增加了一道安全屏障。

2023年8月,天长市圆梦助学公益协会,举行了成立25周年庆祝,参会的嘉宾和受助学生代表,都对协会25年来的工作给予肯定。

2023年10月,受助学生王某家庭突遭故,唯一依靠的爸爸突然去世,协会领导知道后,第一时间为她成立了小型基金会,每月按时把生活补贴汇到她的账户,使其生活无忧。

费厚冕是一名勤奋好学的在校特困生。2012年,滁州市人大代表、天长市圆梦助学公益协会会员黎仁兰得知这户家庭情况后,就对费厚冕一对一资助,并担当起他的爱心妈妈。从此,费厚冕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用勤奋和汗水书写着自己的青春篇章。

屋漏偏逢连阴雨,船迟又遇打头风。不久前,费厚冕母亲因尿毒症去天长医院透析途中,因身体虚弱而跌倒,造成重伤,被送进扬州市苏北医院监护室救治。原本家庭就十分困难,遭遇这一情况,真是雪上加霜。天长市圆梦助学公益协会得知这一情况,积极为其捐款,仅一天时间,56名会员纷纷解囊相助,一次捐款40500元。这些善款不仅缓解了费厚冕家的经济压力,更让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关爱。费厚冕表示,他将珍惜这份爱心,努力学习,将来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回报所有关心他、帮助他的人。

2024年初夏一天,天长市秦栏镇白马村,双残疾户陶某夫妇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2022年严冬,天长市圆梦助学工业协会,在走访慰问中了解到,陶某夫妇都是残疾人,日常洗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会长黎仁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想要是有台全自动洗衣机就好了,但苦于当时该户没有自来水,全自动洗衣机无法使用,随即他就找到村委会,经协调村里答应尽快解决,事情一波三折,因地处偏僻,自来水一时难以安装到位,经多次催促,在2024年初夏安装完成,黎仁岭第一时间为该户买来了洗衣机,为使洗衣机能够正常使用,根据家庭情况,又为该户进行水电改造,搭建棚子,先后忙活一周,共花费了四千多元。看着洗衣机呼呼转动,陶某夫妇开心的像孩子一样。

感人故事不胜枚举,每一个助学结对,就是一个新的温馨小家庭,在所有接对的174个孩子中,他们没有主动放弃过一个,都是严格按照协会初期要求,延续至今的,在这些孩子中,起码有八十个,他们的命运会因为有我们而深刻改变的。黎仁岭相信孩子们内心会对这个团体、对社会一定怀有感恩之心的,将来等他们走向社会,这种爱心传递,一定会被大大地放大的。

多年来协会志愿者的敬业精神堪称伟大,在协会大大小小的基金会成立方面,协会志愿者李广森、林富余、郑如平等,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只要协会决定下来,他们就义无反顾,带头出钱出力,由于他们的带头作用,协会的基金会运行良好,社会效益和作用明显。协会内,爱心妈妈俞如兰、黎仁艳、王玉香、黎仁兰、张爱华等,在协会走访、慰问受助人,关心女童方面,工作尤其突出,随喊随到,真正成了孩子的贴心人。

协会多年来的努力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肯定,协会先后获得:“天长市热心公益奖”“天长市红十字博爱奖”“天长市优秀志愿者组织奖”“滁州市优秀志愿者组织奖”;协会有5人获评“滁州好人”、3位被获评“天长好人”、1人获得“安徽省优秀志愿者”、“天长市道德模范”、1人获得“滁州最美家庭”、多人获得“天长市文明家庭”等光荣称号、“先进工作者”“最美劳动者”“星级志愿者”等称号,协会目前有滁州市人大代表一人,天长市政协委员一人。

随着社会进步,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减少,黎仁岭觉察到,不需要那么多社会力量扎堆助学,他们要做好慈善延伸,对那些因病返贫、遭遇特殊变故致贫,在所有国家政策都覆盖下,仍然不能正常生活的家庭,给予生活帮助,一些社会想办暂时还不能办的事情,他们协会出点力,比如他们每年做好“一对一”助学工作时,尽可能选择一两个公益项目,帮助一两个家庭,坚持为周边学校添置AED等。既坚持协会特色,又做适当延伸,对培养志愿者社会责任感具有极大的作用。还积极参与兄弟协会的慈善活动,十多年来,足迹遍布天长城乡。

黎仁岭团队将继续他们的公益之路,为创建美好乡村,守好安徽东大门,不丢安徽人。未来慈善之路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创新才能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圆梦公益初心如磐,天长市圆梦助学公益协会,自成立以来初心不改,致力于帮助那些因家庭困难而面临失学的孩子。实际行动如同明灯,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道路。

协会秉持着“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的初心,开展了各类助学和捐款活动。无论是“一对一”结对助学,还是定期捐赠学习用品,他们都用心去做,用行动去证明。在这个过程中,协会也见证了无数孩子从困境中走出,重返校园,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些成功的案例,让协会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数十年的风雨兼程,圆梦助学公益协会用坚守和付出,诠释了什么叫做初心如磐。他们帮助了一个又一个孩子重返校园,用爱心为他们筑起了通往未来的桥梁。这份初心,将永远激励着他们前行,为更多的孩子送去希望和温暖。

