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梦三秦的头像

梦三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5/08
分享

李家山随笔

陕西凤县岩湾街西去一里地,有一座山叫李家山,山下车道河悄悄淌过,还有岩湾果库暗藏于此山。因此,一座山,三道景观。

  车道河

可能是趋于自己专业的影响,对水总有着某种难以割舍的情怀,一来凤县,便找了本《凤县水利志》细读了一番,其记载到:车道河,又名中曲河,“县东百里”,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修回车道经此,因名。车道河发源于沙坝老林,系汉江支流褒河上游,干流总长三十八公里。水流湍急、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凤县较大的白蟒寺、杨河、岩湾水电站均建于此上。

读此一段就可知车道河的概貌和水力价值,在我眼里更重要的是一种风景的存在,内心的归宿,似乎总觉得自己和它特别的近,而且一直跟着我,就在身边。以至于每天傍晚总要沿着它蜿蜒的身躯溜达半天,找块石头呆坐着,静看那奔流不息的河水,那是大山流淌的血液……

起先觉得这些水来自于山的挤压和渗沥,后来感觉它来自于元素的巧妙组合和堆积,最后竟觉得它来自于自己生命深处的某个角落。

闭上眼,耳边时常响起潺潺水声。

李家山

李家山,是岩湾街的后山,与岩湾休闲广场只隔着车道河,占尽了地理优势,因此,前来闲逛的人,一眼便能看见它, 不自觉地就走过石墩桥,来到它的脚下。

李家山与周围其它山的山质略有不同,其它山以石质成分颇多,而此山却粘土丰富,被岩湾街的村民视为菜篮子、后花园。

一到春季,山上就人头攒动,各自忙活开来。种地膜玉米、地膜洋芋、架豆、大豆等,去的时候挎个空篮子,回来时却能在路边、崖边、掐满满一篮子苜蓿,从不空回。掐苜蓿只掐那2-3厘米长的嫩芽儿,在城里人稀罕的野味上,山里人却更挑剔,更讲究、更精细。

李家山色彩最丰的时候,应该是夏季。真不敢相信造物主竟如此偏袒,在这挤出这么多颜色,就是再缓慢的步子,也难以将它们化解的开。不管怎样,我是喜欢到这里做客的,到后来,同事们也都跟着来,一来就是一大匹人马,于是它便开始与这些大学生相谈,耳濡目染,自己也染上了书生气。

岩湾果库

过了车道河约200米,你就能看见两个貌似大烟囱的排气筒,那就是它的所在。走近前去,有两个洞口,上面写着“岩湾果库”,下面写着建于一九七八年的字样,其中,八字上半部已经脱落,不能辨认到底是八还是六。也不想去问,就让它留存一点神秘吧。

岩湾果库分为左右两室,长约15米,宽5米,上部为拱形,通体均以青砖砌成,40多年风雨壁体坚固,经历5.12地震仍主体完好,无裂痕。

岩湾果库虽已荒废多年,但从它的结构框架和容积就大概可以想象得到当时的繁荣程度和一度发挥的重要作用,岩湾在过去是凤县重要的苹果产地,而现在的苹果种植却已寥若晨星。

于是岩湾果库似乎是被遗忘的、历经沧桑的老人,面朝东方盈盈的盼着,怀抱着许多淡忘的秘密。

站在李家山高高的山顶上,岩湾街一览无余,甚至能看见街中心近百年老槐树开着的淡黄色的小花。花落了一地,清晨大概那些勤奋的小同学们就是踩着这些花,走向学堂的。于是这条道路也成了飘着花香的黄金大道!

站在李家山上,随意的想着,阵阵山风竟将种种思绪载走了。

眼前,蓝天白云、群山延绵,翠色无垠,山下只有白生生的公路辗转东去,通往太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