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百花山》的头像

《百花山》

内刊会员

散文
202505/19
分享

穿越人山人海,去看大江大海

佘记其

春节回到老家湖北崇阳,每次亲戚朋友聚餐聚会,闲聊中,往事总在我们思想的幽宫里闪烁,我们都在不约而同地回恋,不约而同地期盼,只是,这一切,都被时间和距离切割成了生疏和无奈,被生活的奔波和忙碌冲散得七零八落。

农历乙巳年正月初六,走访亲友结束后,我静静地坐在电脑桌前,手机里循环播放着中国内地男歌手海来阿木演唱的《只身万里》歌曲,在读研究生的儿子站在一旁看了我很久,说了一句:“爸,外面阳光正好,春节到处人多,穿越人山人海去看大山大海吧,趁着还能走的年纪!”

“穿越人山人海去看大山大海!”我听后,沉默了一会儿,说,“你个小孩子,家乡只有大山,哪有大海啊?”

儿子笑了笑,停顿一会儿,说,“你走出去,心开了,眼前就是大山大海呀!”

我喝了一口茶水,沉默了一会儿,仔细一想,觉得儿子的话有意思,而且觉得有点道理。“穿越人山人海去看大山大海吧,趁着还能走的年纪!”既然儿子在安慰我,并且鼓励我出去走走,那就出去走走吧。

于是,我步出家门,穿过人山人海的老家县城的几条街巷,经过人山人海的大集广场,来到了老家的县政府后面的大集山下。

大集山,俗名大脚山。此山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不足300米,坐落在湖北省崇阳县隽水北岸,山南水北为阳地。大集山东西两侧有鲇鱼泉和白泉双泉相抱,古时山上竹木葱茏,太平峰上太平庵木鱼声声,大佛脚下大觉寺香火炎炎,历代文人骚客、官宦商贾常游于此。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说来也神奇,崇阳在冠之县名后,即刻便诞生了崇阳历史上最具阳刚之气的一位清官——张乖崖。张乖崖是北宋鄄城人,他在崇阳做县令“一钱诛吏”的故事,震惊华夏,名留青史,而“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典故也正是出自于此。总的概说,一千多年来,崇阳邑中基本上可以说是民风淳化,风调雨顺,经济繁荣,人才辈出。虽然崇阳当时交通阻塞,天偏地僻,但崇阳人勤天酬,自耕自足,使得这个地方成了崇山峻岭中的世外桃源。

从大集山下拾级而上,穿过几段“之”字形的山路后,爬上山巅,天更近了,云更低了,一种豁达明丽的感触充溢心灵。

站在山巅,极目远眺,沿着县城区蜿蜒穿行的隽水河,宛如美女的明眸,分外美丽;玲珑剔透的亭榭楼台挽山抱水,特别养眼。视野之及,水生涟漪,山叠青翠,闻着清新的空气,我内心不由惊叹起来:真是养眼的好风光呀!

不尽的风物,不尽的留恋,探访大集山,有如听一支壮美的乐曲,仿佛走进了一个五彩离奇的梦境。大集山恰似一位美丽的村姑,正以她不施粉饰的娟秀和天然浑成的风韵,向人们展示无穷的魅力。

站在山巅,我突然感到:我之深切亦凝重如山,我之激扬亦奔放如山,我之娟秀亦隽美如山,我之富丽亦斑斓如山,我之空灵亦飘逸如山。

只有这山,才能把人的想象激发得如此丰富,把人的情绪搅挠得如此纷繁。山道的崎岖教人直面生活的坎坷,山川的阻隔使人弥足珍重来自遥远的知音,山的狭塞使人更想奋力挣脱俗羁,山的丰美又使人超然物外。

山咬着山,山追着山,山叠着山,我不知道,哪山更高,哪山更大;山中有山,山上有山,山外有山,我不知道,哪山更美,哪山更奇。

这时候,我仿佛自己成了山上的一棵树,或一棵草,感觉名利是烟霭,爵位是浮云,烦恼像竹影在地上摇曳……远去了,多少挫折,多少伤感,多少辛酸,多少怅惘,我不再怨我平日里怨的人,我再不恼我平日里恼的事。

下大集山,穿越人山人海的大集广场,这里的人们正开心地玩乐着,说笑着,毫不见那种因无山外世界的精彩的失落和空白,过着并无缺憾的人生。

登山观景,总有所得。“穿越人山人海去看大山大海!”此刻,我突然明白了儿子对我说的那句话,我一步一回头,回眸那远去的高耸的孤独的山峰,一次又一次揣度着此行的真谛,一遍又一遍回味着儿子说的那句话,“穿越人山人海去看大山大海!”