助病助困担当有为,协会成立以助学为主,后来发现,因病致贫家庭也需要帮助,他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大病,几乎无能为力,社会虽然有一套救助方案,但远没有公益组织的帮助来的更直接更有效。

协会直接组织的几个救助项目,对于受助人来说,就是雪中送炭。当中虽有不成功的案例,但大部分起到救助生命和挽救家庭的决定性作用。

其中救助白血病几例,大都恢复了健康,有的已经结婚生子,最成功的是白血病患者段雅静;救助几个一家多人患病家庭,也已走出困境,成功案例是吴九富家庭;救助学生癌症患者使他们恢复健康,起到了关键作用,成功案例是吴玉锦同学;帮助特困家庭受助学生,延伸他们的受助范围、时限等,对孩子们完成学业、家庭走出困境等,起到决定性作用,包括冯成、周颖、费厚冕、王婷等同学。

社会公益有声有色,协会除了面对家庭,做助学助困,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金寨助学时,看到学校没有像样的操场,阴雨天,孩子们上下学及课间活动不太方便,就立即安排,为该校做操场硬化,总花费3.2万元;当了解到新民村村民,晚间娱乐缺乏良好的照明时,协会果断号召,所有会员集资,花了3.2万元,建了一盏高杆灯;当了解到公共场所配备AED成为减少心脏猝死的硬件条件时,协会立即安排专业人员考察,后来确定为秦栏辖区四所学校安装了该产品,总花费7万元;为配合政府防溺水工作加之考察金寨防溺水工作,发现他们的做法很好,就引进了他们的做法,通过政协渠道推广,在天长市全面运用,收到良好的效果,协会总花费1.5万元。

社会公益需要有心人,为社会服务拾遗补缺,细微之处见真情,我们所做的,就是项目可持续可推广,不做吸引眼球的“面子”工程。

特色项目功不可没。

在以助学为主的公益活动中,接触到特殊家庭的孩子,不光光是缺衣少食的困境,更重要的是缺乏科学管控,生理、心理问题无法解决,根据这一现状,他们进行了项目细化,开展了“母爱护航”“衣食保障”“家校联动”“小小基金会”等计划。

为监护人缺失的孩子,提供“爱心妈妈”服务,不但督导他们学习,更关注他们在校在家的行为表现,为他们平安度过青春期保驾护航;为营养跟不上的孩子,提供营养奶,定期为他们购买换季服装、鞋帽等,假期带孩子们逛街、吃饭,让孩子们享受到家庭的快乐;为学习不稳定的孩子,搭建沟通桥梁,与任课老师直接联系,定期互通有无。通过类似的举措,使家庭缺失的孩子,享受的正常家庭孩子的快乐,学习也能跟的上。

一个个基金会的设立,为急需帮助的孩子们,提供了有效保障,做到专款专用,不耽误孩子们生活、就医、定期购药等。受益人已超过十人。

数字圆梦硕果累累,二十多年的助学助困,经历风风雨雨,有时有恨铁不成钢的怨气,有时有欲哭无泪的无奈,当然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自1998年以来,共结对帮助了170多名大中小学生,不管从什么年龄开始,都到大二结束,特殊情况还可延伸助学,其中助学结束的近百名学子,有50多名大学生。

现受助在校学生动态保持在60人左右,圆梦助学公益协会的志愿者,每年为社会捐资助学超过30万元,累计为社会提供善款超350万元,志愿者为社会提供的服务时间不计其数。174个孩子的成长历程,有他们圆梦助学的志愿者们的精心陪护,肯定有不一样的改变,有的甚至是深刻改变他们的命运,他们共同见证了大部分弱势家庭的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的努力,正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未来,已经走向社会的孩子和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开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

一心向阳未来可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协会走过了辉煌的历程,在团队建设、助学数量、助学质量、社会公益参与度、社会影响力方面等,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成为皖东一张靓丽的名片。

中国在消除绝对贫困上,已获成功,未来的中国,在消除相对贫困上,肯定也会成功,助学助困的需求会锐减直至消失,但特殊情况下产生的弱势群体,仍然需要社会给予高度关注和关爱,弱势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急需引起社会重视,因此,社会公益不是不需要,而是对公益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圆梦助学的管理层,早已开始更高层次的尝试,近年来,他们已经深入到弱势家庭子女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他们心理、生理健康做过诸多尝试;在资金保障方面,逐步向基金会模式过渡,使公益组织的社会服务具有可持续性。

黎仁岭和他的团队多年来付出了相当的辛苦,他本人对协会负有主要责任,管理比较苛刻,也受到一些人的误解,协会目前总的来说运作还好,没有出现任何负面影响。协会正努力向兄弟单位学习,克服民间公益协会的管理弊端,向制度化、正规化迈进。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希望他们的付出,能够给更多缺少关爱的孩子及困境中的家庭,带去温暖。更相信,圆梦故事每天发生,圆梦故事正在延续!

正如王玉香女士的贺诗所述:“千秋福地孝子乡,二十二载助学忙。扶贫路上聚义士,济困途中显热肠。爱心助得人间暖,善举吹开百花香。秦栏诸贤多努力,春雨润遍大天长!”

也正如黎仁岭自己所述:“济困扶贫一脉牵,心怀弱势廿多年,跋山涉水寻常路,誓为孤残把梦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