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浮生梦的头像

浮生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26
分享

游无想山

游无想山

清晨独自一人,骑自行车来到无想山,只为独享这第一束静谧。

轻轻的推着车走在路上,是只身上门的客,惊闻清脆的鸟鸣,才觉,哦,这山中可不只我一人。无想山虽是修的水泥路,不过早已被葱郁的绿掩盖,站在半山腰眺去,青丝隐白条,若隐若现。独自一人推着小车漫步游着,若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格调。曾经的无想山并非如此,当时还是热闹得紧,不过在农家乐被废除后,去的人就少了。

身处无想山,思绪随着幽幽的鸟鸣慢慢远去,这种静并不会令你胆怯,而是一种对心灵的静抚。

无想山何处最值得一游?那便是无想寺了!无想寺始建于六朝时期,后毁于清末战火中。现仅存庙堂一间,这也是我此次游山的重要节点。陈老师告诉我,寺后有一条小径,有幽泉,深入可闻泉滴声。寻得寺后,后山处果真有一条小径,往深处走百十步忽现石阶,石阶是极其不平整的,往上走要时常注意脚下。沿着石阶往上去,两旁是无边的竹海。此时寂静的环境,心中突隐现出寂寥之情:竹海中有一条干枯的小河,以石为底,岁月在石上刻下了痕迹,沟壑纵横。忆往昔,这应是一条充满活力的小溪,却在时间的洋流中逝去。

石阶处是看不见任何垃圾的,在我看来很不可思议,是此处游人甚少?抑或是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竹向来是君子的最爱,大概游人因竹变为君子了吧。

回至寺中,途经正殿,遇一位大师,大师身着袈裟向我微笑。似是因游人太少,便一直注视着我,我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礼,只得回以微笑。我虽不信奉佛,但对佛仍存有敬畏之心。至正殿,中间有一公德箱,其后佛像一尊,高约八米,威严状,不可直视。既然来了,那便照俗向佛尊磕了头,奉少许香火钱,才离去。

幽泉,陈老师告诉我离寺庙不远。几番寻找未果,便问寺中扫地的阿婆:“这附近难道有另一座寺庙?”竟答曰:“有。”几经询问,原来此处是无想禅寺,一字之差,失之甚矣啊。据阿婆所说,无想寺是专门用来埋逝者骨灰的,本打算前往,算了吧,不去扰亡者之清静了。虽未游得无想寺,无想禅寺也别有一番风景。

无想山是一个充满文化气韵的地方,历史留下的痕迹还未被现代社会所侵扰。我对此山,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周邦彦的《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词中所述可谓仙景,遗憾的是我无幸见之,大概是各有各的情,各有各的景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