小调轻哼黄连山

黄连山的古奥与幽深是蹓跶不完的。有雅兴吗?走,到江苏丹阳建山村去,到建山村的黄连山去,去看山清水秀、亭台楼阁的风景去,去听齐梁文化的故事去。

黄连山绝不哗众取宠,她会以一个闺女的腼腆迎接你。你认为她像秋蝉一样噪唤么?哪里。你认为她像庙会一样闹腾么?哪里。你认为她像博物馆一样精妙么?哪里。你未必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踏一级台阶,上一个坡道,弯弯拐拐,斜斜刺刺,不觉已登上山顶。然而,山外的世界给你顿然若失的情绪。这时,你觉得该回头再走一次!然而,再登一次,感觉依旧……

黄连山是部书,齐梁文化是这书里一段颇费思量的章节,她总让你情不自禁地去反复咀嚼和回味。

入黄连山路口,千字文广场旁边是游客接待中心,古色古香的建筑前,矗立着丹阳两个开国皇帝的雕像,东边的是齐高帝萧道成,西边的是梁武帝萧衍。沿着步道的主道——“永明路”一路向上,第一个景点是“齐高梁文”亭。再向上攀登,来到了源自南朝文坛上影响极大的文学集团“竟陵八友”亭。继续向上,来到了“兰陵亭”,这是一个四角亭,原名“静深亭”,之所以改称兰陵亭,是因为齐梁萧氏帝王出自兰陵萧氏,也证明了齐梁萧氏的故里在丹阳。爬上山顶,有一座“昭明阁”,其命名源自梁武帝长子萧统,封号为“昭明”,人称昭明太子。除此之外,下山路线分为AB两条线路,下山道路也是处处是风景,“七贤林、北顾台等都是值得一去的地方。

哦,这时你就从黄连山的风景里一下跌进了她褶折着的齐梁文化深刻里,冷不丁从黄连山的肌肤钻进了她的脏腑。这是一个古老岁月的溜冰厂,一管时光的隧道。信不信?黄连山是丹阳的灵魂,古老的庙宇和碑刻,是绝顶的情感式作品,亭台楼阁具有十足的大巧若拙的风格。

黄连山是一个幽然的世界,她漠视浮躁和喧哗,她镇定地坐守着,几分迂婉,几分诡秘,几分幽僻,几分掩晦,她怡养着自己的精脉,不流失自己的性格,同时她又包容一切,宽纳一切。一个碑刻一段历史,一个亭阁一个故事。黄连山脚下,有音乐喷泉、小桥流水、牌坊楼等;黄连山上,有绿化植被、石刻雕像、亭台楼阁等。传统与现代的契合,历史与现代的交汇,革故与守旧的撞击,好一个“齐梁文化森林公园”!下山坡道,一对倩丽的情侣渐渐消失在爱情的拐角处;山顶“昭明阁”的二楼,几只鸽子站在阁楼檐上咕噜着和平与宁静;几抹青苔,静静地躺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里;朽老的亭台楼阁,结构着岁月的形状;黄连山上的密林杂树在风中轻轻摇动,那是齐梁文化历史的歌唱么?……

登上昭明阁,凭栏远眺,群山连绵起伏,长江奔向大海,天地万物尽收眼底,怎能不让人心旷神怡?此刻,“齐高梁文亭”、“八友亭”“兰陵亭”“七贤林”、“北顾台”等亭台文阁里的齐梁文化历史故事,逐一浮现眼前。这时候,你很容易相信,这里藏着珍贵的爱情,藏着美好的童年,藏着传奇的人生,藏着生活的连续剧。

外面的世界那么没日没夜的喧,那么各式各样的繁,那么摩肩接踵的挤,可黄连山就是那么天荒地老的静,就是那么泰然自若的美,那么我行我素的逸……

昔日的黄连山,是一个穷山沟。当现代化在黄连山外掠飞的时候,黄连山醒了,黄连山经历了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整治、产业升级转型的三次变迁,特别是随着2025年1月1日黄连山齐梁文化森林公园的正式对外开放后,一时间,黄连山成了旅游区和“网红景点打卡地”,也点燃了村民创业激情:老屋改民宿,村舍改门店,还有的办农家乐、做电商……奏响了乡村振兴幸福歌,再现了建山村“全国美丽乡村”的新风貌。

黄连山,古老的山,文化的山,美丽的山,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这种独属齐梁故里的历史余韵和这份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刻在黄连山人的生活里,砌在丹阳人的乡思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