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小孩子最喜欢看动物,哪怕是公园花坛边、墙角下的蚂蚁搬食物,也能蹲着看上个大半天。若是让儿子跟着我去商场逛街购物,那他自然是没什么兴趣,但要说去花鸟鱼虫市场,可是蹦着高儿的赞同。有时候觉得花鸟鱼虫市场不仅仅是一个人们购买花花草草、小鱼小虾的地方,更像是一个可以搬回家的“动植物乐园”。北京大大小小卖仓鼠啊、蜥蜴啊、蝴蝶兰、猪笼草的地方也去过不少,每次都不会空手而归。家里阳台的植物架上,满满当当的摆着几盆多肉、仙人掌、猪笼草,还有些用吃完的水果核、生谷物什么的种出来的小苗苗,反正一切皆可种植,与其说是种植,倒不如说是孩子做的“实验”,他总想试试看,能种出什么样的东西来。
渐渐地,种植已经不能满足他的乐趣,便一直“吵嚷”着要养宠物,养玉米蛇、养蜥蜴、养大蜘蛛或者角蛙什么的。养是可以养,但是转念一想,一听这几种动物就鸡皮疙瘩掉一地,又感觉不那么好养。所以我们决定从一些好入手的“小活物”开始尝试。
生态缸——一种里面可以DIY景观,养水培植物、鱼、虾、小螃蟹的自循环观赏缸。不用换水,水少了加水就行,如果有小鱼死了,也不用特意捞出来,它会慢慢分解,变成养分,滋润水培植物。观赏性也很强,什么假山啊、小摆件啊、贝壳、水晶,反正你想装饰啥就放进去,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
一开始只养了斑马鱼,还一下子养了好多条,可没多久陆陆续续都死光了。才知道,鱼不能隔太久不喂,要少量,一两天就喂喂,小鱼吃不了大颗粒的鱼食,缸里的面积要和鱼的数量匹配,太多了也不行。于是又买了几条品种是红绿灯的鱼,大概是因为颜色好看,所以叫红绿灯吧。这次好很多,小鱼生存的时间长了,大概活了几个月,不过还是有一条没挺住,但是整个缸里的情况已经逐渐好转了不少,苔藓一直是湿润的,红磷蕨也长了新的叶子,小叶掌薜荔从生态缸的顶端向缸外延伸,甚是茂盛,一派生机勃勃,终于有些生态循环的样子了。
既是如此,必须整点儿新成员的加入,两只黑壳虾,两只电光美人鱼,倒入缸中的一瞬间便快活地游起来。起初,总是看不到两只小虾米,白天上班出门前看一看,没见着影儿;中午吃完饭又在缸前搜索缸内的角落,还是没看到;半夜用手机的灯光突击检查,好像在石头缝隙里看到了小虾米的虾腿来回颤动……这才安下心来,生怕是不适应,才买回来就“毙命”了。
自从置办了这个生态缸,隔三差五添些水,喂喂小鱼,也给长势茂盛的植物修剪一下。儿子每天放学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生态缸这儿看一看小鱼有没有长大,小虾在不在吃食,水草摇摇曳曳。水流从假山的缝隙里源源不断地流出来,注入缸内,哗哗哗的水声让生态缸显得更富自然之趣。
“妈妈,妈妈,快来看呀!”正在客厅的我听到儿子兴奋的声音。“快看,这是什么?”只见他用镊子夹着一片湿淋淋透明的东西。“这是什么?”我煞有介事的问道。“这是虾的壳,蜕下来的!”
我们都知道虾啊,螃蟹啊,会因为生长需求而蜕壳,但是看到实物确实是第一次。我们俩轻轻地把那个捞出来的物质摊在纸巾上,慢慢展开,确实是一个虾的形状,原来蜕下来的虾壳是这样的,一种百闻不如一见的感觉。再看看缸里的小虾米,已经从以前的透明状,变成了黑褐色,感觉变得强壮了许多。这次的鱼和虾买回来已经快一年了。虾壳这个“战利品”,大大增加了我们对养“活物儿”的信心。趁着周末,我们又买了一个小的生态缸,这次里面铺的不是小石子,而是沙子,装饰摆件变成了小海龟,里面的小鱼也换了品种,还买了小螃蟹,又种了两种和上次不同的水草。
小小的生态缸,就像一个小小的世界,每每驻足观察,便能为忙碌的生活和工作得到放松,也感受到蜕变才能成长,平衡才能长久,循环才能不衰,这些看似很大的道理,其实就藏在方寸之间!