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日光遍照--赵春光小说阅读笔记
杨雪
一天傍晚,华灯初上,行走在车来车往的河滩大街,读到了我们公众号推送赵春光老师的小说《生活还在继续》,文中出现的门头沟和北京城里那些熟悉的地名,让我仿佛置身其中,跟着主人公——发小“强子”的成长步伐行走在京西煤城和北京城之间,来来往往,走走停停,半程流离,半程浮沉。
“赵老师是会写小说的”,读完第一遍,我对自己说。
隔了几日,这小说阅读后的感悟,像发酵的酒酿,在我心里翻滚。不断反思自己在小说写作中一味追求用文字塑造出绮丽场景的空灵,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人物形象的本来面目。反观赵老师在这篇小说完全生活化的质朴语言面前,仿佛隐藏了他自己精湛匠心和醇熟技法,就像在白描的工画师,没有刻意去雕琢人物的独特形象。他又像一部电影播放机,将发小“强子”少时的顽皮、青年时的玩世不恭和放浪不羁、短暂又深刻的感情片段用文字形式逐一叙述,不过多评判,也不加修饰,就那么任发小“强子”鲜活生长,顽强探索。“不畏浮云遮望眼”,第二次阅读后,我心里又对自己说。
就像是闲暇时呷了一口温热的黄酒,我想带着这部小说,坐到永定河边去读,去消化初次阅读后的哑然失声和第二次阅读后的警醒。永定河畔辽阔的风不断吹着我的面庞,又凌厉又冰凉,多么真切的感受。为何我在写作时无法做到真实?
第三次再读这篇小说后,好像明白了小说应该怎么写。赵老师是在用这篇文章塑造发小“强子”,从一个人青年时的散漫、久经碾压到中年时终获重生后的踏实生活,他好像冷眼旁观着这位发小的作为,偶尔劝解偶尔疏离,又好像时刻被发小的生命轨迹牵引却无能为力。可合上书再一咂摸,赵老师的文字好悲悯!这发小“强子”,可能是你,是我,甚至可能是行走在大街上的芸芸众生!
“要落地啊,要扎扎实实写你知道的,你经历过的,你悟到的,才能写出东西来。”我脑海里忽然浮现着赵春光老师和曹桂林老师在一次文学讲座后叮嘱我的话。他们在我耳边敦敦教导,叮嘱我做人和写文,让我扎扎实实,写自己知道的,自己能掌控的。
一段时间自我调解下来,慢慢的能安静阅读,我心甚是感怀,庆幸在京西永定河畔,有这样一群文人,一字字,一句句,坚持沉浸在文字里,书写他们漫长又短暂的人生。接连好几天的清晨,我上班路上偶然碰到文友,我们都会用清脆的声音跟对方打个招呼,迎着朝阳或背光,相向而行。只是日光遍照啊,在这京西煤城的大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