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日朗,层峦叠嶂的群山在幽蓝的天边画出一条青黛的曲线。雪峰山、金峰山、葛仙山,远山朦胧,蓝天澄澈旷远,由远及近的田野,黄灿灿的油菜花正在尽情怒放。
绿,是春的底色。墨绿筹谋着吐故纳新,新绿拔节着苍翠欲滴。蛰伏一冬的万物,开启了新一年的欢歌。
画眉婉转的啼声唤醒了茶山的酣眠。经过一个冬天的蓄势,茶树们早已按耐不住内心的狂热。它们探出一颗颗毛茸茸的小脑袋,打量着春色满园,花团锦簇的新世界,左摇右摆,彼此惊奇。
你看,它小小的芽尖,像不像云雀的小舌?极目望去,一根根朝天的小舌头正贪婪地品尝着春天的味道,吸吮着清晨的甘露。你不由得走近蹲下,亲切抚摸。这些小芽们又像一只只蘸满情意的白毛毫笔,在微风里写呀画呀,是问候远方的故人,还是要传信给去年邂逅的暗恋?慌忙中,春风匆匆带走了它们的十万火急。
你看,茶山是不是一行行抒情长诗?当你站在新店万亩茶园的山顶上,“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的诗句从茶树上一句句向你飘来。你停下脚步,倚靠在凉亭边,廊柱上“碧浪满眼千年韵,青砖一方万里香”的对联将你的思绪翻搅开来,你闭上眼睛,任由耳边春风浩荡,鸟儿呢喃私语。任由时间的洪流在心田里隆隆滚过,那些鲜活的面孔,那些陈年的旧事山茶花一样在心头盛开。
这是你土生土长的古城赤壁,你热爱的家园。它不大,甚至在全国地图上只是一个小小的逗号,却承载了两段轰轰烈烈的历史,一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扭转乾坤的战事“赤壁之战”。一是以羊楼洞青砖茶为起源的万里茶道。
茶,发源于中国。早在盘古,神农氏尝百草,就已经发现茶有解毒功能。经过数千年的种植和饮用,茶叶的好处逐渐被发现和证明。茶,成功跻身于世界三大植物饮料:可可、咖啡和茶。
茶,作为万病之药,富含特有的茶多酚、儿茶素、茶氨酸、黄酮类、咖啡因等等各种维生素,皂素、抗氧化物质。具有消炎、兴奋、解腻、消食、清理血管等等功效,深受人们喜爱,特别是北方游牧民族,以牛羊为主食,一杯奶茶是餐后的最爱。
时间在不情不愿中来到唐朝。一个出生就被遗弃的孤儿,在桥洞下被一名路过的僧人抱起,从此以后这个叫陆羽的孩子便在青灯古佛中勤学苦练,参透禅机。后来他结识了崔国府、颜真卿等当时名流,一起品茶鉴水,谈诗论文。陆羽成功地将饮茶这种生活习惯提升到了艺术和审美的层次。他行山问水,穷究茶理,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茶经》。
《茶经》系统地介绍了各地茶叶的品种、特色、种植方法、制作过程,可以说是中国茶文化的百科全书。在《茶经》里,陆羽将茶事与人的品格相结合“茶之为用,味至寒,最宜精行俭德之人”。陆羽赋予饮茶人这种行为专诚、德行兼备的理想人格,茶事成为人们修行品德的标榜。一时间,饮茶之风便在唐朝盛行开来。“品茶道,探茶魂,悟禅机”,茶禅一味,成为当时文人修心交友的最佳方式。难怪海南道长白玉蟾诗云:
味如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珂苏。
身轻便欲登天衢,不知天上有茶无。
可见,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江南,是茶叶的盛产区,漫山遍野的茶园,勤劳忠厚的茶农,让茶叶源源不断的走向世界。
上天不饥两湖人。毗邻湖南的羊楼洞成为茶叶制作,销售的最佳集散地。湖北四通八达的河流,让茶叶经过羊楼洞古镇石板街运至新店潘河装船起运,进入长江到达汉口茶叶港。然后一路北上,穿“水陆商邦,晋商故里,大漠边关,塞北风云,盛世边贸”,最后到达圣彼得堡。万里征程,是什么样的吸引让祖祖辈辈前仆后继的去踏出一条条天险之道?是茶的呼唤,是茶的精神,是茶送给人的本真。
茶是岁月的回光,煮一杯汤色清亮的茶,细细的品,看蜷缩的茶叶在沸水中舒展,一如你失去的青春,在杯中慢慢返青。
茶是品质的洗礼,一杯色翠香郁的青茶,微微的苦涩,饮过之后的回甘,是对苦的犒赏。不怕苦的人,才知道什么是清甜。
茶是精神的告慰,一杯醇和陈香的茶会告诉你,不能用有限的生命去博无限的欲望。淡泊能明志,宁静能致远。
茶如人生,浮沉间你知道如何打开自己。一杯清茗,透绿的汤色,是你清亮的眼眸,这世界本来干净。轻轻呷一口热茶,入口的绵柔冲去所有的疲惫,注入血液的清流,带走了内心的迷蒙。
一壶茶,一炉火,邀上三二好友。在家乡的湖光山色中沉溺,在万亩茶园中游走。赏花,听雨,喝新茶,人生快意,不外如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