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节气“大寒”来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口号在异乡的人们心中都催促着他们拼命地往回家的路上赶。
腊月初至,年的气息如同蒸腾的热气,弥漫在每个人的周围,春节的脚步渐行渐近。回想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还是个在田野间嬉戏的乡村孩子,对于那时的我来说,春节是一年中最期待的盛事,而最让人期待的,便是穿上那双崭新的布鞋。
那时的乡村,被贫困的阴影笼罩,生活过得捉襟见肘。家里的经济来源仅靠父亲在山上烧木炭卖点小钱,辛苦赚来的血汗钱支撑着全家的生计。我家有八姊妹,平日里我很少能穿上新布鞋,大多时候都是穿着哥姐们穿剩下来的布鞋,布鞋上布满了补丁,虽然干净,但总少了新布鞋的那份清新。
春节却是不同的。每当年关将至,无论家境如何,父母总会设法让每个孩子都能穿上新布鞋,迎接新的一年。跟随母亲去赶集,我总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布料摊位,想象着它们变成布鞋的样子,穿在脚上暖暧的,心中充满了喜悦。
最难忘的一次,是在一个腊月,母亲带着我去村里的裁缝铺量脚选鞋。裁缝铺虽小,却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新布鞋的半成品。我站在那里,既紧张又兴奋,看着裁缝师用粉笔在布上画下精致的线条,仿佛新布鞋已经穿在了我的脚上。回家的路上,虽然寒风刺骨,但我的心里却是暖洋洋的,一路上都和母亲谈论着新布鞋的款式,引得母亲不停地笑。
熬到了除夕夜,新布鞋被母亲整齐地放在床头。那是一双黑色白边的布鞋,面上还用红白线交织着的一对展翅高飞的小燕子。我抚摸着那细腻的针脚,激动得几乎一夜未眠。大年初一,天还没亮,我就迫不及待地起床,小心翼翼地穿上新布鞋,看着自己脚上焕然一新的样子,我脸颊泛红,眼中闪烁着光芒,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走在村里的小路上,手里拿着一把瓜子、几颗糖果,和小朋友们炫耀着新布鞋,比谁的布鞋好看,欢声笑语回荡在村间小路上。
闲暇时,翻开旧照片,看到那张穿着新布鞋、笑容灿烂的黑白照片,往昔的情景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那些在贫困中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对新年新布鞋的热切期盼,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心底那扇尘封的窗,让一种特别的温暖和感动在心中流淌。或许,真正让人难以忘怀的,并非那件新布鞋本身,而是在那段艰难岁月里,家人齐心协力守护着传统、守护着孩子纯真梦想的那份心意。它如同旧年里的烟花,虽然已消散在时光的长河中,却留下了永恒的光芒,让每一次回忆都能在心中点燃炽热的火焰,温暖人生的每一段旅程。
如今,每当春节来临,看着孩子们对新布鞋的渴望不再像我们当年那样强烈,心中不免有些许惆怅。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那些曾经的艰辛和匮乏,正逐渐成为历史的故事。但我深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春节新布鞋所承载的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将永远根植在华夏儿女的心中,成为我们灵魂深处的一抹永不褪色的中国红。
又一个春节到来之际,我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穿着新布鞋、在雪地里欢快奔跑的自己,带着满满的希望,迎着新年奔去,脚步轻盈,如同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